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五章 交易

第五十五章交易

李言慶不怕柳周臣反水!

這是個聰明人,很清楚如何保全自己。宇文佑刺殺楊建失敗之後,他就牢牢抱住隋室宗親的大腿,甚至成為楊慶最為信任的心月復幕僚。這些年來,柳周臣非但沒有露出任何破綻,而且過得非常滋潤。這樣一個人,李言慶相信他可以看得清局勢,也知道該如何去做選擇。

柳周臣不是沒有想過去告密,可最終,他還是忍住了告密的沖動。

從今天李言慶神不知鬼不覺的把他綁到洞林湖的手段來看,這滎陽縣城里,遍布他的耳目。

要知道,滎陽縣大街小巷里,如今有二三百頂出租轎子。

就算全部都是兩人抬,也就是說整個滎陽縣里,李言慶至少有六百個耳目。這六百個耳目里,真的有多少,假的有多少?誰能分得清楚?如果要強行抓捕,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激起整個滎陽縣的暴動。天曉得有多少沒有土地的人,在那邊等待著一頂出租轎子的分發呢?

再者說,證據在哪兒?

李言慶大可矢口否認,到時候他柳周臣反而更加麻煩。

朵朵,那可是僚王公主。在成都郡有戶籍,堂堂正正的隋室冊封。抓了朵朵,楊廣就得擔心岷蜀動蕩。這種時候,誰敢去踫觸,誰又能去踫觸?

柳周臣能活的如此滋潤,就是因為他能看得清形式……

所以,柳周臣最後還是決定閉口不言。通風報信?可以!如果形式果真不好,我就通風報信!

柳周臣拿定了主意,一如往常,繼續出入郡守府。

與此同時,李言慶在滎陽縣等了兩天之後,楊慶終于召見他,並將那半闕虎符,交給李言慶。

由此,言慶正式接過了河南討捕大使職權,總督四郡五十二縣兵事。無需奏報,可自行決斷。

休要小看這‘自行決斷’四個字,有了這四個字,李言慶在軍務上,再也無人可以襟肘。

獲得完整虎符後,言慶立刻返回鞏縣。

他將討捕使府邸設立于洛口倉,並在第一時間,征召兵卒。

馬上就要秋收了,言慶不敢大肆耗用人力。

于是在征兵令上,李言慶注明︰不滿二十不招,年過四旬不招,家中獨子不招,成親不滿一載者不招,身有殘疾者不招,體弱多病者不招……

征兵令可謂充滿了人性化,共設立九不招,十不收。

以至于李言慶征召令發出之前,薛收等人連連咋舌。這麼嚴格的篩選,又能征召多少兵卒?

李言慶笑道︰「我所求者,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瓦崗數十萬人馬又如何,不過烏合之眾。我守滎陽,兩萬足矣,又何需動用太多民力,以使百姓恐慌?」

然則就是這麼嚴格的篩選,在六月中旬時,卻征召一萬五千人。

而黑石關的八千戰俘,也經過了一定程度的篩選,留下五千人之多。余者則被處以勞作之刑,負責修繕黑石關和虎牢關兩地城池。兩萬精兵,再加上鷹揚府中兩千悍卒,共兩萬兩千人。

看著手中名冊,李言慶微微點頭。

六月末,右驍衛府下詔,命杜如晦為黑石府鷹擊郎將。

麥子仲調任欽州,為欽州都護。羅士信晉升黑石府別將,王伏寶出任黑石府兵曹之職。而姚懿,則被封為黑石府長史,下設六團十八旅,一並歸入河南討捕大使所轄,听從討捕使調遣。

同月,李言慶再次上表東都,請封蕭懷靜為討捕使府衙副使。

下分八營,設八驃騎。分別是雄闊海、闞稜、鄭大彪、羅士信、王伏寶、辛士杰、鄭善寶、崔萬里。

其中,辛士杰是辛文禮的佷子,鄭善寶是鄭善果的佷孫,崔萬里則是管城崔氏族人。

對于這樣的安排,楊慶也沒有反對。

辛士杰、鄭善寶、崔萬里都是楊慶一手推薦過去,李言慶沒有任何拒絕之意。

雖說八驃騎中有五人屬李言慶一系,然則楊慶能佔據三營,也算是心滿意足。加之李言慶並沒有把討捕使府衙設立在滎陽縣,表明他無意和楊慶爭奪這滎陽的控制權,令楊慶非常滿意。

所以,楊慶也沒有設置任何障礙,越王楊侗一並準許。

隨後,辛文禮奉命出鎮虎牢關,又使得楊慶獲得了一些安慰。對李言慶的敵意,似乎也隨之減少許多。

滎陽征兵,在轟轟烈烈的進行著。

而駐守于開封的李密,卻處在猶豫之中。

猶豫的原因,是源自一封書信。在五月中,李密接到了一封來自梁父山,一個名叫徐洪客道人的信函。

信中說︰如今天下大亂,正是英雄建立功業之時。

密公秉承天意,起兵反隋,乃天命所歸。然則密公此前用兵,卻過于謹慎。東都雖則重要,但卻不易取之。公可還記得,當年于楊公所獻三策否?上策取涿郡,中策佔關中,下策才是奪洛陽。

密公當年既然能獻出這樣的妙計,而今為何又舍上策而取下策呢?

