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一章 看稀奇,不一樣的天安門

第二百五十一章看稀奇,不一樣的

交代完畢窮舉溫度計之後,楊改革才問到一件更加重要的事。

「麗娘,我叫你收羊毛的,情況如何了?蒙古那邊的生意呢?又什麼進展嗎?」楊改革如今正在打蒙古的主意,這琉璃齋的動作,得和自己的戰略相配合。

「回公子,羊毛倒是收了一些,不過不多,也就一二萬兩銀子的羊毛,倒是棉花收了些……」孫麗娘回答道。

「哦?收得不多?怎麼了?沒到割羊毛的季節嗎?還是?」楊改革見收得不多,就問到,楊改革準備弄羊吃人,這個是長時間里的戰略問題,打仗,那只能解決短時間內的問題,所以,很關心這事。

「不是,公子,這草原上是有羊,不過,產的羊毛確實不多,蒙古那邊的羊毛,他們自己也就是用來做一些地毯,或者帳篷什麼的,我怕……公子,其實,蒙古人養羊,主要還是為了吃肉……」孫麗娘知道一點自家男人大概收羊毛是為了紡織,不過一打听,蒙古那邊的羊毛,紡織不出精細的東西,只能造一些粗制的東西來,只能用做地毯,或則是自家帳篷的保暖材料。所以,自作主張,就沒花太多錢,另外,實在也收不到,因為沒有誰要那個不值錢的東西,所以,產量也不高。

「哦,吃肉?是這樣嗎?……」楊改革陷入沉思,這羊吃人,羊毛是關鍵,不過楊改革對這羊毛不怎麼懂,听見孫麗娘如此解釋,也就沒有追究下去了,這南方的紡織工匠還沒到,具體的等紡織工匠看過了再說,楊改革準備放斷時間再說。

「棉花收了多少?」楊改革又問道。

「棉花收了三四萬兩銀子的,也不多。」孫麗娘說道。

「哦,我知道了……」楊改革哦了一聲,三四萬兩銀子的棉花,這個真的不多,楊改革記得資料上說一匹布大概換一石糧食,三四萬兩銀子,如果算成三四萬石的糧食,也就換三四萬匹布,不過如今北方糧食漲價,可能換不到了,實際下來,換得到大概兩三萬匹布。

「公子,依我看,收棉花,還不如直接收棉布呢,棉花如果長時間不紡成布,還容易受潮變質,如果是布匹,則容易存放多了。」孫麗娘埋怨道。皇帝叫她收棉花,她就收棉花,不過,和這棉花業一打交道,也算是了解了些情況,這棉花遠不如布那樣好保存,再者,棉花收上來還得請人紡織成布,這也是個麻煩事,還不如直接買布來的方便,這市面上,要多少布,就有多少。

「嗯,你說的情況,我知道了,這個,日後再說吧,……」楊改革對這紡織業也沒個底,根本就不懂,也只能等南方的紡織工匠到了再說。

「嗯,奴家知道了,那這收羊毛和棉花的事?」孫麗娘問道。

「繼續吧……」楊改革也沒個底,只能先干著,等專家們來了再說,反正也快了。

「好的,奴家知道了。」孫麗娘答應下來。

「拿玻璃換蒙古人東西的事,怎麼樣了?」楊改革又問道。

「回公子,這個事,和羊毛一樣,都被山西的商人霸佔著呢,奴家想插手進去,難,即便是奴家有司禮監,有錦衣衛撐腰,要想一時間插手關外的生意,怕也不用指望了,唉……這幫山西的商人,把這關外的生意,捂得可真嚴啊……如今關外的買賣,都得通過那幫山西商人呢……」說到山西商人,孫麗娘就氣不打一處來,她也試著和關外的蒙古人直接做生意,可是,別人不搭理她,即便是有司禮監的帖子,還有錦衣衛撐腰,一時間,也成不了什麼氣候,處處受人壓制,東西,還得從別人手里過一趟,錢全被別人賺去了,所以,一說到這事,就跟楊改革抱怨。

