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百五十章 辦學

第四百五十章辦學

扔出了辦學計劃這個釣餌,在朝內外掀起了風l ng,楊改革已經在年底的這盤棋上,下出一顆重要的棋子。

這幾日雪也停了,天氣稍稍的回復了些。

楊改革起了個大早,j ng神很爽快,最近這辦學計劃的事,已經成功的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不管是為了權力也好,看重了銀子也好,看重了名聲也好,很多有名望的人一听說是這麼一個發揚聖學,推廣聖學的大事,屁顛顛的就進了林 的那個「辦學計劃組」,以期望自己在這場文化的盛事上留名。

林 瞬間成了朝野最耀眼的「明星」,辦學計劃,也成了朝野必談的談資。

「大伴,今日可有什麼重要的事?」楊改革j ng神不錯,在乾清宮里穿衣,準備去上朝,乘著空隙,預熱一下今日早朝的內容。

「陛下,今日早朝除了商議北方戰事的功績,最主要的還是百官們上奏疏,言論關于辦學的事,林大人如今,已經成了朝野議論的焦點了……這些奏疏,都是關于辦學的,因為太多,奴婢特意挑了出來……」王承恩眯笑著說道,說完,還指了指邊上一個大筐子,王承恩知道這事就是皇帝n ng出來的煙霧,見如此之多的人「上當」,為之瘋狂,站在一個「觀察者」的角度,自然有另外一番感覺,這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事,大概就是如此吧,這還僅僅是個開端……

楊改革順著王承恩指的看去,這才注意到,一旁有一個很大的筐子,里面全部都堆的是奏疏,一本疊一本。

楊改革暗笑,看來,誰都月兌不開一個名和利啊!如此留名百世的事,自然都要參乎一把,自己這一步是走對了。

「林 那計劃,做到如何了?」楊改革轉了個身,繼續讓xi o太監們服sh 著穿戴,問道。

「回陛下,林大人那里,如今,計劃還僅僅起了個頭,立了個總綱……」這種「震驚」朝野的事,自然得時時的關注,王承恩見皇帝問題,立刻將進度說了出來。

「呵呵呵……」楊改革笑了一陣,沒說什麼。

……

太和m n。

這是自今年下雪以來,第一次早朝,朝臣也來的格外整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朝臣高呼的萬歲,讓j ng神很爽的楊改革感覺更爽,今天怎麼這樣多人?是多日沒體驗這種感覺,有點生疏了,還是來的人確實多了點?

「眾卿家都平身吧。」楊改革喊了句。

「謝陛下隆恩。」眾朝臣這才起來。

接下來的內容,按照「慣例」,該是唱歌時間了,xi o太監正要領唱。楊改革揮揮手,王承恩連忙制止那領唱的太監。

「今日,朕就不听諸位唱《正氣歌》了,諸位卿家都是博學之人,聖人關于天下大同的話,想必諸位卿家都還記得,朕今日想听听《禮記.禮運》里,聖人說的關于世界大同的那段,從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到是謂大同這里為止……,今日,諸位就唱這個吧……」楊改革不緊不慢的聲音立刻d ng漾在這太和m n里。

凡是能上奏疏的,都上了,說的什麼事?都是辦學的,能來的人,都來了,所以,人格外多,太和m n外已經站滿了大xi o官員,听了皇帝的話,都議論起來。

皇帝要听《禮記.禮運》里關于聖人言論天下大同的那一段,能上朝的官員,沒有一個不是飽讀了這些儒家經典的,肚子里都有貨,自然知道皇帝說的是那段,為什麼要听這一段,眾臣心中也都明白,估計是和林 那個辦學有關,眾臣再看看自己周圍,心里都明白,大半都是為了那事來的,看來,皇帝也是應允了那件事了,那麼,似乎也就沒必要在要不要做這件事上去爭了,那麼剩下來的,就是如何、何人做這件事了,眾官員的心思,立刻轉動起來。

