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聖人算計,東訪金蟬
孫悟空,自從破石而出,問道斜月三星洞,習得一身本領以來,天不怕,地不怕,逍遙自在,做那一方妖王。
如今,與天庭結怨,闖下彌天大禍,被西方尊者釋迦牟尼佛鎮壓于五行山下,山峰陡峭,懸崖峭壁,亂石橫生,古藤垂掛。
無量道韻神文密布,使得萬里方圓之內,五行之術失效,使得孫悟空在山底一身神通使不出來,被死死鎮壓,日月風吹日曬,好不淒慘。
山巔一佛貼金光萬丈,斗大字符照耀乾坤,諸邪避退,群魔畏懼,乃是觀世音菩薩悟道成佛之日,天地降世的六字真言,有無量神韻,無量神通,降妖除魔之無上利器。
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咒,每個金光閃爍的字符內,一片極樂淨土浮現。
淨土之中,金沙、銀沙鋪地,雕欄玉砌,庭芝玉樹,株株菩提智慧寶樹郁郁蔥蔥,古木參天,枝葉金燦,菩提葉上有萬佛誦經的恢弘場面,梵音裊裊,漫天hu 雨,異香氤氳。
八部天龍若隱若現,端坐蓮台,一個個手持護法神器,圍繞六字真言旋轉,不斷誦經加持,鎮壓孫悟空。
就在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的那一刻,天地間七位聖人紛紛心有所感,無量慧光照耀大千世界,觀照洪荒,定格在五行山下。
大羅天玄都洞八景宮,庭前芝蘭遍地,院前玉樹繁茂,崖前藤蘿掩映,紫氣升騰,靈泉汩汩,金蓮璀璨,孔雀開屏,猿猴攀樹,天龍出沒,鸞鳳飛舞,一片勝景,羨煞旁人。
道德天尊李耳此時正在崖前打坐,面前一覽眾山小,股股瑞氣騰起,一遇風雲,化作祥龍福鳳,雲端無數蓮hu 狀雲彩聚散無依,天hu 亂墜,地涌金蓮,遍地祥瑞,讓人大感聖人無量大德,天地垂落異象。
地仙界,釋迦牟尼佛大展神威,掌中佛國頃刻間將孫猴子掀翻,鎮壓山底,嗚咽猴鳴似乎穿越萬千時空,來到耳畔。
道尊輕搖拂塵,望著地仙界升起的億萬道生命慧光,顏s 繁雜,黑、白、青、紫、紅、黃,千奇百怪,代表了不同的壽數和福運,這是造化的神奇,就是聖人每日觀照,亦是心中難免震撼,越發感到自身的渺小,面對天道的無奈。
「這猴頭膽大包天,勇猛精進,卻是也不掂量一下自家的本事,安敢攪擾天庭正統,與天下萬靈氣數作對,合該遭劫,以償還因果,同時也磨礪一下x ng子」
李耳對孫悟空好不在意,說到底,這猴頭無非就是佛道為了償還昔日因果的一枚棋子,還跳不出諸位聖人的手掌心,不足為慮。
倒是天庭之主昊天玉帝的表現,讓道尊大為不滿。
李耳白發蒼蒼,鶴發童顏,臉頰紅潤,艷若桃hu ,白眉垂xi ng,仙風道骨,面容恬淡,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望著天庭方向卻是寒光閃爍,利如箭矢,喃喃自語道︰「呵呵,心比天高,也要有與其相稱的實力,否則就是不自量力,居然敢動了歪心思,卷入佛道之爭,還妄圖取得漁翁之利,致我等聖人于何地?
