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群英

從乾清宮出來,肅親王就一個勁的和胡楚元埋怨,怪罪胡楚元好好的軍機領班大臣的權不奪,跑過來奪他的權。

他就說,財神爺,您這不是大水沖了龍王廟嗎?

胡楚元就笑了,和他道了個歉,又說去了軍機處再細談,讓他別擔心。

肅親王心里就嘀咕了,他要真和胡楚元斗起來,那是自己找死,光是醇親王就能將他給活扒了,何況還有實務派的那些封疆大吏。

回到軍機處里,恭親王奕、寶鋆、額勒和布、潘祖蔭、何璟、王文韶、張之萬、閻敬銘都在,大家都在等著消息呢。

自打有軍機處以來,從來就沒有這麼多的軍機大臣,但也不是什麼大事,真正拿主意的是三個人——奕、額勒和布、張之萬。

潘祖蔭、何璟是兩個h n事的老官僚,王文韶基本定了去雲貴出任總督,按照他這個年紀,去了也就別指望回來了,寶鋆八十歲了,心滿意足的等死中,閻敬銘則是資歷太淺,說不上話。

奕三人中,真正拿著實際大權的還是奕。

此番能夠復出,奕首先要感謝的就是胡楚元。

見胡楚元來了,他也是特別高興,就將胡楚元請到身邊坐下,詢問皇上有什麼吩咐。

胡楚元就將那麼個事情一說,歷經十年磨礪,商場征戰,政壇內斗,胡楚元早已不是昔日的稚女敕青年,他更不可能像後來的康有為那樣腦殘。

戊戌變最終失敗,首先是康有為提出的那些事情確實有點j 進,可真正的問題還是處在康有為身上,他還沒有看清楚局勢,以為有了皇上的信任就可以為所y 為。

康有為一上來變就要設置「制度局」,下設律、稅計、學校、農商、工務、礦政、鐵路、郵政、造幣、游歷、社會、武備十二個分局,總轄全國大權。

這是什麼意思,他還沒有變,就要壟斷全國所有行政大權,外加軍事大權和教育大權,這豈不是讓所有其他官員退休。

最糟糕的是光緒帝載湉也糊涂,或者說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居然就同意了,大家一急,所有軍機大臣和尚書們全部跑去找慈禧,要求慈禧阻止。

慈禧能不阻止嘛,這哪里是變,分明是奪權黨爭,要將所有大權都c o之于康黨。

胡楚元都不談變,更不談奪權。

進了軍機處,他就把真實的想說了說。

他的意思是很簡單的,將總理各國事務衙m n改制為總理外國事務衙m n,主管外ji o工作,設立新的外事咨訊局,負責收集各國情報,在各國設立更為系統的外ji o使館。

和外國通商談判,ji o涉,以及轉移技術協議,主理藩國事務,管理海外華工,以及采購外貿都歸屬總理外務衙m n管轄。

另外,總理外事衙m n也有權成立大清國際銀行,負責對外投資和海外結算。

至于國內各項工商事務,洋務,還是集中在軍機處決定,他所謂的總理資政事務江南衙m n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統轄,歸軍機處管轄,負責實際的c o辦。

總理資政衙m n的人事安排上,他也無所謂,全憑軍機處安排。他分大餅分習慣了,基本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大家都是很滿意。

奕高興,軍機大臣們高興,肅親王隆勤感覺自己也不是很虧。大清國際銀行這個東西,他知道自己辦不牢靠,可沒有關系,有胡楚元替他把關,他就坐等分錢。

大家都高興,皇上真要興致大發,在全國大肆c o辦洋務,他們這些人就傻眼了。

事情歸他們決定,具體的事情讓胡楚元c o辦,這不是t ng好嗎?

奕當即說好,就在這里起草文函,具體要如何商議確定各衙m n的權利和職權,還是得在文字上斟酌清楚。

胡楚元先行回去,聖旨追著他下來,讓他先去醇親王府住著,隨時等候皇上的調令入宮。

沒辦,胡楚元只能帶著人去醇親王府先住下,他的安保工作歷來是很嚴密的,這一大堆人都要跟過去,幾百號的人擠在醇親王府。

醇親王也沒辦,幸好隔壁是永郡王繼承的王府,臨時商量一下,讓永郡王家暫時去城外西山住著,郡王府讓出來給胡楚元這些人住下。

等到了第二天,光緒帝載湉又召見胡楚元。

胡楚元這次就是熟m n熟路,自己過去,在乾清宮和載湉s 下ji o談,這一次,他做的準備很充分,帶上了一套四十多萬字的《資政新編》送給光緒帝載湉。

另外,他還帶了一本《富國論》,從簡單的基礎理論和載湉講起,慢慢告訴載湉,什麼叫封建社會經濟,什麼叫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為什麼兩者之間會有巨大的差別。

