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皇上.鎮南王出訪吐蕃的隊伍已經出城了.」楊戩走上前來.給趙頊披好厚厚的大氅.
「哦.」趙頊的目光從正在看的奏折上緩緩抬起.他的半邊臉部肌肉微微抽動了一下.「他走的時候有沒有多帶金銀.鎮南王府有什麼動靜嗎」
「听說王爺走的時候也沒帶什麼貴重之物.王府中倒是有人去了鄆州.皇上不是答應鎮南王許他定居鄆州嗎.」楊戩小心翼翼的說道.
「嗯.還是派人看緊些.這個王旁我是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搞出什麼花樣來.」
「一個王爺還能搞出什麼花樣.就算他有一營的人馬.又能如何呢.」
趙頊微微搖搖頭︰「那是你還不夠了解他.這次御射之後.王旁的聲望又提高了.我听說借著春節期間.不少朝中官員都以拜賀為名紛紛去他府上.你說他們會不會結黨營私呢.」
「皇上不用擔心.這臣子之間道賀也屬正常.再說他畢竟也是個王爺.又陪著六皇子觀看御射.外人定以為皇上您對他加以重用才這麼做.不過鎮南王沒權.沒職又不論朝政.從吐蕃回來之後人也離開京城了.您還怕什麼呢.」
楊戩口中說著.手上也沒閑著.給趙頊溫好手爐.重新放回趙頊冰涼的手中.
「說的也是啊.他要不走我也擔心將來他會挾天子令諸侯.」
「怎麼會呢.皇上您有決斷.當然不是一個鎮南王所能挾的.」楊戩絞盡腦汁想著安慰趙頊.而趙頊又愛听的話.
「對于官家他是不會.但趙煦年幼.以後的事不好說啊.」
楊戩砸吧了下皇上話中的含義︰「皇上真的要立為六皇子為太子.」
「嗯.詔官家已經擬好了.有朝中幾位宰相力勸.這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而且六皇子聰明.年紀雖小也很有膽識.的確是官家看好的.」
「皇上聖明.」
「行了.你就別說這些了.想必你告訴德妃這事也少不了你的好處.」
楊戩呵呵一笑︰「什麼事都瞞不過皇上您的眼楮.好處肯定是有.但那好處怎麼比的上皇上立個好太子.對我大宋的好處呢.」
趙頊似乎心情也放松許多︰「我也想好了.太子順應天意就立了趙煦.只不過我也聲明了.若有我有意外之事.就請太後執政.」
太後執政.這可有點出乎楊戩的意料.畢竟太後一向傾向于皇後那邊.不過他馬上說道︰「還是皇上考慮的周全.」
「就知道你會順著我說.」趙頊覺得無話了.一個太監難道還能逆著自己說嗎.可是這個以防萬一的事卻有不是外人能看明白的.對于太後而已.無論是六皇子趙煦還是十一皇子趙佶.誰登基都是一樣的.但太後卻有一群大臣所擁戴.甚至自己做了皇上十多年.朝中老臣依然會去探視太後意圖.甚至會听一听太後的懿旨.預期動蕩時期讓外人干預朝政.不如把太後架到前台.
看著趙頊撐著案想站起來.楊戩忙上前用身體當拐杖撐著趙頊.心中暗想皇上這病可是越來越重了.直到扶著趙頊回到臥榻.又命人服侍著趙頊休息.一名小太監走進寢殿.走近楊戩拽了拽他的袍袖.楊戩見趙頊已經閉上眼楮.于是跟著那小太監出了寢殿的臥房.
「是不是說了嗎.皇上身體欠安.」
「他說還望楊總管代傳實情.」
「算了吧.這後宮這麼嬪妃.哪個不是因為得知皇上病重心急如焚的.也不能說誰吃不下喝不下就要另開先例啊再說.皇後不出面咱們做下臣的怎麼能做主皇上的事呢.」
見楊戩說的沒好氣的.小太監默默的退了出去.臥房中漸漸安靜.楊戩朝里面看了一眼.宮女低頭垂首立在帷帳外.隨時等著听候吩咐.楊戩搖搖頭.將案的筆墨收好.批過的奏折碼放整齊.趙頊剛剛看的那份仍打開著.楊戩順帶瞄了一眼︰據傳吐蕃贊普董氈已經死.阿里骨秘不發喪並欲代欺丁上位.
一隊官兵護著一輛馬車向吐蕃方向行進.隊伍出京城幾天之後.王爺受了風寒病倒了.兩位小王一路貪玩掉隊了.可王爺病中也懶得去管他們.只命令戴宗去看著兩個人不要闖禍.
一行多少日.途中休息種師道便命令張清給王爺端去飯菜.到達邸店下榻.害怕風寒的王爺圍的嚴嚴實實的.看似鎮南王病的不輕.身形消瘦了許多.
