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十九章︰壓頂之勢(四)

自31年秋日軍進佔東北三省後,為了方便其鎮壓中**民的抵抗、加強其在東北的控制,小鬼子強行征發勞力新建、擴建了一些鐵路、公路交通線路。(聖王)在這其中,就有利用原有基礎于35年建成通車的長洮鐵路。

所謂長洮鐵路,是指從長春站向西北方向延伸,經農安後沿松花江上游而下,過扶余、郭爾羅斯前旗,再于女敕江西岸上溯而行,經大賚、安廣而至洮安(也就是後世的白城)的鐵路線。這條鐵路的存在,再加上日軍在由南北向轉為東西向的松花江夾角地域中所修建的公路,使得日軍對大賚以下女敕江區域和松花江兩岸的控制相當嚴密。特別是松花江上游一帶因距偽滿洲國「新京」較近,也就成了日偽力量控制的核心區域。

相比之下,女敕江東岸以及女敕江與松花江交匯後的北岸地區,雖有中東鐵路斜貫而過,松花江北岸從茂興至肇東等地也有公路存在,但中東鐵路昂昂溪至哈爾濱段西南、女敕江和松花江交匯形成的三角區域之間,整體交通卻遠不如松花江上游區域便利。

雖說戰爭打的是後勤,可靠的卻是交通。盡管人民軍空軍可通過破壞敵方交通將敵軍的有利因素變成不利,進而使戰役的勝局偏向人民軍一邊,可作為戰役前方總指揮,郭成卻不得不考慮目前兵力使用情況以及物資運輸通道未投入使用前,後勤方面的制約因素。

「我也想一勞永逸,把關東軍徹底消滅,盡快收復東北三省。可我們現在總共才二十萬左右兵力,又剛在這邊搶佔了一、兩個立足點,後勤方面暫時還無法得到根本解決,在這種種情況之下,我們近期內是無力奪取沈陽、長春等敵核心控制區的!」郭成並未因特縱和空降部隊突襲哈爾濱得手就沖動起來,而是冷靜的分析道。「關東軍目前仍有六個師團及五、六個旅團級別的獨立守備隊,加上其在東三省多年經營的工事,以及十萬左右的偽軍,還有充足的後勤補充。其戰斗力仍不可小視!

應當看到,我們眼下所取得的成就,固然與我軍官兵奮勇作戰密不可分,可其中也有相當部分是出敵不意,利用關東軍兵力削弱、防守上出現明顯漏洞的結果!

若是我們現在一味貪圖區域上的擴張,造成兵力上的分散,那出現漏洞的就可能是我們了!梅津那老鬼子肯定會趁機報復。得不償失啊!

當然,我們到這邊不是想貓冬來著,只要時機合適,我們也可以象老呂、天成說的那樣,向外擴一擴,賺上一筆!而這個時機,就在于開魯—洮南—齊齊哈爾物資通道的打通,以及第六、第十二兩集團軍主力的出現!」

在此前的作戰中。民眾黨武裝為了打通隴海線並對敵予以重創,在豫陝方向共投入了人民軍、護衛軍四個集團軍五十萬大軍!而為了收復冀、察、熱等地並打掉華北方面軍,民眾黨武裝更是投入了近六個集團軍七十多萬大軍!相比之下。以郭成等部後勤受限的二十萬兵力,就是加上空中配合,也仍不足以解決關東軍剩余兵力,收復東北三省!

呂震成也知道郭成所說確有道理,便點頭贊同道︰「若是莊、徐兩集團能都趕過來,那我們的把握就更大了,現在確實不是謀求擴張的時候!」

「老莊那邊還要負責穩定熱河,恐怕能到這里的只有部分兵力,倒是老徐的第十二集團軍很可能會如數北上。從現在形勢看,在今後收復東三省的作戰中。總部很可能會設立南北兩個攻擊集群。北方集群應該就是老郭、老徐兩部,再加上其他部隊;而南方集群則很可能是以護衛軍北上兵力為主。」黃天成推測完後,又道,「當然,現在說這些還有點遠,當務之急是先打掉關東軍這兩個第1師團。作為我軍北滿根據地開闢的奠基禮再說!」

「對各部的命令都已下達,不過,根據空軍傳回的消息,以及我軍地面部隊同敵軍之間的距離來看,恐怕要等到明天下午才能和中澤、星野這兩個師團踫上。【∣我∣搜小|說網】還是先把這邊的戰況整理一下,上報總部,免得先生和明遠他們惦記。」郭成決定道。

