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十六章董卓新政

如果說董卓剛開始加官進爵是對自己的封賞,那麼接下來的動作卻讓大家吃了一驚︰恢復陳蕃、竇武及諸黨人的爵位,任用其子孫。[]重用在洛陽的四大名士︰武威周毖,字仲遠;汝南伍瓊,字德瑜;河南鄭泰,字公業;南陽何?,字伯求。不僅如此,听大人回來說︰只要是與以上人員有關的黨錮之徒,董卓都把他們拔為列卿,一時之間,「幽滯之士,多所顯拔」。黨人對董卓的態度一下子改變了,本來是不屑中帶著厭惡,現在紛紛上表支持。

董卓把持著宮禁和洛陽城中的兵權,曹操大人和袁紹大人留下參政議政,他們倆的部下全都退出洛陽,再回到了西園。不過說實在話,雖然董卓有點兒跋扈,可是他這幾天干的事情比先帝漢靈帝的不作為要好多了。而且董卓下令補發一年的餉銀作為大家忠于大漢的犒賞,在士兵中威望大增,許多人偷偷溜走跑到他那里報名參軍。整個西園禁軍已經不能作為一個完整的軍事力量,要不是我們把從家鄉帶來的二十名騎兵分下去當什長,估計我們這支小隊伍也會土崩瓦解。不過即使這樣,我們的隊伍也大大縮編,那些當什長的現在只能降級當伍長了。我這個新升的牙將代替大人管理部隊,可是真正听我們命令的只有一百二十人而已。不過幸好,大人的聲望在這里,好多士兵也在我們營地里,所以外人並不知道大人沒有多少兵力了。

不但這樣,董卓還征召被先帝放逐的蔡邕,引得士人大加贊賞。當初,議郎蔡邕因直言上書皇帝而被放逐朔方,後來遇赦返回鄉里。當地官吏王智原來與蔡邕有私怨,便彈劾蔡邕有誹滂政府的言論,蔡邕又被迫離家逃命,浪跡江湖,歷時十二年。顛沛流離,雖然滿月復才氣,卻沒有發揮的余地。董卓對蔡邕的盛名和才氣早有所聞,便特別征召他進京任官,蔡邕不想再涉及政治,婉言拒絕。董卓便威脅蔡邕︰「如不听命,我將誅殺你們全族。」蔡邕恐懼,只好回到洛陽。大人也對董卓這一行為大加贊賞,本來嘛,你漂泊這麼多年,本來就想做官發揮自己的才能,還扭扭捏捏推辭個什麼勁?真虛偽。董卓大喜,任命他為祭酒,十分敬重蔡邕,後來又不斷升遷他的官職。先是拜蔡邕為祭酒,第二天又補為侍御史、持書御史,接著又遷為尚書。三天之內,歷遍「三台」,官至宮廷隨從官。

這些舉措為董卓著實提高了名譽,得到了部分士族官員的認可,至少這樣一個主政者沒有像漢靈帝一樣橫征暴斂,許多前朝失意的儒士、官員自發的投靠了董卓,形成了西涼河東集團。董卓用拉攏、誘惑、排擠等手段打擊和陷害一切于己不利的勢力和集團,極力拉攏司徒黃琬,司空楊彪,夜夜笙歌,天天暢飲。三人在朝中互為援助,主掌朝廷大權。除了在中央各部布置親己勢力外,還通過任命太守、刺史等手段安插地方親信。這樣,董卓通過層層安置耳目,基本上已經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政治力量,只要是不滿他的官員稍有動作,他便毫不留情地予以徹底鏟除,殺雞駭猴,威懾朝野。現在生殺大權在握,董卓本性難移,開始作亂了。

其實雖然國庫中沒有余糧,可是先帝的萬金堂里面可是塞的滿滿的。前幾天大人救火的時候掃了一眼,呆立了半天。後來大人對我說,光靠萬金堂里面的錢財,天子便可以五年不收稅,如果拿出來賑災濟民,哪會有什麼黃巾之亂啊?據說董卓見了,連續三天在那硬邦邦的金塊上樂呵呵的睡覺,也不怕涼。本來還從里面拿出一丁點財物分給自己手下的士兵,後來就不舍得了。他率軍初次進兵洛陽時,見城中富足貴族府第連綿,家家殷實,金帛財產無數,便放縱手下士兵,實行所謂「收牢」運動。這些士兵到處殺人放火,奸婬婦女,劫掠物資,把整個洛陽城鬧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貴戚尚且如此,一般百姓家更不勝其苦了。洛陽附近也慘遭董卓軍隊的蹂躪和洗劫。董卓部屬的羌兵在陽城搶劫正在鄉社集會的老百姓。士兵們殺死全部男子,凶殘地割下他們的頭顱,血淋淋地並排在車轅上,令人觸目驚心。此外,他們還趁機擄走︰大批婦女和大量財物。回到洛陽後,他的手下將領把頭顱集中起來加以焚燒,而把婦女和財物賞賜給士兵。

董卓十分驕橫,現在雖然主張大權,可是小皇帝還有何太後幫著。按照大漢朝舊制,在皇帝成年之前太後主管朝政,現在雖然何太後沒有了何進扶持,可是何進在軍中還是有許多親信的。新近趕到的丁原,更被何後封為執金吾。董卓感到很大的威脅,決意先實行廢立皇帝,以建立個人的權威。

他傲慢地對袁紹說︰「天下之主,應該選擇賢明的人。劉協似乎還可以,我想立他為帝。如果還不行,劉氏的後裔也就沒有留下的必要了。」

袁紹一听非常生氣,說︰「東西兩漢王朝恩德布滿四海,萬民擁戴,國豢民安。今皇上年紀雖小,但並沒有惡行傳布天下。你如果要罷黜皇上,改立新帝,恐怕沒有人贊同你的意見。」

董卓听後,凶相畢露,持劍怒叱袁紹說︰「我是有意看重你,沒想到你如此不識抬舉,今天不殺掉你,今後總是禍害!」

袁紹也手按劍柄,針鋒相對,「汝劍利,難道我的劍就不快嗎?」

董卓不敢輕舉妄動。當夜,袁紹就在曹操大人的幫助下從洛陽逃奔勃海郡避難。為了袁紹,曹操家族為了逃避兵禍多年的布置也被董卓手下破獲一空。董卓下令通緝袁紹,當時有人勸董卓說︰「廢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紹不識大體,因為害怕逃跑,並非有其它意思。現在通緝他太急,勢必激起事變。袁氏四代顯貴,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得到袁家恩惠的人就更多了。如果袁紹招集豪杰,拉起隊伍,群雄都會乘勢而起,那時,關東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給他一個郡守當當,那麼,他慶幸免罪,也就不會招惹事端了。」于是,董卓任命袁紹為勃海太守,賜爵位為?鄉侯。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