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六百五十六章 開始落實戶籍政策

孫承宗見皇帝談到了戶籍的問題,談到了關外、海外土地的問題,愈發的嚴肅,這個問題,雖然現在看不那麼起眼,實際,關系到大明朝未來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問題。

戶籍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戶籍問題,伴隨戶籍捆綁而來的,則是一系列的權利和相應的義務,這個問題,往深處想,實在是夠震撼人心。孫承宗看著有著淡淡思緒的皇帝,想的是高瞻遠矚也莫過于此了。

「陛下深謀遠慮,戶籍之事,實乃是重中之重,沒有戶籍不能買地之事,可行,……陛下這是要開始推行戶籍了?」孫承宗說道,戶籍的事皇帝前一段時日和他談過,當時談得比較籠統,也還沒有正式的開始執行,還只是一個說法,見皇帝說這個,孫承宗知道,皇帝是要開始推行戶籍政策了。

「深謀遠慮不敢說,有些事,必須在朕手里做出來才行,朕既然生到了這個世上,又身為我大明的皇帝,就注定了要承擔起這份責任。」楊改革淡淡的說道,說著這個,思緒其實又飄到別的地方去了。

「……」孫承宗默然了,看著有著淡淡思緒的皇帝,心里更是有著說不出的滋味,他也是活了好幾十年了,實際說起來,也就當了這位皇帝的左膀右臂這一兩年才活得最精彩,如此之多的事在自己的手里一件一件的編織出來,對後世的影響可延綿百年乃至數百年。太多的事,是他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如今,卻也一件一件的做了出來,或者即將去做。很多東西,是他以前根本無法企及的,也只有跟著這位年輕的皇帝之後,那些他以前根本無法企及的東西才逐漸的l 出清晰起來。很多東西,在孫承宗看來,根本就是模糊一片,也就是在這一兩年,這看向很多東西的視線,才逐漸的清晰起來。看著年輕得過分的皇帝,孫承宗除了感慨,就只能感慨。

「大伴,去把畢自嚴召來,朕有事,另外,把小順子叫來,朕有事……」楊改革忽然轉身對王承恩說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立刻答應,然後去安排了。

下過了聖旨,楊改革又繼續漫步,在這個雨後天晴的好日子里,空氣格外的清晰,人的思維,也格外的順暢。

孫承宗依舊陪著皇帝漫步,听見皇帝召畢自嚴,知道皇帝要安排具體的事了,看樣子,還是和戶籍有關,把層次說低一點,就是和關外的地有關,再把層次說地一點,就是和關外的戰事有關。這一系列的謀劃,層層相扣,環環相連,會走向何方,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外人焉能知曉?也只有等到水落石出了,外人才會驚嘆,原來如此。

「孫師傅對佛教有多少了解?」楊改革走了一會,忽然問孫承宗這個問題。

「佛教?回稟陛下,臣也有所涉獵,不知陛下要問什麼?」孫承宗見皇帝問這方面的問題,倒是專心的準別給皇帝解釋,皇帝雖然高瞻遠矚,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眼光,可也還畢竟年輕,對很多知識還是有所欠缺,在這個方面上,孫承宗才覺得,自己或許才對得起皇帝叫這聲師傅。

「前些日子,那個圓悟大師來見朕,說了一些關于佛的東西,朕听了,倒是覺得有點意思……」楊改革笑著說道,做「活佛」的事楊改革還沒有一個通盤的考慮,如今,也只能給孫承宗稍稍的提一提。

「……」孫承宗不知道該如何接話了,以皇帝的心x ng,可絕不是一個會受到佛法影響的人,縱觀皇帝做的事,皇帝的想法,無一不是立于天地之間,向天地爭命,創百世之先的,和佛離得可不是一般的遠。

「……孫師傅對喇嘛教有了解嗎?」楊改革見孫承宗無語,又問道。

「回稟陛下,也知道一些,有所涉獵。」孫承宗又答道,在這些地方,就顯出他的用處了,進士出身的人,一般的涉獵都比較廣的,知識面相當的豐富,進士的含金量可是相當的高的。

「……陛下可是說草原上那些喇嘛?」孫承宗好像忽然想起什麼來,又說了這麼一句。草原上的事,能搞到如今這個境地,實際,喇嘛教也在里面起著推b 助瀾的作用,說白一點,就是摻乎著爭權奪利的事。這些事,因為關系到軍事,關系到關外的局面,所以,孫承宗對這方面的了解,還是比較多的,听見皇帝問起,立刻想到這方面來了。