既然你先壞了規矩,也休怪貧道不念舊情,上報道祖,廢了你這尊位,大劫來時,貧道倒要看看,你如何渡劫」
就在道尊起了這般心思的時候,山崖前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片片雪hu 墜落,寒冷肅殺,殺機縱橫,引動天地異象,即便是在洞府中清修的玄都亦是感到一陣陣利芒在背,不寒而栗。
上清境,余禹天,彌羅宮,萬千殿閣迭起,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萬載靈藥比比皆是,上古珍禽異獸隨處可見,祥光萬重,瑞彩簇擁,無量道音傳出,d ng漾十方世界,彌散八荒**,天地震動,普降瑞華。
九龍沉香輦上,元始天尊端坐,腦後玉輪高懸,輝光遍撒,滲入冥冥虛無之中,上通天道,下連眾生,曉徹周天,無所不知。
元始天尊鳳目微眯,精光乍現,觀照地仙界,神s 變幻不停,見得孫悟空被鎮壓,嘆道︰「倒是難為西方二位聖人,為了達成此番傳經大業,卻是如此手段都使得出來,貧道不如也」
說得是雲淡風輕,話音落下,卻是擲地有聲,雷音滾滾,宛若盡在耳前,一股傲視諸天的厚重威壓席卷四方,雲卷雲舒,曼妙無端。
碧游宮,清氣蒸騰,華貴清淨,通天教主果足站立一片雲海b 濤之上,發髻散落,卻是難掩孤絕身姿,看上去雖然落魄,卻是脊背t ng直,宛若泰山,淵渟岳峙,氣息如淵似海。
背後五氣盈空,宛若五條白浪,來回卷動,掃d ng乾坤,匹煉懸空,天河倒掛,氣象萬千,聲勢驚人。
一把青萍利劍背負身後,碧光灼灼,隱而不發,但是滅絕殺機卻是讓仙佛驚悚,唯恐避之不及,冷汗涔涔,寒毛乍立。
通天教主背著雙手,滄桑神眸睥睨諸天,掃視四大部洲,望著金光四射的五行山,神s 復雜,最後冷笑道︰「李耳、元始你二人為了償還封神因果,居然敢拿天庭威壓做籌碼,他日道祖面前,貧道倒要看看你二人有何話可說」
天庭乃是仙人主宰,替代上古妖族執掌周天權柄,普濟蒼生,代表了天地的法則和無上的威嚴,如今堂堂天庭之主卻是被一只妖猴逼迫得狼狽不已,捉拿不住,還得求助西方尊者,導致威信大跌,天下開始動d ng起來。
這天庭當初成立之時,乃是道祖親自囑咐諸天聖人扶持,維系天庭尊嚴,代天刑罰,監管諸天億萬生靈,如今太上道尊李耳和元始天尊二人自毀長城,卻是背棄了道祖的旨意,他日難逃責罰。
其實,天庭穩固,乃是因為諸天聖人扶持,如今二聖離棄,其余聖人態度不明,以至于天庭氣運衰減,必將釀成大禍,是否預示著下一量劫的來臨,誰也不知道,但是苗頭已經有了。
清微天,普陀妙境,普渡宮,慈航天尊端坐蓮台,月白道袍披身,渾身散發清輝,清新淡雅,腦後三十六道彩虹凝聚,旋轉如輪,遍撒瑞彩。
眉心之上一朵蓮hu 印記徐徐旋轉,射出萬丈神華,穿越無量時空,照耀地仙界,定格在孫悟空身上,開著這猴頭齜牙咧嘴,罵罵咧咧,詛咒群仙,痛罵諸佛,卻是天雷擊打,寒風吹拂,雖然不傷及其x ng命,卻也疼痛難忍,嗚咽低鳴。
「善哉善哉倒是便宜這猴頭了,要不是玄門二聖要還因果,這等好事如何輪得到你,正所謂︰福禍相依,相信經此一番磨難,這猴頭必定涅槃重生,月兌胎換骨,為佛門立下不世之功。」
慈航一直關注著這番「大鬧天宮」的戲碼,各方勢力輪番上場,紛紛想要在此事之中謀得好處。
此番好處最大的是佛門,背了黑鍋的卻是昊天玉帝,威信大跌,氣運流失,尊位不穩,留下禍患。
「呵呵,昊天徒有雄心,卻是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智慧和道行,坐擁寶山而不自知。天庭佔據正統大義,只要師出有名,行那堂堂正正之舉,就是聖人也得暫避鋒芒,忍氣吞聲,不敢責罰,偏偏卻要行那y n謀詭計,卻是落了下乘,最糟糕的是,落入聖人的算計之中,哎,下一次量劫,昊天難保矣」
聖人是何等道行和神通,一念之間,貫穿天數,穿越時空,僅僅從天庭目前的一舉一動間,就看到了其氣數的變化,智珠撥動間,斷人生死福禍。
