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六百七十二章 功課

陳于廷在文華殿上說的一番出人意料的話,確實是相當的讓人意外。楊改革覺著,這是不是可以看成是明朝的士大夫們從滿口仁義道德清議的作風向爭取實際利益的轉變?

以前可從來沒有什麼人如此光明正大的跟自己這麼赤lu lu 的談利益,還是談的國家利益,這可真的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這話,這種轉變還是從一個「東林黨」嘴里說出來的,這件事,更是讓人意外,甚至說,驚掉了下巴。

明眼的人都可以看出來,陳于廷說不出這番話,背後必定有人,而熟悉朝堂動向的人都能大概猜到,這個人是誰……,除了曹于汴還能有誰?

是什麼原因讓曹于汴這個東林黨前「高官」有如此之大的轉變,從從來都只考慮東林黨的利益;從從來只考慮s 人利益轉變成了赤lu lu 的談國家利益?楊改革吃驚的是這個,玩味的也是這個,眼楮不由的看向韓爌,只怕是真的應了那句話,「愛之真,恨之切」,這其中的緣由,只怕相當的復雜,未必是曹于汴真的有了如此之高的眼界;真的有了如此之大的xi ng懷;也不是真的有了如此高尚的品德,只怕還有對韓爌及其韓爌那幫人的「愛」和「恨」。

楊改革有點汗顏了,沒料到,這死水一潭的朝局,也會出現如此戲劇x ng的一幕,自己原本是打算讓曹于汴發揮余熱,繼續充當反派的角s ,沒料到,曹于汴居然會有如此之大的轉變,一個把赤lu lu 的利益掛在嘴邊的明朝士大夫精英?這算是自己「改造」的成果嗎?楊改革很汗顏,心目中那個曹于汴的形象,徹底的顛覆了。

朝堂上出了這麼一件讓人驚訝和意外的事,不僅楊改革沒了心思再處理今日的朝政,連大臣們也沒什麼心思開小朝議了,君臣們又胡亂的扯了幾件事,匆匆的就散了小朝議。

楊改革出了文華殿,就立刻對王承恩道︰「大伴,去請孫師傅過來。」楊改革第一件事,就是和孫承宗商量一下,今天這件事,雖然只有一番話,可這份量,絕對不輕,甚至可以說,是濃厚的一筆,今日這些讓人意外和驚訝的話為這逐漸平淡的朝局注入了一份新鮮的空氣,必定會產生長遠的影響。對朝堂上格局,動向,甚至士大夫們的言論風向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這件事貌似偶然發生的事,甚至可能開啟某個時代。

孫承宗很快就到了,也是一臉的意外,楊改革看了,知道孫承宗也十分的意外此事。

「孫師傅,今日朝堂上這事,可實在是有些讓人意外了……」楊改革開口就問道。

「回稟陛下,確實讓人意外,實在難以想象,曹自梁居然會有如此之大的轉變,這似乎是開了某些先河了……」孫承宗立刻會意了皇帝的意思,立刻把自己想到的東西說了出來。

「是啊!陳于廷說不出這些話,說出這種話的,也只有曹于汴了,曹于汴說出這種話來,確實是開了我朝先河啊!……一個言利,逐利的先河……」楊改革到了此時,依舊有些不相信這事是真的,一個為國家言利和逐利的明朝士大夫精英,還是一個前東林黨高官,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實在是匪夷所思。

「回稟陛下,是的……」孫承宗也是汗顏得很,他實際也是一個言利派,但是,他頂多和皇帝s 下里商量,s 下里說,平時在朝堂上,在外人面前,可從來不說,可今日,陳于廷在朝堂上赤lu lu 的把逐利說得冠冕堂皇,這其中的差別,孫承宗一想起來,就只覺的汗顏。

「……呃,難以想象,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楊改革到現在還是不相信這件事是真的,如果明朝士大夫都能以國家的利益為先,什麼事都把利益掛在嘴邊,楊改革可真的要跳起來笑了。

「陛下,這其中的緣由,只怕復雜得很……」孫承宗接了一句,臉s 怪怪的。

楊改革听了,臉s 也怪怪的,其中的緣由,大明朝高層的人只怕都明白,韓爌和曹于汴兩人之間的「情仇」,可真的深得很。

孫承宗怪怪的看著皇帝,這事,完全就是皇帝一手搗鼓出來的,要不是皇帝沒事給曹于汴一個什麼密匣,事情或許也不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輸得精光的曹于汴只怕也會認命,不會再摻乎朝堂上的爭斗,也沒那個能力了,可偏偏,皇帝從中插了一手,搗鼓了一個密匣,只怕風燭殘年的曹于汴也「看開」了很多東西,思想才會有如此之大的劇變,以另外一種姿態繼續和韓爌「糾纏」。

楊改革也是怪怪的看著孫承宗,這事可真的不怨自己。

「哎……,也罷,此事就暫且不說了,朕覺得,曹于汴如此劇變,也未必不是件好事,朕倒是希望朝臣們都能言利……」楊改革說道。叫孫承宗來,不僅僅是為了這個事,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說。

