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十六章 南宋印象

然而,雖然朱淑真確如趙想象中的那樣才貌雙全,但她的生活作風卻大膽到了令趙瞠目結舌的地步。趙構與其甚有共同語言,本來相談甚歡,想不到才一個時辰的工夫,這位才女就含情脈脈地自薦枕席了。若是未出閣的少女也就罷了,趙構也不在乎宮里多收一個妃嬪,可偏偏朱淑真她是有夫之婦。

結果,在宋代強大的倫理壓力下長大的趙構,終究沒敢玩火,而狼狽地落荒而逃,只留下孤獨的才女再次悲泣,「下樓來,金錢卜落;問蒼天,人在何方?恨王孫,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難留。悔當初,吾錯失口;有上交,無下交;皂白何須問?分開不用刀;從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雖然起初有些驚愕,但趙還是漸漸想通了,在宋朝理學盛行的風氣下還能積極追求個性解放的女性,要麼是性格極為叛逆,要麼就是本性豪放到了極點,而朱淑真顯然並非前者。不過即使如此,朱淑真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卻是不容置疑的,趙聯想到前世寫作的經歷,不禁心生嘆息,「文學本來就該是自由的,‘為服務’若用在文學上,只能堆砌出一些干澀乏味的次品」

趙構本來還想聘請朱淑真教兒子詩詞,但現在他顯然已經放棄了這個打算,萬一兒子被她帶壞,可就得不償失了。不過,趙後來還是設法將朱淑真請了過來,以保護其免遭家庭暴力的荼毒,縱然其作風不甚檢點,也不該因此被丈夫和父母活活逼死。誰知,擺月兌陰影的朱淑真卻一下子判若兩人,原來她此前的作為不過是這個弱女子的無奈抗爭罷了。經過這次事件,趙深刻意識到,分析事物不可以光看表面

這一插曲並未影響父子倆出宮游玩的好心情,而趙也繼續觀察著杭州的街景。宋朝盛行相撲運動,流行程度上絕不亞于蹴鞠,顯然宋朝的民風依舊尚武,這是趙所沒有想到的。這一點對于日後北伐收復失地的行動,顯然是相當有利的,而宋朝軍事上的弱小,恐怕更多地要歸罪于統治階層的怯懦。

但趙還是想不通,既然民風如此尚武,女真人的數量又不多,光靠自發的抵抗都足以將他們耗死,怎麼會出現如今的局面呢?

這些民間的相撲運動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表演藝術的範疇,而那些女子相撲手就更是吸引眼球,因為她們普遍穿著極其暴露,宋代風氣之開放著實令趙乍舌。但隨著理學影響的不斷擴大,這些在士大夫們眼中「有傷風化」的民間活動只怕維持不了太久。

宋代的刺青與紋身非常普遍,甚至還有專門的文身愛好者團體,稱為「錦體蛇」,而專門以為人文身謀生的工匠則叫做「針筆匠」。看來岳飛背上的刺字與張俊的「花腿軍」也是有緣由的,這似乎與儒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說法形成了矛盾。

顯然宋代的主流思想雖然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與明清時期完全定型的僵化思想區別甚大,這令趙頗為意外。除此之外,宋朝的市民中間甚至出現了類似于後世「行為主義」的行為,其中某些浪蕩子甚至露出刺滿花繡的臀部,公然招搖過市,居然也沒什麼人管,這實在是令趙巨寒不已

不管如何,在出宮後的兩三天里趙就有了很大的收獲,宋朝的中國是否有了資本主義萌芽還很難說,但確實已經一只腳邁進了文明社會。然而,宋朝繁榮的城市經濟也存在很多問題,趙只是隨便看看,就找出了不少

首先,由于宋代城市的數量和規模超過了此前的所有朝代,而官府的管理水平卻沒有質的飛躍,使得各地治安狀況普遍令人擔憂,而剛剛經受過戰亂沖擊的江南一帶則更為明顯。與此同時,宋代的失業問題也比以前任何一個朝代都更加嚴重,這樣一來便形成了堪稱各朝之最的城市潑皮無賴群體。

