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百零三章 又是一年

四月十六。

遼陽城外圍。

後金大營。

黃台吉的汗帳。

「好快啊!」黃台吉拿著的是孫承宗給他的回復信,讓他到三岔河去和談,點名要他親自去,附帶來的還有明朝皇帝給他遞國書求和的回復。黃台吉感慨的不是孫承宗點名要他去三岔河和談,而是感慨,明朝回復得實在是太快了。

範文程依舊在黃台吉身邊做謀臣,听到黃台吉的喃喃自語,連忙低下頭,黃台吉所言的好快,他是明白的。黃台吉原本是想利用和談的幌子拖住明朝大軍,暫緩明朝的攻勢,讓明朝內部起沖突,尋求明軍的破綻,可那里知道,黃台吉四月初七和明朝大軍對壘,才送出國書,今日才四月十六,不過過了九天,這明朝的回復就送到了黃台吉手中,面對如此高效的明朝,範文程也是從心底深深的感到恐懼,如此龐大和高效的明朝,與之對抗,範文程實在是看不到什麼贏面。

「本汗原本還以為能多拖延一段時日,沒料到,明皇的手段出乎本汗的預料,居然能如此之快的擺平本汗的計謀,看樣子,這消息一到明皇手里,明皇就立刻批復回來了,憲斗啊!看來,明皇對明朝朝局的掌控,遠比本汗想得要牢固得多啊!明皇也不好對付啊!」黃台吉感慨道,手微微的有些發抖。他耗費了大力氣壓制眾人才讓出了遼陽城,本以為會多少爭取到一定的時日,本以為,可以讓明朝內部亂上一陣,卻沒料到,明朝這封回復得極快的信件讓他徹底失望了。明皇若是沒有絕對的掌控力,根本不可能這樣快就做出反應,以他對明朝的了解,明朝內部應該是爭得厲害才對,因為他下得餌料夠足。實際情況卻遠超他的預料,他下的這個餌,似乎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

「大汗,似乎是的!看來,大汗還得另想辦法」範文程低著頭,小聲的說道,黃台吉的手微微在顫抖,他是看在眼里的,他並不像觸霉頭。

「那憲斗可有什麼好辦法教本汗?」黃台吉問道。

「這……」範文程被問住了,他也沒什麼辦法,若說有好辦法,那就是離明朝遠遠的,有多遠走多遠,可如今黃台吉讓出遼陽城,擺出了和談的架勢,西走的事,他也不好再提。

沉默了許久。

「明朝督師孫承宗讓本汗到三岔河去和談,這件事,憲斗以為如何?」黃台吉的手一直在微微顫抖,他耗費了大力氣才布下的局,似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現在明朝出手,讓他到三岔河去和談,這回,輪到黃台吉為難了,去還是不去?似乎都不好抉擇。

「大汗,此萬萬不可去,若大汗去,則大金立刻分崩離析」範文程立刻提醒黃台吉,不要被那個和談把自己給m 住了,和談不過是幌子,真的去了,這大金也就完了。

黃台吉一陣沉默,明朝還招,他不好接。

「若是不去,恐怕也說不過去,孫承宗在信上說他大明有著莫大的誠意,派出了帝師閣臣來辦此事,足見明朝對此事的誠意,希望本汗也以和談為重,能親自去一趟……」黃台吉道。

「大汗,臣弟願意代大汗前去議和」多爾毅也在汗帳里。听見黃台吉為難,主動請纓,要去三岔同和談。

黃台吉沉默了,和談不過是幌子,難道他還真的派多爾毅去和談?那他可就自己把自己套進去子。

範文程暗自嘆息了一口氣,這和談的路,一旦走了,就必定要一直走下去,在沒有徹底扭轉乾坤之前,絕不可輕言放棄,若是在沒有扭轉乾坤之前反復,更會給明朝以借口,日後可就連一絲絲見面的機會都沒有了,和談雖然是幌子,卻也還有維持的必要。

