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六百九十二章 瞬息萬變

明朝和右翼聯軍的決戰,實際真正打了不到兩個時辰,其他時間,都是在追趕中度過的。

右翼聯軍因內亂而四散,明朝在後面緊追不舍。一部聯軍殘部向西逃去;另外一部分殘部,則向南往沃兒都司跑。

大戰勝負已定,皇協軍又恢復了勇猛,不用新軍彈壓著也能打「狠」仗了,也不用新軍催著前進,而是皇協軍「拖著」新軍去打仗,既然右翼聯軍主力已經被擊潰,那剩下的,自然只剩下接受牧場和搶東西了,這自然就不用新軍催了。

跟在新軍後面的邊軍,也和皇協軍一樣,忽然變得孟勇無比起來,也能打「硬」仗了,也不用催促了,也不用壓陣了,也和皇協軍一樣,拖著新軍到處跑。

跟著新軍打仗的規矩向來極嚴,嚴禁吃獨食,s 吞,繳獲的戰利品也好,地盤牧場也好,總之,都是要拿出來分的,可不許自己s 吞,所以,作戰繳獲的東西,都得讓新軍過目,不讓新軍知道、參與、過目就自己單獨出去搶東西,可就壞了規矩。

所以,新軍很忙。

盧象升倒是分出了大部人馬去追往西逃的那一部分潰散的右翼聯軍。對于向沃兒都司那邊跑的右翼聯軍,盧象升倒是不那麼在意,只有小部分新軍彈壓這一些皇協軍,帶著一些邊軍再追。

邊牆之外,明朝和右翼聯軍在渾河邊上大戰的結果,是很多人都注意的。

明朝大敗右翼聯軍的消息,這個消息向四方傳遞的速度,是極快的。

特別是傳向陝西三邊的速度,甚至遠超七百里加急,至于為什麼會這樣快,不為別的,就為了能早一點沖進草原搶東西,和什麼過不去都可以,別和銀子過不去。

消息傳到陝西三邊,立刻引發了連鎖反應,歷來一直處于防守態勢的三邊邊軍,立刻像聞到了血腥的鯊魚,立刻從一兩千里的邊牆內傾巢而出,殺入草原搶東西,似乎早就準備好了。

既然朝廷的大軍已經把這個右翼聯軍打敗了,那這些邊牆之外的人也就沒什麼好怕的了,現在不搶,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去?有強大的新軍撐腰,怕什麼?

仿佛一夜之間,整個陝西三邊的邊軍,就戰神附體了,其凶狠程度,實在是令人乍舌,這和往日只知道防守的苦哈哈邊軍完全不一樣。

平時讓邊軍出關打仗,那比別登天還難,根本不可能對他寄予什麼希望,可如果是去搶東西,而且還是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搶東西,則又是另外一回事,數萬邊軍猶如滾滾洪流,一夜之間淹沒了整個沃兒都司。

……

明朝打贏了右翼聯軍的消息,急速的朝著四方傳播。

京城。

楊改革正在處理公務。

「報!……」小太監急急忙忙的邊喊邊叫,將寧靜的紫禁城喚醒。

楊改革停下筆,望了望門外,再看看王承恩。

「陛下!大喜事,大喜事,大同巡撫盧大人已經擊潰了右翼聯軍,這是盧大人的急報……」那個太監邊跑邊喊,這個消息,可謂是天大的好消息。

听了這個消息,楊改革放下筆。王承恩已經檢驗過急報了,見封印等等完好,這才轉交給皇帝。

楊改革迫不及待的打開,看起來。

盧象升果然不負重望,一舉瓦解整個聯軍,往西路追的部隊已經追過了明朝舊地東勝衛,向南的就不用說了,明朝在陝西三邊,好歹也有數萬人馬,一旦把這些人馬的潛力釋放出來,對付殘余的右翼聯軍,根本不費吹灰之力,痛打落水狗,即便是再垃圾的部隊也可以打得很好。

