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068老張相淚流滿面
連俊雖已將梁王心跡委婉地說與太子,但太子從自己的角度考慮,雖已放心些許,仍不足以解除對梁王意欲謀奪其太子之位的擔憂。
此乃人之常情。
歷朝歷代,帝王之位,儲君之位均是皇家兄弟相殘,叔佷反目的主要因素。
連俊心中雖然非常清楚,太子劉啟就是將來的漢景帝。但于此時,連俊能體會到劉啟對保住其太子地位的重視。
在劉啟心中絕對會意識到,若其太子地位不保,失去的不僅僅是儲君之位,連能否保住性命也是個極大的問題。
如此,劉啟對太子地位的憂患意識,自然時時謹記。對唯一可以奪走自己太子地位的弟弟梁王劉武,太子無時不密切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
今見梁王與連俊相伴而去,自然會在太子心中,形成弟弟梁王與連俊等人因走得近,而結成一黨的擔憂。
因此,太子才會問及連俊與梁王外出之事,一方面了解弟弟梁王的動態,另一方面也算是給連俊等人一個提醒。
想到太子劉啟肯定會有這樣的心思,連俊想了想,含笑問太子︰「太子可想知道,在我們那個時代的史書中,關于太子的記述是什麼樣的?」
太子劉啟完全沒有想到,連俊會問如此敏感的問題。
可連俊既然問出口了,太子劉啟也就不能不回話。
于是,太子輕搖著頭說︰「眼下,父皇春秋正盛,龍體康健,本太子只思想著如何學習治國方略,尋思相助父皇一絲半縷的事宜,哪曾想過此等之事?」
屠謙笑嘻嘻地說︰「我們自幼便讀史書,熟知大漢史上有個‘文景之治’的美好時代,也知道漢景帝之後的漢武帝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帝王。此‘文景之治’指的便是太子的父皇和太子執政時期的繁榮景象。而漢武大帝指的就是太子將來的太子十皇子劉徹。我之所以如此說出仍未發生之事,只為了能讓太子一心向老張相學習治國之道,將來好做一個名載史冊、功垂千秋的好皇帝。」
太子劉啟听說自己將和父皇並稱為「文景之治」時期的名君而載入史冊,內心里非常高興。這意味著自己的太子之位無人可以奪走,那自己的性命也就無虞了。
想到這,太子微笑著說︰「舉凡為君,皆應似父皇這般勤政愛民,寬仁厚德,方能恩澤天下,造福子民。本太子成就若及父皇之萬一,便得上敬天下謝地,中謝老張相的教誨了。倘若能有幸得到翼相的指點,更是我大漢列祖列宗愛民積蔭所至,亦乃本太子前生勤修福業之果。」
連俊見點過了未來的史實,心想太子就會從此一心學政,再也不會懷疑梁王劉武對其太子地位的威脅了。
連俊面帶微笑望著太子說︰「太子勤修苦學,滿朝文武大臣皆知。我等能有幸襄助皇帝、太子成就一番大業,乃我等之榮光,亦是我等之夙願。以大漢目前狀況而言,雖有匈奴虎視于北,大憂乃諸侯王勢之大甚于朝廷。此等情勢若未能有效扼制之,定非大漢之福,天下萬民之幸!」
連俊故意將話題移往大漢朝政上,意在以自己的真心話語,逐漸化去太子心中對太子地位的憂患意識,將心力用在學習上。
果不其然,連俊剛講到諸侯王勢問題,太子和張蒼均不由一嘆。太子無語地望向張蒼,一縷輕微的苦笑浮現在其嘴角。
張蒼微嘆一聲,說︰「朝廷、諸侯,實乃一家血脈。當然高祖分封諸侯,意在自家至親分守四方,對長安形成拱衛之勢。此策,初時確收奇效,長安從此得以安寧。然星移斗轉之下,血親漸遠,親情漸疏,以至成今日尾大不掉之勢。翼相所言,大漢之大憂確為中的。不知神仙對此有何良策?」
連俊並未直接回答張蒼的問題,而是從側面開始講起︰「我等在學之時,對大漢強力削藩之後果所知甚詳。我們史書上記載的七王之亂,指的便是此時朝中的七位王爺,終在朝廷強力削藩之下,以清君側之名,行叛亂之實的過程。因之,我等詳思之下,切以為強力削藩不如先強朝廷,待朝廷強勢之時再行削藩之策,彼時諸王爺與朝廷相較,處勢弱一方,則削藩策實施之,自是水到渠成之事。如此,一則不傷劉氏血親各脈,二則不損大漢國力,三則天下黎民不受戰亂之苦,四則國強則民富,必成安居樂業之太平盛世,則‘文景之治’盛名載史,必將更隆于我等所學史書之記載。太子、老張相以為如何?」
張蒼皺眉思之良久,忽撫掌贊說︰「翼相一語中的。真乃十年寒窗,不及翼相一語啊!此類于釜底抽薪,皆視朝廷、諸侯強弱變換而後定。若欲勝強敵,身先必強之。身自不強,縱巧使計略,終不恆久長遠。太子,翼相之語,老朽還請太子謹記在心,他日有幸,太子定要視翼相如良師,若益友,切不可一日或遠之!」
太子一直在傾听連俊和張蒼的論政。听了張蒼的叮囑,太子立即起身應說︰「本太子謹記老相爺之叮囑,一時半刻不敢或忘,本太子在此拜過翼相。自此,本太子即為翼相之徒,定洗耳恭听翼相之教誨!」
連俊等人見太子起身施禮,俱站起身來,正欲還禮,卻听張蒼搖手阻止說︰「翼相,此乃太子行拜師禮,定當要的。太子尚屬年輕,仍需能者護匡之。老朽年邁,來日無多,請翼相受老朽一拜,老朽便將太子托付與翼相等人了!」說著,張蒼便朝眾人深鞠一躬。
張蒼乃一代名相,史冊贊譽一片。連俊等人見了,急忙還禮。
連俊虛扶起張蒼,說︰「老相爺名載史冊,清譽垂史,乃受萬世後輩景仰之名相,切不可如此施禮于我等後生末學。相爺所托,我等終生謹記,定當襄助皇上、太子削藩平北收百越,西征南伐定番邦,揚大漢龍旗于四海之濱,傳大漢威儀令萬邦折服!」
張蒼情緒激動地連連點著頭,老淚禁不住流了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