慈航如今身居聖人尊位,不垢不淨,不生不滅,萬劫不壞,如何會操心這些小事,只是聖人之間,生死無憂,唯重面皮,如今怕是都在為下一量劫布局,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一個個在比斗算計智慧,看誰家**昌盛不衰
媧皇宮,女媧娘娘雍容華貴,清秀可人,身披霞衣鳳冠,縴縴玉手拿著楊柳枝,蘸著一片瓷盆之中的甘l ,在洋洋灑灑,為琪hu 澆水,一旁金鳳仙子隨sh ,陪著娘娘。
看著眼前這朵並蒂龍鳳香hu ,枝葉青翠,hu 蕊間瑞氣翻滾,龍鳳游走,爭食甘l 神泉,而後反哺滋潤神hu ,女媧娘娘滿意地點點頭。
突然,娘娘秀眉微蹙,眉間火焰狀hu 鈿突然毫光閃爍,一道霞光射出,照耀洪荒,片刻娘娘就知曉了一切。
「呵呵,有趣看來南瞻部洲要再起風雲了,佛法大昌,玄門絕對不會坐以待斃,本座倒要看看爾等有何妙計,阻擋佛門大勢。」
娘娘似笑非笑,其封神之時,實際上並未卷入諸聖之中,只是封神由其而起,在西岐征討過程中,也不時時機地向姬發人、闡二教示好,倒也沒有惹怒通天教主,因此最為逍遙。
如今看到佛道再起糾葛,當然樂意作壁上觀,權當看戲一般。
而後一瞥瑞氣縈繞的天庭神宮,女媧娘娘譏諷道︰「做了幾日天庭至尊,還真是忘了根本,再也不肯委曲求全,卻是卷入教派斗爭之中,以為自己在算計別人,何曾想到自己卻是別人棋盤之中的一枚棋子,可悲可嘆啊」
西牛賀洲邊陲之地,雖然貧瘠,但也祥和,大日普照,梵音裊裊,檀香襲襲,須彌山上山巒疊嶂,古木參天,郁郁蔥蔥,清淨無垢,遍地琉璃。
蓮hu 萬朵,s 澤艷麗,車,遍放霞彩,異香氤氳,hu 開hu 落,妙法敷衍,三乘**,無量般若。
準提道人望著五行山,哈哈大笑,搖晃著七寶妙樹,來到閻浮提菩提樹下,樹身高大,遮天蔽日,垂下y n影,下方接引端坐金蓮,撥動念珠,在默默打坐。
「師兄,那太上老君出工不出力,讓那潑猴破爐而出,大鬧天宮,昊天玉帝求救于靈山釋迦牟尼佛,卻是將猴子壓入五行山下,我佛門大計算是開了個好頭」
接引停下誦經,合十念道︰「善哉,善哉上天誠不欺我合該我佛門的氣數到也無量壽佛」
說完,頭頂大放光明,無量光明雲浮現,一方淨土若隱若現,一尊巨大的佛陀支著左臂斜倚酣睡,身姿巨大無量,不可勝數,其上肉髻密布,一個個肉髻就是一個小千世界,無量祈福之音隱隱散出。
渾身焰光繚繞,佛文飛騰,如龍似鳳,嬌嬈盤旋,金hu 墜落,霓虹環繞,呼吸之間,宛若雷鳴,震天動地。
準提望著這尊巨佛,心底無限欣羨,只見這佛陀上匯聚無量氣運,一圈圈金輪懸掛,日月為之失s ,問道︰「師兄,你這尊法身何時才會蘇醒啊,這氣息晦澀如淵,讓人心悸,一旦蘇醒,怕是就是李耳也不是對手啊」
接引呵呵一笑︰「不急,不急時機不到,徒自煩惱倒是這猴頭被壓,卻是與釋迦牟尼佛結下因果,還需盡早了斷才好」
準提心情大好,卻是自信滿滿道︰「師兄放心,貧道自有打算」
接引聞言,也就不再多言,卷住無量瑞氣、神華灌入頭頂大佛之中,不斷祭煉、打熬,當起蘇醒之日,必定石破天驚,天地震動。
話表釋迦摩尼如來,辭別了玉帝,回至雷音寶剎,但見那三千諸佛、五百阿羅、八大金剛、無邊菩薩,一個個都執著幢幡寶蓋,異寶仙hu ,擺列在靈山仙境,娑羅雙林之下接迎。
如來駕住祥雲,對眾人言道︰「我以甚深般若,遍觀三界。根本x ng原,畢竟寂滅。同虛空相,一無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識,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說罷,放舍利之光,濺落萬千金hu ,滿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連,智滿金身。
大眾見了,皈身禮拜。
少頃間,釋迦牟尼佛聚慶雲彩霧,登上九品蓮台,端然坐下。
那三千諸佛、五百羅漢、八金剛、四菩薩,合掌近前禮畢,問道︰「鬧天宮攪亂蟠桃者,何也?」
如來笑道︰「那廝乃hu 果山產的一妖猴,罪惡滔天,不可名狀,概天神將,俱莫能降伏;雖二郎捉獲,老君用火鍛煉,亦莫能傷損。
