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敬業

第三百一十三章敬業

「這個還不簡單,你專門網絡一些失意的文人,以前專門吃抄邸報這碗飯的人,專門在邸報上制造是非,那些豎儒不肯出來戰,那你就叫人代替他們寫,代替他們戰,水要攪渾,明白麼?」楊改革眯著眼楮,笑呵呵的說道著。別人不知道水軍的厲害,二十一世紀的人肯定知道,爭奪眼球的事,不知道見過多少。

樊維城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傻傻的看著皇帝,不知所措,皇帝想什麼,一般人很難搞懂。

「呵呵,樊維城,別發呆了,趕緊的去吧,記得,邸報要想銷量好,就必須有吸引別人目光的內容,就必須有賣點,如果沒有,你就自己制造一些,當然,記得,凡事都有底線,只要不過底線,就沒事,你的立場,盡量站在中間,或者說,站在公正的立場上,這樣,你才能避免被別人攻擊,也免得成了別人的靶子,噢……,對了,有些觀點,比較激進,或者說比較偏頗,但是又必須發,這時候,你可以在文章後面加上‘文章觀點僅代表筆者本人,不代表邸報以及通政司的觀點’的話,或者在文章後面加上一段‘編輯按」解釋一下自己的觀點,這樣一來,就可以免除自己的麻煩,否則,大臣們一天到晚的彈劾你,你也受不了的。」楊改革開始井井有條的開始工作了,這事無巨細的就交代起來,這邸報實在是太重要了,免不了多說幾句。

樊維城一時間消化不了皇帝的話,呆呆的痴呆著,見皇帝的話說完了半天,才醒悟過來︰「臣領旨。」

「嗯,去吧,記得多收攏一些以前靠抄邸報吃飯的人,這些人,也算是書人,可惜,仕途無望,也才做這個為生,怎麼說,你這新邸報也算是砸了別人的飯碗,那麼,就該給別人留一條生路,做事,不可做絕,明白嗎?」楊改革又給樊維城教了一條乖,這收攏水軍的名目也算是有了。

「臣領旨。」這次,樊維城答應得挺快。

樊維城走了。

楊改革才笑著對孫承宗道︰「呵呵,些許小手段,讓孫師傅見笑了。」

「不然,陛下,老子有言‘治大國如烹小鮮」烹小鮮者,該當如此細致的掌握火候。」孫承宗一副本來就該這樣的模樣。

「呵呵,走吧,孫師傅,去平台,那邊還有重要的事呢。」楊改革也不多說,笑呵呵的出了文華殿。

……

平台。

如今,平台已經被收拾成了一個巨大的戰略研究室,更是一個戰略對抗室。滿桂和趙率教正在這里津津有味的看兩邊的人馬進行平台對戰,這種一方不知道另外一方底細的對戰方式,讓他們大開眼界。

「陛下駕到。」太監的一聲長長的聲音,讓平台里頓時停頓下來了。眾人連忙齊聚在一起,迎接聖駕。

「都免禮吧。」楊改革說了句。

眾人才結束行禮,新軍侍從們行的是舉手禮。

「如何,滿將軍,趙將軍,可還喜歡這里?」楊改革笑道。

「回陛下,喜歡。」兩個人不約而同的答應道。

「呵呵,喜歡就好,如果有興趣,你們二位也可以來幾局,練練手。」楊改革笑著說道。

「多謝陛下提點。」

楊改革來到巨大的沙盤前面,看著沙盤,這兩方正在進行演練,一邊已經把另外一邊打得七零八落了,輸贏只在時間上,自己的到來,打斷了這場演練。

「呵呵,這次誰贏了啊?」楊改革問道。

「回陛下,學員贏了。」雷大用立刻高聲的答應道。

「不錯,朕看這邊的兵力已經不多,勝負已定啊」楊改革簡單的評判了一下。

「回陛下,是的。」雷大用高高興興的回答,吳三桂一走,他這一組人,就可以在新軍里充老大了,殺的剛進入平台的新侍從們那是丟盔棄甲,好不得意。

「嗯,不錯,今日,朕特意召了滿將軍和趙將軍前來,為的就是蒙古皇協軍的事,那個方案,你們推演得如何了?」楊改革問道。

「回陛下,學員們已經推演完畢,正等候陛下指示。」雷大用大聲的回答著,吳三桂一走,他就是新軍的老大了,回答問題,自然歸他了。

「好,今日,滿將軍,趙將軍都在這里,他們是日後蒙古戰略的執行者,你就為二位將軍講解一下蒙古戰略吧。」楊改革說道。

「遵命,陛下。」雷大用敬了個禮,朗聲答道。

「滿將軍,趙將軍,這個蒙古戰略你們以前也知道,這是朕根據以前的大方略制定的一個詳細的蒙古戰略,是具體執行的線路圖,你們二位根據這個方案去執行蒙古戰略。」楊改革掃了一眼滿桂和趙率教。

