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 決 堤

岳雲他們作為先鋒,雖然只帶上了兩千余騎,可為了保證連續行軍能力,每人都配上了四匹副馬,所以當他們趕到穎昌時,無論是將士們還是用于沖鋒的河曲好馬,都還有著相當充沛的體力。而當他們全體披甲沖鋒的時候,雖只是區區兩千多人,卻顯出了不可阻擋的氣勢

金軍的數量雖然佔據絕對優勢,卻正和王貴他們戰成一團,根本來不及掉頭迎戰。再加上此時已至七月下旬,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女真人雖然以堅忍著稱,可怕熱的他們鏖戰多時也早就相當疲憊,怎麼可能抵擋得住岳雲帶來的生力軍呢?

何況,在有機會正面沖鋒的時候,甲冑齊全的重騎兵面對輕騎兵是佔據壓倒性優勢的,即使以一當十亦無所懼。于是,在衛軍兩千多鐵騎的反復沖殺下,遭到內外夾擊的金軍全線崩潰了。兀術做夢也想不到,素來以擅用重騎聞名的他,竟然也會嘗到敵人鐵騎的滋味

在一般情況下,在敵我雙方纏斗的時候,即使一方來了援軍,也很少有人敢立刻以重騎發動沖鋒,因為重騎一旦沖起來就停不下來,誤傷的概率實在太大了。但岳雲意識到如果不立刻發起突擊,那麼自己這點人還不夠金軍塞牙縫,而且宋軍數量遠比金軍少得多,就算將兩軍都沖垮了,也總比輸給金軍強得多。

而事實上,衛軍鐵騎氣勢如虹的沖擊,並未給陷入苦戰的岳家軍造成多大的傷亡,一則是金軍首當其沖,將威力最大的沖擊波承受了下來,而宋軍則因為金軍的混亂得到了避讓的機會;二則是王貴自小看著岳雲長大,對他突陣的習慣了若指掌,指揮部下避開他們的鋒芒,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金軍那邊就慘得多了,在久戰力疲之時遭到岳雲所部如同神兵天將般地突然襲擊,再加上順昌戰敗的恐懼揮之不去,他們幾乎連像樣的抵抗都未作出,就被鋼鐵的洪流沖得七零八落。當兀術帶著只剩一萬多人的殘部狼狽潰逃後,連遭打擊的他再也難以支持,終于病倒了。

在這種情況下,兀術不得不暫時將兵權移交給撒離喝,自己則返回燕京養病。撒離喝自知無力與得到增援的宋軍抗衡,便主動將大軍全部撤到黃河以北,宋軍因而兵不血刃地奪回了故都開封。這本該是一件喜事,可撒離喝在撤軍的最後階段,竟然下令掘開了黃河大堤。此時正是一年中水位最高的時期,宋代的黃河中下游已經成了「地上河」,全靠河堤約束,這大堤一垮,洶涌澎湃的洪水立時席卷了河南大地

如同歷史上的類似事件一樣,由于洪水的不可控性,河南宋軍倒是沒有損失多少人,可卻至少有十萬百姓死于洪水以及由此引發的饑餓和瘟疫,此外更有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其中很大一部分淪為盜匪。

岳飛一向關愛百姓,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撥出部分軍糧,以將士們忍饑挨餓為代價,挽救了不少饑民,而且還為此向各地派出不少官兵以維護治安。可這樣一來,岳家軍的兵力就愈發顯得單薄起來,而朝廷的援軍雖然來了,卻遠沒有岳飛想象的那麼多,而且

原來,雖然岳雲的突然趕到,令岳家軍從困境中解月兌出來,但這只是岳雲順便為之罷了,這支騎兵根本沒有接到要他們與岳家軍並肩作戰的命令,而是另有委派。不僅是岳雲帶來的騎兵旅,連隨後趕到的衛軍一師主力,也同樣不準備加入中原戰場。而舊東軍系統的另外三位大將,此時卻都才到淮南,也就是說,岳飛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將不但需要獨自面對實力仍存的金軍主力,而且還得收拾河南這個爛攤子。