「好!朕果然沒看錯他!」楊改革看了這份戰報,大叫一聲好,這份戰報那叫一個解氣,盧象升一口氣打回了明朝舊地東勝衛,兵鋒還在向西推;一口氣徹底的瓦解了沃兒都司部,黃河大「幾」字圍出來的這一塊河套之地,終于是回到明朝的控制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王承恩看皇帝格外高興,也忍不住祝賀道,這份戰報他雖然沒看,可他也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既然大戰已經分出勝負,後面的事他自然能猜得到。

「呵呵呵,這確實值得恭喜,大伴,立刻召閣臣,九卿平台議事……」楊改革要第一時間發布這個勝利的消息,遼東賣地的事,楊改革還得再加一把火。讓遼東賣地的事徹底的火起來。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應道。

……

其實,不用楊改革召集,大同巡撫盧象升大敗右翼聯軍的消息,已經急速的在京城里傳開了,不少大臣听了消息,立刻進宮來祝賀。

……

楊改革覺得這次召集群臣,似乎速度格外的快,他不過喝杯茶的功夫,王承恩就告訴他,群臣都到得差不多了。

……

平台。

群臣已經在等候皇帝了,人人都是喜氣洋洋的,打敗了右翼聯軍,算是去了一頭明朝的心病,讓明朝很是揚眉吐氣了一回,說實話,明朝和右翼之間的糾葛,那叫一個復雜,可謂是愛恨情仇,難以道明。

開國的時候就不說了,自然是明朝把人殺得大敗特敗,但到了土木堡之變,右翼又把明朝的皇帝俘虜了,這可是狠狠的在明朝人臉上扇了一巴掌,但明朝也硬氣,輸歸輸,可骨頭從來不軟,該人的照樣,到了戚繼光,俺達汗那一代人,明朝打了該打的人,又才和右翼的人眉來眼去,成了好冤家,到了現在,又同樣被林丹汗這個杯具角s 害慘了,導致了各奔東西,一邊和林丹汗結盟,一邊和黃台吉結盟,在到現在,以明朝徹底擊潰右翼而告一段落。

行過禮了。

楊該給率先就說道︰「諸位卿家,大同來的好消息,盧象升已經徹底擊潰了右翼聯軍,我朝大勝,右翼一部分西逃,一部分南逃,……南逃的那一部分已不用考慮,盧象升回報說,西逃的那一部,他已經追過了我朝舊地,東勝衛,並且兵鋒依舊再向西……,好了,詳細的朕就不說了,諸位卿家自己看吧。」楊改革笑著說道,這是一個追加自己威望的好機會,也是一個增加國人信心的好機會,解決掉了右翼聯軍,明朝的勝算就更大,贏得對東虜的戰爭,已經沒有什麼懸念。

大臣們听了皇帝的話,紛紛議論起來,開始傳閱戰報,這份戰報,確實寫得格外的動人,格外的解氣,不少大臣看得是連連稱是,連連點頭。

看了一氣,也算是傳閱過了,也議論過了,楊改革壓壓手,準備說話了。眾臣見皇帝要說話,都安靜下來,听皇帝說話。

「諸位卿家,有什麼也就都說說吧……」楊改革笑著說道,楊改革現在做的就是消滅東虜,然後邁出武裝擴張的關鍵一步,完成了這一步,明朝擴張的步伐,也就無法阻擋了,這件事,楊改革一直在細心操作。

「啟稟陛下,這實在是我朝之福氣,擊潰右翼聯軍,則去了我朝心頭大患不說,東虜也就沒了恢復實力的指望了,滅掉東虜,指日可待……」施鳳來依舊是第一個說話的,說的話,依舊沒什麼特s ,但是,卻也絕說不上有什麼問題。

楊改革點點頭,算是贊成施鳳來的話。

「啟稟陛下,臣以為,這全托了陛下的福氣,不是陛下間拔起大同巡撫路盧建斗,想此戰,也不會贏得如此干脆……」韓爌是一通稱贊。

「……陛下,右翼瓦解,雖然是好事,可臣以為,卻也未必是好事……」陳于廷站出來,開始了自己唱反調的工作,陳于廷覺得,自己就是天生給皇帝唱反調的,什麼事,不給皇帝唱點反調,他就不自在,貌似皇帝也還算欣賞他唱反調。所以,這件事也不例外。