終于進了房間了.時遷一股腦的月兌下裹了好幾層長衫.除掉厚底的高靴.媽的總算透透氣了.平時看著王旁威風.輪到自己冒充竟然這麼受罪.
門一響張清走了進來.看見時遷一副終于輕松些的樣子不由一笑.他將飯菜放到桌上︰「吃飯吧.」
「張清大哥.怎麼著你也得說聲.王爺用飯吧.」
「想的美.」張清也不客氣.自己坐到桌邊︰「你不吃我可吃了啊.」
時遷這才扭著走到桌邊︰「也沒有酒.叫本王如何吃得下.」
「想喝酒.等到了吐蕃和王爺會合之後隨便你.」
時遷在椅子上蹭著︰「唉.都出來大半月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吐蕃.我天天坐在那破馬車里.顛的我的都成兩半的了.現在我這兩腿都是軟的.可惜本王的輕功.這麼顛下去估計全費了.」
「呵呵.少來吧.你小子這些日子光長肉了.除了吃就是睡.還這麼多抱怨.」
「說真的.張清大哥.這要是一天兩天那叫享受.這一連這麼多天可就成了受罪了.你還沒回答我呢.咱們什麼時候到吐蕃啊.王爺那邊有消息了嗎.」
「王爺走的時候.特意囑咐要我們不急不緩的走.所以按照現在的行程來說啊.估計還得有一個月吧.」
「什麼.一個月.不行不行.我快真憋出病了.要不明天咱們換換」
「你啊.這個你就別想了.明天還是老老實實的車里呆著吧.」
時遷嘆了口氣.伸手摘下鬢角的花吹了吹︰「幸好是假花.不然這麼多日不見陽光.怕都調些了.」
張清看他那自怨自艾的樣子.呵呵一笑︰「除非你頂個花盆.不然即便是真花也凋謝了.」
不管時遷願意不願意.照舊一早要穿上厚厚底子的靴子.身上多穿了若干件王旁的衣服.然後用毯子將自己圍的嚴嚴實實的只留出滴溜溜的一雙眼.然後老老實實的坐在馬車之中.
青藏高原原來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隆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由于大宋的所處的地區的緣故.與遠離漢族地區的衛藏等地藏族各部聯系交往較少.但與鄰近漢族地區的甘.青.川.滇藏族各部則相對密切.大宋開國不久.原吐蕃帝國的一個部落首領的後裔唃廝在以邈川(今樂都).青唐(今西寧)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權.這是當時以藏族為主體的一個最大的地方封建政權.唃廝多次遣使向宋朝皇帝納貢.並乞官職.西元032年(明道元年).宋仁宗封唃廝為「寧遠大將軍.愛州團練使「.並給以優厚的俸祿.西元04年(康定二年).大宋皇又封唃廝為」檢校太保充保順.河西等軍節度使「.此後.唃廝的子孫繼承人董氈.阿里骨.瞎征.隴等.世代均由大宋封官任職.唃廝部統治地區.隸屬于北宋全國二十六路中的秦鳳路.
西平郡.吐蕃的都城.地處青海省東部.黃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環山.三川會聚.扼青藏高原東方之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鎖鑰」之稱.
「都是王爺的餿主意.這下本王真病了.」西平郡的驛館之中.時遷看著桌上的飯菜卻懶得伸手去模筷子.
「我們怎麼沒事.還得說你身子差.快吃吧吃過了就好了.」張清像哄孩子似的哄著時遷.本來時遷年紀就比他們小.一路來兩人同吃同住也有了幾分兄弟之情.
「你們當然沒事.種指揮手下都是精兵強將.一路上又沒像我這樣天天悶著.」時遷嘟囔著抱怨道.
「再堅持幾天.戴宗已經來過了.說是王爺大理之行十分順利.正朝這邊趕呢.估計用不了三五天也就到了.」
「快點來吧.我可算知道了.當王爺太辛苦了.」時遷苦著臉說道.
要是王旁在.王旁肯定一笑.時遷這也不算是病.最多算是高原反映而已.好在時遷雖然瘦但身體的底子不算差.
「我們也盼著王爺快點回來呢.」
「對了.張清大哥.我听說這肅州防御使阿里骨是王爺的結拜兄弟.你說他要是知道王爺來了.會不會親自來看看王爺啊.那樣我可就穿幫了.」
「放心吧.我們早已經打听了.阿里骨不在此地.王爺早就料到這點.已經讓人送信給了折將軍.提前邀請阿里骨去了河洲.就算他現在回來也要有兩三天呢.」
時遷這下放心了.隨便吃兩口飯感覺身上舒服多了.在房里無聊的溜達會.支開房間的窗子朝外看了看.街上行人川流不息.有的身著小袖圓領直襟團窠花錦袍.顏色較鮮艷十分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