我去時,正在雷將中間,揚威耀武,賣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問他來歷,他言有神通,會變化,又駕筋斗雲,一去十萬八千里。我與他打了個賭賽,他出不得我手,卻將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壓他在那里。
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回。」
大眾听言喜悅,極口稱揚。
謝罷,各分班而退,各執乃事,共樂天真。
果然是——
瑞靄漫天竺,虹光擁世尊。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常見玄猿獻果,麋鹿餃hu ;青鸞舞,彩鳳鳴;靈龜捧壽,仙鶴噙芝。
安享淨土祗園,受用龍宮法界。日日hu 開,時時果熟。習靜歸真,參禪果正。不滅不生,不增不減。煙霞縹緲隨來往,寒暑無侵不記年。
詩曰︰
去來自在任優游,也無恐怖也無愁。極樂場中俱坦d ng,大千之處沒春秋。
佛祖居于靈山大雷音寶剎之間,日夜為諸佛**,普度眾生。
一日,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眾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
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hu ,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盂蘭盆會,如何?」
概眾聞言大喜,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
如來卻將寶盆中hu 果品物,著阿儺捧定,著迦葉布散。
大眾感j ,各獻詩伸謝。
福詩贊曰︰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納彌深遠更綿。福德無疆同地久,福緣有慶與天連。
福田廣種年年盛,福海洪深歲歲堅。福滿乾坤多福蔭,福增無量永周全。
祿詩贊曰︰
祿重如山彩鳳鳴,祿隨時泰祝長庚。祿添萬斛身康健,祿享千鐘世太平。
祿俸齊天還永固,祿名似海更澄清。祿恩遠繼多瞻仰,祿爵無邊萬國榮。
壽詩贊曰︰
壽星獻彩對如來,壽域光華自此開。壽果滿盤生瑞靄,壽hu 新采插蓮台。
壽詩清雅多奇妙,壽曲調音按美才。壽命延長同日月,壽如山海更悠哉。
眾菩薩獻畢。因請如來明示根本,指解源流。
那如來微開善口,敷演**,宣揚正果,講的是三乘妙典,五蘊楞嚴。
但見那天龍圍繞,天女散hu ,hu 雨繽紛,仙音浩渺,佛光普照。
正是︰禪心朗照千江月,真x ng清涵萬里天。
如來講罷,對眾言曰︰「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
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x ng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樂禍,多殺多,正所謂口舌凶場,是非惡海。
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如來有那三藏真經?」
如來寶相莊嚴,聞言,法口生蓮,言道︰「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當有文殊師利菩薩,行近蓮台,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諸眾抬頭觀看,那菩薩——
理圓四德,智滿金身。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雲巧迭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
