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六百四十八章 冷靜,赤誠

「可不是……,這油渣就是從陝西那邊運來的,這油渣修出來的路,就是好走,咱們也走過不是一次兩次了,那平整得,跟緞子一般,還有點軟,可不像這土路上這麼顛簸呢」說到這個問題上,旁邊一直想說話的,但沒機會說話的人終于找到機會插口了,話匣子也一下子打開了。

「對,對,對,公子啊!再去得十余里,就能上那個油渣路了,可比這路好走多了,這車到了那上面,都輕快多了,都說拖八百斤的可以拖一千斤呢……」旁邊的人也早就想和這個「大人物」說說話了,見有人插話成功,也跟著說起來。能和大人物說說話,也是難得的遭遇了,回頭都可以和人吹噓的,可不是每次坐車都能遇到「大人物」的。

這個車廂里的眾人,又開始跟盧象升說起話來。

盧象升的小廝見到眾人都和自家老爺說話,更是不喜,不過,他家老爺樂意,他也沒辦法,只好裝作沒看到,偶爾翻個白眼表示自己的存在。

盧象升也樂得眾人願意和他說話,他可以更加詳細的了解自己想知道的東西。

馬車依舊是顛簸和搖晃著向前進。

不多時,馬車就上了已經修好的油渣路。

果然,油渣路如同盧象升听說的那般,十分的平整。車子方佛在墊子上行走一般,甚至有一些軟軟的感覺,和剛才那種顛簸和搖晃有天然之別。馬車也一下子輕快了許多,前進的速度快了不少。

坐了一陣子,盧象升越發的覺得神奇,也越發的好奇,這種油渣路雖然貴得離譜,可也不得不說,十分的舒適。

又坐了一陣,好好的感受了一陣這個油渣路的不同,盧象升決定下車了,他覺得,很有必要親眼看一看這個路到底是個什麼做的。

「車夫,車夫,快停車,本……」盧象升決定下車了,立刻敲打車廂,高喊道,本想喊本官,忽然醒悟,沒說出來。

車廂里的人都望著這個東輕的「大人物」不知道為何會要在這里下車?

盧象升的小廝見自家老爺終于要下車了,不用忍受這里的難聞氣味了,好似解月兌一般,連忙招呼自家老爺坐下,然後用更大的聲音高喊和更大的力氣敲打車廂。

車終于是停了,盧象升又和眾人告別,在眾人有些不舍的目光中,馬車開動了,留下了盧象升在路上。

見馬車遠去,盧象升的目光這才回到腳踩的這路上,感覺格外的不同,有【興】奮,有高興,也有不解,更j 動。雖然已經是秋季,可陽光依舊,照曬在道路上,泛起了一層光芒。

盧象升認真的用腳踩了踩這道路,抬起腳,看了看自己的腳底,再走到一旁的泥土路上再踩一踩,再看看自己的腳底。盧象升點點頭,覺得很有意思。

「紹祖,拿水來。」盧象升高興的說道,見識過了這種路不沾泥之後,盧象升決定親自檢測一下,這個路到底是不是不怕水,雖然按正常的思維來說,應該是不怕水的,可盧象升還是決定親自檢驗一番,不親自證實一下,這心里總好像缺點什麼。

「老爺要喝水嗎?」盧象升的小廝連忙把背在身上的竹筒水壺遞給自家老爺,這個東西,是盧象升特意準備的,本來,根本沒必要多帶一個水壺的。

盧象升接過竹水壺,沒喝,而是將水倒在了油路上,到了一些水之後,盧象升又把竹水壺遞給自己的小廝。小廝不解的接過水壺看著自家老爺。

盧象升看著水四處流走,覺得十分有意思,如果是泥巴路,只怕水早已浸入泥土了,不會這般四處流淌。

「有意思!」盧象升說了句,然後,用鞋子在這些潑水的有路上踩起來,踩了幾下,又抬起自己的腳看腳底,腳底剛剛因為踩了泥巴而沾的一些泥土,因為遇到水,變成了泥漿,不過也沒多少,再踩幾下,腳底己經干淨了。