「山西商人?……呵呵……」楊改革听到這個名詞,心中就一緊,眉頭緊皺,這幫子挨千刀的,再等段時間,有你們好看的,叫你們賣國。

「呵呵,好了,麗娘,不用管那幫子山西商人,該干什麼就干什麼。」楊改革安慰道,如今還沒到動那些人的時候。

……

楊改革又和孫麗娘了解了經營生產方面的事,本來還想梅開二度,不過,被這山西商人攪了興致,沒了興趣,直接就從琉璃齋里出來。

從琉璃齋里出來,楊改革就盤算著,自己得給新軍整點新式軍服什麼的,新軍嘛,沒點新式制服,像什麼樣?不過,楊改革也不是全能的,對這羊毛,對這紡織業,那是一竅不通,心里也只能是隨便想想。

馬車依舊叮叮當當的一路響著,穿過了宣武門,直往長安街上錢莊而去。

「大伴,這好多人啊」楊改革問道。雖然是在車內,但是,楊改革時不時的掀起簾子,看外面,發現這人不是一般的多。

「回公子,這是菜市口,菜市口一直都是很繁華的,人當然多了。」王承恩是個老北京,對這里很熟悉,坐在馬車前面,回答道。

「哦,怪不得呢,以前沒覺得啊」楊改革以前沒少出來,可是,沒覺得有多繁華。

「回公子,以前沒走菜市口這邊,今天去錢莊,走的近路,所以,公子第一次看到呢。」王承恩又解釋道。

「哦,是這樣啊怪不得。那現在到哪里呢?」楊改革見這繁華的景象,人挨人,車挨人,好奇的問道。

「回公子,如今過了菜市口,過了宣武門,在宣武門里街,往長安街西街走呢,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到錢莊了。」王承恩仔細的解釋道。

「哦,長安街?西街?西單?」楊改革把長安街那是听懂了,長安街那可是大名鼎鼎啊中國人誰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就在長安街的中心呢,日後,那可是中國中心的象征呢。

「回公子,確實就是長安街,確實有個西單牌樓這地方,沒想到公子也听說過,哪里可是繁華處啊」王承恩津津有味的介紹著。

楊改革是異常激動,這西單在日後也是大名鼎鼎啊可是著名的商業圈,沒想到,在明末,就如此出名了,再想到長安街,,這可都是日後中國人心中所向往的地方啊楊改革決定,呆會,得重新在明朝走一走這長安街,感受一下明朝的長安街,從下過一過,感受一下新中國和明朝之間的不同。

「李若漣的錢莊就開在長安街?」楊改革心潮澎湃的問道。這長安街,果然和日後的長安街一樣的寬闊,筆直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了遠方。

「回公子,是啊快到了。」王承恩答應道。

楊改革一直就掀著簾子,看外面的景色。

「呵呵,這里的馬車,好多啊」楊改革在馬車上,遠遠的就看見不遠處,停靠著眾多的馬車,人吼馬嘶的,十分熱鬧。

「回公子,哪里就是李若漣那小子的錢莊了,生意果然是不錯,相當的好啊看這馬車,好像都是馱銀子的呢。」王承恩眼尖,一眼就看出,這馬車和乘坐的馬車不同,是用來載貨的馬車。

楊改革順著王承恩的手望去,那一群馬車、人堆中間,估計就是錢莊的所在。

「我說,那錢莊好像連個招牌也沒有啊」楊改革看了半天,也沒看到一個招牌,只看到一座樓,大門敞開,人來人往,就是沒看到這座大樓有個什麼招牌,開門做生意的,不都得有個招牌嗎?

