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百三十九章 基建

說著,楊改革拿出一個盒子。

打開盒子,這里面,是一些小鐵棍,這鐵棍約莫筷子粗細,倒是比筷子長得多。除了小鐵困,還有一些粗銅絲,細銀絲。

王承恩見皇帝正在取盒子里面的東西,連忙過來伺候著。這些東西,甚是粗笨,王承恩怕皇帝扎著手。

「這就是朕說的鋼筋鐵骨……,朕想過了,光是水泥,怕是修不起那麼高的建築,恐怕還得在這水泥里加上這鋼筋鐵骨才行………………」楊改革笑著說道。楊改革對于混泥土建築施工,那是一竅不通,能知道的就是修房子得用鋼筋。

「鋼筋鐵骨………………?」孫元化很是疑hu 的問道。

「不錯,朕想過了,人為什麼能站起來?能跑能跳?而不是一堆肉堆起來的?這就是因為人有骨頭的原因,肉附著在骨頭,骨頭把人撐起了,所以,人不是一堆肉堆積起來的……,所以,同理,全部用水泥灌注出一座人壇紀念碑,朕覺得,只怕也不行,這人壇紀念碑,還是得有骨頭才行………………,天下間能比石頭還硬的,也就只有鋼了………………」楊改革說道。

「陛下所言甚是………………」孫元化開始考慮皇帝說的這個事的可行x ng。水泥畢竟還是一個新鮮東西,並沒有太成熟的應用技術。

「………………不過,陛下,臣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如今,只怕得全靠m 索了,再就是這人壇紀念碑,實在是重大,也不能拿這種沒有把握的辦法用到人壇紀念碑上,臣以為,該怎麼修…最好還是能找個地方試一下,待有了經驗,再用來建人壇紀念碑,如此,可能更妥………………」孫元化對于用鋼筋加水泥修建建築,也是門外漢,根本一竅不通,甚至從來沒想過水泥里加鋼筋這種事。但如今逼上梁山…除了修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所以,也只能先求個試驗的機會,好歹也別把人壇紀念碑搞砸了,這個責任,他可擔不起,實在建不起五十丈的′建個三十丈的也就算了,建三十丈的,他是有把握的。

「是的,人壇紀念碑此事關系重大,不可能立刻用還沒驗證過的技術來修這個碑的,這件事…朕自有打算,…………卿家先看朕給你演示一番,這是朕自己琢磨出來的,或許對卿家有用………………」楊改革也不打算廢話,雖然沒親自上高層建築的工地干過活,可好歹也看過別人扎鋼筋什麼的,對于自己知道的,可能用得上的東西,楊改革準備一股腦倒給孫元化…至于孫元化能理解多少…這個可真的不是楊改革關心的範圍了,能給的就是這些,剩下的,就靠孫元化去自己m 索了。

楊改革拿起「鉗子」…把粗銅絲剪成一樣長的長度。然後在一根方形的小木棍上把銅絲卷成大小一樣的「回」字型銅絲。

楊改革很是專心的自己動手制作這些東西,對于這種手工活,楊改革倒是很樂意自己做,來這明朝,成了皇帝,這肩不挑,手不提了,這種日子過久了,也沒意思,心里總有一種自己動手制作點東西的沖動,這次借這個機會,倒是自己「玩」了起來。

王承恩是心疼的看著皇帝,見皇帝一會拿「剪刀」剪銅絲,一會用把銅絲卷起來,恨不得自己幫皇帝做,可幾次想從皇帝手里接過這活,都沒得逞,只能著急的看著皇帝忙活。

孫元化倒是有些目瞪口呆了,皇帝還會玩這手………………

楊改革把一定數量的粗銅絲彎成「回」型之後,就準備開始「扎」鋼絲了。

「大伴,朕扶著這鐵棍,你用銀絲把這銅絲綁在這鐵棍上,……,注意,每根鐵棍都綁在銅絲的拐角處…………」楊改革自己拿著鐵棍,示意王承恩幫忙扎鋼絲。

王承恩早就恨不得接過皇帝手上的活了,听見皇帝吩咐,立刻拿著銀線扎起來,按照皇帝要求的,在銅絲的拐角處把鐵棍捆扎起來。

不多時,這一根小鐵棍就捆扎得差不多了,立刻變成了一個立體的「鋼架」結構。

「卿家看看,這就是朕想出來的鋼筋鐵骨………………」楊改革得意的擺弄著自己的手工藝品。心里十分得意。

「陛下的意思是,以此為骨架,在這里面澆灌水泥,做成水泥柱子?如此,這紀念碑,也就是一個特大號的水泥柱子?」孫元化見皇帝扎成的這個「鋼鐵構架」,眼楮立刻光芒四射,這一下子就為孫元化打開了一扇建築世界的大門。

「不錯,朕想,有了這鋼鐵的骨架,這水泥灌注出來的東西,才夠結實,不然,僅僅只有水泥塊,怕是不夠結實的,要完全靠水泥堆積起數十丈高的建築,怕是不可能。」楊改革說道。