「真是有意思」盧象升笑了起來。說完,又跑到路邊揀了一塊石頭,跑到這灑過水的油路上砸起來。

砸了幾次,不過是起了幾個小點,這油路依舊是油路,和泥巴路完全是兩個概念,要是這水是灑在泥巴路上的,立刻就會別泥土吸干,不可能四處流濤。

「這可真的是有意思了,也不知陛下是從哪來得知了如此神奇的東鼻,實在是神奇,雖然以此物修路有些奢侈,可也不得不說,實乃修路的不二材料,沒想到,世間居然有如此神奇之物」盧象升自己檢驗過了,相信了自己所見到的,開始為這件事下結論了。

「老爺」小廝見老爺說話,本想搭話,可不知道怎麼搭話,說了句老爺,就說不下去了。

「水!」盧象升好像想起什麼,又說到。

「給,老-…」小廝連忙把水遞給盧象升。

盧象升接過竹水壺,走到油路的邊緣,這路基是土做的,油路的邊緣,依舊是土。

盧象升將竹筒里的水全數倒在了泥地上。

待倒完了水,水也沒怎麼四散流淌,基本浸入了泥土里了,雖然這路也夯實得比較緊,可還不是油路,無法做到不怕水。

盧象升見水浸入了泥土里,又拿腳在灑過水的泥土上踩起來,這回,事情沒出乎他的意料,那泥巴見了水了,立刻就變成泥漿了,盧象升一踩,腳底立刻沾了一層泥。盧象升抬起腳看了看,直皺眉頭。

再踩一踩,腳上的泥更多了。

看著自己腳上的泥,盧象升皺著眉頭,正式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這兩種路,確實有著天壤之別,當然,造價也有天壤之別,雖然造價昂貴,如果能用很多年,平攤到每一年,還是比較劃算的,畢竟能走好路,能多拉東西是件好事,這是盧象升得出的結論,以前听別人泛泛而談,總覺得不踏實,現在自己親眼見識過了,這心里,總算是踏實了。

盧象升似乎想著某些事,看著遙遠的西方沉默不語,再看了看遙遠的南方。盧象升覺得自己好像想明白了一些東西。這種油渣路,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雖然造價高昂,可不得不說,也是一個防雨的好路,這種路,基本不怕水,也不怕碾壓,這種路,實則,南方更加需要,盧象升自己也是南方人,知道南方多雨,經常數月y n雨連綿,道路被雨水浸濕過後,馬車一碾,就會坑坑窪窪,滿是泥濘,異常難走。

如果這種路能在南方修建,那無疑會是一件大好事,盧象升覺得,皇帝hu 費如此之大的力氣來辦這件事,只怕還不僅僅是為了安置災民那麼簡單。如果日後南方能接受這種道路,那麼無疑,這種油渣的需求量會極大,雖然他很貴,可貴並不代表就是壞事。把它從陝西運出來,這得需要多少人努力才能做到?南方修一段路,可就能容納多少人做工?按照這樣算,皇帝的買賣可當真是做得劃算,也不求每年南方修多少,只要每年能修得一段這個油渣路,自然就能養活不少的人,特別是養活陝西那個地方的人,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南方向來富裕,對建築精益求精,不見得不對這種路感興趣。

盧象升似乎想明白了一些東西,自己微微的笑了起來,心中的又一個疑hu 解開了。再看看延伸到遠處的路,盧象升興致勃勃的走了起來。

「老爺,老爺,咱們不雇個車嗎?」小廝見自家老爺向京城方向走了去,又連忙追上去,邊追邊喊,這里可離京城還有不短的路,真的要走過去啊?