「……是,陛下。」孫承宗答道,他從來的都只是暗地里言利,如今光明正大的赤lu lu 的言利,這或許是件好事。

「陳于廷說的抵押借債這個事,朕覺得,或許不錯,倒是可以稍稍調整一下對林丹汗的策略,不再白給他了,讓他拿相應的物資來換,沒有就抵押,就借,就如陳于廷說的,只要說得上的,林丹汗舍得拿出來抵押的,我朝都要,白給也是給,虛無縹緲的抵押也是給,有個抵押總好過什麼都沒有,今日借出去的,明日讓林丹汗連本帶離還回來,孫師傅覺得呢?」楊改革說道。

「回稟陛下,臣完全支持,如此調整,更適合陛下的策略。」孫承宗想都沒想就立刻回答道,這事孫承宗已經考慮清楚了。

「好!既然孫師傅也覺得沒問題,那朕就讓劉吉善執行新策略……」楊改革笑道,今日意外的得了一個大收獲。

「……對了,大伴,你通知一下樊維城,讓他的邸報把今日陳于廷說的那個什麼歲幣之盟的話在邸報上說一說,把問林丹汗要抵押的事好好的引導一下,要抵押、借債這個事,需要正確的引導,日後有什麼事,也可以依照這個來辦……」楊改革想了想,又對王承恩道,借債,抵押這個事,終于走上了明朝士大夫精英們的視野,這無疑是件好事,比滿嘴跑仁義道德實惠多了。

「可,……陛下,那些話有辱陛下的名聲……」王承恩沒有立刻答應,而是皺起眉頭說到。

「無妨,這不算什麼,這是好事一件,大伴照辦就是,劉吉善那邊還等著這邸報辦事呢,嘿嘿嘿……」楊改革笑道,歲幣之盟貌似對自己有些影響,不過,這些東西,正面面對反而比遮遮掩掩更好。

「奴婢遵旨!」王承恩見皇帝堅持,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

下了小朝議的大臣們也和皇帝一樣,對于今日這件事,也是相當的驚訝和意外,前大明總憲借如今的大明總憲的嘴,在朝堂上赤lu lu 的談逐利,談抵押,談借債,這事貌似不起眼,可著實是給大明朝帶來的一些異樣的氣息。

大臣們下了朝,立刻三三兩兩的議論開來,消息立刻四散,除了逐利,借債和抵押之外還有一件事,那就是曹于汴雖然下台了,可對朝局依舊還有相當的影響力,韓、曹二人之間的糾葛只怕還沒完,如今韓爌貌似還硬朗,而曹于汴貌似已經是風燭殘年,時日不多,做起事來,只怕更加「犀利」,這二人的爭斗,必定還會有好戲看,不少的大臣都抱著看好戲的態度,要看看,這事到底如何發展。

……

平台。

袁崇煥下了小朝議,就直接到平台來了,他上任兵部尚書之後,除了處理兵部的公務,每天還必修抽出相當的時間來平台參與各種推演,參與北方戰事的研討,身為前線指揮官,如今的兵部尚書,他是必定要參與這件事的。

袁崇煥雖然是兵部尚書,可卻也是小心翼翼的,相當謙虛。北方的萬里之戰,他即便是兵部尚書,可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部分,站在全局的高度來看整個北方的戰事,袁崇煥實在沒有多少底氣,他知道,自己必須小心的學習,盡快的了解情況,所以,每日都必到平台參與北方的戰事討論和推演。

「陛下駕到!……」一聲長長的喊聲,平台里的人立刻立正,準備迎接皇帝。

和孫承宗談完了事,楊改革又到了平台。

袁崇煥也跟著立正站好,等待皇帝的到來。

楊改革稍稍的揮手示意,算是回禮。

平台里的人又依舊忙自己的。

平台里進行推演和論證北方戰事的幾個高官,都圍攏過來迎皇帝。

楊改革徑直走到了自己的位置。

「今日倒是有個好消息要告訴諸位……」楊改革說道。

眾人見皇帝說好消息,都等著皇帝,看到底是什麼好消息。

楊改革掃了一圈自己眼前的人,把目光放在了袁崇煥身上,今日這事,可和袁崇煥有關。

「……南方琉球國的事,已經有了眉目了,如不出意外,不日捷報就會傳回來……」楊改革透l 著這個消息。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眾人連忙恭喜,助藩屬國復國,也是一份功績,倒是值得向皇帝祝賀。

「呵呵,祝賀倒是不必了,那琉球國還不如我朝一縣之地大,即便幫他復國,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楊改革說道,雖然嘴上說沒什麼了不起,可心里還是很得意的,比起歷史上的崇禎連幫琉球復國的能力也沒有,自己可比他強多了。