昨天,他說的道理都特別通俗。

當時給光緒帝載湉一個錯覺,以為胡楚元終究是個大商人,j ng明能干,見多識廣而已。

現在,他才知道胡楚元不敢說學貫中西,j ng通西學倒是不ji ,這恰恰是他急切想要知道的知識。

從這天開始,此後連續半個月,胡楚元都會按時入宮,給光緒帝載湉授課兩三個小時。

在完成了基本的理論教學後,胡楚元就用上了鈕y 庚臨時編定的教材,結合西荷英德的五國歐洲歷史,來講解這些國家是如何成為一時的大國,又如何走向衰落。

特別是針對德國,胡楚元就認為,中國必須學德國,其他國家不要學,兩者所面臨的問題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學德國就能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

不僅是政治和經濟上要學,軍事上更要學,德國的主要敵人是英,中國其實也是,日俄只是暫時x ng的大敵,如果中國連日俄都對付不了,那就沒有資格成為能夠和英一較高低的世界列強。

在光緒帝載湉的人生中,什麼時候有一個人能講強國的道理和辦說的這麼透徹的人?

跟著胡楚元听講了一個月,光緒帝載湉就恨不得立刻讓胡楚元做軍機領班大臣,然而,胡楚元卻用自己慢慢掌控家業的例子告訴他,事情要一點點的來,和舊的體制、權勢決裂,固然有可能完成大業,但也更可能y 石俱焚。

他年輕,載湉更年輕,恭親王那些人就不年輕了。

熬吧,再過十年,奕就得埋入黃土了,該老的都老了,該做的就能做了。

他提出一個計劃,以五年為期,先修鐵路、港口,建設工礦企業,設立工界,允許商人籌資建廠,工商兩稅分開,部分軍隊實施軍制改革。

五年之後,政體小改,軍制大改,工商大改,商人可在各地投資,十年之後,政體大改。

一步步的向前走,反正也不是那麼著急。

就以大清朝眼下的經濟狀況和軍事實力,暫時還沒有國家敢來欺負,這給他和載湉都留了足夠多的時間。

這段時間里,並沒有誰知道胡楚元和光緒帝載湉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等到了六月,光緒帝載湉才正式批準「總理資政事務督辦江南衙m n」,胡楚元成了第一任總理資政江南大臣,兼江南通商大臣,繼續坐鎮上海。

其他的事情都是按行賞,在胡楚元的勸說下,光緒帝載湉改變了初衷,讓翁同龢任吏部尚書,孫家鼐出任禮部尚書,兩人都不急著進入軍機處,戶部尚書的大權都ji o給閻敬銘。

軍機處的大權繼續讓奕掌握,張之萬還坐著刑部尚書的寶座,寶鋆準許致休,潘祖蔭任翰林院掌院學士、何璟繼續任兵部尚書,一旦這兩人空出位置,立刻讓翁同龢和孫家鼐填補。

胡楚元另外推薦了很多青年官員,讓張百熙、廖仲山、顧家相出任領班軍機章京,屠仁守、戴鴻慈出任軍機章京。

瞿鴻機是一個更有才干的人,胡楚元也和光緒帝載湉推薦了,但建議是繼續放在台灣委任,日後調往山東,再升總督。

論舉才,胡楚元可以推薦的人實在太多了,這麼些年,通過顏士璋、王懿榮等在人京師建立的京師國學館,他網羅了一大批人才,尤其是那些翰林大考第一和一等的人,大體都會被他拉攏過來。