「不用了,紹祖啊!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果然是沒說錯的,今日,就走著進京吧,看這日頭,咱們還能趕在關城門之前進京。」

盧象升此番有了不小的心得,忍不住教育起自己的小廝起來,也有了興致走完這段油路。

「啊!老爺,走著去」小廝苦著臉說到,老爺要走,他也只能跟著走了,車是別想做了,剛剛他還想著總算是遠離那群苦哈哈,現在看來,那個有著味道的車廂實在是個好地方。

于此同時,也有一人忙著進京,他也是被皇帝召見的,他就是洪承疇。

身在陝西當官,自然避不開無處不在的帝黨勢力,靠向帝黨,也就是自然,不然,要想有所作為,幾乎是不可能的。一直想有所作為的洪承疇也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能被帝黨接納,能得帝黨支持,所以,听說了皇帝要大力推廣番薯的事之後,立刻接下了這擔子,雖然這件事看似很難,可實際在陝西,帝黨的勢力無處不在,只要帝黨支持,他這件事,就不難辦,所以,雖然做事有些辛苦,可出成績,也在理所當然,如今,他也算是帝黨了,至少也是半個帝黨,或者帝黨外圍。

接到皇帝麼見的聖旨,倒是很快交接了公務,帶著家丁僕人就風塵僕僕的往京城趕,靠向帝黨這一步,沒走錯。

同樣的,這條進京的道路,也有著無數的人流,往來運送東西的車輛,是一輛接一輛,從陝西把油、油渣、特產運往京城方向,又把糧食,布匹等等各種物資運回來,這條官道,也是異常的繁忙。

前面又是一個車隊,有數輛馬車組成的車隊,看樣子,不是運油的,也是運油渣的,因為天干,這官道又是被馬車日夜碾壓,這灰塵自然就不用說。

洪承疇有些厭惡的看著前面的車隊,又得吃灰了。不過,卻沒有顯l 出什麼來,帶著家丁僕役,騎馬著馬,準備默默的超過這個車隊。

「噗……」

「呸……」

洪承疇的馬隊,靠近馬車車隊之後,還是給這灰塵鬧得灰頭灰臉,前面馬踩車碾,灰塵自然多,風稍稍一吹,跟在後面的人想不吃灰都難。

「前面的馬車快停下……,………」

「前面的馬車快停下,讓我家大人過了之後你們再走」

洪承疇的一個家丁,看著自家老爺吃灰,連忙沖著前面高喊。這灰實在太大了,嗆著大人了。

似乎沒什麼反應,車隊依舊在走。

「唉,前面的馬車,叫你們呢?听見沒有,讓你們停下…」那個家丁見沒人理會自己,有些氣惱,更加大聲的朝前面喊道,說完,拍馬向前去了。

洪承疇本想張口制止家丁,可被灰塵m 了眼,一張嘴就是一嘴沙,還是沒叫出來。

馬車車隊終于是停下來了。馬車車隊停了,洪承疇又不好就這麼過去了,他如今也是個帝黨,這車隊,看著就知道是帝黨的。在這緊要關頭,可別沖撞到什麼人才好,既然叫停了別人,也就準備順便問問情況,消弭一下這個有可能發生的沖突。這次進京,關系甚重,可不能出差錯。

一個領頭模樣的人連忙過來賠不是。

「小的見過大人,沖撞到大人了,還請大人見諒。」領頭的這個人見這群人的里有家丁,有僕役,還有官差,就知道不是普通人,見了為首的,知道是官,立刻陪笑著解釋道,不過,也沒磕頭,不過是鞠躬而已。

「見了我家大人,還不跪下磕頭?」旁邊有人呵斥了。

「不必了,你們是那家的車隊?往哪里送東西?」洪承疇倒是不在意眼前這個人不過是鞠躬,也是平和怕問道。

「回大人的話,小的是陝西煉油場的車隊,送油渣往京城,以供修路之用。」那個領頭的人依舊是笑著回答道,依舊是不卑不亢,雖然有人叫他跪下,可他也沒太當回事,以他的身份,一般的官他可不怕,他的後台可硬著呢。

