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太後歸來(上)

詹會龍遲遲不歸,令趙頗為擔心,不禁有些自責……他又不是不知道開闢一條新航路有多麼艱難,居然還讓詹會龍去冒險,天才歸天才,他終究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而已

不過事已至此,擔心也于事無補,在茫茫大海之中,想救也得找到人先,在這個沒有飛機、衛星和電視的時代,實在是太不現實了。好在趙雖然性格較父親趙構理智得多,但卻繼承了父親那超級想得開的特點,既然想了沒用,他便不再亂想,所以並沒有對大事產生什麼影響。不過在詹會龍出國的一年多時間里,特區各方面事業穩步發展,倒也沒有什麼令趙心煩的大事。如果硬要找出什麼來,那就是趙的祖母、趙構的生母韋太後從金國回來了。

按理說依照當初簽訂的和約,金國早就應該將韋太後放回,但和議談成之後韃懶心中又猶豫了起來。結果,金國不但遲遲不將韋太後、徽宗趙佶的尸骸和欽宗趙桓送回,連和議中應由南宋接受的那些地盤也全無半點動靜。

其實,在金人耍起無賴的時候,南宋朝廷完全可以拿和約內容作為理由,派兵進入議定地區,解除當地金軍的武裝並接管地方政權。可趙構從來就不是一個有魄力的皇帝,而且又擔心將金人惹毛了會令他們「撕票」,所以根本不敢做出實質性的舉動,只能不斷地「表示嚴重關切」

最後還是趙實在看不下去,命令淮北的衛軍擺出進攻的態勢,並扣下和議後第一年的歲幣,同時停止拆毀泗州的城防(注1)。韃懶擔心一旦開戰兀術會借機奪權,只好將韋太後與徽宗趙佶的靈柩先行送回。但韋太後一行人沒走幾天,路上便又起了波折

韋太後听說和議已成之後,雖然金人一直沒有明確表示何時送她南歸,但她已經暗中作好遠行的準備。這樣等到金人派出衛隊護送韋太後與徽宗靈柩返宋時,她便無需磨蹭而得以馬上動身,也正是這樣,令兀術派出截人的第一撥人馬撲了個空。

盡管如此,一行人剛出燕京不久,那些差役和護衛的金兵就開始叫苦不迭,都喊著要歇一陣再行。韋太後對此憂心不已,因為馬上酷暑將至,到時候怕熱的金兵就更加不想趕路了,還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很可能會夜長夢多。

韋太後急中生智,以自己首飾不全、衣裳破舊會「有損上國體面」為由,向隨行的金使借了黃金三千兩,然後偷偷將這些黃金散發給那些走不動的家伙。結果那些家伙一下子都像吃了興奮劑似的,趕路的速度加快了一倍有余,以致于兀術派出的使者追上他們時,車隊已經距離大宋的邊境不遠了。

「奉都元帥鈞令,爾等立即北返,不得有誤!」,眼看車隊就要進入大宋境內,數名金軍游騎突然如風馳電掣般從北面追來,一會的工夫就沖到車隊前面將其截住,為首的那個還高叫兀術的命令,要車隊返回北方。

護送韋太後南歸的金使听了一會解釋才明白過來,原來沉寂已久的兀術突然發動兵變,將皇帝完顏合刺奪了過來。完顏合刺隨即下旨廢止宋金和議,並將韃懶指為竊國之賊,下詔賜死。

其實,由于內衛軍情司長期在金國境內散布兀術即將謀反的謠言,韃懶對此也多有防範,本來不該讓兀術如此輕易得手。但是兀術將最疼愛的小女兒嫁給了出身熟女真的年輕才俊紇石烈志寧,一下子贏得了熟女真五十余萬人的全力支持;而一向敬仰兀術的佷子完顏亮也成功地說服了父親完顏宗干,從而助兀術獲得了金國漢化派的全力支持。

