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二章 虛虛實實

什麼?不用任何計策。就這樣大搖大擺地撤退?」山,雙心義以為自己是听錯了,在他看來,這和找死有什麼區別?

訖石烈志寧卻是一臉平靜,笑道,「耶律大石熟讀兵書,而且身經百戰,正所謂「虛虛實實」我們光明正大地離開,他反到可能疑神疑鬼而不敢馬上追擊。我們的士兵都能騎馬,行軍速度快得很,他只要耽擱一兩天,讓我們離開了偵查範圍,遼軍就再也別想追上我們了!」

「話是沒錯,一般的計策的確很難騙過耶律大石,但為人君者幾乎個個生性多疑,也許這樣做反倒能夠令他跳踴不前,可是萬一那就全完了」僕散忠義面帶憂色道,還是不敢芶同主將的決策。

訖石烈志寧听後臉上顯出決然之色,沉聲道,「這的確是一次賭博,但他是大石林牙!是當年太祖皇帝都贊不絕口的梟雄,完全值得我們冒一次險,因為在他面前,不冒險比冒險更危險!」

僕散忠義知他所言不虛,咬牙用力搖了搖頭,將心中的不安驅散,這才抬起頭來說道,「既然如此小那就這樣辦吧。」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全軍立刻撤退,大隊人馬由你帶著先走,我帶三千輕騎(熟女真的兵馬,可以為訖石烈志寧效死的,也就這麼多了。)後行,如果敵人馬上追來,一切由我處理,你們只管走路就行,不過也別為了追求速度而將隊形拉得太長,那樣只會方便敵人追擊。你知道的」訖石烈志寧很快又補充道。

「這怎麼行?志寧你是主將,殿後的工作應該由我來做!」僕散忠義急道。自當年滅遼以來,金國內部派系斗爭愈演愈烈,甚至還爆發了多次政變,很多大佬因此殞命。不過,在宋軍大舉反攻、金軍多次戰敗之後,強烈的危機感卻逼迫金人尤其是女真人重新團結起來僕散忠義之前與訖石烈志寧並無深交小但此刻見訖石烈志寧居然要以主將之身親自殿後,不由為之動容。

「這也算不上殿後,只是我們後行罷了,快速行軍而隊形不亂,需要很強的陣型控制能力,這一點我不如你。但要說到馬術與指揮輕騎兵的能力,你就不如我了,所以你不必為此而心中不安。」訖石烈志寧老實回道,他考慮問題一向是從需要出發,從來就沒有那麼多彎彎繞。

僕散忠義在嘆服遵行的同時,卻突然意識到訖石烈志寧這麼做雖然危險,卻能以此將功折罪小其實也未必不劃算,心中不由一飲。如果訖石烈志寧這次是有意為之,那他的心思也未免太過縝密,這人絕對不能得罪;而若是訖石烈志寧沒想到這一層,那他運氣也未免太好了,將來必定前途無量(注),僕散忠義更加需要與其結好才對

訖石烈志寧的賭博成功了,面對他們大大咧咧的撤軍,耶律大石反倒不敢馬上追擊,而一直在腦中琢磨金軍是不是在玩什麼花樣,因為從此前兩軍的數次交手來看,這支金軍的主將絕非泛泛之輩,怎麼會如此不謹慎呢?直到第二日的中午,耶律大石才意識到自己中計了,怒氣填胸的他一度想立即派出輕騎「亡羊補牢」但很快還是放棄了,畢竟月兌離接觸之後要想再模清金軍的動向就很困難了,搞不好還會遭到伏擊,劃不來

事實上,訖石烈志寧還真的打算來一次伏擊,當時兩軍接戰的地點都是一馬平川,想設伏都找不到合適的地點,但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當金軍撤退以後,一路上什麼地形都有,不加以利用就太可惜了。可惜耶律大石畢竟是耶律大石,在前路不明而敵軍主力尚在的情況下,他是不會無謂冒險的,于是訖石烈志寧就白等了一天

得知西政大軍承能取勝(其實沒有達成戰略目的就可以說是失敗了,但金人還是死鴨子嘴硬,各國官方無不如此,你懂的)的消息後,金國高層皆受震動,不過在了解到戰事的全部經過後,訖石烈志寧還是得到了一致的肯定,畢竟他的表現其實已經相當出色了,畢竟對手可是一代人杰大石林牙。而且訖石烈志寧是誰?現在金國的權勢最大的那位是他泰山,將來權勢最大的那位是他哥們!如果找不到足夠的理由,卻硬要跟他過不去,那不是找死嗎?

此戰過後,即使最樂觀的金人也意識到目前金國處境之險惡,遼宋兩國與他們都是有著血仇的。如果金國亡于宋人還好,漢人死要面子,常常講什麼「以德報怨」那樣好歹還能有條活路,而且女真故地異常寒冷,南方的漢人就算能打到這里,也不可能站穩腳跟;而一旦被遼人滅國,情況可就危險得多了,甚至女真人被斬盡殺絕也未必沒有可能。

從此以後,金國的高層開始將遼國的威脅放到了與大宋同等、甚至更高一些的地位。遼金兩國之間雖然隔著大片難以逾越的不毛之地,但因為河東目前被控制在宋軍手中,萬一將來遼宋之間的同盟愈發穩固,而使得遼軍可以借道河東攻入金國境內,那情況就很不妙了。而且,契丹人與大漠諸蕃淵源頗深,一旦讓他們重新控制那些同宗的大漠諸蕃,他們也可以避實擊虛,繞遠路從漠北殺進金國月復地,那樣一來金國更是防不勝防,何況,完全征服大漠後至少可以獲得三十萬騎兵,僅僅想象一下那時遼人的實力,就足以令人膽寒了。

即使意識到遼人的巨大威脅,但金國雖然也不乏賢能之士,卻還是拿它無耳奈何。因為漠北與河東都在金國的敵人手中,唯一可走的路線又盡是不毛之地,經過那條路西征,仗還沒打就得蒙受巨大的損失,訖石烈志寧他們對此是深有感觸注︰很多人都認為運氣是天生的,有些人的一生總是事事順心,而有些人卻始終噩運不斷。這一觀點在古代不少名將之中也很有市場,例如唐代僅次于李靖的名將李劫(即徐世劫)在選擇軍官時就先要讓人為其看相,理由是「短命的人不能建功立業」圃就一個字耐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肌,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