就在岳飛被折磨得心力交瘁,幾乎要步兀術的後塵時,趙在得知金軍決堤的事情後,急忙將解潛的農一師派到了河南。解潛對救災應急很有一套,而且他與岳飛合作多年,配合非常默契,河南的情況總算暫時穩定了下來。但對于大部分地區都成為「黃泛區」的河南來說,經濟的恢復依然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也即是說,不出現奇跡的話,恐怕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朝廷都必須不斷向河南輸血。可朝廷現在連支付北伐的軍費都頗為吃力,又哪兒有余力救災呢?

在這種情況下,岳飛不得不轉攻為守,以盡可能省出軍費支持河南恢復重建。對于金人如此惡毒的計策,岳飛自然是憤恨萬分,那幫混蛋決開黃河大堤,不但令河南百姓流離失所,而且也葬送了難得的北伐時機。岳飛知道以官家的性格,要下全面北伐的決心有多困難,這次半途而廢對其必定會造成不小的打擊,下一次北伐可就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了

然而,縱使連岳飛這樣的一代名將都有些喪氣的時候,遠在揚州的趙卻還沒有放棄,特別是當張、韓、楊這三位大將都被說服之後,他的信心就更足了。而趙之所以能有如此信心,與詹會龍他們平安歸來有很大關系,雖然兩人之間也因此而爆發了他們一生中第一次激烈的爭吵

差不多在趙收到順昌大捷的消息後四五天的時候,詹會龍一行人終于平安歸來,對趙來說,這可真是雙喜臨門。而得知詹會龍此行的收獲後,趙就更是欣喜,愈發堅定了他任命詹會龍為日後陸戰隊主將的打算,盡管听到遠航途中的一些驚險之處時,趙也不免有些後怕,但詹會龍既然能夠挺過去,不管他是不是得到了別人的幫助,都說明他有做大事的能力和運氣。

不過,隨著兩人談話的深入,分歧卻漸漸多了起來,尤其是當詹會龍提出在日本招募士卒的想法時,趙更是像被電擊了一樣,立刻跳起來予以否決,「這不是武裝日本嗎?絕不可以,難道你想讓唐朝的悲劇重演嗎?」

趙所說的「唐朝悲劇」不是指安史之亂,而是指當年唐朝皇帝在軍事力量上過度依靠胡人,而在各方面過分優待,結果使得涼州等原本漢人聚居地都成為胡人的牧場,為後來西夏自立埋下了隱患,而且還令胡人獲得了很多原本專屬于漢人的先進技術,結果才出現了像遼國這樣兼具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長處的中原大敵。

同時,唐朝為了更好地利用胡人,也可能因為李唐皇族本身就有很重的胡人血統,長期大力打壓傳統的「華夷之辨」思想,致使宋代北伐失去了道義上的優勢,而只能為了奪回失地而戰,民族戰爭也因此降格為國家戰爭,大大增加了北伐的難度。

可詹會龍顯然不認為日本會走上遼夏走過的道路,「殿下的擔憂不無道理,但那些胡人本來都是大唐的敵人,只是震懾于大唐的強大才貌似恭順,內心並未臣服,所以後來才會分道揚鑣。而日本人對我大宋極為敬畏和友善,此前兩國也從未交惡,與唐朝的情況迥然不同。何況,日本各方面都遠遜于我們大宋,又沒有騎兵的優勢,沒什麼好怕的。」

「但是日本人聰明好學,不遜于我們漢人,而他們的吃苦耐勞與勇敢和服從,還在我們宋人之上,絕對是一個不可小看的民族。雖然身體條件與戰略眼光頗有不足,但若他們的興盛期正好趕上我們中土政權衰弱的時候,也足以釀成慘禍!」,趙可是從前世記憶中知道日本人的可怕,自然不會像詹會龍那樣大意。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