「嗯,孫師傅對這些喇嘛如何看?」楊改革問道。楊改革對那些搞事的喇嘛沒什麼好印象,草原上林丹汗忽然發瘋的四處殺人搶東西,把明朝的「籬笆」打成篩子,除了和氣候有關,實則,也還和那些喇嘛有關,宗教在摻乎和推動者草原上的巨變。楊改革的策略里,也沒把他們當成什麼事,更是對他們有成見,更沒想過借助他們的能量,如果那些喇嘛和自己的計劃有沖突,楊改革不介意用人頭堆積起一座座「京觀」,如果他們及時的收手,知道進退,自己也不妨給他們一片生存的空間,也沒想徹底的把他們連根拔起。不過現在,楊改革的想法變了,這些喇嘛,看起來,也還是有用處的。

「那些人?攪風攪雨,推b 助瀾,對我朝來說,有巨害……」孫承宗也說出了自己的觀點,通過各種情報,草原上的事,孫承宗可以做到一覽無余,以前很多不清晰,不明白的事,如今全在孫承宗的眼皮子底下,那些喇嘛做的事,孫承宗自然也知道,對那些喇嘛,自然沒什麼好感,宗教之爭引起了草原上的大沖突,混合了其他因素,逐漸的演變成了大屠殺,演變成了劇烈的戰爭,大明朝養了一兩百年的「籬笆」就這樣沒了,損失之大,難以估量,要孫承宗對那些人有好感,實在是好不起來。

「呵呵,確實如孫師傅所言,那些喇嘛推b 助瀾倒是一把好手,都說出家人以慈悲為懷,可朕覺得他們未必有這份慈悲……」楊改革笑著評價道。楊改革又想起了自己對那個老和尚的態度,不是楊改革對佛們有什麼偏見而不待見佛門,實在是好不起來。

「回稟陛下,要說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我東土佛門倒是做得不錯,遠比那喇嘛教強多了……」孫承宗說道,見皇帝說道了本土的和尚,又說道草原上的喇嘛,立刻對兩者進行了比較。

「……這個倒是不錯,我東土的佛門沒有摻乎世俗的權利,自然顯得平和得多,以慈悲為懷,也說得過去,那喇嘛教摻乎世俗的權利,這推b 助瀾起來,和慈悲二字,實在是相差甚遠……」楊改革笑著說道。

「陛下說得是……」孫承宗道。

「……陛下談那些喇嘛,莫非,陛下對那些喇嘛有什麼新的看法,或者,需要調整一些策略?」孫承宗忽然想到,皇帝也不會無緣無故的說這些,如今皇帝對北方戰事的關注,是格外的用心,說到喇嘛的問題,孫承宗覺得可能和這個有關。

「嗯,確實可能要調整一些策略,不過,具體如何應對,朕現在還沒有一個成型的想法,還在考慮到底如何辦……」楊改革承認道,關于活佛的事,涉及面確實比較廣,一時間,楊改革也沒一個具體的辦法,做活佛的事,也就暫時說不出口。

「呃……」孫承宗也不敢再問了,想如果真的要調整策略,只怕會有相當大的調整,如今對待那些喇嘛的政策,很簡單,是敵人的,消滅;不是敵人的,也不管太多,不管是敵人也好還是「自己人」也好,都不能對大明朝產生危害,都不能搶奪大明的利益,不然就都是「敵人」。

……

正說著,王承恩稟報,小順子到了,不多時,又稟報畢自嚴來了。

王承恩在皇帝身邊伺候著,稍稍落後皇帝一些一些,小順子則又在王承恩的身後,另外一邊,則是孫承宗和畢自嚴。

「也難得遇到今日這般清新的天氣啊!……」楊改革倒是先說起天氣來,北京城曬了幾個月,飛沙落土的事,就連這皇宮大內也難免,遇到這種清新的空氣,實在是難得,不夸一下是不行的。

