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舐犢之心

二然,趙薯可能改變,但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泣種情況並不多見;他也可能迫于部下的壓力不得不如此做,但現在看來,以趙籌對衛軍的掌控程度,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而比起這些風險。將趙籌逼反後朝廷平叛失敗的概率反倒要更大一些,吳皇後可是從小看著趙籌長大的,深知其不同尋常其實沒那麼厲害,但人在害怕的時候總會自己嚇自己。之處。到了那時,成為勝利者的趙籌還會原諒他們娘兒倆嗎?

吳皇後當然能夠為了兒子甘心赴死,但那時母子倆都成了階下之囚。殺一叮小是殺,殺兩個也是殺,吳皇後即使那樣做,也救不了孩子的性命,只能多遭一番羞辱而已。更何況,戰亂之中刀槍無眼,他們娘兒倆能否活著成為俘虜,也很成問題。一想到自己居然會因為一時的不安,就冒失地讓兒子承受如此巨大的風險。吳皇後就不由懷疑自己當時是不是鬼上了身。誠然,她的做法若是成功了,兒子將可以坐上無數人凱覦的皇帝寶座,但在吳皇後看來,那與兒子的安危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而當初吳皇後曾經擔心過的趙教長大後生出異心,而被趙籌除去的可能,不但是咎由自取,而且可能性本就不大。但是現在後悔已經晚了。這心結一旦出現,要想化解可就沒那麼容易了。所以這太子之位是無論如何不能還回去的,如果趙籌登基後心念舊恨,母子倆就成為待宰羔羊了,這理由總是找得到的……

想到這里,吳皇後立刻又開始勸起趙構來,就算丈夫因此厭惡自己,也決不能讓趙籌握住大宋的權柄。但趙構掌權已久。這一層又豈會想不到?他安慰了吳皇後幾句,告訴他自己不可能讓趙籌繼續當他的太子,這是因為趙構雖然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長子是軍政兩方面的奇才。但他更贊同「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大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怎麼經得起趙籌連番瞎折騰,這運氣再好趙構一直認為改革一直較為順利是因為趙籌運氣好,這也難怪,中國歷史上改革的失敗率實在太高了一,也總有用完的一天啊!

抱定了這斤,想法。趙構前去江心與兒子相見,其實只是為了勸說他勿起干戈,以免生靈涂炭,而他則保證趙籌的安全,這一點他自信還是能夠做到的。雖然守舊派的大臣們被趙構喝退一次,但他們還是多加阻撓,意圖令趙構誤了行期。雖然現在的趙構已經遠非即位初期的那個雛兒。即使不用屠刀,光靠對朝臣進行內部分化,也足以控制局面。但還是花費了不少氣力。

由于時間耽擱了不少,禁宮之內頓時變得忙碌起來,可就在趙構準備離開皇宮的時候,一位不之客卻闖到了他的面前,

「官家,求您饒過籌兒吧,他還不懂事」。一個身著宮裝卻頭散亂的女人撲倒在階前。趙構不覺吃了一驚,正在詫異為何居然沒有侍衛阻攔,仔細一瞧來人竟然是趙勇的母親潘賢妃。

潘賢妃雖然相貌甚美,但在趙構重質不重量的後宮之中卻是倒數的。她之所以能夠成為賢妃,在宮中長期保持高貴而然的地個。完全是由于母以子貴的因素與其康邸舊人的身份罷了。在吳芍芬得寵與邢秉懿歸來之後,趙構對後宮嬪妃們的寵幸被大大分流了,他對潘賢妃就更加冷淡。當然,本來就不太在意這事的潘賢妃倒反而樂得清靜,正好多些時間伺候苗圃里的藥草一不過,趙構畢竟是個顧念舊情的人,雖然精力有限無法做到雨露均沾,但在一些細節上還是非常注意的。當初趙籌遠出不歸,趙構甚至模仿兒子的筆跡給她寫信,以免其得知後憂思成疾」興後雙方幾乎就要開戰的消息自然更是對潘賢妃嚴格億聯,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潘賢妃最終還是得知了此事,結果當場就暈了過去。被路過的宮女救醒後。她滿腦子想的都是兒子的事。可是潘賢妃深知自己對于趙構沒有多大的影響力,而且趙籌又是她的兒子,說出話來缺乏信服力,于是她立刻找到自從回來以後就終日深居簡出、只是吃齋念佛的韋太後,向其哭訴求助。因為這世上對趙構影響力最大的。莫過于這咋,曾經和他相依為命十幾年的母親了一

