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世界之大(下)

臉煮沉了下來,卻並沒有反駁,因為他吊然沒做辦啊」但僅憑這麼多年來接見外使的經驗,他也很快意識到兒子所言不虛,但此時趙籌真正想說的話還沒出口呢。

「再說兒臣所指的泰西諸國,並不是您所說的那三個大國,而是一些位于更遙遠西方的小國。那兒普遍國小人少,反而不會患得患失,創新的膽子肯定要比我們大得多,各方面進步的度也要快得多。即使至今還沒有追上,那也不過是我們底子更好而已,但如果我們華夏繼續固步自封,總有一天會被他們越。若是等他們率先搞出能夠輕易毀滅一座城市的武器來,就悔之晚矣了!是的,現在的確距離很遠,但人類不會養馬的時候,千百里路是不是同樣會覺得很遠呢?新的交通工具遲早都會明出來,到那時萬里行程也不在話下,比起到那時等敵人找上門來,主動變革自身以應對可能的危險,不是更有利嗎?」趙籌隨即讓一個護衛從他背著的行囊中取出一根卷軸,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張世界地圖。

趙構雖然不知道那是什麼地圖,但多少總有些好奇,在兒子告訴他這是根據無數商人的記述進行反復比較修正所得出的包含所有已知地域的世界地圖之後,趙構現自己居然找不到大宋在哪兒,不禁有些疑惑地抬頭看了看兒子。

「在這兒」趙籌對此顯然早有預料。嘆了口氣指向地圖中央稍偏東北的一個沿海國家。由于前世的習慣,趙籌將大宋疆域涂成了紅色,其實是很醒目的,趙構也早就看到了,只不過他根本就沒想到那就是大宋,因此當趙籌指明後,他老子立亥就跳了起來,「這怎麼可能?我大宋幅員萬里,怎麼會只有這樣一個巴掌大小?」

「哦,我忘記了,這上面標記的還是收復失地之前的疆域,現在應該是兩斤吧掌大。」趙籌一臉認真地進行了糾正,隨即正色對父親說道,「兩個巴掌已經很大了,爹爹你仔細看看,這天下有幾個比大宋更大的國家?不是大宋太而是世界太大了!」

趙構還是不願相信,盡管直覺告訴他兒子並沒有欺騙自己,可是習慣于「華夏居內、蠻夷居外」這一天下模型的古代中國人要想接受這介。世界的真相,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爹爹,即使你不相信,世界也不會因此而變」趙籌繼續說道,「我們大宋長期以來都是走的「虛外實內。路線,重視內部穩定遠甚于防範外敵,若天下只有大宋這一個國家,它是相當完美的。然而,這個世界大得很,我們大宋只不過是千百個國家中的一員而已,當今的形勢就好像春秋戰國一樣,也是一個大爭之世,只不過範疇由中原擴大到整個天下罷了。靖康之難已經給我們敲了警鐘,若昔日那種不利于富國強兵的國策繼續下去,大宋早晚都會滅亡的!」

趙構不悅道,「如今金人已經退回老家,再難為患,大宋正是如日方中的時候,就算不變法,再持續一兩百年也沒什麼問題。而如果將改革繼續下去,就如同踩著刀鋒跳舞,亡國更是只在旦夕之間!何況天下本來就沒有不亡的國家,三四百年的朝代已經很長了。就算變法能夠富國強兵,也未必能夠讓大宋國詐延續更久,聯又何必冒這個險?至于大宋之後的事,聯可管不了那麼多六

「難怪歷史上他會選擇偏安一隅,也實在太不敢冒險了一不過照這個邏輯,宋朝還真不能算是一個失敗的朝代,至少持續時間比除了漢代以外的每個大一統朝代都長」趙籌在心中無奈地苦笑,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還真是有道理,不過若趙構換個成長環境,也許會是另外一種情形,誰

但趙籌還是毫不猶豫地駁斥了其父錯誤的想法,「這是不一樣的,若是亡于內亂,對百姓來說,不過是換一個皇帝而已,但若亡于外族,那麼漢人就將淪為奴隸,五胡亂華之時,漢人甚至成了五胡的食糧,那是多麼淒慘而又可怖的景象!但五胡與金人雖然一時肆虐,畢竟文明程度要比我們漢人低許多,就算能夠入主中原,也終究免不了漢化的命運。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文明程度不遜于我們的國家,一旦被他們征服,被同化的可就是我們漢人了注,到那時只怕連漢字都會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注2。」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趙構依然不為所動,再說他也不相信有什麼文明國家可以入主中原。因為根據中國歷朝歷代的經驗,文明程度越高,向外擴張的**就越弱,而且文明程度一高,人命自然就金貴了,就算君主還有開疆拓土的動力,也得考慮劃不劃算的問題,而那種拼消耗的戰爭,大宋從來就沒怕過。

「爹爹你說的沒錯,這生活越富裕,人就越是怕死,但武器越先進,兵力、勇氣和武力的作用就越只要敵人在武器裝備上具備了明顯的優勢,一樣可以輕易取得戰爭的勝利。而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只要誘惑足夠大,人命再怎麼值錢,這戰爭一樣會打起來。」接著趙籌又向父親解釋了科技的概念,听得他一愣一愣的。

趙籌所說的「科學技術」是他自己全新的定義,即是指那些可以重復並進行驗證的學問,這樣趙構就很容易理解「科技」的可怕。因為這種「科技」的成果將會如同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只要時間一長,根本不是中國傳統社會之中那種線性增長的模式可以比擬的。而大宋目前的各項制度與國策走向,都不利于「科技」的展,所以改革一定必須繼續下去,而且還要不斷模索。

注︰看看現在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還有多少殘存,就知道西方為主的外來文化的侵入有多深了,不過即使如此,也不可以閉關鎖國,而且對外交流中要更加主動,這是弱勢文明保持其獨特性的不二法門。注不近代歷史上很多文化精英都曾主張廢除漢字,完全采用西方的拼音文字,殊不知對于不同地方的方言差異大到彼此之間根本听不懂的中國來說,漢字就是將億萬漢人包括但不僅僅包括解放後才出現的漢族概念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民族的紐帶,沒了漢字,便不再有漢人。而在那時的中國,但凡留過學的,沒幾個不支持這一主張,連魯迅先生也在其中,可見那時的國人已經自卑到了何種地步。還好天不絕我華夏,最後那麼多喝洋墨水的都失敗了,成功領導中國實現民族解放的,卻是一介。「土包子」正因為這樣,中醫等主要傳統文化遺產才得到保存,而漢字則在考慮到掃盲的便利因素之後,在拼音化與繁體字之間做了一次折衷,選擇了簡化字的路線,總比像印度那樣以英語作為官方用語要好。

比︰大力扶持中醫,幾乎是太祖一人獨力堅持下來的,當時其他領導人幾乎全都主張廢除中醫,雖說當時的中醫確實有些魚目混珠,庸醫殺人的事例也屢見不鮮,需要進行整頓,但不分青紅皂白就將中醫全盤否定,豈不是更大的錯誤?

其實,漢字雖然較為難學,但它並非是單純的表意文字,大量形聲字的存在使其兼具表音文字的某些長處。而其表達能力則絕對是拼音文字無法比擬的,在詞匯量大爆炸的現在看來,較之拉丁字母,更有成為未來文字的潛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