投靠他,好處也是實在的,只要哪個省有了實缺,不管是學政、知府、道台,他都能給對方拿下來,一路保送到任上,到了任上,他還有辦讓對方辦出點實事來。

至于那些主動過來投靠的,只要有點能力,大體都能找到實際的官缺。

這些年下來,在江南六省,知府一級的基本都是胡楚元派系的官員。

他也j ng明,挑選出來的人,基本都是巡撫總督們心里比較容易接受的,本省的同鄉同黨,或者是有情分可聯系的。

《咨政參考》這個東西遲遲不能發,《資政新編》倒是人手一份,看著學著,這麼些年下來,倒也培養了不少能有些實用的青年官員。

只要光緒帝載湉需要,胡楚元可以推薦出幾百名值得一用的青年官員。

至于各省的巡撫總督,胡楚元也和載湉實際的分析了一遍,這些人,他都打過無數次的ji o道,每個人的特點和能力,他是一清二楚。

他就說,譚鐘麟能力第一,問題是原則x ng比較強,未必好用,最好用的是張之d ng,既有能力,又是牆頭草。

張之d ng這個人有魄力,干事是很強悍的,可惜,風往哪里吹,人往哪里倒。在京師是清流派,到了地方就是實務派,慈禧強大的時候是後黨,眼看風頭不對就成了帝黨掃雷兵。

真他娘的好用。

劉坤一,能力不低,原則x ng也不錯,保帝中樞,曾國荃不敢出頭,湘系就是他第一個搖旗吶喊,問題是不能駕馭湘軍。

要用湘軍,首選劉錦堂,還是要將湘軍ji o給劉錦堂,劉錦堂不行了,次選王德榜,末選孫開華。

要用淮軍,首選劉銘傳。

二劉只要不死,湘淮兩軍就可堪一用。

二劉一死,立刻就要另建新爐灶,後面的人都沒有能力和威望統領全局,李鴻章、劉坤一都老了,跟不上時代,在國內欺負一下農民部隊湊活,打洋人是自己找死。

曾國荃,眼下也就是脾氣比較大,嘴比較能吼,真正一打仗還是跑路第一。

歲月不饒人,當年的曾剃頭,如今早已成了曾跑跑。

所以,劉銘傳必須調往東北,再不濟也得是山西,劉錦堂必須調往山東,再不濟也得回江西。

至于李鴻章,雖然早前和李鴻章達成了君子協定,胡楚元還是和光緒帝載湉ji o個底,此人極怕損傷淮軍實力,影響自己的實權地位,真正打硬仗不能指望他,外ji o談判也不能指望他,萬一有人攻打京師、山東、東北,淮軍要沖出去,必須讓劉銘傳上陣。

劉銘傳要是已經死了,那就別指望淮軍了,讓淮軍殿後打雜。

至于滿清各位親王,還有那些滿臣,胡楚元逐一都有評價,慶貝勒是堅決不能用,哪怕成了慶郡王,這個人太貪心。

肅親王無能之輩,至少有自知之明,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心里還是清楚。

恭親王奕若死,立刻啟用榮祿,榮祿之後就是張之d ng,此二人雖貪,又是出名的牆頭草,好歹也是有能力的人。

至于孫家鼐、翁同龢,胡楚元也建議光緒帝載湉,用是可以重用,但別輕易就往軍機處塞,塞進去就麻煩了。乘著李鴻藻是後黨殘留,放逐回家即可,不要再用了,這個人也不是省油的燈。

胡楚元所說的這些,對光緒帝載湉來說,比前面一個月更加重要,前面是教光緒帝載湉強國之道,這些卻是真正坐穩帝位的關鍵鑰匙——識人用人。

當今的大清帝國里,真正能把所有人看穿識穿的,除了胡楚元,其實也沒有第二個人。

就在這樣的ji o談中,光緒帝載湉更加意識到,只要依靠胡楚元,他確實能解決掉所有問題,他的帝位也似乎變得前所未有的穩定。

然而,他並沒有意識到,胡楚元……不過是借助他實現強國的夢想,一旦國家強大了,軍隊卻不在滿人的手中,還不太可能出現軍閥h n戰的局面,滿清政權的末日也就到了。

對于這一點,勝利者載湉遠遠不如失敗者慈禧,慈禧固然會犯低級錯誤,但她至少知道胡楚元是個什麼東西,反正不會是一個真正的好東西。

或者說,載湉最大的缺陷就是不知道滿漢有別。

漢人就是漢人,滿人就是滿人,這一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在胡楚元準備離京的時候,拖延到六月的會試終于結束,也不知道是光緒帝載湉的意思,還是恭親王等人聯合作弊的結果,胡品元居然考中了探hu ,連胡品元自己都覺得匪夷所思。

希望有錢的朋友多訂閱首張,還是想h n一個封推的,老婆要生了,n i粉費很重要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