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十七章 甘蔗可以撬動歷史(二)

楊改革讓皇後的老爹組織糖業公會,為的就是這個,一來不讓技術外流,二來不讓大家隨便的殺價,壟斷才是賺錢的,三就方便收稅了。

那些老舊行業楊改革估模著很難加稅和征稅了,楊改革沒有那個有心思和那些明朝士大夫,精英們斗腦力,斗精力,還是在這新興行業里做做文章,收稅更加容易些,也不會引起那些明朝士大夫,精英們的反彈。

「臣明白,臣謹記在心。」皇後的老爹听到皇帝如此「冷」的話,感覺就如同春天里掉進了河面冰窟窿里一樣「爽快」。

又一想這可算是給皇帝完成秘密任務了,可以說是皇帝的超級心月復了,親戚加心月復,在這大明朝,那是多大的榮耀和權柄。以後還不是看誰不順眼就弄誰?

又一想到皇帝的話︰如果我是這大明朝的皇帝,你女兒就依然是這大明朝的皇後,你就依然是這大明朝的國丈……如果因為欠響而導致兵敗,國破山河碎,你女兒少不得要跟我一起殉國的,……你也是那別人的**奴,腳底泥……。皇後的老爹就覺得這後背發涼,脖子僵硬,頭皮發麻,這話說得雖然毒,但是也夠明了,如果大明朝玩完了,我們就什麼都不是了,如果大明朝還在,那就是皇親國戚,天潢貴冑。想到這里,皇後的老爹周奎咬咬牙,暗地里下了決心︰絕對不能讓這大明朝玩完咯,怎麼也要搞到更多的軍餉。我想做的是國丈,而不是別人的腳底泥……

「嗯,這件事差不多就是這樣了,你回去之後就趕緊去弄,爭取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要賺到錢,帶動其他人去種甘蔗,謹記,在甘蔗種出來,白糖賣出去之前,不準你揮霍,一定要節儉和吝嗇,等到你白糖賣出去之後,就可以使勁的揮霍,讓那些人知道你是因為種甘蔗發財了,明白嗎?千萬不要誤了朕的大事。」楊改革不厭其煩的給皇後的老爹提醒,上緊箍咒。

「是,臣謹記在心。」皇後的老爹這次已經是心堅志定了。

「嗯,這次你去江南還有一件事……唉,算了,還是以後再說吧。」楊改革的話到了嘴邊又不想說了。這事就是組織外戚團去刷「江南副本」的任務,現在的外戚還只有周皇後老爹這一家,像田妃和袁妃家里的外戚,由于田妃和袁妃還沒有冊封,所以還不能叫外戚團,楊改革打算等外戚團「成熟」了,再去刷「江南副本」。

「唉……皇後昨日還惦記著你,嚷著要見你,你這就去見皇後吧,莫讓皇後等著急了。」楊改革讓皇後的老爹去看看皇後,用意也是打消皇後老爹的疑慮。好讓他安心給自己辦事。

「老臣謝皇上恩典。」說完,皇後的老爹感激的又磕頭,這才退出去,然後去見皇後了。

楊改革看著皇後的老爹離去的身影,想著那些大明朝的地主老財,大小商人,士大夫們爭先恐後的去搞甘蔗園的情景,心里一陣爽快。心里盤算這這事有哪些好處。

楊改革盤算出的第一個好處就是︰自己在皇後老爹那里有八成的利潤拿,雖然名義上是給皇後的,不過這皇帝和皇後不是一體麼?用的著分你我?再說,周皇後歷史上的名聲也不差,屬于賢妻良母型的,想必對這件事不會反對。還有就是可以對這個新興行業按照自己的意思征稅。

第二好處︰帶動了經濟,買地要錢吧?制做、運糖要船、要人吧?人員往來要船吧?供這些人吃喝拉撒要其他產業吧,是不是也要人手?是不是要擴大造船能力?是不是帶動了就業?帶動了經濟?什麼叫做拉動,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包括宅男們)都知道。

第三好處︰緩解了土地和人口的壓力,讓這土地和人口壓力有了一個宣泄口。種甘蔗肯定需要大量的人口,這還不得從內地遷移過去!那里的人力最便宜?肯定是北方那些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人力最便宜。

第四好處︰擴大了明朝士大夫們的視野,將來他們到了琉球,到了安南,交趾,甚至更遠的地方,也就把人口帶到了那里,變相擴大了明朝的「版圖」,他們要種甘蔗運糖,少不得要和海盜和當地的「土人」打交道,到時候受了損失的那些明朝士大夫,地主,精英們,還不是哭著喊著求自己派兵去剿滅那些海盜和「土人」,那自己是不是可以造很多很多的戰列艦?可以出很多很多的兵?是不是要建立海外軍事基地?這軍事基地都建立了,那還有不納入版圖的嗎?似乎水到渠成了。

以一個蔗糖月兌色技術,撬動了整個大明朝的歷史走向,。

開闢新行業收稅,原來的鐵、鹽、絲、茶等等傳統的稅收領域不可能收到更多稅,大明朝的稅收基本不會再增加多少,有了新稅,就可以明顯增加明朝的稅收,而且還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也撬動了明朝的白銀,也就是財富的流通,買地,種甘蔗,制糖,賺錢,再投入買地,再種,經濟逐漸循環起來,不再讓這些白銀躺在地主家的地窖里發霉,就如同大明朝這個巨人血管里的血液再次變得有活力起來,好處明顯多多。

如果是一般商人,恐怕不能勝任這項艱巨的任務。

第一,沒有足夠的「官方背景」,要想在兩廣甚至安南種甘蔗,恐怕會被當地人吃的不剩渣子,更別說保留蔗糖月兌色的秘密了。

第二,不能結交夠多的明朝士大夫階級,特別是那些大戶,一般人很難那接觸到他們,就算楊改革自己扶持一個,一來,楊改革在明朝還認識不了幾個人,二來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扶持。一般人接觸不到那些大戶,大地主,就不能忽悠他們去搞種植園,也就沒有辦法自然而然的使人口和銀錢流動起來,也組織不起來有執行力的糖業公會,也沒有執行力去收稅,別人不鳥你,難道皇帝還天天給你撐腰打嘴仗不成?

所以,這件事,交給皇後的老爹周奎是最合適不過了的,首先,他的背景夠硬,皇後的老爹,皇帝的丈人,而且,這**暫時就還就他一號丈人,還有皇帝撐腰,這大明朝沒有比他再硬的背景了。他現在也是正兒八經的明朝士大夫精英,而且是高級的精英,還是各路人馬巴結的大精英,忽悠和引領那些明朝士大夫,地主,商人去兩廣,安南,琉球種地是再好不過了,由他帶頭繳稅和保護蔗糖月兌色的秘密,真的是再好不過了。

想到這里,楊改革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天才,想到如此的好辦法。不禁得意的笑出聲來。初春的京城雪依然很厚,冷得很,但是頭頂的艷陽高照,絲絲的太陽之力不斷的融化著厚厚的雪,再看著亭外雪地里草木露出的一絲新芽,楊改革覺得這天氣景色很適合自己的心意。

至于皇後的老爹周奎的行動、執行能力,楊改革可不敢高看,歷史上他可沒有留下美名,盡是愚蠢的代名詞,但是,說不得也要試試再說,自己一邊多加敲打,多嚇唬嚇唬他。楊改革身邊沒有一個可以商量的人,也只能先讓他干干看了。

皇後那里。有楊改革留的二十萬兩銀票,是楊改革留給皇後的老爹周奎的啟動資金。至于成不成事。楊改革也只能求老天保佑了。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