「呵呵,回公子,確實,好像確實沒招牌,這也難為那些人了,小的估計,那李若漣怕是沒得陛下的允許,不敢立招牌呢。」王承恩笑眯眯的回答道。這樣多人都是來存錢的,這皇帝的腰包就鼓了。

「我x……這也行?開個錢莊連招牌也沒有?這些家伙尋都要尋到這里來存錢,你們也不怕這個錢莊是個黑莊。」楊改革听了王承恩的解釋,就忍不住月復黑的在心里念叨。

「大伴,也派個人去存點錢試試,主意別漏了身份……」楊改革說道,這樣火爆的存錢場面,作為這座錢莊的擁有者,楊改革決定試試這里的服務。

「小的遵命,這就派人去。」王承恩答應下來,然後和身邊的「保安」嘀咕了幾句。

楊改革環顧了一下,發現,和自己一樣來圍觀這種火爆存錢場面的人,不在少數,有很多馬車都和自己一樣,停靠在錢莊的對面街道上,遠遠的圍觀這難得一見的火爆場面,不少人也和自己一樣,對著那錢莊指指點點。

看到這里,楊改革就放心了,如此火爆的存錢場面,吸儲兩三百萬兩銀子,應該是沒問題的。

王承恩提醒道︰「陛下,可要到錢莊里去看一下。」

「不用了,今天李若漣他們正忙,我們就不要添亂了。耽誤了他的事,這得少存多少銀子啊?」楊改革現在是錢為大。

「小的遵命。」王承恩答應道。

……

不多時,那個前去存錢的「保安」就一臉羞愧的回來了。

「啟稟公子,小的存錢,錢莊里的人不給小的存。」這個負責存錢的保安沒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只是按照一般人去存錢,沒想到,居然吃了個閉門羹,滿臉羞紅,不好意思。

楊改革很意外李若漣這家伙怎麼搞的,連銀子都不要?這服務態度也太差了吧,拒絕了自家老板存銀子,這個……,回頭收拾李若漣。

「那是為什麼,你沒有爵位在身?」楊改革想了想,這存錢,自己確實有限制。

「回公子,小的有從六品的武騎尉在身,是勛貴末等啊」這家伙羞紅了臉,十分的不好意思,給皇帝辦差,居然給辦砸了,還是自家人砸了自己的差事,實在是丟面子丟到家了,皇帝又說了不要漏了身份,不然,這事也簡單。

「那店里怎麼說的?」楊改革問道,這可是自己親身經歷,日後,得修理修理李若漣,這家伙,連送進門的錢都不要,這服務態度,實在是惡劣。

「回公子,那店里的人說,今日實在是忙不開,幾十兩銀子,過幾天等店里有空了再收……」那個存錢的「保安」快羞愧死了,自己出門在外,也沒帶多少銀子,臨時湊了幾十兩,居然給人以銀子太少拒之門外,這……,如果這不是自家公子的店,準邀一幫人把他給砸了。

「呔……,我x……」楊改革無語了。不過想想,也就理解了,今天是勛貴們集中存錢的頭一天,這,似乎也可以理解……,為了銀子,什麼顧客是上帝就去見鬼吧,不,顧客就是上帝,銀子多的就是大上帝,銀子少的就是小上帝,這小上帝顯然干不過大上帝……,肯定先收大的,小的放到最後了。

