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部 第二百一十一章︰逆轉!丘吉爾的眼淚(二十六)

1916年7月4日,地中海東部,小亞細亞半島南岸根部,亞歷山大勒塔灣(土耳其稱伊斯肯德倫灣),皇家海軍「復仇」級戰列艦「決心」號。

艦艏兩座雙聯裝15英寸主炮炮塔後方,艦橋上方視野開闊的防空指揮所中,英軍塞浦路斯遠征軍司令官艾倫比上將剛剛放下他眼前的雙筒望遠鏡。

遠處潮水涌動的海灘上,密密麻麻地擱淺著數以百計的小型步兵登陸艇、中型車輛登陸艇、大型坦克登陸艇以及好幾艘長著「蚌殼大嘴巴」的坦克登陸艦。

曾經在海峽戰役初期的加里b 利半島登陸戰中大顯神威的幾支部隊,早已順利登上了海灣南岸三個自西向東依次相連的灘頭︰H灘、I灘和J灘。

來自皇家海軍步兵師與陸軍第29師的第一b 登陸部隊約一萬五千名官兵,在來自海軍第2兩棲機械化旅的百余部坦克和裝甲車引導下,正向灘頭西面與南面幾處至關重要的制高點t ng進。

他們身後是早已被數百門輕重艦炮與數百架大小飛機轟成渣的幾個土軍步兵連與岸防炮兵連,在他們東面,隔著不到十公里的平坦農田,便是這次登陸作戰的首要目標——土耳其第二大港口亞歷山大勒塔(土耳其稱伊斯肯德倫)。

艾倫比的視線回到「決心」號周邊,上百艘大小作戰艦艇徐徐劃開淺藍s 的海面,不時將猛烈的炮火傾瀉到灘頭與港口附近。

在「決心」號後方餃尾而進的,依次是「伊麗莎白」級超無畏艦「馬來亞」號;法國海軍「布列塔尼」級超無畏艦「布列坦尼」號、「普羅旺斯」號;法國海軍「科爾貝」級無畏艦「科爾貝」號、「巴黎」號。

「馬來亞」號裝備與「決心」號相同的四座雙聯裝45倍徑381毫米主炮,但與新服役的「決心」號不同,它的「幸運馬來亞」之名早已傳遍協約各國︰1914年12月爆發于菲律賓呂宋島近海的林加延灣海戰中「馬來亞」號作為當時英荷法美四國聯合艦隊司令官伯尼中將的旗艦出戰。先後被四條大小魚雷命中水線,外加被一架四引擎重轟炸機撞中起火。卻大難不死得以返航本土。在船廠里敲打了大半年之後,變身成為協約國地中海艦隊司令官杰拉姆中將的旗艦。

嶄新的「布列塔尼」級超無畏艦雖然裝備有5座雙聯裝45倍徑340毫米主炮,主裝甲帶最大厚度卻只有270毫米,航速不過2能甚至稍遜于「伊麗莎白」級之前裝備45倍徑343毫米主炮的皇家海軍「鐵公爵」級主力戰艦。不過在狹窄而早已失去合適對手的地中海,耗資不菲的「布列塔尼」級戰艦卻顯得有些英雄無用武之地——為了將有限的資源節省下來補充陸地上的巨大消耗。法國海軍已經決定在完成該級三號艦「洛林」號之後,停止所有大中型軍艦的建造。

兩艘「科爾貝」級無畏艦各裝備六座雙聯裝45倍徑305毫米主炮——任意一舷只能使用其中五座,其噸位、防護與航速與「布列坦尼」級大致相當。其中「科爾貝」號曾作為協約國印度洋聯合艦隊主力部隊第3戰列艦分隊旗艦。參加了去年8月那場舉世震驚的孟加拉灣海戰,在連日的海空j 戰中,幾乎沒有取得任何戰果,也沒有受到任何值得一提的損傷,最終平淡無奇地安然返航。

這條首尾相接的六艦艦列,便是整個攻略艦隊中「遠程支援部隊」的基干。而在這條艦列與南面的海岸之間,又另外展開了一條由九艘前無畏艦組成的艦列。是為攻略艦隊中「近岸支援部隊」的基干,它們的名字,由西向東依次是︰女王、威爾士王子、鄧肯、康沃利斯、埃克斯茅斯、m ng塔古、高盧人、查理曼、絮弗倫。

看名字就知道,前六艘屬于皇家海軍,後三艘來自法國海軍,其中4艘「鄧肯」級戰列艦編成的第12戰列艦分隊作為支援部隊的一部分參加了孟加拉灣海戰,各艦由于速度緩慢又部署在後,最終未發一彈便黯然返航。

這九艘前無畏艦的標準排水量從11000噸到14000噸不等,航速18到19節,主要武備均為2座雙聯裝40倍徑305毫米主炮,另有10到12門140、152或163毫米口徑副炮。

在比「近岸支援部隊」更接近海岸的地方,三條交錯展開的艦列構成了「近岸炮擊部隊」的基干,自西向東,自北向南,依次為︰6艘各搭載2門35倍徑305毫米主炮的「克萊夫勛爵」級淺水重炮艦,4艘各搭載2門40倍徑305毫米主炮的「阿貝克隆比」級淺水重炮艦,以及4艘各搭載2門45倍徑381毫米主炮的「蘇爾特元帥」級淺水重炮艦。