稍帶朝臣們議論了一回,王承恩才示意xi o太監開始領唱。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xi o太監有些稚女敕的聲調開始起頭,盡量以高昂的聲音唱起來,漸漸的,大臣們也跟著和唱起來,這太和m n里,將聖人關于天下大同的話唱得比天響。

楊改革看得不住點頭,這效果不錯,都說要洗腦,看有些大臣一邊念唱,一邊跟著節奏搖頭晃腦,看來,這效果還是很好的,這一下子,就利用聖人的言論,將今日討論的基調給定了下來,在中國古代的和平年代,反對誰都可以,就是別反對聖人,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這聖人,果然是塊好招牌!

唱完了,整個太和m n回復了平靜!楊改革這才開始議事。

「今日早朝,可有事要奏?」楊改革問道。

「啟稟陛下,臣有事要奏。」施鳳來第一個就站了出來。

「有何事?」楊改革道了句。

「啟稟陛下,今年我朝于關外大勝東虜,臣按陛下吩咐,已經議定了相關人等的功績,還請陛下欽準。」施鳳來首先就把這事說了出來。

「給諸位卿家念念,看那些人都該受那些封賞。」楊改革說道,其實,這個事,已經早就商量好了的,在這里,也不過是走一個過場而已,雖然是個過場,卻也相當的重要,有時候也許會爆出什麼冷m n也說不準。

「遵命!」施鳳來答應了下來,然後扯開封賞簿念了起來。

「……太子太保,左都督,東江鎮總官兵m o文龍升授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傅,授……」頭一個就是m o文龍的,作為這次北方之戰的首功,自然是毫無疑問的,升官是必須的,但是,m o文龍這個頭餃,已經升到了幾乎頂點了,已經是太子太保了,再上去就是少保這種「帝師」級別的頭餃了,顯然不行,帝師的封號那都是給死人的,給活人肯定是不行,就連現在皇帝的「帝師」,也僅僅是叫聲師傅,並沒真正的加少師,少保這些頭餃,要不就是封爵,大臣們幾乎一致認為不妥,東虜未滅,何以封侯?于是,將m o文龍的太子太保變成了太子太傅成了內閣一直同意的,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官職是一樣高的,僅僅是在排名上稍稍有點區別,于是,用來搪塞m o文龍,好歹也算是升官了。倒是賞銀,還算大方,萬兩白銀。

m o文龍以下的各級官員,都有恩賞,施鳳來念了一些,就沒念了,實在太多,就連未動一兵一卒的袁崇煥,也有賞賜。

這種早已商量好的事,早朝上,也沒人說什麼反對的話,一來早就商量好,有什麼不妥也早已提出;二來,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議論,如果老是糾結這件事,那後面的事咋辦?于是,也沒人出來挑刺。這封賞的名單,也就這樣過去了。

「嗯,不錯,有功于我大明的,是必須得到封賞的,這就著有司辦理吧。」楊改革說了句,這件事,就算是告以段落。

「可還有事要奏?」楊改革又問道。

「啟稟陛下,臣有事稟奏。」一個大臣立刻出來,高聲說到。

「哦,何事?」楊改革問道。

「啟稟陛下,近日,京里盛傳,國子監祭酒林 林大人正在擬定一份關乎我朝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計劃,臣以為,林大人于此舉,過擅越嫌疑,此事非同xi o可,絕不是區區一個國子監祭酒可以議論的,也不是一個國子監祭酒可以定論的……」一個大臣火力非常猛烈的就朝林 開火了,直接跳過要不要辦學,直接上如何辦學了,看這早朝上的架勢,要不要辦學似乎是沒必要討論了,誰敢說個不字?還不給打出朝堂去?

