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卷第三章 衣帶詔?!(中)

困居的獻帝一籌莫展的時候,袁紹的使終于的封鎖線來到了陳縣,不僅如此,孫策的使也到了

孫策已經不是第一次派來覲見皇帝了,早在建安三年的時候,孫策就派當時的正議校尉張出使江北,攜帶大量的物品覲見獻帝。當時獻帝剛剛被安置在陳縣,正與曹操君臣相宜,自然看不上江南的土包子,硬是沒有接見他。張忿恨不已,曹操為了安撫他的情緒,也為了撫慰孫策,便表孫策為討逆將軍,並繼承其父孫堅的烏程侯封爵。

後來孫策一統江南,曹操又忙著積蓄實力,準備與袁紹的決戰,于是將佷女(從弟仁的女兒)許配與孫策之弟孫匡,並為子曹彰娶孫策族兄孫賁之女為婦,命揚州刺史嚴象推舉孫為茂才,又以張為侍御史,留在陳縣。

張這個人文理意正,為世令器,孫策待之僅次于張昭,可謂尊敬異常。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了侍御史這個官職便滯留陳縣不歸,江南之士無不痛罵。

不過孫策對他並不半點責備之語,因為孫家江北所有的密探、細作目前都歸張統帥。張正是以自己的清名為代價,每天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將曹操、袁紹、獻帝三方的情報歸納整理,派遣密使定期匯報于孫策。

本來情報每個出一次,不過後來揚州刺史嚴象為廬江太守李術所殺,廬江梅乾等人又各聚眾數萬,屯聚一方,隔斷了交通。還沒等孫策想出辦法,曹操復以劉馥為揚州刺史,雖然轄區僅九江一郡。劉馥單身赴任,以合肥為州治,招降梅乾等人,勤政愛民,勵精圖治。數年之間,流民還歸數以萬計;又開置屯田,興修水利,招生辦學,揚州于是大治。

這劉馥不僅善于處理民事務,還對軍事方面有自己的見解,他廣修城壘,積木石,使合肥成為曹操防御東南的堅固據點。劉馥還與駐防于汝南郡的征南將軍李乾、汝南太守滿寵取得聯系,以他們所派遣地兩千精銳為骨干,訓練出一支一萬人的精銳部隊來。不僅牢牢守衛住合肥城,還對孫策的地盤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使得孫策不敢貿然北上染指中原。

為了將合肥入自己地掌控之中,也為了將獻帝從曹操地手里「拯救」出來、讓獻帝為自己披上大義的外衣,孫策可謂絞盡腦汁。他光細作、斥候就派出了數百人,繪制了大量的地圖。孫策和周瑜、魯肅等人細加揣摩,最後閉著眼都能從壽春經合肥走回江東。可是熟歸熟,辦法還是沒有想出來。

不過機遇總是給有準的人,這個機會終于來了,曹操、袁紹兩軍大戰,對陳縣的盤查雖然比過去嚴了許多,但是曹昂手下畢竟人少,不能像過去那樣將陳縣封鎖地嚴嚴實實地,所以孫策特意挑選出來的百名白虎衛士就趁著夜深人靜地時候,悄悄穿過了曹軍的封鎖線,進入了陳縣境內。

他化妝成樵夫、小商販、平頭百姓等等各種身份,在交納了名目繁多的賦稅後進入了陳縣城內,以各種名義混進了張的府中。張已經和獻帝手下屬官談判了接近兩個月,終于達成了一致︰由獻帝親筆寫一封討伐曹操的詔書,然後蓋印用璽(袁術失敗後已經交出了玉璽),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南巡壽春。

孫策這里要做地就是協助帝南巡壽春。並在獻帝抵達壽春後立即起兵。攻克合肥。為獻帝南下提供一個便捷地通道。如果獻帝繼續留在壽春。孫策要提供千余車糧草、兩萬士卒供獻帝驅使;作為回報。獻帝將江東之地正式賜予孫家。並封孫策為吳侯。大漢存在一天。吳侯地領地便存在一天。這個詔令將由獻帝簽字畫押並蓋上玉璽。公告天下。

此書一下。孫策便將江東之地變成了自己地私人領地。成為事實上地江東王。無論中原風雲如何變化。自己都能夠坐觀風雲。其實這江東王他並不在乎。大丈夫當提三尺劍平定天下。怎可困守江東呢?孫策只是希望詔書下達後。一直標榜為漢室宗親地劉表、劉備兩方便無法公然來犯江東。讓他有機會北上。在曹操背後狠狠捅上一刀。阻止曹操迅速統一北方。以便于自己以後逐鹿中原。一統天下!