韋太後一向極為重視親情,再加上當初要不是趙籌派人接應,她能不能平安返回大宋都很難說。所以她一直對趙勇這個長孫極其疼愛,即使他因為公務繁忙而很少來臨安向她請安。韋太後也從沒放在心上。趙構自然知道這一點,因此,這次趙籌的事他也一直瞞著母親,而妃嬪們攝于趙構的嚴令和吳皇後可能的報復,都不敢多嘴,更別說是那些沒什麼地位的宦官宮女了。但潘賢妃既然也在被瞞的名單之列。自然不知道趙構的禁口令,何況為了她的兒子,別說是趙構這個大宋皇帝。就算是玉皇大帝如果真有的話的命令,恐怕她也不會有半點畏懼…

韋太後一听就氣壞了,不過在北方那麼多年的苦難都熬過來了,老太太的心理承受能力那是相當地強,再加上她對趙籌的感情畢竟不能與潘賢妃這咋。生身母親相比,倒是沒有像她那麼激烈的反應。然而,韋太後雖然急著想要阻止兒子自殘骨肉的愚蠢行徑,但她畢竟年事已高,走路快不了。于是潘賢妃就遵她的懿旨。趕在她前面攔住了準備出宮的趙構。

潘賢妃深知自己請出太後幫忙的做法很可能激怒趙構,那時反而對兒子更加不利。便沒有立即請出懿旨,而是一副哭天搶地的模樣,試圖以親情打動趙構。由于愛子之情的確自肺膿,潘賢妃假戲真做的景象令趙構也為之動容。尤其是她的一句。「官家已經有了兩個兒子。而且將來還會有更多的皇子。可臣妾這一輩子,就只有籌兒一個而已,若他有什麼過失,臣妾寧願一死,以贖其罪!」不覺勾起了趙構一段久遠的回幟

那時趙構還很年輕,為了引起父兄的重視,而甘冒奇險接下了出使金營的重任,其母韋氏也因此由婉容升為賢妃。但那時的韋氏听到這一消息之後,並沒有半點喜悅,反而披頭散地跑到太上皇趙估的寢宮外面失聲痛哭,泣求他收回成命,「太上皇有三十三子,而妾獨此一兒!」

雖然由于那麼多皇子之中唯有趙構一人挺身而出,趙估最終還是拒絕了韋氏的要求。而趙構也由此因禍得福,意外地成為了南宋的開國之君。但母親的泣語和當時的景象至今依然清晰地銘刻在趙構的腦海里。此刻見到潘賢妃以相似的儀容神態說出類似的話語,趙構也隨之落淚,一時沒想起追究消息泄露的責任,反而輕聲安慰道,「你放心,虎毒尚且不食子。聯又豈會忍心加害自己的親生骨肉?只是這件事並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最後還得看鼻兒他何去何從」

而吳皇後對潘賢妃的心情感同身受,出于內疚,她那一向伶俐的巧嘴此刻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來。這一耽擱,韋太後終于及時趕到了這里。她不等趙構上前問安,就馬上將所有的閑雜人等都趕得遠遠的,只留下他們母子與吳皇後、潘賢妃這區區四人。趙構心有靈犀,立亥預感到風暴降至,臉色微微一變。但出于孝道,還是馬上低下頭來準備挨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