民眾黨武裝在關外大打出手,趙振中、周明遠等人卻在關注戰況的同時,還要應對新佔區域的穩定和恢復,以及閻錫山18日上午對外發出的和平通電等諸多問題。

雖然在當天中午時分,西北廣播電台趙振中撰寫的《駁閻錫山所謂「和平」通電》評論文章,並明確列出了民眾黨方面接受外來投誠者的五個「凡是」和一系列具體標準,但趙、周等人都清楚,這不過是民眾黨和閻錫山乃至重慶老蔣斗法的開始,更為關鍵的還在後頭。

「這閻老西,眼瞅著四面楚歌了,竟還挖空心思的想以‘保境安民,不打內戰’當免戰牌,妄求苟安,他還以為這是早年間軍閥混戰呢?!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形勢?」在民眾黨中央常務執委會上,周明遠嘲諷地說道,「丟了大半個山西不說,要是沒有我們西北提供的物資,他閻大司令官早被小鬼子趕跑了,還能在晉西南堅持到現在?!作馬骨就要有馬骨的覺悟,可不能貪心不足!」

「閻某人可能還惦記著我們此前所說的‘讓山西民眾返鄉,幫助山西戰後重建’呢,現在見我們正調集大批物資穩定新佔區域,他眼熱之下搞出個通電來,恐怕試探我黨風向的可能性更大!」唐明也笑道,「等他見到我黨所列的條件後,不知會不會有騎虎難下的感覺?」

「不說別的,光是我們斷絕向晉西南提供物資,閻錫山就非要求著我們不可!現在主動權在我們一邊,我們守株待兔就是!」一向穩重的田雲逸也笑呵呵的說道,「再說了,不管是讓民眾返鄉,還是幫助山西戰後重建,我們離開閻錫山照樣能行!」

「閻錫山是肯定會派人同我黨接觸的,這點倒不急。」趙振中看看眾人後。又鄭重說道,「當前最為緊迫的是關外的作戰,以及新佔區域的穩定和恢復。

關外的戰況基本上和我們此前預料的差不多,進展也算順利。現在主要就是物資運輸通道的開闢以及兵力、物資的調派問題。因現在尚不到全面收復東北三省的時候,有關問題可由部隊自行解決,具體交由庫倫戰區、總後勤部等來處理。

而新佔區域方面,為了加強對地方穩定和恢復的領導力量,我提議成立華北建設委員會和豫陝建設委員會。同時,成立北平戰區和洛陽戰區,以擔負起穩定地方、對敵打擊等任務。」

關外作戰。現在只是剛開闢了一、兩個立足點,連根據地都談不上,暫且還涉及不到組建地方政權問題。況且,就是拿下哈爾濱,將郭成所說的以鐵路為邊界的區域徹底掌握,也可暫時成立軍管委員會來維持地方。

但在豫陝和冀、熱、察以及平津等地,卻亟需組建相應的跨區域政權機構,以便統一領導賑濟民眾、分配土地、清除敵對勢力、開展農田水利和交通建設等戰後穩定和恢復工作。

至于成立戰區。卻是為今後收復東北三省和進軍華中打下基礎。當然,成立戰區的事情,趙振中只是通報其他常務執委。具體事項還要通過軍委會議來確定。

對于趙振中的提議,田雲逸、周明遠、唐明、李雲山一致同意。而兩個建設委員會的負責人選,經過討論後,卻是調谷海川出任華北建設委員會主任,唐明、張公遠為副主任;另調李雲山出任豫陝建設委員會主任。

華北是聯系西北、東北、華東和華中的關鍵所在,其後還要為收復東三省的作戰提供支持,因而,趙振中等人經過研究後便決定撤銷山東局並在原山東局的基礎上成立統籌冀、魯、察、熱、平津等地建設的華北建設委員會。

豫陝建設委員會,因其只包括陝西關中地區和河南大部,區域上小得多。加上又有隴海線貫通東西,能得到來自西北和山東兩個方向的物資補充,在有關建設上,難度遠比華北要少,因而由李雲山一個常務執委出面,加上其他政府人員和軍隊將領協助。便足可勝任。