「……」

「……那是……」

「回陛下,今日確實是個好天氣,京城里難得有如此的好天氣……」

畢自嚴多說了幾個字,孫承宗一字未發。只有小順子的話最多,當然,王承恩也沒說話,王承恩一般只有在接旨的時候才說話,其他時候,皇帝沒問他,他是不搭話的。

「銀錢的事,戶部可有難處?」楊改革夸過了天氣,開始說正事,找了一個話題作為切入口。

「回稟陛下,陛下可是問支援林丹汗的銀錢?」畢自嚴見皇帝問的是戶部的事,連忙答應道。

「嗯……」楊改革嗯了聲。

「回稟陛下,如今戶部銀錢還算充足,一二十萬的開銷,還支撐得下來……」畢自嚴連忙答應。

「嗯,支援林丹汗的開銷,都從朕這里出,無需戶部掏錢……」楊改革說道。

「……臣遵旨!」畢自嚴有些納悶了,見皇帝問起銀錢的事,還以為皇帝是要戶部掏錢去支援林丹汗,沒想到,還是皇帝自己掏錢。既然還是皇帝自己掏錢,那皇帝還問這個干嗎?豈不是多此一舉?

「畢卿家對遼東的戰事如何看?」楊改革又笑著問道。

「回稟陛下,我朝佔優勢,勝算較大,可以壓制東虜,但要想決勝,時機還不成熟……」畢自嚴更加納悶,他知道的都還是皇帝告訴他的呢,皇帝還怎麼問他?這事不是該問孫閣老嗎?他可真的就是外行了。

「呵呵,那卿家可想過,打仗打完了的事?」見畢自嚴一臉的郁悶,楊改革笑著問道。

「……打仗打完了?這,陛下……,那自然是橫掃東虜,收復失地,一雪前恥,我大明武功赫赫。」畢自嚴又說道。

「那遼東投資的事,又進展得如何了?」楊改革又笑著問道,這些事,楊改革比畢自嚴清楚得多,戶部在這件事上,還是屬于配合者,實際主導的,還是楊改革自己。

「回稟陛下,臣都是按照陛下的吩咐去辦的……」畢自嚴只能這麼答了,說實在的,他戶部在遼東開發這件事上,可做不了主,圈那個地方地,可不歸他戶部管;誰能去圈地,更輪不到戶部來管,他戶部能做的,就是別人圈好了地,把地契什麼的拿到戶部來蓋章子,還有就是戶部記錄下誰誰誰買了那里的地,買了多少,該繳稅多少,這戶部能收的稅,實際也就是田稅這一塊,其他的,也還輪不到戶部來收。至于賣地的錢,這個,更輪不到戶部來管。

「嗯……」楊改革停了一下,看著納悶,郁悶的畢自嚴。知道很多事,畢自嚴還不知道,這層次還低了些,說話不能像和孫承宗說話那樣。

「……遼東投資的事,朕想了想,想在這里面加一項規矩進去,和戶部有關……,小順子,也和你那里有關……」楊改革想了想說辭,說道,畢自嚴離孫承宗還有相當的差距,很多事,可以和孫承宗商量,但不會和畢自嚴說,很多時候,也只能讓畢自嚴照辦,而不會和他說緣由,一邊吩咐畢自嚴,一邊吩咐小順子,小順子就是掌控北方稅監的大太監。

「敢問陛下,是要加什麼規矩?」畢自嚴問道。

「回陛下,奴婢听著呢……」小順子也答應道。

「就是加一項戶籍的要求,日後要到遼東去買地,投資做買賣,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是朕的子民,必須持有我大明的戶籍才行……」楊改革說道。

「加戶籍?只有持有我大明戶籍的人才可以買地?」畢自嚴听說了這個要求,有些吃驚,也有些驚訝,一時間吃不準這是什麼意思。

「奴婢遵旨!」小順子倒是沒多想,听明白了話,立刻就答應道,他是負責管誰能去遼東圈地的,管收稅的,既然皇帝要在這前面加一個戶籍的前提,那他照辦就是。這樣說起來,戶部的權利倒是變大了,小順子看看戶部尚書畢自嚴。