楊改革這邊的這一幕,旁邊也有人看到了,有人也過來打招呼。

「兄台,兄台,有禮了,兄台……」這個人遠遠的抱了個拳,老遠就打招呼。

四周的保安立刻警覺,暗加戒備,不過,沒有命令,也就沒有動手擒下此人。

那個打招呼的人大概也感覺到了什麼,停下來,隔著一段距離道︰「兄台,在下吳子陵,有禮了……」這個家伙站住了打招呼,先做了自我介紹。

「呵呵,有禮,有禮……」楊改革站在馬車上,也同樣抱抱拳,算是回禮。

「在下觀察兄台半天了,發現兄台似乎也是來存錢的,不知道對否?」那個叫吳子陵的問道。

「呵呵,是啊听說這錢莊的利息相當的高,特地來見識一下。」楊改革笑著道。

「不知道兄台是否存進去了呢?」那個叫吳子陵的問道。

「呵呵,不滿你說,我沒存進去呢,這店大了,欺客啊」楊改革抱怨道,連自家老板也敢拒之門外,下次一定要修理修理李若漣。

面對楊改革的抱怨,那個叫吳子陵立刻對楊改革的好感上升,以為是同路人,也跟著抱怨道︰「就是,在下也是來存錢的,可惡的是,這個店家居然要看在下是否有爵位在身,或者說王府家的也行,你說,這不是欺負我等嗎?憑什麼只準藩王和勛貴們存錢?」

「就是這不是欺負人嗎?剛剛叫下人去存錢,居然攔著不讓我存,實在是可惡得很……」楊改革心中好笑,也裝模作樣的發怒,扯謊。

「就是這就是歧視我等嘛,想我等也是官宦人家,為何就存不得錢呢?這個,兄台,這個可一定得向陛下爭取啊听說,這條規矩是陛下定的,想我們官宦人家,也當為朝廷,為大明朝效力,憑什麼不讓我等存錢呢?兄台,在下以為,此事,我等該和陛下爭一爭,兄台以為呢?」這個叫吳子陵的,也不敢出言不遜,只是為官宦人家鳴不平,看楊改革的打扮和隨從,估計,不是一般人,又听見楊改革說存錢沒存進去,就把楊改革當成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了,因為藩王們和勛貴們是可以存錢的,于是,立刻來團結楊改革了。

楊改革笑得要死,果然,這些官宦人家看藩王和勛貴們能存錢,他們著急了,急著存錢,哪里知道,這本身就是自己設下的一個套子,這些人都普遍有一個性格,和驢接近。

「是啊這個我支持,這個該和陛下爭取……」楊改革裝模作樣的支持。其實,肚子里笑得要死,果然,這些官宦們落入自己的套子了。不讓他們存錢,他們想著方的也要存,如果是一開始下明旨,估計沒人來存,人的心思和行為,可真怪。

「多謝兄台了,那在下就告辭了……」這個家伙見說成了一個,立刻準備去聯絡下一個,話說到這個程度,剩下的,就不用多說了,現在沒存進去錢,當然是回家告訴自己老子,讓老子們聯手向陛下施壓,讓大家存錢,當然,這個就不能明說了,否則,就變成結黨營私了,這個是大忌。

「走好,不送……」楊改革一本正經的和那個官宦子弟告辭。

那人一走,楊改革就和王承恩相對而笑,果然,見沒權利存錢的官宦人家著急了,開始串聯了。

楊改革笑呵呵的道︰「走,大伴,今天把這長安街逛一逛。」楊改革心情好,準備重新看看長安街,看看,感受一下兩個時空里的有什麼不同。

「公子,不去錢莊里看看嗎?」王承恩驚訝的問道,畢竟,今天來這里的目的,就是看錢莊。

「不去了,如今錢莊正在忙,還是銀子重要,既然此事已成,去不去也就無所謂了。」楊改革道。

「是,小的明白了。」王承恩答應道。

……

明朝的長安街,不如後世的寬闊,少了標志性的路燈,前,廣場也沒那樣大,沒有人民英雄紀念碑,也沒有大會堂,如今哪里,是一排排高大的房子。

和後世的模樣,完全不一樣,如今是牌樓,和日後的城樓不一樣。

對默默的行了回注目禮,過了,楊改革才指著後面的房子問道︰「

那幾棟房子是干什麼的?」

「回公子,哪里就是五軍都督府、宗人府,兵部各衙門所在……」王承恩介紹道。

「哦,這樣啊」楊改革記得「以前」,這里是廣場,樹立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還有人民大會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