「哦,是陝西煉油場的車啊!怪不得能有如此的氣勢,說起來,也是自家人,本官乃是陝西參政洪承疇。「洪承疇倒是沒一點官威,和這個不起眼的車隊領頭談起來。

「原來是洪大人,小人張有志給大人磕頭了。」這個領隊這才連忙跪下磕頭,他如今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可不是隨便來個什麼官就給人家磕頭的,听見是參政,這才磕頭,參政也是從三品的高官了,絕對不是什麼七品,八九品的官可以比的,遇見尋常的官,他也就是鞠個躬了事。

「無需多禮,快快請起。」洪承疇脾氣相當好的說道。

「多謝大人。」車隊的領頭這才起來,听這個大官說是自家人,也是好奇,打量起這個人來,听說是陝西的,大概也明白一些,陝西的如今基本都是帝黨的勢力範圍,出個自家人也就不稀奇,他家的老爺也是帝黨呢。

「張有志?」洪承疇問道,他還不確定這個人是不是這麼叫的。

「小人在。」車隊領頭連忙答應道。

「本官把你的車隊截停,也是看得好奇,想問一下,以解本官心中疑hu ………」洪承疇說到。

「大人只管問,小的知無不言……」車隊的領頭說道。

「這一車能裝多少東西?裝的又是什麼?」洪承疇問道。

「回大人的話,小人的這些車上,都是油渣,都是送到京城修路的,一車裝一千斤」車隊領頭的連忙說到。

「哦,一千斤?雖說不少,可要全鋪在地上,可也鋪不了多遠吧?

本官一直好奇,用來修路又是個如何修法?」洪承疇問道。

「回大人的話,這個小的就不清楚了,不過,听人家說,也不是把全部的油渣都用來鋪路的,而是混合了石子的,所以,小的運一次油渣過去,實則,可以鋪很長一段路了。」這個車隊的領頭連忙解釋道。

「哦,這這樣啊!」洪承疇其實也知道是怎麼回事,只不過是把人家截停了,也不好就這麼過去,拿個話頭隨便問幾句罷了。

「本官還有一個問題…」本是想隨便問幾個問題的洪承疇,又忽然想起了一個東西,連忙問道。

「不知大人要問什麼?」車隊領頭連忙問道。

「…那個燈油的事,你可知道?」洪承疇想起了這個問題,連忙問道。

「燈油的事?敢問大人的意思是?小的是送油渣的,對燈油的事,不甚了解,也僅僅知道一些。」車隊領頭的說到,見這位是陝西出來的自己人,也就沒有什麼隱瞞,在這靠近京城的地方遇到「自家人,。,也是難得。

「那燈油的事,據說京城賣得相當便宜,可有此事?本官好奇,為何會賣得如此便宜,按理說,千里迢迢的把燈油運到京城。費用應該不菲才對?豈不是折本的買賣?」洪承疇問道,這個問題也算是個不小的困hu 了,這次進京,他也做了不少功課的。

「哦,大人是說這個啊!咱們的燈油確實賣得便宜,反正就是要比菜油,其他燈油便宜就是,至于大人說得虧本,這個小的就不知道了,小的們只是負責運送東西」車隊領頭的說到。

「哦,這樣啊!」洪承疇有些失望,按他知道的。燈油賣出來,往往很便宜,如果當地的菜油、燈油賣四十文,那這陝西出來的燈油就會賣三十五文,甚至三十文,二十幾文,即便是按照現在每車一千斤算,一車下來,也才二三十兩銀子,刨去中間零售的利潤和費用,如此千里迢迢的運送東西。真的不虧本?就是為了老百姓說聲好?這個帳,洪承疇是一直沒算明白的,或許事情另有玄機。

