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

885年,中戰爭結束後,隨著大清帝國的聲望開始復蘇,美兩國放棄在華特權,英國人就放棄了在亞太地區的中立政策。

為了確保他們在華的特權,英國人開始扶持日本。

為了復仇和牽制中國的崛起,國人也在扶持日本,兩國陸續和日本簽訂了新的貿易協訂,給予日本更多的經濟政策扶持和技術援助,並陸續購買了高達1.4億英鎊的日本國債。

這種近乎于非理智x ng的支持,使得日本在過去的三年中佔足了便宜,不僅日本的生絲和茶葉出口有了轉機,日本整個工業經濟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這也宣告胡楚元對日本的經濟壓制作戰失敗。

887年,日本首席對華情報官員小川又次完成了著名的《清國征討策案》,主張以五年為期,完成作戰準備,在有機可乘之時,發動進攻,伸張日本國威,並力圖讓清國分裂成無數個小國,分而治之,逐個佔領。

在這份《清國征討策案》中,小川又次特別的認識到,清國崛起的關鍵恰恰在于江南船政督辦兼通商大臣胡楚元的身上,他提出,務必要先讓胡楚元和清政f 內部產生矛盾,使得胡楚元無對清國經濟產生影響,必要之時,完全可以采用暗殺,以阻止清國經濟復蘇。

據胡楚元所掌握的確切情報,日本天皇和日本政f 內閣已經同意了這份《清國征討策案》,但日本人並不知道,胡楚元很快就拿到征討策案的原文內容,一個字不差。

現在,日本政f 已經正式批準新的行動,給予了六百萬日圓的經費,目標是離間清政f 和胡楚元之間的關系。

因為對這份情報的特別重視,胡楚元在日本最為老牌的情報機構——江南翻譯局駐日翻譯社的社長潘奇英親自來到上海會見胡楚元。

兩人在墉園的大書房里會談。

拿著這份情報,胡楚元看著底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簽字,心里不由有些感嘆。

這個在甲午戰爭結束後,來華宣揚新政改革的日本人,何嘗不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狼。

對于日本,胡楚元所掌握的情報數量是非常驚人和深入的,這似乎要得益于他當初所做的決定,沒有就愛那個自己在日本的所有隱藏的力量都暴l 出來,繼續扎根在日本發展出一個規模龐大的情報和間諜網。

他在心里想了片刻,和潘奇英問道︰「伊藤博文應該是要離任了吧?」

潘奇英默默點頭,道︰「他會在4月30號正式卸任,新任的日本首相是薩摩藩的大佬黑田清隆,這個人和井上馨的關系異常特殊。據我們所知,日本元老之間針對是采用暗殺,還是離間的策略一直有所爭議,井上馨主張暗殺,而伊藤博文主張離間。兩者之所以有差別,關鍵是日本經濟界更主張暗殺,以阻止中信系和江南系的進一步擴張,為日本財閥日後涉足中國,甚至壟斷中國經濟鋪平道路。」

胡楚元點著頭,這樣的判斷和他的另外兩個駐日情報結構得出的結論是大致相同的。

在和日本人的對抗中,胡楚元逐漸培養出了一整套的間諜機構,以他的總信房機密廳為樞紐,運轉著左機密廳、右機密廳、徽社、振國社、總信房駐外機密廳、華盟會海外局、江南商行翻譯局駐外分局、福清社八個情報機構。

前四者負責對內,駐外機密廳等三家負責對外。

福清社則是一個獨立的間諜機構,不僅負責刺探消息,也負責暗殺,在國內外都有分布,隸屬華盟會。

生活沒有那麼美好,想要自保,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日本,胡楚元擁有總信房駐日機密廳、江南翻譯局駐日翻譯社、華盟會駐日分局和福清社日本分社四大情報機構。

駐日翻譯社的資格最老,涉入的最深,華盟會駐日分局擴張的範圍最大,福清社則是主要的暗殺活動執行者,駐日機密廳的工作在近兩年間才展開,經費最多,也最隱蔽。

潘奇英忽然和胡楚元問道︰「大人,可否對伊藤博文實施暗殺,我們在他身邊有很親近的間諜,暗殺他還是很容易的事情。」

胡楚元悄然一抬眉頭,道︰「不,繼續埋藏著,他死了對我們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我們還是要繼續在他身邊獲取更多的情報。」

