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心思

看這孫承宗和徐光啟哭夠了,楊改革才道︰「早知這合唱會惹兩位師傅如此,不來也罷……」嘴上說不來了,實際上,巴不得有人來試驗一下這效果。

「該來,該來。」兩個老人抹著眼淚說到。

「呵呵,和合唱團勞軍的事,兩位師傅,覺得如何?是否可行?」

「可行,陛下。」

「完全可以,陛下。」

兩個人的意思一樣,都表示,這合唱團勞軍是好事。

「郭桓,听到了嗎?兩位師傅都稱贊這合唱團勞軍是好事,所以,你通過了朕的考驗,你就是這合唱團的正式團長了。朕準備讓你正式的去勞軍,第一站估計你也知道,就是東江鎮,現在天開始暖和了,正好可以啟程,沿途安全問題你放心,朕會關照的。」

「奴婢遵旨。」郭桓到時很平靜的就答應了下來,完全沒有什麼大吃一驚或者懼怕。皇帝的歌明顯就是給遼東人唱得听的,如果連這個都看不出來,還要在這大明朝混下去嗎?

「嗯,很有幾分膽識,不錯,這樣,大伴。」

「奴婢在。」王承恩靠近了答道。

「傳旨,派一名錦衣衛千戶領二百精銳,隨團保護,專職合唱團的安全。」楊改革對于合唱團給予了厚望,當然是要給予高規格的保護。這勞軍去的就是男人的集中營,合唱團了的女子又多,搞不好就弄出**來,那可就不妙,打了自己的臉不說,這塑造帝國的情人,怕是要破產了。

「兮……」

「唔……」

兩位帝師都不約而同的帶著一點驚呼,得錦衣衛千戶,二百精銳的保護,這個勞軍團的規格,相當的高了,看來,皇帝對這合唱團,確實寄予了相當高的厚望啊!又一想想這楚漢爭霸,漢高祖一曲楚歌,唱得了天下,陛下如此投入,也不算過份。

當然,是在听過了合唱團唱歌之後才有如此的自信,如果是沒听過,說什麼也不會同意的。

「奴婢遵旨……」王承恩去辦這件事去了。

「另外,那八名領唱的,每人五十兩,其余合唱團人員,每人十兩,算是朕給你們出行在即送的一點心意。還有,出行在外,伙食務必吃好,餉銀也要高一點,銀子,朕出,回來之後,朕還有賞賜,務必使這合唱團無後顧之憂,安心替朕勞軍,明白嗎?郭桓?」

「奴婢明白了,嗚嗚嗚……陛下對奴婢們實在太好了。」皇帝又安慰,又是賞銀子,又是提高伙食、餉銀,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皇帝啊!怎麼能不讓人感動。

「嗯,廢話也不多說,給你們三天的時間準備準備吧,有家的跟家里人道個別,沒家的人在京城好好轉一轉。三天之後,就出發吧。」

「奴婢遵旨。」郭桓早就做好了外出的準備,皇帝陛下作歌,就是為了激烈邊軍的斗志,不到邊關去,如何激勵?所以,這外出遠行,從第一天練習唱歌開始,就明白了。也就早有了心理準備了。有了準備的人,是不會懼怕的。

郭桓離去之後。

楊改革決定和兩位師傅商議一下東江的事。這毛文龍的那幾萬軍隊,始終還是游離在了大明的有效管轄之外,雖然現在毛文龍對自己畢恭畢敬,可不見的就一直這樣保險,槍桿子問題,容不得半點疏忽。

「孫師傅,關于東江鎮兵額的事,朕想听听孫師傅的意見。」楊改革直接開門見山的向孫承宗征求意見了。

「陛下,可是問東江鎮的兵額?」孫承宗反問道。

「正是。」

「陛下,東江之兵,言過其實,上報來到數字,水分極大,不可能有十幾萬,也不需要十幾萬之多的兵,陛下僅僅是牽制一下東虜,又何來需要這樣多的兵?皇上切不可被毛文龍欺騙了。」孫承宗也是很厲害的,直接就說這東江兵里有水分,不可能有那樣多的兵,那樣,毛文龍就是天天到別人家里去搶劫,也弄不到那樣多的銀子發軍餉,沒了軍餉,這軍隊也就不叫軍隊了,另外,也不需要那樣多的兵力,直接指明了問題的核心。