楊改革笑了,這火力也太猛了吧,自己丟出去的這塊r u,太f i了點,這家伙也不想想,林 一個老實人,如果沒人給他撐腰,他吃飽了撐了干這種天大的事?或許真的是名利m 人眼。

「諸位卿家,可有不同意見?」楊改革沒有輕易下結論,這還遠沒到自己上場的地步呢。

帝黨的人都沒出聲,皇帝對這件事的態度很曖昧,沒說行,也沒說不行,那就不說話唄,看情況。

于是,在稍稍的等待之後,有人接話茬了。

「啟稟陛下,臣以為,此話不妥,國子監祭酒也是xi o九卿,為何就議論不得此事?何況,國子監乃是為朝廷培養人才的聖地,為何就議論不得教育上的事?此事,臣以為,林大人做得對,議論得妥當,林大人為天下百姓謀福利,為聖學謀發展,正是百官的楷模,我等該當競相效仿林大人……」一個人立刻出來為林 打抱不平。

「啟稟陛下,臣以為林大人做得對,做得有道理……」

「啟稟陛下,臣也以為,林大人此舉,無疑是開創了百年,不,千年以來聖學的巔峰,如果真的能做到林丹人所言的那般,則聖人所言的天下大同,就會出現在我大明,此乃天下之大幸,我大明之大幸……」

楊改革笑而不語,看來,林 那個計劃果然是吸引了一批人,不然,這朝上,這樣多給他說話的,這可就有意思了。

「啟稟陛下,臣以為,林大人的心是好的,為天下百姓計,為聖學計,這些都應該,可臣以為,此事過于重大,僅憑林大人來組織商議此事,已經不妥,陛下,臣以為,此事,應該ji o由閣臣或是朝臣合意為好,以示對此事的重視……」另外一個大臣也不含糊,這種天大的功勞,就這樣白白的送給一個四品的國子監祭酒,顯然是不甘心的,于是,提議將商議這件事的權利ji o由內閣或者整個朝廷來討論,這功勞,自然得搶過來。這可是堪比千萬兩賑災之後的又一大f i差,而且比賑災更加的「f i」,這差事,收獲的可是名,巨大的名,名聲傳千年的「f i差」。

「啟稟陛下,臣以為此話有理,此事非同xi o可,仍由林大人一人領頭起草此事,已經不適宜……」另外也有人幫腔。

楊改革仍是笑而不語,這可就怪了,事都還沒眉目呢,八字還沒一撇,就急著搶功勞?沒自己點頭,沒自己支銀子,這事他就不可能啟動,誰要搶林 的功勞,就是跟自己過不去,這可能麼?看朝臣們爭得如此j 烈,看來,這塊f ir u,這個釣餌,相當的成功。

楊改革听了一會大臣們的意見,見該說的也都說了,于是,揚揚手。太和m n里立刻安靜下來。

「……聖人一生都致力于教育,傳播文化,朕是相當佩服的,于聖人的事業,朕也是支持的,朕以為,林 發起議論這件事,很好,有利于我大明,有利于聖學,有利于天下百姓,這是件好事,朕以為,既然此事是林 發起的,那就仍由林 繼續吧,朕相信,林 能率先發起此事的討論,心中必定裝著百姓,必定裝著國家,必定裝著聖學,心中必定也有一套方略,不然,也不會發起討論這千年以來從未有過的盛事,也不會發起商議我大明二百年來的盛事。……呵呵,何況,這事如今也才還有一個影子,僅僅還停留在討論上,至于實行不實行,怎麼實行,那還是以後的事呢……」楊改革笑道。

「陛下,臣懇請陛下發下內帑,支持此盛事,陛下,此事乃是千年所未有的盛事啊!」一個官員心直口快,立刻將這暗地里能說,明面上沒法說的事說了出來。

楊改革一楞。眾官員也是一楞,這也太心直口快了吧。皇帝有錢是不假,可那是皇帝的外快,可不是「正經」收入,這事,還得看皇帝樂意不樂意,還得求著皇帝,像這樣b 迫皇帝拿銀子,這事,鐵定得砸啊!