潘奇英點了點頭,道︰「那麼……井上馨呢,這個人隱藏的非常深,幾乎很難找到他,但我們從德國引入六只非常好的狙擊步槍,槍手也是經過多年培訓的,六百米內必殺。」

胡楚元在心中思量著。

他倒是寧願日本人繼續對他采用暗殺戰術,他目前的防備已經很充分,手段也非常之多。

問題是……他的家人。

相比之下,如果日本人采用離間戰術,他的麻煩則不小。

當然,日本人開出來的經費還不足以完成離間,還抵不上他每年賄賂清政f 官員經費的1/5。

胡楚元琢磨了片刻後,道︰「問題還不太大,小不忍則lu n大謀,暫時不用進行如此過j 的報復。當務之急是查清楚日本人具體的策略,他們準備通過誰來完成離間計劃。」

潘奇英道︰「我們已經在努力的追查,相信很快就能有所眉目,不過,國內的機密廳也要加緊,我想,90的可能x ng是在慈禧身邊做文章。」

胡楚元微微點頭,道︰「我估計也是這樣。」

潘奇英則道︰「另外還有一件事,叔父很高興您願意娶麗美做二房,不過,考慮日本舉國對您都有很深的敵意,他的意思是不要太聲張,就這麼簡單的辦吧。我在這里大致擔當一個娘家人就行了。」

胡楚元笑了一聲,道︰「那咱們以後就是親戚了,我那個岳父說沒說聘禮的事情啊?」

潘奇英笑道︰「叔父說了,這就隨便您,他nv兒能夠嫁入您府上,那已經是咱們潘家的榮耀了。」

胡楚元道︰「那你給他發一份電報,我給他準備了一百萬清圓左右的聘禮,不算是很貴重,聊表心意……你替我稍稍解釋一下,終究是不能超過淑珍的那一份。」

潘奇英笑道︰「我們能夠理解,那我這就去c o辦。」

墉園總信房有自己的獨立電報處,在墉園就能發電報,他也不用走很遠。

潘奇英剛離開,陳善元就匆匆走進來,給胡楚元ji o了一封急電,道︰「李鴻藻李大人的電報。」

「唔?」

胡楚元將電報打開來看一眼,不由得苦笑了一聲。

原來,李鴻藻是替慈禧傳話,說是山西今年又遭受旱災,想請胡楚元給山西省捐幾百萬清圓,在商人中起一個帶頭作用。

李鴻藻另外說了,若是錢財周轉不靈,這幾年給內務府捐的款子可以少一點,將錢用在實處,不急著建漪ch n園。

這還不明顯嗎?

慈禧根本不就急著歸政養老,還想在紫禁城里住著。

眼下這個時候,胡楚元也不敢得罪她,當即就和陳善元ji o代,先給山西省捐三百萬清圓,漪ch n園那里繼續捐二百萬清圓,另外,讓保利公司和金伯利珠寶行用點心,從國外ch u調出一些上好鉑金首飾,還有什麼稀奇的珍寶,湊足三百萬清圓的數目繼續送上去。

騎牆。

繼續騎牆。

關鍵時刻再給這個老nv人的背後ch 一刀。

讓慈禧繼續掌握清帝國的實權固然有另外一個好處……革命的曙光,但也有更大的壞處,尤其是胡楚元的家業,終究還是在她的惦記範圍內。

李鴻藻另外說了一個事,說是讓胡楚元的兩個弟弟參加明年的會試,踫踫運氣。

胡楚元心想,這叫什麼踫運氣,十之**是慈禧想給胡家一兩個進士的名額,正兒八經的招入翰林院,光宗耀祖。

她以為這是莫大的獎勵,可她不知道,胡楚元也好,胡家也罷,眼下都不是很在乎這些了。

代溝,代溝,這就是代溝啊!!!

有了潘家的同意,胡楚元和潘麗美的婚事就在四月挑了吉日低調舉行,也沒有通知很多人。

胡楚元和潘麗美自己當然是很高興,大夫人、羅四夫人和四爺胡月喬卻不那麼高興,他們張羅著給胡楚元納妾,本意是要找個年輕點的小姑娘給胡家傳宗接代。

現在倒好,便宜了一個老姑娘,這也都二十七八了,還能生嗎?

新婚燕爾,不久,胡楚元就帶著全家啟程離開上海,在福州、香港和海防視察一番後,前往婆羅洲古晉。

這些年,他在古晉的投資規模是很大的,推動了古晉、聖阿曼、詩巫、坤甸、山口洋、泗里奎、實文然、濱都陸、美里、西連等一大批的新城市建設,水稻、橡膠、鐵路和工礦業的發展都很迅猛。

在西連,他們還利用當地的鐵礦和銅礦建立了一家軍工廠,生產槍械子彈和火炮。

在古晉,他們建立了整套的造船工業。

隨著婆羅洲自治邦的實力逐漸增強,婆羅洲北部名義上的宗主國文萊蘇丹王國也由自治邦保護,暫時禁止了英國向婆羅洲滲透的可能。

為此,婆羅洲每年必須向大英帝國提ji o約合一百四十萬兩白銀的稅收……這當然不是一個大問題。

最近幾年的發展和穩定社會環境使得南洋華人陸續轉移到婆羅洲,再加上福建和廣東的新移民,華人總數逐漸擴張六十余萬人,在主要的大城市都佔據著絕對的數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