「陛下言之有理………………」孫元化道,皇帝的話為孫元化打開了一扇大門,孫元化幾乎完全沉浸在了這個新發現的世界里。

「陛下,臣明白了,明白了……,,得陛下指點,勝臣讀十年書……,以這鋼鐵作為骨架,再水泥灌注,待這水泥干了之後,這個東西,只怕連大炮也不能輕易轟動分毫啊!」孫元化的腦海里,立刻呈現出一片奇怪的建築,這些建築,從平地里,忽然就拔地而起,越長越高,最後長成了參天大樹,形成了一大片森林。

「呵呵呵,不錯,這個東西一旦建出來之後,尋常辦法也不能驗證到底結實不結實,卿家反正也負責鑄炮,可以以紅夷大炮轟擊著試試,測試一下到底結實不結實,看到底如何,若是結實,那就說明,這條路子走對了,若是不結實,則看問題出在哪里,不斷改進………………」楊改革笑著說道。對于鋼筋混泥土的試驗,楊改革是不介意拿大炮作為驗證的手段的,這就是皇帝的好處,可以動用國家層面的力量,將各種個人無法辦到的事組合在一起。就比如這事…普通人恐怕即便是能用水泥修房子,也不可能用紅夷大炮測試鋼筋混泥土的強度。

「臣領旨!臣建出來之後,一定以紅夷大炮轟擊測試………………」孫元化的眼楮一片閃亮,皇帝的這個小小的「鋼架」,已經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向另外一個世界的大門,一片新的天地在他眼前呈現,外人根本無法想象他內心的狂喜。看向皇帝的目光,多了更多的虔誠。

「…………嗯…這個大炮測試的事,還是那句話,要翔實的記錄下測試的結果,整理好資料,做好比較,要把不同配比鋼筋水泥承受大炮轟擊的結果劃分等級,從而得出各這種鋼筋水泥的強度,日後要再建…就以這個強度作為標準,會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楊改革說道。

「臣領旨!」孫元化立刻答應道,記錄試驗數據,總結經驗,這個是皇帝一直交代他做的事,他一直都做得很好。窮舉法煉鋼燒水泥…靠的就是窮舉,靠的就是記錄試驗數據。

「…………卿家也學朕,做幾個這樣的‘鋼鐵骨架,吧,待做好了幾個骨架,再用銅絲把這幾個骨架連起來,想必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楊改革說道。

「臣領旨!」孫元化兩眼充滿著光芒,听見皇帝說,立刻答應道。

這暖閣里,很快就忙碌起來…不再是一個處理國家大事的辦公場所…而是一個「扎鋼絲」,「捆鋼筋」,做手工活的工棚。

忙活了一陣子,就扎好了不少的鋼筋架子。

這些鋼筋架子扎好了之後…楊改革又帶頭,把這數個鋼筋架子用銅絲扎在一起,于是,一個長方形的,用鋼筋架子扎成的「鋼筋體」就出現了,這個鋼筋體,是個四方體,有三層架子。

「不錯,不錯,有點意思了……」楊改革看著這個四方體的「鋼筋體」不住的點頭。

孫元化的眼楮已經快看直了,原本不過是幾根鐵棍子加一些銅絲銀線,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幾層高的「建築」,一想到再在這個架子上用水泥灌注……孫元化已經是眉開眼笑了。

「…………臣明白了,陛下,若是再在這些骨架的基礎上灌注水泥,則這就是一個堅不可摧的建築了……」孫元化的眼楮已經快看直了………

楊改革沒有搭話,而是用手推了推剛剛搭建起來的「鋼鐵構架」,這個鋼鐵構架被楊改革推動之後,並沒有倒塌,而是穩穩當當的屹立著。

「還是蠻結實的,若是再灌注上水泥,則更加牢靠………………」楊改革說道,關于如何做工程,楊改革把自己知道的基本都掏出來了。

「…………陛下,這幾乎一定會更加牢靠,修建人壇紀念碑,不愁矣……」孫元化倒是笑了起來。

「不,朕覺得,還是有諸多問題,情況未必會有卿家想得那麼簡單……」楊改革見孫元化一臉的「星星」,又怕孫元化說大話。

「…………就比如,這鋼筋的問題,卿家可有把握制造鋼筋?卿家看朕搭得架子就該知道,若是真的用鋼筋來做骨架,只怕一根鋼筋會有數丈長……」楊改革擔憂的問道,這些都是技術問題,楊改革也不是技術專家,也只是對如今的冶金技術有個大概的了解,不敢把情況想得太過于想當然。

「陛下,放心,此鋼筋,臣是有辦法建造的,陛下忘記了,臣能一次鑄造數千斤,乃至數萬斤的紅夷大炮,豈會造不出一個數丈長的鋼筋,臣觀這鋼筋,也就是比較長而已,實際,也還沒有多重,和紅夷大炮比起來,根本算不得什麼……」孫元化立刻解釋道。

