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卷第十三章 並州軍政大改革

鑠過去在並州各地廣泛建立榮軍農場,並以榮軍農場T7立起一個個具有軍事據點性質的村寨來。

每個村子都建立村民自衛隊,這既是對正規軍的有益補充,也為正規軍提供了一個穩定且質優的兵源。曹鑠正是通過這些星羅密布的村寨保證了自己在並州的牢固統治,保證在自己離開並州期間,沒有任何勢力能夠竊取自己的統治地位。

不過,當初入主並州的時候,為了保證並州的相對穩定,曹鑠並沒有對並州的官場做較大調整,只是將幾個主官換成了自己一系。這也是題中之意,大家都能認可,也沒有人敢于叫囂什麼。可是當曹鑠提出越來越多的新政策時,整個官場的風氣就有所變動了。雖然他們還不敢公然抵抗命令,但是磨洋工、陽奉陰違的現象卻屢見不鮮。這些既得利益者非常地頑固守舊,不利于以後曹鑠推行更多的新政。

何況他們大多是袁家的門生,與袁紹有著這樣那樣的關系。雖然曹以雷霆之勢,全取並州,但是這些人並沒有見識過曹鑠軍隊的超強戰斗力。相反,他們自以為是的認為,袁紹的部隊可以輕易地消滅曹鑠所部,所以不斷有人跟袁紹那里聯系,效忠信更是被錦衣衛查獲了一大批。

曹鑠不置可否,但是他的心里卻從此有了一個疙瘩。現在設在晉陽的招賢館已經招納了不少的能士,通過考試,曹鑠從當中選出了一大批人才,並將他們安排到各大崗位去。不但如此,曹鑠還從晉陽的州牧府中撥出錢財,專門用于資助鄭玄,讓他在晉陽開館講學,培訓了一大批人才。

不過這些人雖然學識比較好,水平也很高,但是不一定適合處理民政事務,曹鑠並沒有將他們立即安排到各個郡縣擔任要職,而是將他們安排到各個郡縣的學政那里去,負責督促各地開展掃盲工作。學政是一個清水衙門,他們可以在那里修身養性,並在日常事務中得到鍛煉,曹準備在兩年以後再用他們來替代當地的官員。以後也許可以實行科舉制,不過現在先這樣湊合著吧。

另外,曹鑠目前也開始重視各地的學政工作,目前隨著對外族勢力的不斷討伐,曹鑠已經在他們心中埋下了恐懼的種子,接下來就是用文化來征服他們、同化他們。在退役老兵的帶動下,各個地方開始學習曹所講授的簡體字及拼音,各地駐軍也適時地開展掃除文盲的活動。這個行動得到了鄭玄的贊揚,他以七十二歲的高齡,開始學習簡體字,並在授課中廣泛運用拼音,對曹鑠多加表揚,使得天下士林對曹鑠也是一片贊譽之聲。

不光是並州官場,就是在民間,也開始出現問題。不過由于曹鑠部分減免徭役及苛捐雜稅,威望較高,並州居民現在還賣他面子,不怎麼惹事。但是並州長期與外族作戰,民風彪悍,新設立的村寨與原有的勢力之間也開始產生摩擦,有曹鑠一系駐軍的地方還好說,在那些曹鑠還沒來得及整頓的地方,由當地人組成的守備部隊不可能不有所偏向。如果等到戰時,曹鑠抽調各地的鎮守力量,這些守備部隊不能說完全不可靠,但是也不能放心倚賴,必須派出人員對他們進行監督,嚴肅軍紀,防止叛逃現象出現。

曹鑠突然想起來後世最喜歡看的一本小說《紫川》,里面的監察廳不就是干這個嗎?憲兵和軍法官組成的督戰隊正適合進駐這些雜牌隊伍,當然,正規軍也需要他們來嚴肅軍紀。現在曹鑠手里有以黑衣衛為基層指揮官的軍隊,有打探消息、倒買倒賣的錦衣衛,就缺一個合適的監察系統。不過想想那強勢的帝林,曹鑠又在心里補充了一句︰絕對不可以讓這監察系統擁有營級規模以上的軍隊。否則那就不是良性的監控了,而是自己給自己套上了一個慢性的枷鎖。

曹鑠左思右想,終于決定設立監察廳,監察廳的首任長官就是對曹忠誠到狂熱地步的李飛。監察廳的編制暫定為五千人,不過這五千人除了留守本部的一千人以外,剩下的全部分散到各個地方去。其中的軍官無論級別大小,可通稱為軍法官,普通士兵可稱為憲兵。

監察廳的職責是︰維護軍紀,考察軍官,保護政權的安全與穩固,監督各級政府部門和各級軍隊,防範和打擊敵人的滲透活動,鎮壓敵人的顛覆行動。和平時期,每級軍法官有監督所有人的義務,有傳訊嫌疑人的權利,但是沒有當場處斬的權力。如需執行死刑,必須向上報備理由、留下案卷,經高一級軍法官復核後方可執行。當然,戰場上處置逃兵除外,每一級軍法官可以當場處置軍職低于自己的士兵及軍官,軍餃與自己平級的他們可以移交上級軍法官進行處置。

