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十一章 情煽東北軍(二)

楊改革定下大計。讓王承恩在教坊司找能唱歌的男女一大群。

教坊司,是古代宮廷的音樂機構,專門管理宮廷俗樂的教習和演出事宜,隸屬于禮部,主管樂舞和戲曲。也管理一群「官妓」。

北京東四牌樓南邊有條本司胡同。本司就是教坊司,本司胡同北有演樂胡同,南有內務部街(明、清叫勾欄胡同)。

教坊司的大名可是杠杠的。秦淮八艷的名聲那可真的是叫人滴涎水啊!奈何現在她們還都是一群小屁孩,等楊改革成了叔叔了,也許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親密接觸。這讓楊改革十分不爽。不過沒辦法,自己在北京不嗝屁,就不會有南明,沒有南明,也就不會有秦淮八艷為國為民的事跡,也就不會被後人記住。這真的的是一飲一啄,皆有定數。

教坊司是專門負責宮廷音樂的,唱的,跳的,敲鑼打鼓的要多少有多少。不多時,王承恩就給楊改革找來了百十人。

西苑內。

楊改革望著這鶯鶯燕燕,老老少少的百十來人。心中苦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難道還要我這個皇帝親自下去教他們。心里懊惱昨天上百度的時候沒有搜索一下這合唱是怎麼弄的。

下面的百十號人,也模不著頭腦,不知道皇帝要干嘛。又不唱歌,又不跳舞。

楊改革忽然心中一動。叫來了那個在早朝的時候領唱的小太監,說道︰「嗯,你叫什麼名字?」

「奴婢姓郭名桓,小名小桓子。」這名小太監是激動加興奮,皇帝問起自己的名字,這在這皇宮內是多麼大的榮耀啊!幾萬太監,皇帝記得幾個人的名字?這就是太監所求啊!

「這樣啊!郭桓,那首《精忠報國》唱得如何了?」楊改革決定找個人來帶著這一群人。不然自己一個皇帝來干這事,掉價得很。也不討好。

「回皇上,奴婢已經唱熟了。」小桓子利索的答道。

「嗯,唱熟了就好,這樣,你教這群人唱這《精忠報國》,先把這首歌唱好,唱得好的,優勝的記錄下三五人,朕有用,另外,女子當中,選出幾位唱歌比較好的出來,朕也有用,明白嗎?」

「奴婢遵旨。」小太監也當了回「欽差」,高興得不得了。皇宮里幾萬太監,有幾個人能得皇帝交給的差事?這就是太監的最高追求。

「好!用心去辦吧,辦好了,朕有大用。」楊改革說完就走了,呆在這里實在沒什麼益處。看那群人練唱歌?沒意思。又不是。自己還能吼幾嗓子過過癮。

楊改革準備今晚夢回百度,查查這合唱是怎麼弄的,還有抄幾首歌回來,好情煽明朝的「東北軍」。

又召見了負責魏案追錢的小官樊維城,見了那兩個小太監,二喜子和小順子。問了他們魏案追贓的進度,報告進度可喜,已經有很多人願意繳納銀子贖罪了。楊改革听得暗喜。銀子又快到手了。

又召見了那個負責拍賣收藏品的李來福。問了他有關拍賣的事,回答是不理想,原因在于這些皇家收藏太過于棘手。幾乎沒人敢過問,生怕一個大不敬罪名下來,抄家殺頭多不劃算。楊改革思索著該換個思路了。這樣明碼標價的拍賣恐怕很難搞下去。

第二天,楊改革就拿著抄來的歌詞,首先給領唱小太監郭恆教,教好了再給那些教坊司的人教。

楊改革拿出自己修改好的《松花江上》,現在已經變成了《遼河之上》。

原因是後來抗日的時候主要區域還是以松花江流域為代表,現在是明朝,名字也就不能用松花江了,那里還很少有漢族人居住。主要還都是在遼河流域。

歌詞楊改革也自己改了一下,應該沒問題。

我的家在東北遼河之上,(「松花江」換成了「遼河之」)

那里有森林漁場,(「煤炭」換成了「漁場」)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東北遼河之上,(「松花江」換成了「遼河之」)

那里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爹娘啊」,「媳婦啊」,(「九一八」換成了「爹娘啊」「媳婦啊」)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爹娘啊」,「孩兒啊」,(「九一八」換成了「爹娘啊」「孩兒啊」)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月兌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

整日價在關邊,流浪!(「內」換成了「邊」)

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

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麼時候,

才能歡聚在一堂?