「……本來,諸位要面對北方戰事,心思都應該放在這上面,朕不該說這個事的,免得分了諸位卿家的心,不過,既然踫上了這事,朕也就提一提……」楊改革說道。

其他幾個人都不解的看著皇帝,不知道皇帝要說什麼,只有孫承宗知道皇帝要說什麼。

「……幫琉球復國了,那接下來,就要應對倭國的反撲和s o擾,水師可能會和倭國交戰,朕想問,我朝對付倭國的策略該是什麼?還有,日後我朝可能要南下,可能會重建交趾布政使司,那麼,又該如何面對如今的交趾,甚至更遠的南洋、西洋,以至于更加遙遠的地方……」楊改革說道。

幾個人都有些驚訝的看著皇帝。

「……朕剛才說過了,這件事本不該提的,以免分了諸位卿家的心,但又踫巧遇上,那朕也就將就著這個事,考一考諸位,看看諸位應對倭國、南洋、西洋、乃至更遠地方的策略,幾位卿家回去之後,把自己心目中的策略寫下來,朕給幾位卿家三天的時間,三天之後朕要看……」楊改革說道。

「臣等遵旨!」袁崇煥,秦良玉和滿桂都很是吃驚,皇帝怎麼忽然要考他們這個?

楊改革看了看孫承宗,孫承宗一臉的平靜。

「……此事算是小小的調劑,幾位卿家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北方戰事上……」楊改革又說道。

「臣等遵旨!」幾個人又答應道。

……

遼東。

錦寧。

新任的遼東巡撫洪承疇一上任,就逐一的接見手下的部屬,爭取盡快的熟悉這里,盡快的適應這里。

見過了諸多大大小小的將領,洪承疇對遼東的情形,算是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本來,見過了這些大大小小的將領,也就完了,可以洪承疇的了解,這遼東戰場上,還活躍著一只特殊的隊伍,這些隊伍,不在大小將領的統領之下,可在***遮東虜上,卻是出了大力的,在遼東戰場上打「斥候戰」,相當的活躍,這就是那些「賞金獵人」。

洪承疇對這些人產生了好奇,這些人的來歷,洪承疇也有一些了解,大多都關內來關外踫運氣的,這里的賞格相當的高,如果運氣好,做得一兩年,或許就可以回家買上幾畝地,做個小康之家沒問題,所以,到關外做賞金獵人,對于關內也是有著相當的吸引力的。

今日,洪承疇就特意接見了這一行里比較出名的一只隊伍,準備仔細的了解一下這種特殊的隊伍。這只比較出名的賞金獵人隊伍,頭領人稱楊六。

做足功課,一直是洪承疇相當注意的。

「你是說,來遼東做你們這一行的,很多都是陝西的?其中又以榆林等地為最?」洪承疇和楊六客套過來,就開始問開了。

「回稟巡撫大人,正是。」楊六略帶j 動的說道,能得巡撫這種高官親自接見,楊六還是很j 動的,更何況,這個人,據說還是皇帝的人,更是起于陝西,算起來,也是有幾分情誼的,所以,對于洪承疇的詢問,倒是不隱瞞什麼。

「哦,原來如此,據本撫觀察,***東虜一事,你們是出了大力的,可想過投靠官軍?」洪承疇倒是起了一些心思。

「回稟大人,此事,說起來,實在是有難言之隱……」楊六在這個問題上,倒是堅持起來,他的來歷有些不尋常,對于這個提法,有著相當大的抵觸,當年他也是官軍來著,還是個頭目。

「噢,不說也罷……,對了,你們不投靠官軍,那火器,彈藥又是從哪里來呢?」洪承疇這是故意問的,如今關外實行軍管,不是不準平民持有武器,而是支持甚至是要求所有人都持有武器,火器和彈藥都是可以買到的,當然,得有必要的證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買到火槍彈藥的,而且不同的人,所能買到的武器也是不同的。

「回稟大人,草民們的火器和彈藥都是在槍店里買的,和別人確實有些區別,確實可以買到常人買不到的東西,說起來,還是借了史大人的光……」楊六也如此回答道,得到這份和普通人不同的優待,這也是偶然,甚至說得益于史可法的名聲,如今,他們這一伙人,倒是借助這份優待,越做越強,成了遼東有名的一伙賞金獵人。

「哦,史大人?可是史可法史大人?」洪承疇問道,關于這只隊伍的背景,洪承疇也有所了解,現在問,不過是進一步確定,或者說,把關系表明。他可是帝黨,史可法也是帝黨,帝黨和帝黨自當該互相照顧,何況史可法貌似也是皇帝看重的人,如今跟在徐光啟身邊辦事,日後的成就不可限量,他也是有必要交好的。

「回稟大人,正是,我等都是借了史大人的光,才能活命,得史大人推薦,才來了這遼東打韃子的,一是來混口飯吃;二來也是報陛下的大恩,報史大人的恩……」楊六立刻把史可法拋出來,如今,史可法這張牌,逐漸的成了他們的保護傘,誰想動他們,都得考慮一下史可法這個背景,在遼東這個大軍林立的地方混飯吃,不找點背靜是不行的。

「算起來,史大人也算是本撫的同僚了,當年,也同在陝西為官的,……多虧了陛下聖明啊!」洪承疇確實有些想把這只隊伍收入囊中的意思,不過,洪承疇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功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