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八十八章 球墨鑄鐵

由于南宋目前新的科技體系還未完全建立起來,趙借鑒了前世記憶中蘇聯和新中國的經驗,將王府旗下最優秀的工匠(這個數量不少)和科學家(暫時就兩位小孩)聚集起來,對那些影響巨大或者目前急需的科技課題進行攻關。而比起研發出新科技,將已知的科技成果推廣甚至工業化,本來就需要多人協作完成,這才是科技攻關的真正意義所在

例如焦炭的制作方法此時已經出現(注1),但大量生產卻還是在科技攻關後起火爆炸(煤氣與煤焦油都是易燃物,而且古代密封技術比較落後。)的風險後才開始的。

焦炭隨即大量用于生鐵冶煉,其成本接近于用煤煉鐵,但質量卻完全可以和用木炭煉出的優質生鐵相比,其磷硫含量低的優點使其脆性大大降低,無論是用于鑄造,還是進一步煉成精鋼,都可以憑借其無可比擬的性價比壟斷國內和國外市場。

而趙很快又有了更大的驚喜,有位南渡的鐵匠獻上了一種特殊的煉鐵工藝,只要增添少量秘傳的添加劑,便能夠大大提高鋼鐵的質量,甚至可以使鑄鐵達到接近鋼材的機械性能。趙雖然不是冶金專業出身,好歹也看過「十萬個為什麼」,一下子就明白過來,「接近于鋼的鑄鐵,這不就是球墨鑄鐵(注2)嗎?」

球墨鑄鐵與焦炭這兩樣科技成果的意義極其重大,因為在平爐煉鋼技術出現以前,因為爐溫不夠,很難將鋼熔化成液態,也就無法用來澆鑄。而即使做得到,也無法直接煉出鋼水,得把煉好的鋼塊重新熔化,成本自然高得離譜。

所以當時想要將一塊鋼加工成某種樣式,只能靠反復打磨,打造的方式局限性很大,而且在相關機械發明前,人工花費是驚人的。

但現在有了可以替代鋼的球墨鑄鐵,直接搞出模範澆鑄即可,不但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可以制作出許多以前無法制出的構件,比如滾柱(制作柱子的模子可比鐵珠容易得多。)軸承。

而火器的發展必然也將大大加快,因為槍管炮管可以直接鑄造(球墨鑄鐵的強度怎麼說也比銅和熟鐵強得多,所以制成槍管毫無問題,而早期的炮管用普通的鑄鐵澆鑄都可以,球墨鑄鐵就更沒問題了。)出來,成本大大降低,實驗周期也隨之縮短,現在趙眼中已經隱隱看到槍炮齊鳴的景象了

除了火器,由于零件價格大大降低,日後工業革命應該也會大大提前,不過趙有生之年能否見到,還得看他的運氣。另外,由于彈簧已經發明,而且各種精密構件的成本也因為球墨鑄鐵的出現而大大降低,似乎機械鐘表的發明已經不再存在難以克服的障礙,趙不禁動起了制作鐘表的念頭。

但鐘表的制作實在是一個細致活,盡管趙知道其中原理,而且找來了幾十位頂級首飾匠人一起試驗琢磨,還是足足花了兩年多才制出可用的大鐘,而且小巧的懷表則要等到五六年以後了。倒是一直受阻的溫度計研發,不久便有了新的進展

趙因為沒有辦法抽出真空,所以溫度太高時溫度計管內氣壓較大,很容易將水晶管撐裂。但陳靈知道此事後,卻簡簡單單就將問題解決了,「這個將管子加長似乎就可以了啊!」

「我真是太笨了」,趙頓時一拍腦袋,滿臉的懊惱。確實,只需將管子加長一倍,那麼即使溫度達到可測上限,管內壓力也才是兩個大氣壓而已,並不足以炸裂堅固的水晶管。而且受到啟發的趙還加了個球狀空泡,氣壓的增加就更不明顯了。

饒是如此,由于水晶熔點比玻璃高很多,趙雖然會拉毛細管的工藝,操作起來還是相當費勁。所以溫度計雖然發明出來,暫時還無法普及,直到西方的玻璃制作工藝(其實趙知道最基礎的工藝,但他讓人試制出的玻璃透明度很差,只能冒充琉璃制品騙錢)傳到南宋的那一天

除了科技方面的進步和推廣以外,趙還干了一些介于文化和科技之間的創舉,例如信鴿大賽與《營養與衛生條例(試行)》。

北宋後期上流社會流行養鴿,趙構也不例外,困難時期剛一過去便又開始養起了鴿子,為此還遭到了言官的彈劾。好在趙構吸取了他父親當年「花石綱」的教訓,只是自己養了一些玩玩,還不敢向老百姓肆意索取,所以倒也沒有惹出大的麻煩。

但趙上次回臨安時突然想到了前世記憶中的信鴿,與其讓這些權貴們養鴿子玩樂,不如將其利用起來發展出一個完善的信鴿網絡,這樣豈不是化害為利?

為了調動大家的興趣,趙宣布從紹興五年開始,在揚州每年舉辦一次信鴿大賽,獎金為黃金百兩。這對那些權貴富豪們來說並不是很多,可那些養鴿愛好者正愁沒有地方讓自己的愛鴿顯擺一下,紛紛趨之若鶩。其實趙構也想參加,但還是懼怕言官們的輿論攻擊,直到第二屆時才派人帶他的愛鴿出賽,但遺憾的是,連前十名都沒取得

信鴿雖然快捷,但女真人擅長馴養的海東青卻是它的克星,歷史上成吉思汗便是因為他的海東青抓下札木合的信鴿,而獲得了重要的情報,才一舉將其打敗,趙可不會再吃同樣的虧。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但執行起來卻頗為麻煩,那就是編寫密碼。但趙現在已經很擅于利用群眾的智慧,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一份還算嚴密的密碼表便基本確定起來,並不斷完善,內衛的情報系統從此開始全方面領先于各國。

注1︰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焦炭是南宋後期,但南宋前期這項工藝很可能就已經出現了,何況即使當時沒有,這種簡單的工藝主角也完全可以搞出來。

注2︰球墨鑄鐵是通過球化和孕育處理得到球狀石墨,而有效地提高鑄鐵的機械性能,特別是提高了塑性和韌性,從而得到比碳素鋼還高的強度。球墨鑄鐵可以部分替代鋼材,用來鑄造一些受力復雜,強度、韌性、耐磨性要求較高的零件,而其價格卻比鋼材便宜很多,在性價比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國際冶金行業過去一直認為球墨鑄鐵是英國人于1947年發明的,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一次考古中發現了五百多件由球墨鑄鐵鑄造成的漢代鐵器,證明了古代中國已經模索到了用鑄鐵柔化術制造球墨鑄鐵的規律。

但中國古代的鑄鐵柔化術在歷史上卻最終失傳了,最可能的時期是五胡亂華、唐末動亂、蒙元滅宋和明末大亂。但明代火器炸膛率奇高,若有球墨鑄鐵,應該不致出現這種情況,至少概率較小,而五胡亂華和唐末動亂期間,南方局勢還算安定,工匠總歸有處可逃,技術失傳的可能性較小,所以蒙元滅宋時期球墨鑄鐵的相關技術失傳的可能性最大。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