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章 大明那些事兒

《大明那些事兒》第一冊的稿子王陽在之前已經交給鄧主任了,鄧主任對于王陽如此高產和同時寫出兩本完全不同類型的圖書感到有些驚訝,但是隨即想到王陽是那種根本不能用常理來形容的妖孽存在,也就釋然了,反正王陽是在為他們出版社掙取名氣和金錢,他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對于王陽的新作《大明那些事兒》,鄧主任是比較看好的,鄧主任能夠大膽的押寶在《盜墓手札》這種盜墓流的小說之上,就能夠看出鄧主任絕對不是那種非常迂腐的老學究,相反,他對于那些有著創新精神的作品有著非常強的包容性。如果把《大明那些事兒》拿到豫州人民出版社,可以想象,一定是會遭遇冷藏,因為這是一本完全不同于當今史學著作的作品。

當鄧主任問到王陽為什麼能夠寫出如此需要有無比豐富的歷史知識才能夠寫就的作品並且想到用這種近乎調侃的語氣來寫的時候,他清楚的記著,王陽對他說︰「歷史類的書籍,大都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就算很多民眾都對歷史很感興趣,但是他們看不懂歷史,即便想了解也是沒有辦法,這就是我以這樣輕松語氣來寫《大明那些事兒》的原因。至于為什麼我能夠寫出歷史類這樣需要非常豐富歷史知識的圖書,我只能夠回答你,我從小就很喜歡歷史,我看過很多與明朝歷史相關的書籍,所以,我對于寫出明朝歷史是很有自信的,而且,我想要寫出一部能夠讓普通大眾都能夠很輕松看懂的歷史類圖書。我是用心來寫就這部關于明朝歷史的書的,我用我的心寫就那些被歷史湮沒的一個個英豪,寫史便是寫人,寫人不外乎寫心,我用心去體會歷史,去體會那些人的心,怎麼會寫不好呢?歷史也可以寫的很好看的,你看我寫的,不就看起來很輕松嗎?」

「寫出一部讓普通大眾也能夠很輕松便看懂的書?歷史也可以寫的很好看?寫史就是寫人心?王陽,你一定會再次大獲成功的,這部書,我們絕對用比《盜墓手札》更加大的投入去宣傳,它一定會像《盜墓手札》一樣在華夏引領一股浪潮的!」鄧主任是真的很難想像,面前這個清秀少年的腦袋到底是怎麼長出來的,為什麼他能夠不斷的給人驚喜呢?

當王陽在學校與常雨柔如膠似漆的過著幸福的學生生活的時候,豫州文藝關于《大明那些事兒》的宣傳在華夏以鋪天蓋地之勢席卷,豫州文藝是真的下足了本錢,再加上這本書是前段時間風靡華夏的《盜墓手札》作者的新書,單單巨大的好奇心就足以吸引無數的人來關注了,更別說還有那鋪天蓋地的廣告。

這一次,依然在網上放上了試閱版,《大明那些事兒》的試閱版在華夏引起了比之《盜墓手札》更要巨大的影響,畢竟,王陽已經不是當初默默無名的新人了。頂著「華夏最天才少年作家」名頭的王陽,就足以吸引無數眼球了。更何況,網站的標題上很牛叉的打出了「歷史也可以寫的好看,《盜墓手札》作者用心寫就歷史之作」的標題,更是讓人想要去探尋到底王陽會怎麼放出這樣的豪言,歷史又怎樣寫的好看。

對于《大明那些事兒》,出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

一種非常贊同網站的說法,歷史也可以寫的好看,《大明那些事兒》寫的不就是連初中學生都一樣能夠看得懂嗎?而且並非如同一般枯燥乏味的歷史一樣讓人難以讀下去,反而如無比吸引人眼球的小說一般,讓人看了之後就不忍抽離視線,所謂不忍釋卷,說的便是這種情況。

他們在看了試閱版之後,對于王陽的才華愈加佩服,無不向身邊尚未看過的人推薦,他們已經成為了《大明那些事兒》的粉絲,他們喜歡這種以無比幽默風趣的口吻講述歷史的方式。

而另一種說法則是認為《大明那些事兒》是對嚴肅的歷史文學的褻瀆,這些人大都是些研究歷史的老學究,他們自以為歷史文學的衛道者,批判王陽用這樣輕浮的口吻、垃圾的文字寫出來的東西,根本就不能稱得上歷史文學,如果這樣的圖書進入市場,會對人們造成很惡劣的影響,為了護衛歷史的嚴肅性,他們認為《大明那些事兒》應該被禁止出版,絕對不能讓這種垃圾進入人們的視野。

兩種說法各有無數的擁護者,兩幫人以各大論壇、報紙甚至電視節目為陣地,進行無比激烈的爭論。

對于這種現象,王陽和鄧主任心里卻是快要樂出花兒來了。他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兩方爭吵的越厲害,對于《大明那些事兒》的宣傳就越有利,就好比有些明星總是喜歡故意制造一些緋聞一樣,公眾的關注可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後世有名的鳳姐不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嗎。

于是,《大明那些事兒》尚未開始發售,便在華夏引起了一股無不巨大的浪潮,甚至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

《大明那些事兒》的發售日期是1月1號上午八點,在全國各大書店進行同步發售。

豫州文藝這一次是真的下了血本了,《大明那些事兒》在全國引起這麼激烈的討論,其實是有一定風險的,因為誰都無法確定,到底《大明那些事兒》能不能再續《盜墓手札》的逆天成績,豫州文藝是在賭,《大明那些事兒》第一冊的首印被提到了60萬冊,這絕對是一個非常令人驚駭的數字。

要知道,前世,今年11月郭敬明的《夢里花落知多少》30萬的首印就是全年首印最多的圖書,那已經是出乎無數人的意料,甚至引起一陣小小的風波了。50萬的首印已經是它的兩倍了,這絕對是今年首印最多的書。在後世2006年易大師的《品三國》才締造了55萬冊首印的奇跡,而王陽在3年前的現在,就已經締造了60萬首印的奇跡。

《大明那些事兒》的首印數量的公布,讓《大明那些事兒》在華夏的風頭更甚,許多出版人都對豫州文藝的冒險行徑有些不太看好。他們認為雖然《大明那些事兒》題材新穎,而且有王陽這個「華夏最天才少年作家」的名氣做輔助,但是一本圖書的好壞不是僅僅憑說的,它是需要市場來認可的,就算王陽締造了一個首月銷量便突破百萬的奇跡,但是誰又能夠保證這一本題材完全不同的書也能夠受到讀者們的歡迎呢?要知道,歷史上,轉型失敗的人可是大有人在,更何況,王陽可是同時出版兩本題材完全不同的圖書,這其中的風險,實在太過巨大了。

不管外界怎麼評價,王陽對于《大明那些事兒》有著絕對的信心,他可是知道這本書在後世的逆天銷量的,到時候,事實會讓你們驚掉一地嘴巴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