眾臣立刻側目。

「哦,卿家說說,為何不是好事?」楊改革問道。

「陛下,盧大人他追入我朝舊地東勝衛,雖然說得好听,可臣覺得,這未必是好事,為何不南下追沃兒都司部呢?」陳于廷問道,看過了戰報,陳于廷撿了幾處他覺得有漏洞的地方說道。

「哦,接著說。」楊改革笑著說道。這個陳于廷,楊改革是很不滿的,不過,如今也只能將就,有一個隨時唱反調的總比沒有的強。楊改革越是看不上這個陳于廷,越是不讓他接觸到內情和秘密,陳于廷知道的內幕、秘密也就越少,知道的內情和秘密越少,說話也就越不靠譜,經常說一些讓「知情人」莫名其妙、好笑的話。

「陛下,東勝衛乃是我朝舊地,雖然說是收復,可收復了,朝廷是不是得派大軍鎮壓?是不是每年得消耗糧草?長途跋涉運輸糧草過去,是不是糜費……呃……」陳于廷把陳年濫調翻出來,說道。說了一氣,可能想起來,自己說錯了,如今和以前可不一樣了,以前糧食緊張,運輸不易,才迫不得已撤回東勝衛,可如今有耐旱的番薯,只要找個有水的地方,隨便種一種,收獲量就極大,運輸更是有了馬車這種運輸量極大的運載工具,和往日的運輸量不可同日而語,還拿以前的陳腔爛調來說,似乎不妥,立刻改換噴的方向。

「……呃,這,往東勝衛追為何不往南追呢?為何此處就不用說了呢?沃兒都司這個方向前有邊牆阻攔、邊軍嚴正以待,後又強兵追擊,臣以為,往南追才更適合,俗話說,傷其十指,不如去其一指……」陳于廷道。

知道內情的人有些鄙視陳于廷了,就比如袁崇煥,當然,面子上卻是不動聲s 。

「哦,這事啊!這個事,陳卿家無需擔心,再過幾日,就應該會听到更好的消息,如今得到的戰報,還是二十六日當日的戰報,再過幾日,想還有更好的消息送來,這件事,卿家就無需擔心了……」楊改革道,這件事,自己早有準備,參謀部也早有預案。軍事上的事,還是專業人事來做比較靠譜一點,為了動員其邊軍,j 發邊軍的戰斗力,讓邊軍發揮出應有,可用的水準,楊改革沒少動腦子,也沒少想辦法,這個,可真的不用外行人士給自己操心。

陳于廷呆呆的看著皇帝,有些不解,同時,也有些傷心,朝廷里的一些風言風語,他也是知道的,皇帝似乎不太待見他,很多事都瞞著他,很多事,他都不知道內情,不知道內情,就難免說錯話。

就好比今天,皇帝好像依舊有很多事瞞著他。

「敢問陛下,又有何好消息呢?為何此處就不用問了呢?」陳于廷問道。

「呵呵,卿家不是說了嗎?有邊軍嚴正以待?難道卿家以為,邊軍就真的那麼不堪使用?真的沒有一點血x ng?朕覺得,這次邊軍一定會大有作為的,特別是陝西三邊……」楊改革道,不是大軍嚴正以待,而是數萬人馬淹沒整個沃兒都司。朝中很多人,對于外界的消息,雖然也知道一些,可不是「知情人」,知道的也有限,對外界的看法和印象,還是有很大的誤差和延遲。

知道內情的自然知道皇帝再說什麼,陝西三邊的人真的就只能在邊牆內「嚴陣以待」?就不會沖出邊牆打殺個痛快?或許打仗的血x ng是沒有,可搶東西總會積極吧?