「大汗,萬萬那不可去,大汗只管以大事未定,大汗不便輕離為由拒絕,可不斷要求孫承宗先停戰,以顯和談誠意,其他的則能拖就拖,若是能抓住明朝大軍的破綻,能一舉殲滅,則是最妙」範文程道,到了此時,騰挪的空間已經不大,能走的路子,他能想到,明朝那邊也能想到,純粹就是兩邊打嘴才,實際兩邊該打仗的照樣打仗。

「也罷,如今也只能如此了,先拖一拖再說吧,先讓承先到三岔河去應付一陣吧。」黃台吉喃喃的說道。

「大汗英明。」範文程恭維道,現在就是拖延時機,派個人去應付確實不錯,明朝也不能說什麼,現在就是一個扯皮。

「大汗英明。」多爾毅也道,雖然他嘴上說願意代黃台吉去三岔河,可實際,還是擔心真的被派去三岔河,那可就凶多吉少了,這和談,看樣子,兩邊都知道不過是幌子,盡量的不把幌子戳破,盡量的維持而已,兩邊都沒有一絲和談的誠意,他要是真的過去,那就是白瞎了。對于黃台吉,他不得不依賴,但有不得不防備,也正如黃台吉對他一般,需要他的助力,卻也要防備他。

汗帳里,空氣有些詭異。

「「林丹汗那邊可有什麼動靜?」黃台吉似乎想起了什麼,道。

「回大汗,林丹汗那邊似乎暫時沒有什麼動靜!」多爾袞答道。

「沒有動靜?林丹汗也應該知道本汗和明朝議和的事,怎麼會沒有一點動靜呢?」黃台吉急忙問道,似乎想到了什麼要緊的事。

多爾毅有些m 糊了,林丹汗那邊,最近確實沒什麼動靜啊!難道出了意外?

「大汗的意思是,借這次和明朝和談的機會,來騙林丹汗?讓林丹汗以為我大金和明朝會和談成功?」範文程似乎明白過來,立刻道。

「不錯,憲斗不愧是本汗的諸葛,這麼快就明白了本汗的意圖,雖然此次和談沒能騙過明朝,卻可以拿來騙林丹汗,若是能破了明朝和林丹汗的聯盟,轉而和我大金結盟,這草原,自此就是一家了」黃台吉忽然神采奕奕的道。

「文程牛膽,敢問大汗打算如何做呢?」範文程見黃台吉比較開心,立刻追問。

「這個簡單,和明朝和談的同時,也和林丹汗和談,將和明朝和談的虛虛實實的告知林丹汗,只要我朝做得真,把和明朝的和談表現得有足夠的誠意,想林丹汗必定驚懼,害怕我大金徹底倒向明朝之後去對付他,和明朝的關系,說不準會徹底破裂,如能和林丹汗真的結盟,也不枉是一件美事,如此能通過草原以隨意一點壓迫明朝,則明皇的壓力倍增,只要僵持得幾年,待明皇的銀錢耗光,或許轉機就來了」黃台吉帶著一絲【興】奮說道。

「大汗英明,此確實是妙計」範文程听了,也不由得贊嘆黃台吉。

「大汗的意思是,我大金和明朝和林丹汗之間就如同三國時候的魏蜀吳三國嗎?明朝就好比魏,魏曹強勢,自然是劉袁聯合起來抗曹?」

多爾毅也算是熟讀三國的,立刻想到了三國里面的故事。

「不錯,本汗正是此意,既然我大金和林丹汗較弱,自然得聯合起來對抗明朝,如林丹汗是讀過三國的,就該明白本汗的用意,若是再好好的勸說一下,未必不能說通林丹汗,只要說通了林丹汗,就好辦了」黃台吉笑道,似乎前途一片光明,充滿了信心。

「大汗,此確實是妙診,若是以三國之事勸說林丹汗,必定能說得通的,林丹汗也不是蠢人,自然也怕明皇乘機滅了他,明朝如今已經滅了m ng古右翼諸部,兵鋒已經直抵林丹汗腰月復,想必林丹汗也必定如芒在背,不好過得很,如能和我大金結盟,必定好過被明朝吞滅,大汗,臣願為使者,促成此事…」範文程立刻自告奮勇的道。