「不錯,這是一個必須的前提,無我大明戶籍者,不可以在遼東買地……」楊改革想了想,說道。

「臣領旨。」畢自嚴听明白了,也答應道,雖然沒徹底的明白是什麼意思,可看上去也對戶部沒什麼印象,多了這個要求,好像還對他戶部有利了。

「……敢問陛下,為何加此要求?」畢自嚴回答完畢,又問道。

「其實也簡單,今日林丹汗不斷來求援,想來這遼東也到了緊要關頭了……」楊改革道。

「……陛下的意思是,我朝很快就要和東虜決戰了?」畢自嚴有些欣喜和意外的出言問道,關于皇帝什麼時候對東虜動手的猜測,一直都是眾多的,雖然如今大明大佔上風,雖然大家都知道,大明能贏,但卻沒人說得出確鑿的消息。對于這個事的決斷,全憑皇帝,外人是很難影響和動搖皇帝的意思的。听到確鑿的要對東虜動手的消息了,畢自嚴很是欣喜。

「不錯,林丹汗的境況越來越窘迫了,我朝圍堵東虜的策略,只怕維持不了多久了,所以,決戰的事,必定會到來,朕估m ,大概明年就要分出個勝負……」楊改革向自己的幾個心月復說道。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小順子立刻馬屁送上,他可和外臣不一樣,是皇帝的家里人,說話倒是沒太多的拘束,一切以討好皇帝為最要。

「恭喜陛下……」畢自嚴不得不跟上說這麼一句。

「恭喜的事暫且不提,朕今日把你們召來,實則是要說,明年遼東就會有大戰,大戰不是問題,朕要說的是大戰之後的事,一旦我朝贏了東虜,則遼東立刻會有大批的無主之地,這些地,朕都是要拿來賣掉的……楊改革說道。

「……!」畢自嚴驚訝得很,皇帝說的不是遼東大戰,而是說得大戰之後土地的事,這思維,這觀點,這眼界,確實和普通不一樣。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小順子立刻再把恭喜和賀喜送上,這麼多的地,如果都學如今賣掉,這銀錢的收入自然不用說了。

「嗯,這個恭喜暫且不提,還是先把事情辦好,今日朕召你們來,就是說兩件事,第一,這關外的地,是必須全部賣掉的,這一點,可能在朕打下東虜之後,會有些人出來要求白給,這個需要提前預防;再就是這戶籍的事,一定要落實,沒有戶籍的,不可讓他買地,這關外所有的地的買主,都必須有明確的戶籍,必須明確的核實和載明買地的多少,繳稅的多少……」楊改革說道。

「……至于為什麼,實則也簡單,一旦東虜被掃清,只怕會有不少人會偷偷m m 的到遼東去,自己尋塊地,自己佔了去耕種,以為這樣就是自己的了,如果是這樣,那朕耗費巨資打下遼東的開銷咋辦?要是都有樣學樣,這遼東的地還怎麼賣?所以說,必須對戶籍的事格外的重視,必須把戶籍和遼東的地捆綁起來,有戶籍才賣地,地必須跟戶籍綁定,必須載明有多少地,收多少稅,沒有戶籍的,不受朕的保護,不然,誰來繳稅?沒人繳稅,朕拿什麼養兵?拿什麼維護安寧?……」楊改革繼續說道,解釋了一番戶籍的重要x ng。

「回稟陛下,臣明白了,臣領旨。」畢自嚴听了皇帝的解釋,倒是听明白了,立刻答應道,原來,決戰確實是要打了,皇帝是在做決戰之後的預防呢。

「回稟陛下,奴婢遵旨。」小順子也答應道,這很好理解,如今遼東的地賣得蠻火,要是沒了東虜的威脅,大家都偷偷m m 的去遼東種地,那這地還怎麼賣?皇帝的生意不是要泡湯了?

「另外,小順子,關于遼東買地的事,可將範圍放寬一些,小民若想買,也不妨讓他買,如果忙不過來,可把衙門擴充一下,但規矩必須做足。」楊改革又說道。楊改革自從見過了張唯賢他們的規避風險的能力,覺得還是不能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以前楊改革倒是考慮的用大商團的模式開發遼東,以便于收稅,現在看來,擴張的事,不能全指望他們,還是要「照顧」到更多人比較靠譜,還是依靠更多的人比較靠譜,雖然更加麻煩。再就是這戶籍政策,也該落實了,這正是一個好機會,原本楊改革還有很多落實戶籍的手段的,不過,戶籍的事實在是太重大,倒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全盤推開,也只能漸進的落實,如今,能開個頭就不錯了。

「奴婢遵旨!」小順子立刻答應道。RO!。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