截停了這個車隊,說了幾句話,洪承疇依舊帶著家丁僕役向京城奔去。

紫禁城。

楊改革依舊是在處理事情,批改奏本,生活算是逐漸的固定下來,沒什麼新意。

「大伴,那些要安置的官軍,如今培訓得如何了?」楊改革開始跟進這個事,最近一直忙著張顯庸和儒家的事,也沒精力管這些了,如今張顯庸和儒家的事逐漸上了正軌,也就不需要太多的關注,能騰出精力做別的了。

「回稟陛下,已經在培訓了。都是集中起來,如何新軍一般。」

王承恩連忙答應道,皇帝許久沒關注過這個事了,可他還經常關注,皇帝交代的事,可一件都不能馬虎。

「哦,都到了什麼程度了?」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如今主要還是在學禮儀方面的,還有就是熟悉政務,順便熟悉算學,熟悉銀行相關的事,比如怎麼在銀行匯兌什麼的。」王承恩回答道。

「哦,這樣啊!」楊改革道,至于教禮儀,楊改革也不期望他們學得有多好,學成個什麼紳士出來,唯獨就是想讓他們學會不隨口出粗,能做到這一點,楊改革也就心滿意足了,至于其他的,楊改革也沒太多的期望。這些人,會是利益的紐帶,會成為一條一條的投資渠道投放到大明的各個地方,為地方,乃至鄉間帶去投資的渠道和投資的y 望,催動整個大明朝向外擴張,除了上層發力,中下層,也是必須要發力的,至于算學什麼的,楊改革也是盡力而已,不期望那些打仗的學出個帳房先生的本事來。

楊改革雖然也知道,軍人還是純粹點比較好,不要涉及政治,也不要插手經濟,可這不是後世那種現代化國家,這里是明朝,是十七世紀前半頁,擴張、殖民,獲得利潤才是主題,軍人獲利,也可以在理解和容忍範圍,何況是退役的軍人,古有耕戰保持軍隊戰力,如今不過是變了個方式罷了,至于做法和後世現代化國家不同,這個,楊改革暫時也只能順應歷史的大流,而不可能學現代化國家的做法。

「這樣吧,再給他們加點課程,他們日後都是要和三教九流打交道,不能太憨直,還是要長些心眼比較好,現在可以找些三教九流的人多和他們接觸一下」楊改革說完,又招招手,王承恩附耳過來,楊改革又嘀咕了幾句。

「奴婢遵旨!」王承恩笑著答應道。

王承恩出去辦事,楊改革依舊處理奏本。

王承恩辦事回來,見皇帝還在處理奏本,稟報道︰「啟稟陛下,陝西參議洪承疇和大同知府盧象升到了,陛下可是要見?」王承恩稟報道,這兩個人,是皇帝要見的,而且是要一起見,兩人都到了,王承恩是連忙安排。

「哦,到了嗎?」楊改革放下筆,問道,這兩個人,也算是明末的風雲人物了,都有不俗的表現,這兩個人到了。楊改革另外一件頭疼事又來了,日後必定要打仗,而且會大打,就必定還要補充一批能打仗的文官才行,而能打仗文人,算來算去,目前也就這兩個人用得上,用他們幾乎是必然,可問題也隨之而來,盧象升自然沒任何問題,可洪承疇這家伙,可是投靠了清朝的,成了清朝的開國重臣,用不用洪承疇,是個問題,不用麼,這人才本就不多,特別是文人里能打仗的更少,用麼,這「歷史」不過關,雖然楊改革也知道,洪承疇這家伙投靠清朝,也是逼不得已,有自己支持他,以洪承疇的能力,不太可能比逼到清朝那邊去,可這心里始終是有芥蒂的,楊改革生怕歷史重復。生怕一個意外,洪承疇倒向清朝那邊去,那可就是個天大的笑話了,何況現在洪承疇似乎也投靠了帝黨,好歹也算是帝黨的人馬,做出了成績,楊改革也不可能視而不見。

「…見,在平台見,另外,孫師傅也在平台吧,請孫師傅先見,和他們談一談,為朕把把關,朕再去。」楊改革想了想,還是決定見,還是讓孫承宗先把關,楊改革雖然有點「懼」歷史,可也相信,