黃台吉看著範文程,想了想,道︰「此事暫且不急,待先讓林丹汗驚懼和猜疑一陣再說,憲斗此時去,並不和適宜,再說,本汗還需要憲斗在身邊輔佐」黃台吉沒有贊成範文程去當使者,但也沒有將口子封死。

「大汗教訓得是。」範文程趕緊低下頭道。

「既然打算和林丹汗結盟,那和林丹汗那邊的戰事,也就暫且放一放吧,暫時不要再攻打掠奪林丹汗的牧場和牲口了,也要日後相見……」黃台吉大聲宣布道,似乎勝券在握。

「大汗英明……」範文程和多爾毅道。

朝廷以極快的速度回復,任命孫承宗為和談主使,劉吉善為副使,這讓遠在遼陽的秦良玉安心不少,得到了確鑿的消息,大軍的軍心,終于開始穩下來了。

孫承宗本就是督師,本就掌管者整個戰事,眾將、眾軍士也都是服孫承宗的,既然孫承宗做和談使者,想必也不會出賣大軍,更不存在對大軍指手畫腳的危險,沒有了這些疑慮,大軍的軍心自然也就安穩下來。

「萬幸,此次朝廷回復得極快,如今軍心也終于是逐漸安穩下來了」秦良玉首先說道。這里的幾個人,都是方面主帥,有毛文龍,洪承疇,滿桂。

「確實萬幸,若是朝廷遲疑不決,這大軍遠在遼東,日曰受謠言之困擾,著實危險」洪承疇立刻接過話茬,這次黃台吉和皇帝隔空交手,他作為旁觀者,確實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算是心有余悸。

「黃台吉此人,本官在遼東,倒是時常听到此人的名聲,確實是個厲害的角s ,和他交手,確實不可大意半分…」毛文龍道。

幾個主官又都點頭稱是,這次他們確實感受到了壓力,東虜表現出極大的「誠意」和談謠言一起,軍心立刻不穩,好在這些人馬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意志比普通軍隊強得多,雖然有些動搖,但還沒到無法作戰的地步去,如今事情雖然過去了,卻仍然心有余悸。

「孫閣老已有新的布置下來,讓我等只管做自己的,不要管和談的事,只當此事不存在,該打仗的打仗,該遮蔽戰場的遮蔽戰場,不要有所動搖……」秦良玉道。

「還是閣老明了事理,也幸虧是閣老任此次和談使者,否則,少不得要面對朝臣們的呱噪……」毛文龍道。

「既然閣老有吩咐,那我等自然照辦,此前還擔心軍心不穩,如今謠言盡去,該是讓士卒們好好活動的時候了」滿桂插話道。

秦良玉看了看洪承疇。

「既然閣老吩咐自當照辦。」洪承疇力刻表態。

「好!那就按照閣老的吩咐,將戰事逐漸拉開,不斷向北壓迫東虜,讓東虜不得安寧,也好出一口惡氣」秦良玉道。先前被和談之事耽擱了,因為權限不夠,不得不暫且稍稍的放緩手腳等待朝廷處理和談的事,如今得了朝廷的準信,自然不再猶豫,該干什麼的干什麼。

崇禎三年。

又是一個大旱之年。

到了四月中旬,陝西大地上減產已成定局,很多地方絕收,也已成定局。其干旱程度,已經不可能指望莊稼地里再長出什麼來。

又一年的「大遷徙」即將開始了。

陝西米脂縣。

同樣是這個地方,已經是辜三年做同樣的事了。

第一年,一名張姓的官員在這里負責移民第二年,依舊是這個張姓的移民官,今年又是這位張姓的移民官在主持大遷徙。

向外遷徙,已經成了米脂縣里的一件大事地里養不活人,不得不遠走他鄉,好在上天眷顧,有皇帝不離不棄的看顧他們,至少他們也有個地方可去,不至于漫無目的的亂闖,也不至于餓死路邊,雖然遭受了大干旱,人的精神卻不錯,並沒有太大的恐慌,也並沒有絕望,整個人群里散發的都是希望和善意的笑聲,好似大干旱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反而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米脂縣城緊靠無定河。

