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阿拉伯科技

同樣是由于以經商立國的緣故,阿拉伯人酷愛旅行,他們在地理方面的成就更是冠絕天下。伊本•胡爾達茲比等人的著作引入大宋,不但令宋人加深了對外部世界的了解,彌補了中國傳統測繪方法的某些不足,而且促進了游記文學的發展。這在以文立國的大宋,具有很大的意義,後來文人學習科技的興趣日益加大,與此應該也多少有些關系,盡管制度的因素影響更大。

在醫學方面,阿拉伯醫學雖然不如中醫那樣源遠流長,但由于自先知穆罕默德以後阿拉伯帝國歷代領袖無不對醫學異常重視(阿拉伯人將醫學與教義學並列,可見對醫學的重視,而中國就差遠了,李時珍還是因為考不上科舉才子繼父職的。),此時的阿拉伯醫學已經不在中醫之下,至少也可以說是各有所長。

趙因為前世專業的原因,對醫學一直極感興趣,他從蔡景芳帶回的眾多醫書發現了不少寶貝,其中阿里•伊本•阿拔斯•麥朱西的《醫學全書》、伊本•西那的《治療論》、阿里•伊本•伊薩的《眼科醫生手冊》等書都有很大的價值。而「穆斯林醫學之父」艾卜•伯克爾•穆罕默德•伊本•宰克里雅•拉齊,與「阿維森納(意思是醫者之父)」艾布•阿里•侯賽因•伊本•西拿的醫學著作更是有著接近于醫學教科書的價值。(這兩位偉人還同時是了不起的自然科學家,在哲學上也有相當的成就,可見通才並非古代中國的專利。)

阿拉伯人在化學方面的成就更是巨大,他們首先采用了客觀實驗的方法,這是歷史上一個決定性的改革。另外,阿拉伯人還發明了硫酸鐵等多種化學藥品的制取方法,並將其用于紡織業等手工業領域。由于化學的進步,阿拉伯人很早就發明了化妝品,並開始制造香水,肥皂等,蔡景芳雖然對此並不十分了解,但還是憑著他過人的商業眼光,將這些技術引進了回來。不過要不是趙當初分派任務給他,也許蔡景芳這一輩子也注意不到這些玩意,那麼他也就不可能被後世的中國科技史家視為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的五百人之一了。

除此之外,阿拉伯人還總結出了蒸餾、升華、結晶等分離提純的手段,這對化學的發展也具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不過,雖然阿拉伯化學已經有了相當的水準,但也遠遠不能和趙前世記憶中的現代化學理論相比,他倒是對那些具體的制作工藝更感興趣,尤其是傳自歐洲的玻璃生產與加工工藝。

由于趙前世對于玻璃吹制(他當初讀大學時,這是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之一,也是他唯一一個全系第一的單項實驗,其他都大多墊底,也許是因為前世的他手感好,但集中力差的緣故。)就很拿手,此後他便可以制作出記憶中的各種玻璃實驗儀器了。唯一遺憾的是,此時的玻璃雖然已經有辦法月兌色,可均勻程度還很成問題,遠達不到光學玻璃的要求,看來水晶的作用暫時還是無可替代的。

但最令趙激動的,還是物理學方面的著作,蔡景芳帶回了「阿拉伯光學之父」伊本•海賽姆(965年-1038年)所著的《論光學》(由于伊斯蘭教保守勢力的長期查禁,此書早已失傳。),其中不但闡述了光在不同物質中的直射、折射和反射等規律,竟然對透鏡成像也有深入的研究。趙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從此以後,望遠鏡終于可以量產了!

不過,顯微鏡由于技術要求更高,短期內恐怕是搞不出來的,尤其是用來壓住切片的透明薄片,以現在大宋工藝水平,基本沒有制出的可能。趙現在的精力早就不在科研上面,何況設計儀器又不是他的特長,所以只能慢慢等待,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再次看到細菌的模樣

除此之外,蔡景芳還帶回了一些哲學等其他學科的典籍,這些也都有很大的意義。雖然要將它們翻譯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趙早已學會阿拉伯文,所以可以將這些典籍的重要性評級,然後集中翻譯人員進行攻關,這樣便可以節省下來大把的時間。至少望遠鏡的量產在一年內應該就可以開始,雖然由于光學玻璃尚未發明,水晶鏡片的成本較高,但也總比當初磨制一大堆來亂配要便宜得多了

而無色玻璃的生產很快便可以開始,雖然透明度稍差,不能用于制造要求很高的透鏡,但制作出的各種器皿也可以從富人手中賺取大把的金錢,趙可是從來都不嫌錢多的。另外,中國人的聰明智慧很快再次得到了體現,雖然玻璃對于宋人而言還是個新奇玩意,可在趙的要求下,只過了半年多的時間,世界上第一塊平板玻璃就出現在了中國的土地上。

有了平板玻璃,趙就能想辦法制造出玻璃鏡子來,這也是一本萬利的行業啊!雖然現在沒有硝酸銀這種制劑(注1),銀鏡暫時搞不出來,可即使是有毒的錫汞齊鏡子,也可以賣出大價錢。而且大宋漆器工藝先進,只要用漆封住,汞的毒性便沒那麼可怕了。蔡景芳帶回的是一堆書籍和一些工匠,可在趙眼中,那就是一座金山啊!

其實,比起那些科學理論來說,星盤這種實用技術的引進也許具有更大的意義。因為有了這個航海利器,中國海商便可以大力開闢遠洋航線,而使得中國與世界各地的交流更加頻繁。引進科技只是暫時獲利,只有加深與其他文明之間的交流,才是中華文明彌補自身缺陷,學習其他文明長出,從而始終立于世界頂峰的不二法門。

除了科技文化方面,星盤巨大的經濟與軍事價值就更加令趙激動得睡不著覺。有了星盤、羅盤、和特區目前已經推廣開來的經緯度概念,海船即使在未知的大洋之中,也完全可以確定自己的方位,那麼探索活動的範圍必然可以大大增加。從此以後,發現新大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已經是用不了幾年就可以實現的願望了。因為大宋的造船與遠航能力早已具備,一直以來掣肘遠洋探索的就只有海上定位這一條而已。

不過,美洲實在是太遠了一些,一步到位還是太過天方夜譚了點,趙決定先將琉球群島作為第一個試航地點。此時琉球群島上雖然已有少量居民,但卻還沒有形成國家形態(注2),經濟模式也很原始,宋人基本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注1︰趙自然有辦法制造出硝酸銀,只需以實驗室制法搞出濃硫酸,再以濃硫酸搞出硝酸,然後溶解銀便可以得到硝酸銀。不過,在實驗儀器都是試制,質量並不可靠的情況下,這些實驗的危險性是很高的。雖然未必會送命,但若因此而破相的話,搞不好還會影響自己的儲君之位,那時趙可就要後悔莫及了,所以他只能將制作銀鏡的想法暫時擱置,等到以後化學人才培養出來再作考慮了。

注2︰歷史上琉球群島上最早的國家出現于12世紀,有三個國家,但具體是哪年建立已不可考,很難判斷南宋初年琉球三國是否已經建立,所以在本書里為了避免麻煩,設定為此時琉球群島上還沒有出現國家。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