頭生五肉髻,五種慧光綻放,諸佛無人能比,右手執智慧利劍,用以斬斷煩惱,驅除心魔,斬斷種種愚痴,智慧犀利如劍;左手執青s 蓮hu ,hu 上安放《般若經》,青蓮純潔無暇,《般若經》蘊含無量智慧于慈悲。
文殊師利菩薩常乘坐獅子座騎,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或以蓮hu 為台座,代表清淨無染;或駕乘金s 孔雀,比喻飛揚自在。
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文殊菩薩,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文殊菩薩合十言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
如來滿面歡喜,囑咐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
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蝠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曰︰「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回;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文殊菩薩皈依拜領。
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
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
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
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即喚金吒隨行。
那金吒手持七寶金蓮,只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
遁龍柱是封神榜中的法器,由文殊廣法天尊煉制成,未使用時是一根三四寸的木棍帶三個鐵環,一旦用起此寶時威力無比。
往地下一扔,迎風就長,長到三丈多高。三個鐵環變成三個鐵圈。可以把好幾個人一同扣住,三個鐵圈一個扣在脖子上,一個扣在腰上,剩下的扣在腳脖子上,越動越緊。
文殊菩薩遂將錦蝠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菩薩將金箍藏了,執了錫杖,徑下靈山。
這一去,有分教︰佛子還來歸本願,金蟬長老裹啃檀。
那菩薩到山腳下,有玉真觀金頂大仙在觀門首接住,請菩薩獻茶。
菩薩不敢久停,曰︰「今領如來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
大仙問道︰「取經人幾時方到?」
菩薩搖搖頭,言道︰「未定,約m 二三年間,或可至此。」
遂辭了大仙,半雲半霧,約記程途。
師徒二人正走間,忽然見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
文殊菩薩掐指一算,心中了然,卻是轉過頭,對金吒言道︰「徒弟呀,此處卻是難行。取經人濁骨凡胎,如何得渡?」
金吒不明,問道︰「師父,你看河有多遠?」
那菩薩停立雲步看時,只見——
東連沙磧,西抵諸番,南達烏戈,北通韃靼。徑過有八百里遙,上下有千萬里遠。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滾卻如山聳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遙聞萬丈洪。
仙槎難到此,蓮葉莫能浮。衰草斜陽流曲浦,黃雲影日暗長堤。那里得客商來往?何曾有漁叟依棲?