並州除黑

地所有軍隊都將設立軍法官。每一個屯(一百人編制有五個監察廳地憲兵。其中伍長為級別最低地軍法官。級別為一級。剩余四名為最底層地憲兵。他們負責監督士兵思想。防止出現頹廢低俗地思想。保持對曹鑠乃至並州新政地忠誠。在戰時統計戰果並進行督戰。每一個部(一千人編制)設立一個五十人地憲兵小隊。職責同上。該小隊軍官同樣稱之為軍法官。級別為二級。每一個軍(一萬人編制。由兩個營組成)。設立一個五百人地憲兵曲。該曲軍官稱之為督察(也可稱為高級軍法官)。

曹鑠同時下令。各個軍分區按照自己地實際情況將部隊分為野戰部隊及地方駐防軍。野戰部隊不再承擔地方防守地職責。而主要負責機動出擊。與敵人進行野戰。負責與敵人進行戰略決戰。每個野戰部隊地基本單位為營。人數在五千人左右。戰時可加強。配備投石車部隊、補充部隊以及輜重部隊。最後達到萬人編制地野戰軍規模。

曹鑠對各地軍分區進行了相應地調整。補充兵力。換調軍官。防止出現山頭主義。經過調整後。高順留守西北軍分區。組建了兩個營地野戰部隊。負責蠶食羌胡。捕獲馬匹、奴隸。以戰養戰;華雄調至西南軍分區。組建了一個營地野戰部隊。負責與馬騰聯手壓迫韓遂兵馬。蠶食地盤;魏延新開闢河內軍分區。組建了兩個營地野戰部隊。負責進攻十萬蠢蠢欲動地黑山軍。以攻代守;趙雨調至晉陽軍分區。組建了一個營地野戰部隊。該部隊主要由馬超指揮。駐防在雁門郡內。負責打擊鮮卑人;龐德調至東北軍分區。組建了兩個營地野戰部隊。負責監督防御袁紹所部。另外。委任太史慈為新組建地機動軍校尉。指揮兩個營地野戰部隊。居中調度、支援。

無論哪個軍分區地野戰部隊。都有一個曲地騎兵、一個曲地弩兵、兩個曲地刀盾兵。另外還包括一個曲地特殊部隊。這些是他們固有地編制。至于剩下地五個曲就由各地軍分區根據自己所面對地敵人特點。自行制定武器標準。

這個特殊部隊地基本編制為︰一個屯地弩炮兵(裝備十具弩炮。百人左右)、半個曲地監察部隊(五個監察隊。共計二百五十人)、一個隊地救護兵(五十人左右。大多為女兵)。以及一個隊地黑衣衛(作為營主將校檢校尉地貼身衛隊)。

至于補充部隊,一般為長槍兵。長槍兵最容易訓練,再說了,長槍也最便宜,容易大規模裝備。並州各地新建立的村民自衛隊訓練也多以長槍為主,除非是有榮軍農場的村寨,他們村子里有很多退役老兵,傳授刀術、箭術及騎兵戰術。戰時補充部隊並不是作為一個整體參戰,而是分拆開來,以曲或屯為單位,補充到野戰營的各個部、曲中去。

輜重部隊顧名思義就是運送糧食物資的部隊,他們一般按一比三或一比五的比例安排護送部隊,押送糧食物資。當然,並不是說他們一點戰斗力都沒有,而是說他們經過新兵訓練後成績較差的分配到這里,當然在緊急情況下,也可以作為一般部隊投入到戰場中來。

分析完野戰部隊,再看地方駐防軍。所謂地方駐防軍,就是指在各大縣城分別駐防有一定數量的軍隊,負責當地的防衛工作。他們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由滿編的部隊組成,人員滿員,訓練充分,是主力部隊,也是該城市的常備防守軍隊;另一部分則是由架子部隊組成的。

所謂「架子部隊」是指部隊只有各級基層長官和一只作為警戒的部隊,並沒有配備充分的人員。一旦戰爭爆發,架子部隊將迅速合並當地的村民自衛隊和征集的民壯,成為齊裝滿員的部隊,投入到防守的行列中來。由于有這些基層軍官的存在,這支部隊所說是不能野戰,但是也要比一般征集的民夫戰斗力強上很多。

除了各地軍分區的野戰部隊和地方駐防軍以外,曹鑠還以趙雨的五千人為核心,在懸甕山建立了一支人數在兩萬人的防御部隊,由南華囚仙指揮。曹仍然通過黑衣衛,來管理並州所有軍隊中軍官的培訓、升遷事宜。

同時,軍政議事會也進行了擴編,成員為曹鑠、南華囚仙、李儒、華雄、魏延、趙雨、李飛、高順、薛、高柔、馬超、龐德、太史慈等十三人,曹鑠為委員長。仍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則,每人一票,委員長有三票,少數服從多數,管理除軍官培訓、升遷外的一切軍政大事。

並州,就像是一台剛剛開動的戰爭機器,它的第一個目標將是誰呢?(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