「陛下,臣懇請陛下發下內帑,支持此盛事……」有官員見此事已經說破,就干脆要皇帝掏銀子。

楊改革一楞,這可和自己設計的不符,沒料到,這些官員的臉皮這般厚,直接就拿自己的內帑開刀了。

「行!就將戶部每年解到朕內帑的那些金hu 銀,全部拿出來支持此事吧。」楊改革也放恨了,干脆將皇帝的合法收入全部掏出來支持此事,看你們怎麼辦。不然,自己還落個不支持辦學的名聲。

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這事果然說得太急了些,皇帝發飆了,皇帝每年「合法合理」的收入,可就是那些金hu 銀了,皇帝後妃,太監,京營就指望著那銀子過日子了,皇帝一句話捐出去,那那些人都喝西北風去啊?非找人拼命不可,這天下,不,京城還不得大lu n?

剛剛說話的那個官員,一時口快,將心里的實話說了出來,現在已近後悔了。朝堂之上,一時陷入沉靜。

「啟稟陛下,臣以為不妥,向來辦學,州縣府學,都是朝廷出錢,戶部,各地官府拿銀子,那里有問陛下要銀子的道理?你等把金hu 銀都要了,陛下吃什麼,喝什麼?你們這不是棄君父不顧嗎?這還有沒有做臣子的樣子?」首輔施鳳來立刻出來為皇帝解圍。

「臣有罪,臣有罪,請陛下責罰。」剛剛那個心直口快的大臣,立刻請罪。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事全指望皇帝掏銀子,可也要皇帝掏得心甘情願啊!沒有這樣上來就b 皇帝掏銀子的。

「呵呵呵……,戶部可在?」楊改革沒對這家伙說什麼,直接問戶部。

「臣在。」畢自嚴立刻出來答道。

「既然掏銀子歸戶部,歸各地官府,那朕問你,戶部如今能拿得出多少銀子辦學?」楊改革問道。

「回陛下,今年戶部好不容易平息了往年的欠賬,尚余幾萬兩銀子。」畢自嚴答道,當然沒說完,這幾萬兩銀子還得做過節費發下去呢。

畢自嚴的一番話,猶如一盆冷水潑在眾人頭上,原來,戶部就拿得出幾萬兩銀子啊,幾萬兩銀子也想做那個計劃?開玩笑。

「……,不過,如果騰挪一些,明年或許能騰挪出一些銀子,大概有四五十萬兩吧。」畢自嚴又答道。

眾人被澆滅的火好歹還有那麼一點點,四五十萬兩銀子,也是一大筆銀子了。不過,要實現林 那個計劃,這就是個零頭。

「國子監祭酒林 可在?」楊改革問道。

「臣在。」一直在看別人如何討論自己的林 立刻回答道,剛才,他一直在觀察朝堂上的舉動,看皇帝和大臣們玩「捉m 藏」,這事可是皇帝「指使」自己干的,可皇帝現在卻裝作不知道……

「林愛卿的計劃到了那一步朕不清楚,但是朕想問,要實現林愛卿謀劃的那個天下大同,讓所有孩童都能讀書識字,這得要多少銀子?」楊改革問道。

「回陛下,或許每年數千萬兩也未可知……」林 老實的回答。

數千萬兩銀子?朝臣雖然有心理準備,還是驚呼起來。

「呵呵,這可是一筆不xi o的銀子啊!」楊改革感嘆道。

「……回陛下,或許用不了那樣多銀子,臣算過,如果能得千萬兩銀子,也能將此事做個七七八八了,雖然不是全功,可也是千年來未有之盛事了。」林 又道。

「也就是說,最少也要千萬兩銀子?這事才稍有點成效?」楊改革道。

「回陛下,是的,但此事乃是前所未有之事,實在龐大,一旦實施,還需分步驟,逐年的加強,否則,極容易出問題,所以,實際上,最初幾年,有得數百萬兩銀子,也就行了,待找到適合的辦法之後,再逐年的推進,這時候,才需要更多的銀子。」林 又道。

最低也要幾百萬兩銀子,戶部騰挪出的幾十萬兩銀子,真的就是個零頭。不少大臣對這件事的熱度,xi o了很多。又將目光對準皇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