上述每支部隊的周圍,又環繞著十余艘到數十艘擔負護衛任務的輕巡洋艦、驅逐艦等輕型作戰艦,以及掃雷艇、裝甲炮艇、反潛巡邏艇等輔助艦艇,浩浩d  ng,游來繞去,早把這縱深不過六七十公里、橫寬不過三十來公里的海灣堵得滿滿當當。

在艾倫比的視線之外,遠離海灣的地中海上還巡游著一支「航母特混部隊」其基干為艦隊航母「勝利」號與「不倦」號,郵輪改裝航母「坎帕尼亞」號,戰列巡洋艦「無敵」號,以及實為輕型戰列巡洋艦的兩艘「勇敢」級「大型輕巡洋艦」——「勇敢」號與「光榮」號。

標準排水量一萬八千噸的「坎帕尼亞」號額定載機24架,近兩萬噸的「勝利」號額定載機72架,排水量達兩萬兩千噸的「不倦」號額定載機90架,這三艘航母上的186架艦載機不但要為整個攻略艦隊提供防空、反潛、偵察支援,還要承擔相當一部分的對岸火力支援任務。

此外,一百多公里外的塞浦路斯島上,還有一支由兩百五十架岸基飛機與水上飛機組成的「塞浦路斯航空隊」。為登陸部隊提供主要的空對地火力支援,並分擔一部分的艦隊反潛、偵察甚至是防空任務。

得到如此龐大而奢侈的海空力量支援的。艾倫比麾下的塞浦路斯遠征軍。其基干兵力除了前述的皇家海軍步兵師、英國陸軍第29步兵師以及皇家海軍第2兩棲機械化旅外,還包括︰加拿大軍團的三個步兵師,南非軍團的兩個步兵師,英軍第4騎兵師。加拿大第1騎兵師、第2騎兵師,以及皇家海軍第1突擊裝甲旅、英國陸軍第2**坦克營等。

遠征軍計劃在登陸日之後的三到五天內攻取亞歷山大勒塔港。隨後以一部(B集團)朝東南方的貝倫山口出擊,自東面威脅阿勒頗;主力(A集團)沿海岸鐵路向北進擊奧斯曼尼耶,切斷自小亞細亞半島通往阿勒頗的鐵路線。即一舉切斷奧斯曼帝國的小亞細亞本部與其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三教聖城耶路撒冷所在)、漢志(伊斯蘭教聖城麥加所在)諸行省之間的聯系。

這之後。遠征軍繼而分兵一部(C集團)沿小亞細亞鐵路向西進軍,意圖與即將在士麥那(今稱伊茲密爾)登陸的希臘遠征軍會師于科尼亞一帶。

同時,A集團也將沿鐵路東進,經奧斯曼尼耶東北的巴赫切山口折向南,繞過聳立在亞歷山大勒塔盆地、奧斯曼尼耶平原與阿勒頗平原之間的山丘,與之前經貝倫山口出擊的B集團一起。攻奪阿勒頗鐵路樞紐,進一步切斷敘利亞-伊拉克方面與巴勒斯坦-漢志方面的聯系。

至于攻佔阿勒頗之後嘛……

耶路撒冷!

在艦橋下方15英寸主炮的震天咆哮中。那個y u人卻並不屬于自己的地名,突然難以抑制地蹂躪起艾倫比的內心。

……

京師,新華宮,大本營第一作戰值班室。

「……伊斯肯德倫守軍為土軍第33步兵師,不過由于其他戰線接連吃緊,該師所屬部隊陸續被調走,至6月底,留駐的兵力還不到編制的一半。另外還有不到十個岸防炮兵連,部署在港市周邊的永備炮台與臨時岸防陣地中,配備的火炮不是太過老舊,就是威力太小,不足以對抗具有壓倒優勢的協約軍大艦隊。」

「北面的奧斯曼尼耶與東面的阿勒頗,各駐有一個名義上的師,這兩個師的情況比第33師還要糟,實際規模只相當于一個團,沒有配備火炮,機槍也很少。」

「自奧斯曼尼耶向西,直至科尼亞,全部駐守部隊不足三個團,其中最具戰斗力的一個團部署在科尼亞,專責保衛此處的我軍駐土聯合航空隊司令部。」

听完總參作戰處長蘇三嶺的簡報,顧英揚皺了皺眉,在地圖架前背手踱起步來。

「土軍的總預備隊在哪里?」

蘇三嶺翻了翻文件夾,伸手在地圖【中】央劃了一道線︰「集結在安卡拉至阿菲永之間,番號有五個師,不過每個師的實力都不到編制的一半。」

顧英揚停下來看了眼地圖,嗯了一聲,轉過頭來繼續踱步。

「海峽南岸戰線的協約軍實力如何?」

這次蘇三嶺無須再翻文件夾,順口答道︰「大致為英法軍各三個師,加上其他**部隊,總兵力在十萬人左右。」

「對面的土軍呢?」

「十三個不滿編的師,實際兵力折合五到六個滿編師。」

「高加索戰線的實力對比如何?」

「俄軍五到六個師,對土軍九個缺編師——實際兵力折合三到四個滿編師。」

顧英揚捻著手指沉吟片刻,突然原地站定,目光散落在窗外交錯著幾何狀hu 圃與水池的凡爾賽式hu 園【廣】場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