「多謝孫師傅指點,朕知道了,朕給東江的定額,就是四萬兵,其余輔兵,勇壯都不算在內。」

「如此,陛下,此數和臣估算的數目大致相同,這個定額足夠牽制東虜後金和自保了,再多無宜。」孫承宗也就直言了。

楊改革和孫承宗雖然估算的有效兵額是差不多,但是里面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孫承宗是從戰略目的出發定的兵額,楊改革則是從後來的歷史知道的大致兵額,這就是差距。

「東江的兵額現在是定了,問題也就來了,十五萬男丁,只有四萬人有餉銀,其他的人又如何過下去?還有依靠他們過活的婦孺呢?東江懸浮于海上,又不產糧食,長期下去,肯定會壞大事啊!」

「這……唉……,啟稟陛下,這確實是個問題啊!」孫承宗皺著眉頭,張了張幾次嘴,,很無奈的說了這句。

這個問題,其實還有深層次的問題,有了皇帝的內帑支持,毛文龍依靠和朝鮮和東虜做生意,完全可以養得起這些人,但是,毛文龍養得起是毛文龍養的,和這大明朝和皇帝就沒什麼關系了。這兵力一多,野心也就大了,日後就不好招呼了。所以,防範于未然,限制,控制毛文龍那邊的兵力,也是必定的。而這些後備的兵員,也是需要找個名目弄出毛文龍控制的地盤的。可別東虜後金沒干掉,又弄出個什麼大軍閥來。

「這幾年,朕以為,必定會和東虜有一場大戰,所以,新軍擴大,勢在必行了,所以,朕想,從東江那里招一批兵,解決那邊的隱患,也減輕毛卿那邊的壓力,這能逃到我大明的,想必是心向這我大明朝的人,都是和東虜後金有血仇的人,都想復仇的人,想必,戰斗力,也會比較強。」

玩的就是心思。

孫承宗也不說破,道︰「確實,陛下,征召新軍,已近勢在必行了,從東江招兵,既可以減輕毛大人那里的壓力,又可以得一批志在報仇的敢戰之士,倒是一個可行之策。」

「既然孫師傅也認為可以,那孫師傅,以為可以招多少兵為宜?」

孫承宗思索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可分批進行,第一批,招個兩千人已近足夠了,陛下的舍人班才兩百多人,一帶十,已是極限了,再多,就過于稀釋了,這樣不利于新軍的發展,以陛下的訓練手冊,半年就可以訓練出一批合格新兵,那麼,今年年底,陛下已經有兩千多訓練合格的新軍了,再招募第二批,此時,陛下已經有兩千的新軍,陛下可再擴大十倍,招募兩萬人,只需要半年的訓練,陛下就可得二萬訓練合格的新軍,到明年年底,稍加磨練實戰,就可成為一支可以依為依靠的強軍,如此,如果陛下還想擴大規模,那麼,第三年,稍微擴大一點,就有六七萬的可戰之兵了,如此,東虜後金繞道之時,應該東虜綽綽有余……」

孫承宗不愧是老謀深算,娓娓道來,將未來的兵力擴張計劃做好了。

「明年年底之前,會有兩萬合格的新兵……」楊改革心中計算著,按照歷史,明年年底就是野豬皮進關的時間了,兩萬新軍?能夠檔得住嗎?第三年,五六萬,七八萬新軍沒問題。問題是,等得到第三年嗎?

楊改革思索了一陣,覺得還是按照歷史來訓練自己的新軍。二萬人似乎不可靠啊!起碼也要四五萬才行,不過時間又太短,頭疼。

思索了一陣,楊改革才道︰「朕見孫師傅以第三年為一個關口,莫非孫師傅認定,東虜會在第三年入關?」

「……啟稟陛下,臣以為,東虜後金的入關時間,最早大概在明年年底,如果明年年底沒來,那麼,以後每年來的可能,會逐年提高。」

孫承宗一語中的,猜中了歷史。讓楊改革小小的震撼了了一把。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