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車戰術(下)

而四周的車兵也對圈中的戰友給予了有利的支持,時不時地射出致命的箭矢,在現在這種較近的距離內,命中率高得出奇,金軍騎兵紛紛落馬……而那些妄圖攻擊戰車的金軍則死得更快,由于戰車上架起的長矛,金軍騎兵為了避開只得減速靠近。這不但大大增加了他們中箭的幾率,而且宋軍戰車上的巨斧兵更是斧斧見血,砍人砍到手抽筋。

這些巨斧兵不但兵器比敵人更長,而且腳踏實地,發力容易,又是居高臨下,金軍根本無法與之對抗,哪怕他們兩面夾擊也依然無法挽回頹勢。他們自然可以嘗試刺殺拉車的馬匹,可宋軍現在車陣已成,就算不能開動,金軍依然無法逃出

不過,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在傷亡超過萬人之後,某位聰明的金兵果斷棄馬越過了鐵鏈。這一行為引來他的同袍們紛紛效仿,可金軍抵抗的意識也因此迅速崩潰,本就明顯失衡的戰場態勢馬上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

見到大勢已去,撒離喝面色蒼白、淚流滿面,幾乎就要拔刀自盡,但在部下的苦勸下,還是很沒風度地離開了愛馬,在一群親兵的拼死掩護下,麻利地鑽過鐵鏈成功逃出。而即使在這種時候,撒離喝依然表現出了敏銳的觀察力,他下達了一個令宋軍將士恨得牙癢癢的命令,「你們可以撤退,但必須先將戰馬刺死!」

雖然撒離喝撤走前的這一命令使得衛軍的戰利品大為縮水,可是前所未有的可怕傷亡依然令他永生難忘。而縱然逃月兌車陣,金軍的殘余部隊依然沒有半點安全感,宋軍的車兵見到主戰場的戰斗基本結束,便紛紛嫻熟地解開鐵鏈將其棄于地上,同時換掉車前受傷或者倒下的馬匹,一支由八百多輛戰車組成的傳統戰車部隊立刻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雖然耽擱了將近半個時辰,但在廣袤的平原上,戰車的速度要比步兵快得多,金軍還沒逃出太遠就發現宋軍的車兵已經追了上來,嚇得發力狂奔。然而,人的體力總是有限的,掉隊的金兵越來越多,而當那些戰車因為馬力已疲而難以追擊的時候,已經精疲力竭卻扔為了活命而一路逃竄的金兵卻看到了令他們徹底絕望的一幕

只見宋軍戰車上的車兵,其中的本數竟然都下車變成了步兵,並繼續追擊剩下的殘兵。由于減震器的作用,這些車兵在追擊途中可以得到一定的休息,體力要比那些一路潰逃的金軍好得多。看到他們如狼似虎地殺來,這些極度疲憊的金兵已經連逃跑的念頭也興不起來的,在宋軍以各種臨時學會的各種蕃語中唯一記得的口號——「放下武器,投降不殺」之後,大多乖乖地棄械投降。

至此,金軍四萬多騎兵已經只剩不到三千殘兵,但宋軍的追擊仍未停止,趙和衛軍的其他高層很清楚,這種機會只有一次,如果被撒離喝成功月兌逃,就不知道得等到什麼時候才能抓住他了。而比起莽撞寡謀的兀術,這位如狐狸般狡猾、如小強般命硬的家伙更令大家頭痛,所以趙下了死命令,「活要見人,死要見尸!」。不過,小強就是小強,撒離喝最終靠著部下舍命死戰,成功地逃出了宋軍的天羅地網

趙雖然對撒離喝月兌逃非常遺憾,不過倒也沒有因為自己的情緒苛責部屬,他們已經盡力了,只能怪撒離喝實在太能逃。而且撒離喝雖然逃走,卻由于潛意識里的趨利避害本能,而選擇了向著沒有宋軍設防的西北方向逃竄。這樣一來,他在短時間內必然不可能回到徐州城外的大營,也即是說徐州城外的五萬多金軍步兵現在已經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