「郭桓,這是一首新歌的歌詞,大意寫的是遼東被東虜佔領,遼東人渴望回到原來土地上的,你先看一下,然後朕給你哼幾句,你要盡快學會,然後教會這些人,知道嗎?」楊改革把自己改好的《遼河之上》拿出。

「遵命,皇上,奴婢一定好好辦差事。」郭桓很恭敬的在地上磕頭。熱淚盈眶。這是皇帝對自己多大的信任啊!

說完,楊改革大致的哼了幾遍《松花江上》,這首歌是寫給特定人群的,要的就是那種催人肝膽俱痛的效果,要引起特定人群的靈魂中的共鳴【怎麼感覺好像是玄幻小說里面的的句子……】,聲音也要嘶啞一點,豪邁一點,有那種悲滄,淒苦,無助,聲嘶力竭的感覺。

「嗯,其中的要訣都在這個里面了,你自己去參詳吧……務必使這首歌催人淚下,悲傷欲絕,痛哭流涕,能引起靈魂上的共鳴,你這首歌算是成功了……」說完,楊改革把昨天夢回百度抄下來的《松花江上》改成的《遼河之上》拿給了郭桓,里面還提了一些要求。至于郭桓能不能參悟透,那就看他的本事了,這事也就不該楊改革操心。楊改革只要到時候唱歌唱得好,有效果,能煽情「東北軍」就成。典型的只要結果,不要過程。

「遵命,皇上,奴婢記下了。」郭桓又一次恭敬的磕頭。雙手舉過頭頂接過楊改革手中的歌詞。

楊改革心中的一塊石頭算是落地了,這「情煽」明朝版的「東北軍」,唱歌部分已經準備好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要搞合唱,但是怎麼搞合唱的楊改革還沒譜,準備再花一個晚上把合唱排練的東西背下來。東西實在他多,楊改革一個晚上背不下來。

為什麼要搞合唱?原因也很簡單,明朝沒有麥克風,沒有擴音器,要想讓校場上的幾千人都听到,除了合唱還有其他辦法嗎?那些靡靡之音,嘴巴咬著麥克風唱歌的現代人,在古代也就能在包廂里給個位數的客人唱一唱。

接下來就是給毛文龍寫信了,和他合伙搞東北的生意,不是說東北有三寶嗎?人參,貂皮,鹿茸,這些都是賺精英們錢的好東西,要壟斷在手里才好賺錢。楊改革再次頭疼,沒有趁手的人去搞這件事,需要幫助楊改革運作商業上的事,還要監控毛文龍,監控「出口」的物資。這事暫時還沒人能幫得上忙。楊改革郁悶不已。

楊改革準備先派個小太監過去探探口風。于是,叫來王承恩,道︰「大伴,你叫個人到毛文龍那里去一趟,派個小太監就行,把這封信交給毛文龍就是。」

「是,皇上。」王承恩利索的接過楊改革遞過來的「信」。這信,其實和給魏忠賢的那封信差不多,就多了兩個字「如實」。其他的全是空白。不是明代人寫信常用的各種格式,也不是九年義務教育體那種。更不是「聖旨」體。

「對了,大伴,還叫人做一些密匣,大概一尺多長,一尺寬,兩寸高就行。用朱漆漆好。鎖上,另外,這些箱子是要能保密的那種,不要讓人輕易知道了里面的秘密……明白嗎?」楊改革不知道密匣是怎麼做的,只交代王承恩做那種能保守匣子當中秘密的。皇帝的好處就是不需要知道詳細過程,只要交代了目標,就自動會有人幫助皇帝去實現。這就是皇帝的好處。

楊改革準備把密匣範圍擴大。準備先給毛文龍送一個,探探行情。以後就可以直接和毛文龍聯系了。看情況再送其他人密匣。

【呵呵,今天下午就要上推薦了,雖然是個小小的推薦,還是很高興。書友讀者有票就投吧,新書就靠你們支持了。謝過了!】

【另外,終于在上推薦之前有了300個收藏,也算是一步一個腳印了。】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