就在趙振中等人于18日舉行常務執委會期間,閻錫山迫于無奈,在當天下午致電西北,聲稱要派賈景德、梁化之兩人在第二天到西北,以商討聯合剿滅日軍獨立混成第3、第4兩旅團,並促使晉省民眾早日重返家園等事宜。

「這個閻老西可真夠刁滑的!不對我們所提標準做出回應,卻說什麼打擊日軍、民眾返鄉事宜,簡直是欲蓋彌彰!」傳閱過電報後,周明遠便撇嘴說道。

「閻老西偌大年紀好不容易邁出這一步,你就別挑三揀四啦!」唐明笑著打趣道,「不過,這老家伙臉皮也確實厚,以前和小鬼子背地里勾三搭四的,現在竟又放著數十萬晉綏軍不動,卻反倒來請我軍出兵,也真難為他能說得出口!」

趙振中沉吟片刻後,卻說道︰「看來我們給閻錫山的壓力還不夠大,等明天他們人來了,先晾上一天再說!同時,從遷到西北的山西民眾里挑選一些代表,去問賈景德和梁化之,返鄉後,什麼時候能做到象西北一樣分配土地?什麼時候能象西北一樣實行低稅負?又什麼時候生活水平能象西北一樣?我倒看看閻錫山怎麼說!」

抗戰爆發前,山西全省共有一千一百多萬人口。在日軍進入晉北之初,為了避免山西民眾遭受日軍毒手,同時也為彌補西北人口和勞力不足,閻錫山依照同民眾黨達成的協議,當年便向西北轉移了四百多萬民眾。而從37年至今,前後又陸續有兩、三百萬山西民眾為躲避戰火而通過晉西北保德—府谷大橋,進入西北並接受民眾黨方面的安置。

有這六、七百萬深受西北燻陶的山西民眾,就算民眾黨方面不加阻攔的任其全部返鄉,閻錫山也無法壓制該省過半民眾對有關政策、生活趨同于西北的向往!更何況,若是真弄回這麼一大幫子享受過西北土地分配政策和免稅、低稅待遇,且衣食無憂的「祖宗」來供著,對精于算計的閻錫山來說,他那老臉還不定會苦到何等模樣呢!

周明遠、田雲逸、唐明、李雲山等人相互看看,隨即便是一陣大樂!田雲逸更是大笑道︰「這招一出來。閻錫山可真騎虎難下了,就是不知他還敢不敢讓那數百萬民眾返鄉?」

周明遠則在笑了一陣兒後,又補充道︰「我軍在關外的戰績尚未向外界公布,不妨就先向賈、梁二人透露一些。也好讓閻錫山知道,他可用來選擇的時間不多了!」

趙振中等人為對待賈、梁二人所擬定的避而不見、旁敲側擊等策略所取得的效果比預想中的還要好得多!

賈景德、梁化之兩人在19日上午從臨汾乘飛機抵達蘭州後,便被告知趙振中等人正在開會,暫時無暇接見兩人。梁化之便忍不住皺著眉頭說道︰「韜園先生,民眾黨這是什麼意思?昨天說同意我們今天來,可來了卻又避而不見,這分明是耍我們嘛!」

「化之。既來之則安之,還請稍安毋躁。」賈景德卻不動聲色地說道,「或許趙振中他們真的有突發事情要處理,畢竟,關外熱河等地的戰事尚未徹底平息,豫陝和冀察等新佔區域的穩定也是千頭萬緒,事務繁忙是肯定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民眾黨方面有意如此。以向我方施加壓力。」

「那我們就在這賓館里干等著?那要等到什麼時候?」梁化之不滿地說道。

「這比的就是雙方的耐心,我們可急不得!」賈景德轉動著心思,慢悠悠地說道。「既然對方會見時間尚未確定,我們不妨拜訪一下客居西北的芷莊先生,也好通過他了解一下在西北的晉省民眾如何看待返鄉問題。民眾黨方面重視民意,若是數百萬民眾一致要求返鄉,想來趙振中不會無動于衷。」

在原本歷史上,因不甘屈從于日軍統治,在37年日軍打到忻州時,陳敬棠及其一家共十口全部服毒自盡,而最終被搶救過來的只有兩人!而現在,因民眾黨武裝的出現。陳敬棠先是成為山西移民處常駐榆林的負責人,後因健康原因而將工作交接給原山西朔縣縣長郭同仁後,便作為山西移民代表常駐蘭州。