平沙無雁落,遠岸有猿啼。只是紅蓼hu 蘩知景s ,白灊香細任依依。
文殊菩薩正然點看,只見那河中,潑剌一聲響喨,水b 里跳出一個妖魔來,十分丑惡。
他生得——
青不青,黑不黑,晦氣s 臉;長不長,短不短,赤腳筋軀。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獠牙撐劍刃,紅發亂蓬松。一聲叱 如雷吼,兩腳奔b 似滾風。
那怪物手執一根寶杖,走上岸就捉菩薩,卻被金吒用七寶金蓮擋住,喝聲「休走」
那怪物就持寶杖來迎。兩個在流沙河邊,這一場惡殺,真個驚人——
那一個威鎮流沙施本事,這一個力保觀音建大功。那一個翻b 躍浪,這一個吐霧噴風。翻b 躍浪乾坤暗,吐霧噴風日月昏。
那個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這個遁龍樁,卻就如臥道的黃龍。那個使將來,尋蛇撥草;這個丟開去,撲鷂分松。
只殺得昏漠漠,星辰燦爛;霧騰騰,天地朦朧。那個久住弱水惟他狠,這個初出靈山第一功。
他兩個來來往往,戰上數十合,不分勝負。
那怪物架住了鐵棒,罵道︰「你是那里和尚,敢來與我抵敵?」
金吒喝道︰「我是托塔天王大太子金吒。今保我師父往東土尋取經人去。你是何怪,敢大膽阻路?」
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記得你跟文殊菩薩在五龍山雲霄洞修行,你為何來此?」
木叉笑道︰「那岸上不是我師父?」
那怪物聞言,連聲喏喏,收了寶杖,讓金吒揪了去,見文殊納頭下拜,告道︰「菩薩,恕我之罪,待我訴告。
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sh 鑾輿的卷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
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xi ng脅百余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b 濤尋一個行人食用。
不期今日無知,沖撞了大慈菩薩。」
菩薩嘆道︰「你在天有罪,既貶下來,今又這等傷生,正所謂罪上加罪。我今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
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
那怪感j 涕零道︰「我願皈正果。」
又向前道︰「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
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頑耍。這去,但恐取經人不得到此,卻不是反誤了我的前程也?」
菩薩早知此中根由,那是燃燈古佛遺骸,有大德氣運隨身,如何匯沉,也不與他解釋,言道︰「豈有不到之理?你可將骷髏兒掛在頭項下,等候取經人,自有用處。」
怪物心中安定,言道︰「既然如此,願領教誨。」
文殊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起個法名,叫做個沙悟淨。
當時入了沙門,送菩薩過了河,他洗心滌慮,再不傷生,專等取經人。
文殊菩薩與他別了,同金吒徑奔東土。行了多時,又見一座高山,山上有惡氣遮漫,不能步上。
正y 駕雲過山,不覺狂風起處,又閃上一個妖魔。
他生得又甚凶險,但見他——
卷髒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楮。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
金盔緊系腮邊帶,勒甲絲絛蟒退鱗。執釘鈀龍探爪,腰挎彎弓月半輪。
他撞上來,不分好歹,望菩薩舉釘鈀就築。
被金吒擋住,大喝一聲道︰「那潑怪,休得無禮看棒」
妖魔凶神惡煞道︰「這和尚不知死活看鈀」
兩個在山底下,一沖一撞,賭斗輸贏。
真個好殺——
妖魔凶猛,金吒威能。鐵棒分心搗,釘鈀劈面迎。播土揚塵天地暗,飛砂走石鬼神驚。九齒鈀,光耀耀,雙環響喨;一條棒,黑悠悠,兩手飛騰。
這個是天王太子,那個是元帥精靈。一個在佛國為護法,一個在山洞作妖精。這場相遇爭高下,不知那個虧輸那個贏。
他兩個正殺到好處,文殊在半空中,拋下蓮hu ,隔開鈀杖。
怪物見了心驚,便問︰「你是那里和尚,敢弄什麼眼前hu 兒哄我?」
金吒斥責道︰「我把你個肉眼凡胎的潑物我是文殊菩薩的徒弟。這是我師父拋來的蓮hu ,你也不認得哩」
那怪問道︰文殊菩薩,可是智慧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麼?」
金吒笑道︰「不是他是誰?」
怪物忙撇了釘鈀,納頭下禮道︰「老兄,菩薩在那里?累煩你引見一引見。」
金吒仰面指道︰「那不是?」
怪物朝上磕頭,厲聲高叫道︰「菩薩,恕罪,恕罪」
文殊按下雲頭,前來問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間擋我?」
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帥。只因帶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
一靈真x ng,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道路,投在個母豬胎里,變得這般模樣。是我咬殺母豬,可死群彘,在此處佔了山場,吃人度日。不期撞著菩薩,萬望拔救拔救。」
菩薩知道這是因果,嘆道︰「此山叫做什麼山?」
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雲棧洞。洞里原有個卵二姐,他見我有些武藝,招我做了家長,又喚做倒獫門。
