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十三章 淮東鹽場

與此同時,趙還在青樓、賭坊、酒肆中布下了一些暗探,這些場所都是消息交匯之地,這些長期潛伏的暗探對目前偏重于下層路線的情報部門是非常有益的補充,內衛系統也因此日漸完善起來。

不過令趙意想不到的是,揚州本來就是大宋「娛樂業」的中心,推行高檔化路線後因為不再受到低俗同行的干擾,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而大宋日益強盛的軍力又令原來制約揚州娛樂業發展的安全問題不再掣肘,到紹興十年時,光揚州一地給衛王府提供的稅收就超過了一百萬兩白銀,令趙數錢數到手抽筋

此時淮北戰役的精確傷亡數字也終于統計了出來,衛軍永久性減員七千六百四十七人,其中陣亡五千一百二十九人,剩下的則都是重度殘疾,好在趙對撫恤的問題非常重視,他們的後半生至少可以衣食無憂。而且,趙還將傷殘軍人之中行動還算方便的一千多人選了出來,讓他們擔任新兵的教官,也算是人盡其才。

在檢查烈士遺體的時候,趙無意中發現死者至少有一半是死于面部受傷,不過細想一下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近七十斤重的「步人甲」實在太堅固了,有它們的保護,即使重兵器也很難輕易殺死宋軍步兵,更別說那些根本沒什麼傷害的利器了。

可是面部是人的要害所在,哪怕只是中上一箭也會送命,而偏偏宋軍的頭盔對面部又毫無防護。誠然,士兵一對一戰斗時很容易通過閃避保護自己的面部,可是在大規模戰斗中,敵人不止一個,閃避只會令自己死得更快,盡快殺死敵人才是關鍵,所以面部受傷也就不足為奇了。

「唐卿,我看女真騎兵普遍戴著面具,只露出一對眼楮,所以我們才不得不依靠克敵弓、床子弩之類的強弩,是不是我們也可以這樣做,應該可以減少不少傷亡。」,趙向吳璘咨詢道。

吳璘沉吟道,「有面具的話,的確可以少死不少人,但視野受到限制,會增加指揮的難度。戰斗的時候還好,靠著平時的隊列訓練,再用金鼓代替旗幟指揮,應該還是可以的,但追擊時卻很容易產生混亂」

「這不難辦,只需這樣一改就可以了。」,趙提出在頭盔上加裝一個活動裝置,使得面罩在平時可以推上去,臨戰時再拉下來,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除此之外,趙還覺得金鼓攜帶不便,打算用號角代替,而且全面以銅號取代獸角,令其影響面積大大增加。後來,趙又讓一些精通音律的匠人不斷改進銅號,使其成為了一種可以吹奏出較多聲音的樂器,並確定了一系列的指揮方法,使衛軍的團隊配合能力突飛猛進,而且靈活性也較昔日使用金鼓旗幟指揮時要強了許多。

差不多同時,趙將衛軍的軍旗方案定了下來,是一面以紅色為底色的方形旗幟,沒有中國古代旗幟常有的邊角裝飾,以最大限度降低制作成本。軍旗上的圖案是交叉的劍和犁,趙對它的解釋是,我們大宋是一個以農為本、愛好和平的國家,但若誰破壞了我們的和平,衛軍這柄護國之劍便要用侵略者的污血灌溉我們的田地。

不過後來隨著衛軍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與國內民族主義思想的興起,有人對軍旗的圖案作出了新的解釋,當我們的犁沒有足夠的土地可耕時,衛軍便要用劍去為我們的國民取得更多的土地

從團級單位開始,可以擁有自己的軍旗,基本上是在軍旗原有的圖案上加注其部隊番號,但如果該部立下受到趙認可的大功,則可以自由選取標識,這無疑令官兵們的戰意空前高漲。而軍旗失落視同全軍覆沒的規定,又令官兵們對其分外珍視,大大增強了部隊的凝聚力。

但軍旗方面最令衛軍官兵奇怪的是,趙禁止在衛軍之中以主將姓氏作為軍旗標識,這其實還是為了破壞「軍為將有」的傳統。趙的態度很明確,衛軍永遠只是衛軍,無論誰當主帥,她都一樣是大宋的衛軍,而決不會因為吳璘擔任主帥就成了「吳家軍」,以後也依然如此。

但令趙意想不到的是,這種舉措卻令衛軍官兵對其所屬部隊的歸屬感大大增強,因為主帥再牛也總會犯錯,但部隊這個集體是永遠不會錯的,戰斗力也自然更上一層樓

由于淮南東路的特殊性,趙還進行了一些在淮西無法開展的針對性改革,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平價出售官鹽,並努力提高質量,而不像以前的官府那樣,拼命往官鹽里摻雜泥沙以降低成本。

這樣一來立刻激起了巨大的波瀾,特區現在的大管家趙開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在貧瘠的淮西為了開源節流而絞盡腦汁,如今幸運地得到了盛產海鹽的淮東,特區的財政危機眼看終于可以得到解決,誰知趙卻主動將食鹽專營中巨額的利潤放棄了。

看著暴跳如雷的趙開,趙不由一陣好笑,趙開現在的表現很像他當年大學時班上的生活委員,用起公家的錢來比花自己的錢還肉痛。不過這種一心為公的官吏是很難得的,趙自然不會寒了趙開的心,馬上便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趙開。

趙認為,海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大力開發,光靠淮東一地便足以滿足大宋境內所有百姓的需求,而且食鹽體積小、運費低,所以即使銷售到幾千里外,成本也不會明顯上升。

趙現在對淮東的官營海鹽提質降價,實質上是一種傾銷策略,這無疑將各地價高質次的官鹽徹底擠出市場,而因為鹽價暴跌,販運私鹽的利潤也將大大萎縮,雖然不能說無利可圖,但肯定是不值得為此冒上殺頭的風險,所以私鹽也將漸漸退出市場。

只要壟斷了國內市場,雖然利潤率大大下降,但銷量卻可以暴增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因為百姓貪圖便宜,平時吃的大多是私鹽,這些利潤不但流不到朝廷手中,反而滋生了不安因素,要知道私鹽販子可一向都是造反的主力軍。),總利潤必然不降反升。

「其實,即使提高了質量,降低了價格,以我淮東海鹽的生產效率,利潤率依然不會低于五成,這已經很高了。」,趙笑道,「而其他地方貪腐成風,官鹽價格若和我們一樣,他們就只能喝西北風了。私鹽的生產成本比我們高得多,如果價格相同,能有一兩分利就不錯了,除非是傻子,誰還會為了這麼點利潤,去冒著生命危險販賣私鹽啊!」

「听殿下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趙開大為嘆服,怎麼也想不通趙一個八歲小兒,居然會有如此見識。不過趙開還是有些擔心,「只是那些利潤至少也得等到幾年以後才能超過原來的數額,可現在就需要大筆大筆地用錢,這可怎麼辦啊?」

「轉運使毋要夸我,其實只是喜歡亂想而已。」,趙謙虛了一句,便出言安慰道,「你也不必擔心,我發明的羅盤針和老花眼鏡賺了不少錢,暫時填補缺口應該沒什麼問題。」。

趙開終于放心了,可那兩樣發明雖然相當暢銷,但畢竟才剛剛開始生產沒多久,今年能有十萬兩銀子的利潤就不錯了。趙之所以心里不慌,其實是因為他手里有李充送來的分贓,那要折合成銀子,可是有一百多萬兩啊!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