如今在陳縣之中。獻帝還是有一定言語權地。雖然他所有地詔令都要經過曹操、劉備雙方地認可。但是從尚書台偷出一份蓋過玉璽地空白詔書還是比較容易辦到地事情。本獻帝可以直接把詔令寫在這詔書上。招那董承進宮。直接將詔書賜予他便

今守衛在陳縣旁邊地是昂、賈詡。那可不是

尤其是賈詡。對陳縣更是戒備常。在他地指點下。那個傻乎乎地曹昂也開竅了。居然開始用高官厚祿來收買宮門衛士。幸好當年史阿地一個心月復手下變換姓名。做了守宮地衛士。正是通過他。獻帝才知道了賈詡收買衛士這件事。這樣一來。獻帝對自己地衛士們都充滿了戒心。他不知道誰可以信任、誰不可以信任。所以傳一個詔書這麼容易地事情。愣是被這有導演天賦地獻帝給弄得就像戲劇一般。

先。獻帝先說皇後思親。招伏皇後父伏完覲見。尋求主意。這伏完也是個沒主見地人。見皇帝命他想一個法子秘密傳出詔書。他還是個怕事地人。這樣地危事自然不會去辦。眼看獻帝用眼楮直瞅自己。伏完心里慌。于是也不勸誡皇帝走個正常途徑。而是出了一個名傳千古地餿主意。他說︰「臣有一計︰陛下可命人制衣一件。取玉帶一條。密賜董承;卻于帶襯內縫一密詔以賜之。令到家見詔。可以晝夜畫策。神鬼不覺矣。」

獻帝拍手稱妙,于是自己想了一封詔書,咬破董貴妃指尖,寫了一封血書(獻帝本想咬破自己的,可是怎麼也下不了決心)。獻帝將此血書藏于身上,來到皇後宮中,暗令皇後將這詔書縫于玉帶紫錦襯內,自己打量了一番,看不出任何破綻。于是他穿上錦袍,將玉帶系上,命令內侍宣董承覲見。

不久董承就來到了獻帝殿中,與獻帝見禮後,疑惑地站在一旁。獻帝看著遠處有個宮人似在張望,于是故意大聲說道︰「朕昨天夜里睡不著,和皇後說起了國舅灞河之苦,想起國舅的大功來。一直以來,咱們顛沛流離,也沒時間犒賞你,所以特意把你叫來,咱們君臣親戚一起散散步、聊聊天。」

董承愧不敢當,是跟在獻帝身後走出殿來,獻帝左右張望看無人注意,一把揪住董承,兩個人神神秘秘地前往太廟,路旁的侍衛婢女你看看我,我看不看你,不知道他們想干什麼?不過畢竟是大人物的事情,誰敢管啊?大家都低下頭裝作沒看到,該干什麼干什麼。

獻帝領著董承順順利利到太廟,沒遇到任何阻攔,他激動地長喘一口氣,心中暗想︰真是祖宗庇佑啊!

他渾然不知承也在看他,皺緊了眉頭︰我這個皇帝妹夫不會是常常在陳縣這個小地方待著,犯傻了吧。皇宮內的所有侍衛、婢女都是駱俊生前親自挑選的,都是駱俊對他們家有大恩的。所有人相互監督,絕對沒有單獨向外人告密的機會。所以說陳縣城內可能有曹操或劉備等人的探子,可是皇宮內卻是安全的。

此時獻帝領著董承上臣閣,他先焚香祈禱,然後引領董承來看閣中供奉的畫像。只見正當中掛著漢高祖劉邦的畫像,左右便是大漢兩大功臣張良、蕭何的畫像。神情相貌,繪畫入微,栩栩如生。董承擊節贊嘆︰「陛下您看,這畫工真是好啊,連留侯(張良)臉上的褶子都花得一清二楚,此種畫風真是不多見!」

獻非常郁悶,這個董承怎麼這麼笨啊,我辛辛苦苦把你領到這里難道是來研討繪畫技巧的?他看左右無人,上前一步,對董承說道︰「卿應當如留侯張良、侯蕭何般立于我的身旁。」

董承誠惶誠恐地答道︰「老臣無寸功,如何能夠入這功臣閣呢?陛下玩笑開大了,臣愧不敢當。」

獻置可否,身子突然前傾,嘴緊緊地靠在董承耳邊,未及說話,董承已經嚇得往後一倒,腳跟正好踩在自己的衣服後襟上,狼狽地跌倒。

獻帝這下猶豫了,自己選擇的這個人也太笨了吧,把這麼重要的一封詔書交給他到底合適嗎?可是眼下他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本來那駱俊在世的時候,獻帝可以將此事放心地交給他去處理。可惜因為加征賦稅一事,獻帝與駱俊起了激烈的爭執,最後駱俊抑郁成疾,再加上被百姓非議,心中郁結不能解開,最後竟就此辭世。

唉,獻帝長嘆一聲,看著唯唯諾諾的董承,也沒了長談的興致,就把自己的錦袍玉帶一起解下,交給董承,狠聲說道︰「你回家仔細看看,不要辜負了我!」話一說完,獻帝便轉身離去,留下這模不著頭腦的董承一個人站在這功臣閣中,傻乎乎地著這錦袍玉帶。閣外,大風已起&泡&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