這樣一來,兀術的勢力一下子月兌胎換骨,比失勢前還要強大得多,即使是韃懶直接控制的那些軍隊對其也不再忠心。而皇帝被奪後,失去手中最大倚仗的韃懶只好南逃尋找大宋的庇佑,奈何出逃前猶豫了太久,結果才跑到河北就被兀術派出的追兵抓了回去

而和議期間,趙構多次妥協以求金人將母親放回(注2),令粗中有細的兀術輕而易舉地抓出了他的軟肋,自然不會讓這個鉗制南宋的最大籌碼溜掉,于是立刻派出使者追回韋太後一行。誰知由于韋太後的機智,兀術的人連續撲空,好在撒網般放出去的游騎總算是不辱使命,在最後關頭將他們給截住了。

金使是韃懶的人,听後大驚失色,他自知回去後十有**會遭到貶官,甚至被殺也有可能,怎麼可能乖乖從命,立刻以游騎口說無憑為由下令繼續南行。雖然這樣可能會禍及自己留在燕京的親人,但自己回去他們也未必能夠幸免,還是先保住自己要緊。漢人寬仁,金使自認為有護送太後南歸的大功,想來南朝皇帝應該會厚待自己吧?

那幾名游騎的臉色立刻陰沉了下來,為首的那個冷聲道,「都元帥有令,抗命者死!」,他的幾位手下立刻沖上前去一頓狼牙棒將金使打得他媽媽也不認識。看到這一幕慘象,車隊中的僕役奴婢被嚇得四散奔逃,形勢一片混亂。

「妄動者死!」,游騎們射倒了數人,好不容易嚇住了眾人,卻听到南方傳來一陣轟鳴般的馬蹄聲,以他們的經驗判斷,來者至少也有上百人。而金軍自然不會從南邊過來,那麼就只可能是來接太後的宋軍了,游騎的首領臉色立刻變了,他們雖然自傲,但也沒信心以一敵五,因為宋軍騎兵太少,所以肯定是精銳部隊,可沒那麼好對付啊!

于是,那個首領一方面放出信號,通知跑到其他方向的游騎,南朝太後已經追到,要他們速速來援;一方面則將車隊中的百十名金軍拉了出來準備應戰,同時為了以防萬一,他還命令手下將韋太後立刻挾走,決不能讓宋人將其奪回。

若是沒有听到那陣馬蹄聲,也許韋太後就順從地跟著他們回去了,像以前一樣。但是,大宋的軍隊給了她一線希望,韋太後的確曾經忍辱偷生,但現在她已經一只腳踏進了大宋的國界,寧可就在這里死去,也好過回去繼續受辱。

雖然韋太後手無縛雞之力,但她知道自己在金人眼中是奇貨可居,他們可能折辱她,卻決不會殺死她,所以抵抗得異常堅決。結果,像瘋婆子一樣又抓又咬的韋太後令金兵們費了好大的勁才制服,而這時那支宋軍已經沖到了這里,不過那名游騎的首領看到他們後並未慌張,反而松了口氣。因為那支宋軍其實才三四十人,之前听成上百人是因為這支騎兵是一人三馬

護送韋太後的金兵縱然不是精銳,戰斗力也肯定在金軍的平均水平之上,現在金軍人數佔優,而且還有人質在手,游騎首領心中大安,立刻下令迎擊,反正現在和議廢止,戰爭實際上已經重新開始了

注1︰其實根本就沒怎麼拆,由于這次和議是在雙方實力並未出現真正平衡時談成的,基礎並不牢固,只要上層有點變故,隨時可能再打起來。對此趙與兀術都很清楚,並一直在暗中作著下一次戰爭的準備,但雙方的領袖韃懶和趙構卻被私心蒙蔽了心智,而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注2︰外交時最忌諱的就是早早暴露自己的意圖和底線,趙構在歷史上如此,在這個時空一樣如此,如此愚蠢的表現再次反映了宋朝在外交方面一貫的低能。偏偏宋朝又不像漢唐那樣只有一個勁敵,外交的失敗對其產生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