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十八章 賢內助

「又重了」,趙構興奮地將兒子抱了起來,一年未見,如今的趙身高已經超過四尺半,體重也將近五十斤,各方面都明顯超過了南宋同齡兒童的平均數值,趙從小注重營養到了今天,已經結出了碩果,而且由于一直勤習武藝的緣故,趙現在絕非虛高虛胖,昔日那令人擔心的虛弱體質終于一去不復返了!

本來趙構還因為兒子在淮西的某些過激舉措和王繼先的事而心生不悅,但當許久不見的兒子重新出現在他的面前後,他卻根本說不出怪責的話了。比起離開臨安時的樣子,現在趙除了身體的發育之外,氣質的變化更是令趙構感到驚訝和喜悅。

以前趙雖然早有神童之名,但他自己清楚這不過是利用前世記憶開外掛罷了,但淮南兩路的變化與軍事上的成績都遠超預期,這令年幼的趙信心大增。正是有了這樣的信心,趙平常的舉止行動愈發從容自若,除了偶爾表露出的天真,已經完全像個大人的樣子了。

趙構對兒子本就寵溺有加,這下更是越看越喜愛,不但將趙抱起來猛親(後來趙得知某個可怕事實後,就再也不敢讓父親踫他,這段日子的親密接觸應該也是父子倆最後一次親近了。),甚至還像民間的父親一樣讓兒子騎在他的肩上玩「高頭馬」的游戲,反正殿內的宮女和宦官都被攆出去了,也不怕被人看到

「官家,奏折臣妾已經啊?」,這時一臉倦容的吳芍芬卻突然走了進來,見狀頓時愣了一下,不禁又好氣又好笑。吳芍芬掌管**已久,現在已經被升為貴妃,地位也超過母以子貴的潘賢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之主,昔日颯爽的英姿也已化成了端莊與尊貴的氣質,令趙不由眼前一亮。吳貴妃性格方正,見趙構背著兒子胡鬧,不由勸諫道,「官家此舉太過失儀,若被御史們知道,只怕麻煩不小」

趙構頓時有些不悅,臉色很不好看,訕訕道,「這是在深宮大內,只要你不說他們怎麼會知道?難道我連這點自由都沒有嗎?」

吳貴妃本已有些疲憊,這下面色愈發蒼白,若不是身子強健,只怕就要癱倒下去

「我剛才語氣重了,不要緊吧?」,趙構見狀連忙上前扶住自己的愛妃,讓其坐下稍歇一會,嘆道,「自呂頤浩罷相後,歷任宰相皆是無能之輩,政務繁冗至極。有你幫忙處理,朕是輕松了下來,卻累你辛苦了。可惜呂頤浩現在年事已高,又有病在身,要不是這樣,縱使言官再怎麼彈劾,朕也一定要勉強他再次出山。」

「只要能為官家分憂,臣妾縱然勞累一點,心中自是很開心的」,吳貴妃笑著安慰道,臉上難得地現出了一絲嫵媚之色,其原本令人敬重的端莊氣質一下子變得風情萬種起來,要不是礙著兒子在場,只怕的趙構已經氣息粗重地撲上去了.

夫妻兩人看似平淡的對話卻在趙小小的心中激起了驚濤駭浪,原來他當初的猜想竟然是真的。趙構之所以在納吳芍芬為妃之後施政水平大有長進,而且再也沒犯低級失誤,並不是由于他自己突然開竅,而只是能干的吳芍芬在幫助他處理國政而已。

但趙還是有些不敢相信,權力的誘惑力實在太大,縱然吳芍芬對趙構的感情再怎麼深摯,時間一久也很有可能逐漸將趙構架空。到那時即使吳芍芬因為愛情而不起謀權篡位的念頭,也極可能以權力要挾趙構謀求專寵,她可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女人啊!

若是那樣的話,有些花心的趙構又如何能夠忍受?而且似乎歷史上趙構後來也陸續納了不少妃嬪,似乎在他生前也沒見吳皇後采取什麼措施,趙構就這麼好運嗎?

不過,當趙構將那些奏折打開後,看了一眼的趙就明白原來並不是父親好運,而是因為他早有防範。吳芍芬雖然被趙構授予了批閱奏章的權力,卻不能直接批復,而只能將自己的處置寫在紙條里夾入奏折之中,再呈交給趙構決斷。

這樣一來吳芍芬有權而無威,而且趙構隨時可以收回,自然不會有任何風險。從省力的角度來看,這種方法比不上明代內閣的票擬,但安全性卻要高得多,幾乎全無月兌離自己掌控的風險。再說趙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施政水平,而並非只是想要偷懶,這樣做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趙構能夠想出這種取巧的方法,足見其相當之聰明,可這樣一個聰明人卻難以處理好國事,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從這一點來說,趙構算是一個典型的中國讀書人,長于謀身、拙于謀國。

這種情況的出現,除了儒家思想本身的弊端之外,中國大一統之後在大多數時期都以內部矛盾為主的現實才是決定性的因素。可現在大宋外敵環伺,內部不團結可不行,趙暗暗攥緊了拳頭,改造南宋的決心也愈發堅定。

發現父親連奏折由愛妃代閱這個秘密都沒讓自己回避,趙頗受感動,便放下心來,再次向趙構提出了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

由于淮南煤礦的開采,淮南成為了南宋最大的幾個煤礦產地之一,可是失去北方大片土地後,南宋境內鐵礦所剩無幾,這實在不是什麼好事。但趙卻知道就在自己轄區的江對面,便有一個大型的鐵礦,雖然品位不高,但距離煤礦極近,實在是一塊寶地。于是趙便借這次回家的機會,請求趙構將馬鞍山一帶並入特區。

趙構本來尚存猶豫,畢竟特區擴張得實在太快了一點,但趙並未隱瞞馬鞍山有大鐵礦的真相,這無疑進一步加深了父子間的信任,他終于還是松口了。當然,趙只是說自己听說那里有鐵礦,便派匠人去勘察了一下,結果真的發現了儲量驚人的礦脈(趙確實已經派人找到了礦脈,要不然萬一花費巨大代價拿下這塊地盤,卻遲遲沒能找到鐵礦,那不是虧大了嗎?)。

听說有大鐵礦後,趙構非常興奮,偏安江南之後,大宋其他資源尚能自給,銅礦雖少但存量充足,唯獨鐵礦稀缺,別說兵器,即使連農具用鐵都無法自給自足。而金人是決不會放縱鐵器流出的,南宋只能以極高的價格和很大的風險從北方走私,不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還無奈地壯大了敵人的實力,而現在有了馬鞍山鐵礦,這些問題便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雖說趙構下意識答應下來,是基于對兒子的信任,但細想一下似乎也無不妥。以特區的高效率,對馬鞍山鐵礦的經營必然遠遠好過官府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僚們,而為了給兒子以充分的自由,也為了朝廷的利益最大化,朝廷與特區之間雙方利益如何分配倒是令趙構斟酌了良久。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