以自己如今的能力和實力,不會比歷史上那個崇禎更倒霉,沒理由再輸給後金,還把洪承疇搭給後金去,要那樣,可真的沒天理了。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應道。

平台。

楊改革到的時候,洪承疇和盧象升已經到了,似乎也和孫承宗談了好一會。

「陛下駕到!」有人唱道。平台里的人立刻立正站好,停下手中的事。

待皇帝進來,立刻行禮,禮畢過後,眾人又恢復,該做事的繼續做事。

洪承疇和盧象升還是第一次進平台,不明白這里的規矩,紛紛跪下行禮。

「停!」楊改革忽然笑著說道,沒有讓兩個人行禮。楊改革看了看這兩人,很輕松分辨出這兩個人誰是誰,兩個人雖然都很年輕,可有一個人,更是年輕得過份,看上去,就是一個白皙的讀書人,還在為考功名努力,實際人家已經做到了正四品的知府,楊改革知道,這是盧象升,另外一個,則是洪承疇了。

兩個人莫名其妙的看著皇帝,看著一臉笑意,相當和氣的皇帝,不知道是為什麼,也為如此年輕的皇帝感到驚訝,都說皇帝聖明,年輕,可這年輕得實在有些過份了。

「讓朕來猜一猜兩位卿家誰是誰。」楊改革笑著說道。

「…這位白皙,清瘦一些的必定是盧卿家了,這一位定是洪卿家了……………」楊改革分別的指了指,辨認道。

「回稟陛下,臣正是」兩個人連忙各自承認自己。

「起來吧,兩位卿家不用太拘束」楊改革讓兩人起來。

「謝陛下隆恩。」兩個人這才起身。

楊改革走到了大沙盤的邊上,孫承宗跟在身側。洪承疇和盧象升因為第一次來,十分的謹慎拘束,小心翼翼的生怕壞了什麼規矩。

「兩位卿家上前來」楊改革對二人說到,指示他們兩個人站在沙盤的兩邊。

兩牟人對望了一眼,自動的按照皇帝的指點站好。

「兩位卿家風塵僕僕的趕到京城,幸苦了。」楊改革笑著說道。

「回稟陛下,臣不辛苦,能得陛下召見,乃是臣之榮幸。」兩個人連忙謙讓。

「兩位卿家可知,朕為何要在平台召見兩位卿家?」楊改革笑著問道。

洪承疇和盧象升都是有些不解,這平台召見,要說在以前,那是一個了不起的榮譽,文臣來也可以,可如今,這平台逐漸成了專管軍事的地方,在這里處理的都是軍事,文臣的召見一般都不在這里,皇帝第一次見他們就在平台,莫非,和軍事有關?

「回稟陛下,臣不知。」兩個人又連忙說到,雖然猜到一些,但也不敢肯定。

「兩位卿家來看看,這里是我大明邊關的地形圖,這里是京師,這里是邊牆,這里是遼東,這邊是m ng古,朕想考考兩位卿家,對于關外的形式,我大明該如何處理?「楊改革笑著問道。

洪承疇和盧象升面面相窺,想到了很多,也準備了很多,可唯獨沒想到,皇帝直接問他們軍事方面的事,這個他們可不熟,基本沒接觸過。

楊改革說了這個,也就不再說什麼,而是笑著看著他們。

洪承疇和盧象升面對皇帝微笑的壓力,只能開動腦筋想問題。

「回稟陛下。臣以為,該當繼續聯合林丹汗,繼續圍困東虜,讓東虜不斷的衰竭,待到我大明有足夠的實力之後,可一舉擊破東虜,徹底解決我朝的大患」洪承疇先說到,他的官高一些,理當他先說。