「臣遵命。」滿桂率先答應道,趙率教也跟著答應。

「好了,大用,你既開始講解吧。」楊改革吩咐道。

「遵命,陛下。」雷大用再次答應道,然後開始講解。

「……按照陛下的決定,將在蒙古實行皇協軍制度,皇協軍不僅是協助我朝作戰的軍事編制,也是蒙古人平時生產、生活的編制,我朝更是根據皇協軍的編制;根據各個皇協軍的功勞對他們進行一定的物資配給,或者是給予不同的貿易指標,功勞大的皇協軍,將會獲得更多的物資配給,更多的貿易指標,如果是戰時不出力,或者是出力少的,貿易指標肯定會削減;戰時,實行三抽一的比例成軍,協助我朝作戰,最高時不超過一半,根據陛下的決定,組建的皇協軍,必須是忠于我朝的,三心二意或者是暗懷鬼胎者,殺無赦;根據陛下的決定,日後任何邊牆之外的貿易,都必須遵從貿易指標,有指標才能進行交易,沒有指標的,視為資敵,可誅殺之。」雷大用開講解起蒙古戰略的具體執行方式。

「……,日後邊牆之外的看書〕就來∼w~ ∼p}。貿易,必須限額,限量,造成邊牆之外的物資緊張,使得貿易指標具有相當的價值,必須要讓貿易指標成為蒙古人爭奪的‘肥肉」要讓蒙古人為了貿易指標而戰,而我朝,則用貿易指標捆綁住蒙古皇協軍,以低廉的價格讓蒙古皇協軍為我朝而戰……」

「……,按照陛下的指示,兩位將軍將在新軍軍營里接受足夠的訓練之後,才開始去收攏皇協軍的任務,接洽皇協軍的工作,將由軍情局的人負責,二位將軍只負責作戰,負責彈壓皇協軍,負責監視皇協軍為我朝作戰,時間大約是九月,兩位將軍將從渤海之濱,我朝錦寧防線的關外開始進行清剿和收攏……」雷大用繼續說到。

「……根據陛下的指示,如今,已經有一些投靠我朝的部落,已經有組建完成的皇協軍,待兩位將軍開始去清剿蒙古部落的時候,會有更多的已經接洽好了的蒙古部落成為皇協軍,協助我朝作戰,二位將軍的任務,就是彈壓住皇協軍,以蒙古人打蒙古人,此是陛下蒙古戰略的核心。而獎勵戰功的,則是貿易指標,以及物資配給,和一部分的戰利品……」

「……兩位將軍的部隊,將負責蒙古皇協軍的人口統計,戰功統計,以及戰功的評定……」雷大用繼續說到。

「稍等一下,朕插幾句話。」楊改革打算道。

雷大用停下來,等待皇帝發話。

「滿將軍,趙將軍,新軍的標準是人人識字的,所以,才會承擔這種任務,朕不會再派文人去做這件事,呵呵,所以說,你們二位既然是比照新軍的,又是由新軍補充的,所以,朕說,你們二位回去了,要加強將士們在這方面的教育,告訴他們,要學會識字,呵呵,朕以前就說過,識字的人,升官都比別人快些,不識字的不升官,日後將士們總是要退役的,識字了,朕也才好給他們安排一個差事,雖然差事不一定有多大的官,但是也會保證在地方上,有一個體面,不至于年輕時候為朕賣命,老了無所依靠……所以,呵呵,二位將軍,為了將士們的未來,你們可要嚴格要求將士們啊即便是不進去傻大粗,也要強壓著去,要以軍法強壓將士們去識字,呵呵,日後將士們就會明白朕的苦心的。」楊改革插了一句話,向廣大農村安插自己的人,這是楊改革控制天下的一個步驟,這種事,日後就會緩慢的見效,一旦見效,自己的地位,將無人可以動搖,自己的改革,才有廣大的支持基礎,才不會像歷史上歷任的改革者那樣不得好死。

故此,楊改革相當的重視這一塊,不惜耗資巨大的強制士兵們識字,這也是為日後當兵的謀一個出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軍營,將成為自己掌握天下,特別是廣大農村的利器。誰敢反對自己,先問問從軍營里出去的,有農村話語權的這些老兵們答應不答應。

一說到這里,滿桂和趙率教就忍不住的落淚,他們當兵的,從來就是沒有什麼好下場,可以說,大部分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除了極少數人能往上爬之外,其他人,不是默默的老死,就是死在戰場,上了年紀,拿不起刀槍了,大多數是淒苦無依的,即便是有地,有家人,結局大多依舊是淒慘。

如今皇帝一提起這事,他們就傷感,心中的軟肋,就被擊中,眼淚扒拉扒拉的往下掉。

「…嗚…嗚,陛下說的臣知曉,臣一定嚴加管教,讓兄弟們無論如何,也要學會識字,臣絕不辜負陛下的好心,陛下待我等當兵的,實在是太好了,我等無以回報,唯有賤命一條,為陛下而戰,陛下所指,刀山火海,臣也帶著兄弟們往前沖。」滿桂就是一個從最底層士兵爬起來的將軍,對底層士兵的苦楚,最清楚不過,皇帝一提起這方面的事,任他是鐵打的漢子,也受不了,當兵的苦,誰能知曉?誰肯過問?誰過問過?誰對他們當兵的好過?唯有如今的陛下一人而已。