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趙自然不會放過,他立即命令剛剛再次立下奇功的吳璘率軍三萬進逼徐州,將那五六萬人全部殲滅。雖然士卒已很疲憊,但衛軍現在士氣正旺,吳璘只讓部下修整了一天,便帶著他那兵種齊全的精銳之師再度出擊。

可是,當吳璘率領的主力趕到徐州時,卻發現戰斗已經結束了。岳雲與王德二將率領的六千騎兵本來只是被派出監視那些金軍步兵的動靜,誰知那些金軍得知撒離喝戰敗後已是人心惶惶,而撒離喝戰死的消息更是令他們斗志全無。同時,這些金軍又以漢兵為主,其中還有不少是昔日的南宋降兵,現在見到宋軍勢大,其中的很多人都動了主動投降的心思。

金軍之中的少數女真軍官得知後,自然采取了嚴厲鎮壓的措施,可他們並沒有撒離喝那樣的能力和威望,卻反而激起了兵變。見到金軍不戰自亂,岳雲自然不會客氣,他立刻親率八百鐵騎沖入金軍之中,手刃數十人,將混亂的局面很快控制下來,金軍之中的女真人都被下令處死,而那些幸存下來的其他各族官兵則全部投降。不過吳璘帶來的大軍也不是全無意義,如果他們遲遲不來,岳雲畢竟兵少,難保那些俘虜不生異心。

趙得知此事的詳細經過後,對岳雲的表現非常高興,贊許他有「霍驃姚之風」。後來,甚至連極少夸獎兒子的岳飛也難得地寫信予以了肯定。其實岳飛心里還是很看重這個長子的,不過以前的岳雲只有個人的武勇,還算不上大將之才。但現在來看,他已經頗具古之名將的風範了,岳飛也因此對趙和衛軍的幾位將帥心存感激。

撒離喝的失敗令韃懶十分震驚,現在不但他原來的算盤打不響,還得擔心宋人得寸進尺了。為了以防萬一,也為了增加談判的籌碼,韃懶不得不部分恢復兀術的兵權,盡管只撥給他區區一萬五千人。另外,韃懶還將部分遼東的軍隊調入燕雲地區,以加固這一重要屏障,其心中的惶恐可見一斑。

不過,趙自知現在的金國仍有相當強的實力,大宋面臨的困難也著實不小,所以很快下令約束諸軍不得擴大戰事。而且趙還有一個擔憂,如果宋軍逼得太狠,韃懶這個小人必然保不住他的權位,兀術雖然略顯莽撞,但總是一心為了金國的利益著想,他若取代韃懶,對大宋顯然並不是什麼好事。

由于雙方都不想再打下去,和議重啟後進度快得驚人,宋金兩國使者很快就達成了妥協,並得到了兩國皇帝認可。由于衛軍的再次大捷,南宋在談判條件上籌碼足了很多,最後金國被迫同意將陝西、河南全部,以及山東兩路的南部(即淮北地區)還給大宋。

但金國不想讓大宋士林百姓認為收復舊都而愈發求戰,要求開封及以北的部分州縣劃歸兩國共管,金臣為正,宋臣為副,但只駐宋軍。宋使在向上請示後接受了這一要求,雖然面子上不好看,但河南事實上確實回到了大宋手中,讓金人派幾個官做做樣子也無妨。

另外,依舊是為了面子,金國還是要求南宋向其稱臣,雖然在連續戰敗的陰影下他們的要求將只在宋金之間的正式國書中有所體現。而歲幣方面,雖然金人堅持一定要有,但趙本來有把握利用連勝之威將數額壓至聊勝于無的銀絹各十萬,可趙構卻困于朝政混亂,急于早點定下和局,以專心鞏固內部,最後雙方定在了銀絹各三十萬這一數額。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