「哦,是嗎?這就好,朕听說,鑄造紅夷大炮,會有沙眼,這鋼筋是不能有沙眼的……」楊改革問道。

「陛下放心,不會的,臣自有辦法,陛下忘記了,這大內造都可以造,這鋼筋怎麼就不能造了呢?」孫元化又解釋道。

「這個倒也是………………,對了,還有這螺紋,這鋼筋要想綁在一起,還得有這種螺紋,不然,若是光溜溜的鐵棍,怕是綁不穩………………」楊改革又說了個自己覺得有阿題的地方。這些都是楊改革覺得有疑難的地方畢竟這里是明朝,不是後世,技術剛剛起步,很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陛下,這個不打緊,能在大內造的內部鑽孔,這種在外幣刻畫螺紋的事,沒有問題的………………」孫元化倒是一臉的笑容一臉的輕松模樣。

「這就好………………」楊改革又松了口起,楊改革對建築工程也不懂,對如今大明朝的工藝水準也不太清楚,一直瞎擔心,听到孫元化保證沒問題,這才放心。

「對了,卿家再看,這一根根的鋼筋做出來也頂多三五丈,而這碑,則可能高達數十丈,這一根根鋼筋之間怕得連接起來,才比較結實,這鋼筋的連接方法卿家可有辦法解決?」楊改革又問道,這就是一個焊接的問題,後世有電焊機等各種焊接的辦法,也不知道明朝能不能解決。

「這……」孫元化倒是仔細考慮起來。

過了一會,孫元化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這也不是沒有辦法,兩根鋼筋要想連接起來,可以采用鍛接的辦法把他連起來…………」孫元化說道。

「鍛接?」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就是用火將鋼筋需要連接的地方燒紅然後用里捶打,使之連接在一起,就是鍛接……」孫元化說道。

「哦,這樣啊!那這好不好做呢?修碑的時候那鋼筋都是豎著的,要接的鋼筋也是豎著的,若是要捶打,只怕不好辦………………」楊改革道。

「陛下,這確實有些麻煩……」孫元化想了想,就承認這是個麻煩,為難起來,平時是平放在鐵砧上的,比較好捶打,可若是豎起來了,那就難辦了。

孫元化想了想,又道︰「……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可以將鋼筋兩頭各折一截,然後將這兩截放平,便可捶打了,或者在外面包一塊鋼管……」

孫元化說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楊改革听了,道︰「…………那這鋼鐵的加熱也是一個問題啊!」

「…………這,回稟陛下,確實是個問題,這需要把爐火搬到在建的碑上去,這………………」孫元化為難的說道,這確實是個大問題,爐子搬到碑上去,這實在是個累贅。

「是啊!若是把火爐搬上工地,這總是很危險,………………對了,不知道酒精噴燈或者燈油噴燈能不能行,若是能將鋼鐵燒得能鍛接,或許可以嘗試一下,噴燈的體積小得多,火也好比較好控制………………」楊改革思索了一會,如此說道,這或許是不得已的辦法了,或許行,或許不行。

「回稟陛下,這或許行,但也得臣試驗一番………………」孫元化驚訝的看著皇帝,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皇帝比他知道的更多,或許,會是一位相當不錯的良師益友……

「………………也就如此吧,卿家可先試驗一番,若是能行,就用這個辦法做,若是不行,再想起他辦法……」楊改革如今,也只能寄希望于好運了。

「臣遵旨!」孫元化答應道。道了此時,孫元化已經沒有了先前那麼「陽光」了。這鋼筋水泥的設想,還是困難重重的。

「這件事,畢竟還是沒有先例,還是得謹慎,………………卿家先試,等驗證了鋼筋水泥的設想,然後建幾個實物看看,通過實物來驗證鋼筋水泥到底行不行,也好為建人壇累計經驗……,朕想好了,卿家可從最簡單的鋼筋水泥板開始建造,待有了經驗之後,就開始建造鋼筋水泥柱子,待水泥柱子建好之後,再開始用鋼筋水泥構架更復雜的結構,比如房子,若是鋼筋水泥證實了能修建高等房子,那我大明日後住房的方式,也是要大變,這其中的機遇,不可估量…………」楊改革說道。

「臣明白!」孫元化趕緊答應道。用這種鋼筋水泥框架搭建房子……,若是證實這種辦法是可行的,那確實,日後這大明的建築方式,要徹底的改寫了。

「…………朕想好了,卿家若是能建鋼筋水泥柱子了,就試著以鋼筋水泥的建築方式,建燈塔,那天津的燈塔,朕讓韓閣老建的,听說如今還在挖腳基,朕到時候通知韓閣老,讓韓閣老改用鋼筋水泥建燈塔…………」楊改革說道。

「臣領旨……」孫元化又道。

「如此一番試驗下來,估m 著,少不得要一年以上,朕如今剛好也在向天下人征集人壇紀念碑的方案和建議,倒是可以為卿家爭取到一年半載的時間,卿家要努力,爭取一年半載之後,就正式動工這人壇紀念碑,在這之前,盡量爭取把技術積累到位…ˋ…………」楊改革又說道。

「回稟陛下,臣明白,臣領旨……」孫元化答應道,又松了口起,皇帝還給了他一年半載的試驗時間,有了這麼長的試驗時間,他又充足的時間來試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