不過,沒等賈景德、梁化之去拜訪陳敬棠,在民眾黨方面的安排下,這位老先生卻與郭同仁等三十多位山西民眾代表乘車找上門來。

而賈、梁二人雖覺得有些意外。卻也省了一番功夫。雙方寒暄過後,這話題自然就免不了扯到重返家園和戰後重建等問題上。

「俗話說‘人離鄉賤」但凡能重回故土的,沒哪個不願回去的。可這眾多晉省父老在西北待了五、六年了,大多都重新立業了,現在大冬天的讓大家拔腳就走,恐怕不是個容易事啊!」陳敬棠皺著眉頭,捻著下巴上的胡子,抬眼看向賈、梁二人,又道,「煜如,化之,閻長官那邊到底是個啥章程啊?安排好這幾百萬父老回鄉後的住處和衣食問題沒有?」

賈、梁二人一滯。閻錫山只是想以民眾返鄉問題作籌碼,好和民眾黨討價還價,哪里準備過數百萬民眾返鄉後日常生活所需?況且,若不是前幾年靠著西北所提供的物資,閻錫山要想在晉西南堅持下來都難,他又從哪里籌措五、六百萬人的生活所需?

「閻公派我和化之來,就是想和民眾黨方面洽商,以解決山西父老返鄉問題。因民眾黨主要負責人都在舉行會議,目前我們尚未見到該黨趙主席。」賈景德並未直接回答,卻又轉鼓動道,「若是晉省在西北的民眾都想盡快重返家園,我想民眾黨方面是不會讓大家挨餓、受凍的。」

「俺們在西北這邊吃好、喝好,又幾年辛苦,積攢了點本錢,放著眼前的好日子不過,回鄉後閻長官卻又不管,還要俺們指望著西北,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啊?」一個五十左右、黑紅臉膛的漢子手上端著旱煙袋,洪聲說道,「俺們在西北這邊有民眾黨分的地,不光頭兩年免了所有稅賦,年頭要是不好,這稅賦還會減免,回鄉後,閻長官會給分地、免稅不?回鄉後,閻長官能讓俺們一家老小衣食不缺不?」

沒等賈景德、梁化之從這位漢子的問話中反應過來,另外一個瘦高個頭的四十多的漢子卻又開口問道︰「西北這邊,軍屬都有優待政策,不光田地有人幫著種,逢年過節還有油、面、肉等好東西分咧,回鄉後,閻長官能照樣分不?」

「王石頭,張大柱,你們咋能這樣和長官說話?」郭同仁黑著臉呵斥了一聲後,卻又滿臉歉意地轉頭對賈、梁二人說道,「兩位長官,這莊戶人家沒見過世面,說話不中听,還請海涵一、二。」

「閻長官也正努力想辦法讓山西父老過上好日子,可現在山西剛經過戰亂,物資匱乏,有些要求只能等以後來實現。」回答完王石頭的問題後,賈景德定了定神,面上擠出幾分笑意,又對張大柱說道,「至于軍屬的優待,現在暫時無法做到。而且,閻長官只能對晉綏軍官兵家屬負責,無法涉及到其他!」

張大柱卻不客氣地說道︰「俺家叔伯兄弟給閻長官扛了五年槍,前幾年打小鬼子連胳膊都丟了一只,可半點撫恤也沒見到,就連人還是人家民眾黨給救回來的!人家仁義,只要是打日本受傷、犧牲的,家屬在西北的,都有好照顧!可不象閻長官那麼摳門兒!

俺家那三小子,就是看到民眾黨待人好,到西北這邊第二年就參軍了,那孩子也算爭氣,在戰場上還打死過小鬼子,現在都是人民軍班長了。俺這個當爹的,不光光榮,還受這邊政府照顧咧!」

听著張大柱那充滿自豪的言語,以及其他山西民眾代表嘴里不時迸出來的各種問題,賈景德、梁化之漸漸的無言以對,臉上只有幾分僵硬的笑容。

雖說眼前只是部分代表,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從這些代表的話語中,賈、梁二人分明體會到,在短短幾年里,民眾黨竟通過種種手段,將數百萬山西民眾的心意給徹底俘虜了過去!以小見大,兩人都意識到,閻錫山的想法恐怕要落空了,這會談尚未開始,山西未來的局勢卻基本上底定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