知道內情的人想到這里,只是嘖嘖嘆息了幾下,默不作聲,這事,不用說,過幾天準有消息,如果那些邊軍連搶東西也不會,那那些人,真的只能叫他們一聲「廢物」了。

不太清楚內情的人又疑hu 的看著皇帝,就好比陳于廷。

「朕今日召諸位來,就是要分享這一好消息,為慶賀此好消息,朕再宣布一個好消息,讓好事成雙……」楊改革借著高興勁說道,不再理會陳于廷。

群臣都望著皇帝,不知道皇帝又要玩什麼新花樣。

「……今明兩年,凡開墾關外土地所需要之耕牛,騾驢牲口,農具,朕給予二成補貼……」楊改革笑著說道。

眾臣一听,這確實是個好事,說白一點,就是皇帝送錢給大伙呢,如今到遼東買地的,不就是大伙嗎?要種地,自然得買農具,買牲口什麼的,地買得越多,所需要的牲口和農具也就越多,既然給補貼,那自然是皇帝掏錢給大伙,雖然算不上什麼大好事,可也是一件值得說道一下的好事,以往皇帝搞普天同慶,不外乎是賞錢,賞銀子,賞東西,確實比較俗,如今流行這個賞補貼,確實比那個賞銀子,賞東西高明,憑白得了個愛農的好名聲不說,還催促著更多的人到遼東買地,實際皇帝是不會做虧本生意的。

「……嗯,當然,這還是老規矩,按發票來拿補貼,至于能拿多少補貼,就按買了多少地算,地買得多,朕就補貼得多……」楊改革笑道。

眾臣無話可說,皇帝白給大家銀子,這總算是件好事,總不好到手的錢都不要吧。

「……哦,還有,凡關外的地稅,今年就不交稅了,以慶祝這個難得的勝利……」楊改革又笑著說道。

這才算給了大家一個不小的甜頭。眾臣一听,這確實是好事,今年不交稅?那可省不少錢,這個好處,可比前一個大得多了。當下就有大臣站出來稱贊皇帝聖明,愛護百姓,重視農桑。

實際,以前朝廷開荒,可不是這樣的,實際是誰開的歸誰,甚至地方官府還會發放農具種子什麼的,甚至還會發放一定的口糧,甚至還有免稅幾年的優惠,這是常態。

可如今不一樣,楊改革要求,買了就得交稅,想偷稅漏稅,沒門,楊改革倒是先把所有的優惠取消,然後再慢慢的一點點給優惠,倒是把稅收把的牢牢的,絲毫不松懈。

「啟稟陛下,臣以為,普天同慶,不該僅僅只恩澤了關外一地,關內的百姓也等待著陛下的恩澤啊!」陳于廷還是站出來,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他這反對派,當得徹底。

群臣莫不側目,這可是掏皇帝的腰包啊!又都看向皇帝。

「呵呵呵,好說,將來有大喜事,朕自當廣施恩澤,今天,也就如此吧……」楊改革笑道。

「臣拭目以待……」陳于廷倒是僵持著,他倒是想看看,皇帝到時候能拿出什麼「恩澤」來,實際遼東也快分出勝負了,要不了多久,皇帝就得「大破費」,給皇帝找茬,陳于廷覺得,是他該干的。

對于這個刁難,楊改革還真的不怕,如今既然在推動社會變革,那自然會打破一些枷鎖,要說恩澤天下人,楊改革可以毫不含糊的說,他可以辦到。

顯擺過了,也催促過了,這臨時的小朝議也就散了。

……

散了小朝議,楊改革還有事要交代,小朝議上,實際不過是顯擺,說一些明面上的東西。實際真正處理事情的,還是相應的人,楊改革還得額外的吩咐,有些事,不好拿到小朝議上討論,那樣就把事情搞得實在太繁雜了。

「大伴,再給富明德去個旨意,他那關外的槍店,憑我大明戶籍,給予二成的優惠,也是老規矩……」楊改革想了想,說道。關外即將大發展,楊改革還是動用自己的「s 人」力量推動戶籍的發展。

「奴婢遵旨!」王承恩連忙答應道。RO!。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