他們不但人數眾多,而且因為宋朝民風尚武的原因,其中不乏武藝高強之人,例如名將韓世忠年輕時就曾經是其中的一員,因此他們的破壞力也非常驚人。這些潑皮無賴也並非全是失業者,其中還包含了下九流的諸多不正當行業,比如男妓、乞丐(指專業的,比如丐幫幫主洪七公,一笑。)、小偷、人販子、騙子、皮條客之類。

更有甚者還有很多人結成了黑幫,為害極大,而各地官府則出于文人習慣性的「息事寧人」作風,始終無法有效地予以遏制,甚至還有不少貪官污吏與之相勾結並從中謀利,更令宋朝市民苦不堪言。

後來有「聰明人」想出了募賊為兵的招安「妙計」,這樣一來其中固然也偶爾會出現韓世忠這樣改邪歸正的人才,但絕大多數的潑皮無賴並未因為從軍而改變他們一向的習氣,照舊擾民不殆,結果反倒將軍隊的作風帶壞了。

所以宋朝的軍民關系極其惡劣,而百姓普遍不願當兵,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收復中原無異于鏡花水月,趙陷入了沉思,該怎樣才能解決這一痼疾,並挽救大宋目前已經形同寇仇的軍民關系呢?

由于宋朝商業發達,物價因此較其他朝代為高,在兵荒馬亂的現在尤為明顯,一石大米最高時竟然賣到二十余緡錢,這實在是太過夸張。縱然秦檜的計策生效,米價不久便又漲了上來,現在已經接近一石四緡錢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宋朝的豬肉卻非常便宜,一口二百多斤的大豬居然還不值一緡錢。可是宋朝的民眾卻很不喜歡吃豬肉,而對價格高昂的牛羊肉(尤其是羊肉,耕牛是戰略資源,宋代不允許隨意宰殺。但宋室南渡以後,由于南方養羊的人很少,羊肉價格因此暴漲,甚至還在牛肉之上。好在南方本地人多以魚蝦等水產品作為主要的肉食來源,生活受影響並不大,而南遷的北方人就郁悶了。)趨之若鶩。

連身為皇帝的趙構也不例外,他在最艱苦的時期甚至寧可每天只吃青菜豆腐,也堅決不吃豬肉,而一旦有羊肉可吃,他一貫的節儉作風則立刻就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正因為這個原因,趙長這麼大居然還沒吃到過豬肉,而前世極厭惡羊肉腥羶味的趙卻不得不接受父親的好意,以羊肉為主要肉食,這真是令他欲哭無淚,盡管羊肉在營養比例上的確要明顯優于豬肉。

不過飲食習慣是可以改變的,趙現在已經漸漸適應了羊肉的氣味,而越來越體味到它的鮮美。客觀地說,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至少省得以後再費力地勸說國民少吃豬肉

在宋代,纏足雖然被很多有識之士所反對,而在上流社會極為少見;但由于這種做法可以滿足男人對妻妾的控制欲,據說還能提高夫妻生活的質量(好像有說法是這樣一來婦女腔道會變緊,一笑。),纏足在民間卻日漸盛行起來,對婦女的健康狀況造成了嚴重損害。而當金軍或者盜匪殺來時,這些行走不便的婦女很難逃出他們的魔爪,不知道他們的丈夫和父親這時作何感想?

此外,宋代雖然在婦女改嫁方面相當開明,但對倫理的重視卻超越了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其中最令趙不能接受的,是「同姓不婚」的規定。

宋代律法寬松,但對于同姓之間結婚的情況,卻會強制離婚並追加兩年徒刑的懲罰,不可謂不嚴厲。其實中國古代這樣做,不過是為了鞏固中央政權的統治罷了,並非是由于古人早已知道了遺傳規律。畢竟「同姓不婚」的打擊面太大,而宋代「親上加親」依然盛行。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