「臣亦嚴加要求將士們,讓他們一定嚴格按照陛下的要求書識字,絕不辜負陛下的厚望。」趙率教則是軍人世家出身,對這方面的感觸,遠沒有滿桂深刻,雖然也是感動得眼紅落淚,但是,情緒遠不如滿桂那樣激動。

「好,朕多嘴了,不該把這事掛在嘴邊的,唉……,為了將士們,也沒辦法……」

「大用,你接著說。」楊改革說了一句。

雷大用又接著說道︰「按照陛下的決定,我朝關外將實行戰時管制,也就是說,我朝百姓,出關了都是可以攜帶武器的,可以持有火槍這些利器的,這一點,和是以往不同的,兩位將軍需要認真對待……」

「此外,根據陛下的決定,林丹汗已經和我朝達成協議,雙方將共同對抗東虜,林丹汗將會派重兵和我朝的錦寧防線連成一體,謹防東虜繞道入關之事的發生,所以,如果日後和林丹汗的人有所接觸,二位將軍,請注意兩邊的關系,不要貿然動武,當然,也絕不可示弱,根據林丹汗和我朝達成的協議,我朝邊牆之外的二百里,都屬于我朝的範圍,供我朝安置皇協軍,出了二百里,則是林丹汗的地盤,這一點,二位將軍請務必注意,如今,我朝和林丹汗還屬于聯合在一起的合作者……,一切以打壓東虜為主,按照陛下的意思,要為我朝在關外喪生的幾十萬官軍討回血債,更要為我關外死傷、被奴役的百姓討回血債……」雷大用把整個蒙古戰略詳細的解說,用的是皇帝的決定這種口吻,不由人分說,滿桂和趙率教也只有听的份。

「……,根據陛下的決意,我朝邊牆之外,凡事對我朝有敵意,或者說,暗中通東虜的部落,一定要清除干淨,不可留下後患,我朝邊牆之外,絕不能有通東虜的部落存在,嚴防林丹汗靠不住之後,那些部落給東虜帶路,更不能放過那些想去投靠東虜的部落,他們去投靠東虜,則東虜的實力壯大一分,所以,這些部落,就是我朝的死敵,二位將軍,根據陛下的意思,這些部落是需要殺無赦的……」雷大用用冷冰冰的語氣說道著皇帝的蒙古戰略。

滿桂和趙率教也是心中凜然,這皇帝對自己人沒說的,對自己的敵人,那更是沒說的,趕盡殺絕就是皇帝唯一的意思,兩個人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朕打斷一下,說幾句。」楊改革再次打斷插話。

「指標的問題,暫時先放一放,咱不執行,也不要外泄,這是重要機密,但是戰功的統計還是照常進行,日後,時機成熟,朕會按戰功換成相應的指標……」楊改革插了一句,這個貿易指標和日後的殺山西晉商有點沖突,為了不打草驚蛇,楊改革決定還是先把貿易指標暫緩實行,等殺了晉商,再施行也不遲,否則,晉商們知道了皇帝來這一招,有些人恐怕會聞到風聲。

「臣遵命。」眾人答應道。

「繼續……」楊改革插完話,說了句繼續。

「遵命,陛下。」雷大用開始繼續講解蒙古戰略。

「……凡事我朝的皇協軍,除了關鍵的貿易指標,還有其他一些指標,比如皇協軍子女的教育問題,也是有指標的,功勞大的部落,可以選送一些子女接受我朝的教育,可以在我朝考功名,日後皇協軍的子女在我朝當官出仕,也是可能的……,這也是陛下給予皇協軍的優待……」

「……,除了教育上的指標和優待,還有包括皇協軍能享受我大明先進文化和技術的指標和優待,比如我朝最先進的發明,千里鏡這些,皇協軍可以享受到,當然,得有指標;比如我朝高超的醫療水準,這是蒙古人所不具備的,皇協軍則可以享受到這方面的優待,陛下有命,日後非是我朝百姓,醫生、大夫將不得提供醫療,否則將視為資敵;比如我朝最先進火槍之類的兵器,皇協軍也是有一些指標,……總之,指標,將成為日後蒙古人生存的唯一,沒有指標,他們將很難生存,有了指標,他們將會比一般蒙古人過得好,過得舒適……更容易的活下去,這就是陛下的決斷……」

楊改革也在仔細的听,這個詳細的蒙古戰略,是根據以前吳三桂的提議,給蒙古上指標的基礎上,再次加強的版本,這里面,有不少就是雷大用他們推演之後的杰作。特別是那個享受大明先進物質文化的指標,楊改革看了之後,相當的滿意,覺得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明朝的強大、偉大和重要,只有這樣,明朝的先進之處,才能體現出來,日後,要將明朝人和其他人區分開來,要讓明朝人對自己大明「戶口」有更高的認同感,要將明朝人的權利和其他人的權利進行區分,不能讓明朝之外的人無償享受明朝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和知識。不能再讓那些白眼狼無償的享受了明朝的先進,還來打明朝,不能讓先進文明被落後文明欺壓。不順從明朝的,就去當野人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