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四十四章 糧食問題

灰史上商鞍也是這麼做的。所以即使是那些舊貴族也升那世卸反對商鞋,變法才能獲得成功。可惜後來的秦國歷代君主,越來越偏向「重罰。」而忽略「厚賞」民怨積蓄到一定程度後,一下子將這個看似不可戰勝的王朝顛覆了。不過趙籌倒是很理解那些秦王的想法,「重罰。又方便又不用花錢,為什麼要花費那麼多真金白銀去「厚賞」呢?

對于如何「厚賞」趙鼻早就有些想法,單是金錢不足以令部屬們滿足,而官職卻又不宜作為賞賜,至于虛名,在重視實際的衛藩,就更沒有幾個人當回事了。然而,趙籌卻很有把握,他所準備的「厚賞。誘餌,沒有幾個。人能夠抗拒,而且朝廷根本不可能拿出來。只是,目前趙籌的威權還明顯不足小只能到時候再說了」

工業的展主要依靠投資與技術革新,受人力資源的影響相對較所以雖然近乎推到重來除了人員和圖紙工具,基本什麼都沒帶走,那些木質的機械可經不起長途搬運,何況還需要這些物資分化朝臣,而且丟掉這些舊貨,也方便機械的升級換代。,但衛藩的工業生產恢復度快得驚人,在短短幾年內就更勝從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

與之相比,在這個年代更為重要的農業卻不可能迎來如此迅猛的展,雖然早在當年特區剛剛建立的時候,趙籌就開始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理念,有效地抑制了各種蟲害,從宏觀上促進了農業的穩定展而那些木制農機的作用也不可小視。但是在內燃機明之前,農業機械只能由畜力甚至人力來驅動,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有限的,而在農業勞動力方面,卻由于衛藩較為嚴格的人口準入制度,也是不太充足的。根據紹興十七年的統計數字,衛藩當時有明確戶籍記錄的人口不到五百萬,紹興十五年時肯定更少,別說與本土比了,連北退的金國都比不上。而且這些人口之中,農業人口還不到一半,另外因為棉仿業等輕工業的迅猛展與客觀條件的限制注,,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更大,再加上隨著衛藩經濟的迅展,由本土遷來的移民日益增加。而他們雖然能夠增強衛藩展的後勁小但剛到的那小半年里卻肯定基本都是淨消費狀態,所以這幾年里衛藩的糧食一直需要進口。

好在雖然大宋嶺南目前仍然比較荒涼,但是鄰近的中南半島諸國都是大糧倉,光是最近的交趾和佔婆出口的余糧,就足以堵上衛藩糧食供應的缺口了,而如果有必要的話,趙勇還可以從日本進口,雖然路途遙遠、運費高昂,但日本的糧價實在低得離譜,即使是在隨著大量宋錢流入而幾近翻倍的今天,運到衛藩的售價依然可以與南洋諸國的稻米競爭。而且因為日本的氣候要比東南亞冷上不少,出產的大米無論是口感還是營養都要優于南洋所產的大米比不上國內的優質大米,但卻勝在便宜……

更何況,還有本土這個大糧倉呢,商人為了利潤是可以鋌而走險的,朝廷的大人們就算想攔也很難。何況他們也不會蠢到再次激怒趙籌。能夠將其趕到邊疆,這些官老爺就已經很滿足了。嶺南最近傳來的消息令他們很放心,因為依照歷史上的經驗,經濟越達、生活越富裕,人就越怕死,現在趙籌將精力集中在經濟上面,這就說明他已經安于現狀,準備安心建設自己的領地了,這對他們來說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自從趙籌真的一門心思呆在嶺南的封地之後,那些官僚們就完全放棄了當初「除惡務盡」的想法。嶺南煙瘴之地從來就難于用兵,哪怕只是一些烏合之眾,也需要出動幾十萬精兵良將,而且代價極其巨大。只要趙籌能夠,「安分守己」小老實窩在封地當他的藩王,哪怕那塊封地甚至是整個嶺南都從大宋分裂出去,就像當年的大理那樣,恐怕他們也準備認了。反正雖然大宋對嶺南用兵不易,但嶺南的政權想要向北殺過南嶺就更難了

然而,他們卻都沒有意識到,隨著熱兵器的出現,民風的影響將日益減何況趙籌在衛藩的教育中一直很注意尚武精神的培養,而戰時體制與近現代義務兵役制與動員制度的存在也令衛藩與此前走文官政治路線的中國政權大不相同,這些官僚可完全失算了。而且,嶺南雖然易守難攻,但是衛軍裝備與戰斗力的優勢太大,而且衛藩雖然人口不足,但只要起狠來進行總動員,兵力絕不在官軍之下,所以算不上高聳入雲的南嶺未必能夠擋得住他們。

何況,6路上雖然阻礙甚大,但海路卻是暢通無阻的啊!朝廷的那些官僚思想畢竟還是太陳舊了,雖然也對水軍的力量有所了解,卻絕沒想到海軍還能一下子載運十萬甚至數十萬大軍遠航千里動傾國之戰,而不像當初弗世忠那樣只能搞搞「恐怖活動」當初朝廷大員們主要就是怕趙籌玩這個」畢竟南宋的精華地帶都在沿海,被趙籌折騰一遍的話,他們的家當損失就太大了……

注︰這里解釋一下,現在的棉花懼怕洪滿,並不適宜在嶺南種植,其實是因為品種問題,並不是所有的棉花品種都不能在那一帶長好,要不然海南島的黎族人也不可能展出在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棉紡技術來了。只不過,那些古老品種由于產量和質量低下,後來逐漸被淘汰掉了,但對于宋代的中國來說小存在即是價值。趙籌的封地包括現在的海南島和雷州半島周邊,可以開墾成農田的平原全都離海不遠,而且由于當地人口稀少、經濟文化落後,這些平原大多沒有得到開。沿海的荒地含鹽量高而肥力不足,即使開墾出來種植水稻也難以獲得好的收成,相反棉花以及一些其他的經濟作物耐鹽性更強,而且對土地肥力也沒那麼高的要求,要更加適合一些。種植幾年這些耐鹽作物之後,田地會變得更加適宜水稻種植,那時再轉為糧田也不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