「哦,是嗎?」楊改革依舊微笑,不置可否,這個說法,只能說中規中矩,基本的常識,如今給朝廷宣傳的策略,也就是這個。

「盧卿家呢?」楊改革又問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該繼續聯合林丹汗,以打壓東虜,可也因該同時防備林丹汗,擊破東虜的時候,也要防備林丹汗惹事,削弱林丹汗,對我朝也是有利的。」盧象升又在洪承疇的基礎上加了個防備林丹汗。

楊改革依舊是微笑著,也不置可否,這也算是基本的常識,沒什麼要點評的,只要沒有說出什麼離譜的話,比如什麼大兵一到,什麼什麼灰灰湮滅的話,楊改革都算他們合格了。

「呵呵呵,二位都說得有道理。」楊改革看了二人一陣,這才給了個評價。

「洪卿家是哪里人?」楊改革開始轉而拉起家常來。

「回稟陛下,臣是福建泉州南安縣人」洪承疇開始交代自己的資料。

問了一陣,楊改革算是把已經知道的資料又問了一遍,雖說是過場,是浪費時間,可也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即將重用的人,關系,更應該拉近。

「盧卿家又是哪里人士?」楊改革轉而有問盧象計的。

「回稟陛下,臣是常州宜興人。」盧象升回答道。

「宜興?可是太湖邊上的那個宜興?那可是個好地方啊!」楊改革多說了烏。

聊了一會家常,楊改革又轉而說正事。

「兩位卿家可知道,朕為何要單獨召見兩位卿家呢?」楊改革說了一長串的家常,終于把話說到正事上了。

兩個人又對望了一眼,他們能月兌穎而出,得皇帝看重,不就是種番薯的事嗎?一個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廣番薯成功的,一個是依靠帝黨的勢力推廣成功的。如果再說得深一點,就是皇帝有意把他們作為推廣國策的榜樣,不然,皇帝會特意的把一個四品,一個從三品召進宮?這個是大家都明白的,可他們卻不好說出來,再說了,種番薯升官,這事,總不是那麼體面。

「你們做事踏實,能做事,敢做事,這是朕看重你們的地方,也是你們可貴的地方」楊改革不待兩人回答,就又說到。

「謝陛下夸贊,臣愧不敢當。」兩個人又連忙謙虛。

「呵呵呵能做事,朕自當重用」楊改革忽然說了這麼一句,這話放以前,楊改革還得運作一下,如今,倒是不用那麼麻煩了,要安排下什麼人,也就是說說的事,雖然也有朝臣的掣肘,可掣肘的能力,已經很小了。其實楊改革平時也不怎麼隨意的更改官吏的升遷,平時依舊主要是靠吏部在運作人事方面的事,特別是中低級的官吏,楊改革基本算是「尊重歷史」在這一點上,楊改革的做法很得很多大臣的欣賞和贊成,畢竟不是那個皇帝都像這位皇帝這麼好說話,有如此之高的威望還不隨意的插手部閣的權利,已經很是難得了,當然,楊改革自己也沒那麼多的精力管這麼多的事,更沒必要隨意擴張帝黨。故此「破格」安排一兩個人,也沒人反對,當然,要是朝廷頂級高官,這個還是屬于皇帝的保留地,吏部也就能提供人選,閣臣也就能提供個意見,用誰,還是皇帝說了算。

兩個人听了皇帝的話,都是小小的j 動了一把,果然是要重用了。

「臣誓死效忠陛下……」兩個人趕忙說到。

又說了一陣話,楊改革才放兩個人走。

待兩人走了之後,楊改革又才問孫承宗對這兩個人的感受,楊改革特意讓孫承宗先替自己把把關。

「孫師傅,此二人如何?孫師傅的看法是?」楊改革直接就問了。

「回稟陛下,洪參政冷靜,盧知府赤誠。」孫承宗稍稍的想了下,就給了兩個人評價。皇帝早有命在先,讓他把關,他自然有什麼說什麼。

「哦,冷靜?赤誠?」對于這兩個人,四個字的評價,楊改革也不得不佩服孫承宗,怎麼就這麼簡短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