不上一年,他死了,將一洞的家當,盡歸我受用。
在此日久年深,沒有個贍身的勾當,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萬望菩薩恕罪。」
文殊菩薩問道︰「古人雲,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凶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
那怪連忙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去也,去也還不如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家娘管什麼二罪三罪,千罪萬罪」
菩薩道︰「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汝若肯歸依正果,自有養身之處。世有五谷,盡能濟饑,為何吃人度日?」
怪物聞言,似夢方覺,向菩薩施禮道︰「我y 從正,奈何獲罪于天,無所禱也」
菩薩道︰「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月兌離災瘴。」
那怪滿口道︰「願隨,願隨」
菩薩才與他摩頂受戒,指身為姓,就姓了豬,替他起了法名,就叫做豬悟能。
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文殊菩薩卻與金吒,辭了悟能,半興雲霧前來。
正走處,只見空中有一條玉龍叫喚,菩薩近前問曰︰「你是何龍,在此受罪?」
那龍道︰「我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望菩薩搭救搭救。」
文殊聞言,即與金吒撞上南天門里,早有邱、張二天師接著,問道︰「何往?」
菩薩道︰「貧僧要見玉帝一面。」
二天師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
菩薩上前禮畢道︰「貧僧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路遇孽龍懸吊,特來啟奏,饒他x ng命,賜與貧僧,教他與取經人做個腳力。」
玉帝聞言,即傳旨赦宥,差天將解放,送與菩薩,菩薩謝恩而出。
這小龍叩頭謝活命之恩,听從菩薩使喚。
菩薩把他送在深澗之中,只等取經人來,變做白馬,上西方立功。小龍領命潛身不題。
菩薩帶引木叉行者過了此山,又奔東土。行不多時,忽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金吒道︰「師父,那放光之處,乃是五行山了,見有如來的壓帖在那里。」
菩薩道︰「此卻是那攪亂蟠桃會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今乃壓在此也。」
金吒道︰「正是,正是。」
師徒俱上山來,觀看帖子,乃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
菩薩看罷,嘆惜不已,作詩一首,詩曰︰
堪嘆妖猴不奉公,當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攪亂蟠桃會,大膽s 行兜率宮。
十萬軍中無敵手,九重天上有威風。自遭我佛如來困,何日舒伸再顯功
師徒們正說話處,早驚動了那大聖。
大聖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個在山上吟詩,揭我的短哩?」
菩薩聞言,徑下山來尋看,只見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監押大聖的天將,都來拜接了菩薩,引至那大聖面前。
看時,他原來壓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動。
菩薩道︰「姓孫的,你認得我麼?」
大聖睜開火眼金楮,點著頭兒高叫道︰「我怎麼不認得你,你好的是那五龍山雲霄洞智慧無邊地文殊師利菩薩。承看顧,承看顧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你從那里來也?」
菩薩笑道︰「我奉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從此經過,特留殘步看你。」
大聖恨道︰「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掙。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
菩薩喝道︰「你這廝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
大聖道︰「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
那菩薩聞得此言,滿心歡喜,對大聖道︰「聖經雲︰‘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東土大唐國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
大聖聲聲道︰「願去,願去」
菩薩道︰「既有善果,我與你起個法名。」
大聖道︰「我已有名了,叫做孫悟空。」
文殊菩薩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歸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卻與他相合,甚好,甚好。這等也不消叮囑,我去也。」
那大聖見x ng明心歸佛教,這菩薩留情在意訪神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