在縣城外,河岸邊上,散落著許許多多即將大遷徙的眾人,這些人,數人一群,或許是幾家聚在一起,或者干脆就是一個大家族準備集體遷徙。

「娘,听伯伯說,今天有魚吃呢……」一個小女孩認真的跟自己媽媽說道。

「妞妞乖,听話,听話就有魚吃」這個年輕的母親笑著安慰道,並沒有因為今年的大干旱而又任何絕望的表情,反而充滿著希望,笑聲中,也听不出什麼牽強,似乎反而更加堅定。

「娘,魚是從哪里來的呢?為什麼妞妞以前吃不到魚呢?」小女孩認真的問道。

「妞妞啊!這個魚,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運來的……」這個年輕的母親笑著解釋道。

「娘,很遠很遠的地方是哪里呢?,…小女孩認真的同道。

「很遠很遠的地方啊!就在很遠很遠的東方,一直向著東方走,大概走兩三個月,就可以走到海邊了,到了海邊了,就可以看到很多魚了,這些魚啊!就是從那個地方運來的,妞妞懂了嗎?」年輕的母親解釋道,她也是听說的,听說這些魚是從遙遠海邊運過來的,雖然有一股海腥味,可對于吃不上飯的人來說,依舊是一頓美味,年輕的母親也是听別人說的,也就如此解釋給小女孩听。

「妞妞啊!這些魚,都是皇上可憐我們這些吃不上飯的人,特意從遙遠的海邊運過來的,日後長大了,要記得報恩,知道嗎?」一旁的老f 人微笑著說道。這些魚的來歷,她打听得很清楚,據說都是海魚,是那些運油渣去京城的馬車順道帶回來的,如今他們吃過了這一頓好的,大概就啟程他們的「遷徙之旅」了,眼神里,倒是充滿了希望,這個地方雖然是故土,可故土不養人,也只能遠走他鄉了,好在遠走他鄉也還有官府管著,也還有個依靠,並不會落得餓死在路邊的結局,所以,眼神里,充滿了希望,前年去湖廣的人,今年已經捎信回來了,說他們在那邊過得很好,每家每戶都分了田,還起了房子,哪里的田比陝西的田好種多了,隨便種點什麼,都有極好的收成,以前在陝西種幾十畝地還不見得能填飽肚子,在那邊種個幾畝地,已經能填飽肚子了,倒是把那邊說得極美,讓當初沒敢出去的人後悔不已,如今據說已經不往湖廣移民了,而是往大琉球移民,據說那里比湖廣更加富庶,一年可以收三茬,想到一年可以收三次的地,這個老f 人的眼里就充滿了歡喜。

「女乃女乃,妞妞知道了。」小女孩認真的說道。

「娘,今年還跟去年一樣嗎?咱們去琉球嗎?」年輕的母親有些緊張的問道。

「媳f 啊!還是等你當家的回來再說吧,如今當官的已經把男人們叫去了,說是分派今年去哪里,呆會就知道了。」老f 人從美好的想象中醒來,和藹的說道。

不多時,幾個壯碩的男子就從稍遠的地方走了過來。

「娘」剛過來,其中一個壯碩男子立刻就喊道。

「唉虎兒」老f 人立刻笑著回道。

「當家的……」年輕的女子也道。

「娘,今年官府說了,有四個地方可以去,官府都負責到底,可以南下,走水路一直到大琉球去,去了哪里,可以分到田地,一家人可以不愁吃喝︰向東可以進京做工︰或者到關外打仗或者種地︰向西可以出關到沃兒都司去,哪里有朝廷剛打下的地方,如今也在招人種地……」

壯碩的男子立刻說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