公可覺察,如今之局勢,與當初楊公起兵之局勢何等相似。公之實力,尤勝楊公,何不棄洛陽,走江淮,直取江都?以密公之號召力,只要把旗號亮出來,則江淮各路英雄,定當紛紛投靠。到時候攻佔江都之後,公即為天下英雄。東西兩京,不過小兒做主,到時焉能服眾?

徐洪客在信中侃侃而談,令李密不由得大為贊賞。

于是立刻派人前往梁父山,試圖邀請徐洪客前來。可是當李密的人抵達梁父山後,當地人根本不知道有徐洪客這麼一個人。雖然沒有把徐洪客請過來,李密對他的贊賞卻未曾改變。

只是……

不做到這個位置上,就不能明白當年楊玄感為何執意攻取洛陽的難處。

軍士皆為關東子弟,難免有鄉土情結。孟讓等人雖然投靠了李密,卻又各自保存實力。想要他們遠離故土,南下江都?李密感覺著,如果說出去之後,孟讓這些人一定會立刻選擇離開。

終究是一群烏合之眾啊!

李密左右為難。

他曾私下里試探過幾次,但得到的答案,都無法令他感到滿意。

很明顯,瓦崗軍七成左右的將領,是不想離開山東,而遠赴江南,攻取江都。如果李密強行下令的話,瓦崗軍面臨的,必然是四分五裂的局面。對于此,李密頗有些不知所措。想來當初楊玄感和他現在的情況一樣吧。他一定也知道攻取涿郡的好處,但偏偏又無法自己做主。

這一招,可以稱之為‘斬首’計。

只要殺了楊廣,隋室必滅。

偏偏,這一招又極具風險。如果失敗,那瓦崗軍就要面臨滅頂之災……

楊公啊,如若現在是你選擇,又該如何抉擇呢?

李密心里的這個‘楊公’,不是楊玄感,而是楚公楊素。想到頭疼處,李密不由得閉上眼楮。

「魏王,剛才巡城軍卒抓獲了一個行商,此人口稱是大王故友,還說有要事稟報于大王。」

屋外,一個魁梧壯碩的青年,低聲稟報。

這青年身高九尺,生的好像一座黑鐵塔結實。他是李密的貼身護衛,名叫蔡建德。在瓦崗軍中,並不是很有名氣。可這個人,卻是李密極為信任的兩個人之一。另外一個,就是內軍四驃騎之一,連山營驃騎將軍王伯當。當年誅殺翟讓,就是這蔡建德一刀砍下了翟讓首級。

「故友?」

李密放下手中書卷,蹙眉走出房間。

「帶他過來。」

蔡建德躬身應命,急匆匆離去。

不一會兒的功夫,就見他帶著一個小商販打扮的中年人,來到了李密跟前。

看來人的年紀,大約在四十多歲的模樣。生的倒是很端正,不過也很普通,是那種扔到人堆里就找不到影兒的主兒。不過舉手投足間,帶著一絲書卷氣,而且進退頗有禮數,非同一般人。

「你是何人,竟敢冒充孤的故人?」

中年人微微一笑,「在下王素,太原王氏子弟。

當初大王還在求學時,曾與在下族弟往來密切,故而也與大王有過一面之緣,大王是否記得,當年龍門王通?」

李密手指王素,片刻後拍拍額頭,「我想起來了,你是世杰大兄。」

「大王果然厲害!」

「快快請坐……世杰兄,一晃已有十載光陰。若非大兄提及,孤果真就忘懷了故人。恕罪,恕罪。」

蔡建德將兩人認識,于是退到門口,垂手而立。

「世杰,如今在何處高就?王通賢弟現在如何?我已有多年未曾听說過他的消息了。」

「通在唐國公帳下為記室。」

李密心里一動,凝視王素道︰「怎麼,世杰今天是奉李淵之命而來?

他不是在太原起兵了嗎?還信誓旦旦要往江都救駕……呵呵,莫不是他讓世杰你過來,借道嗎?」

李淵起兵之後,卻未曾豎起反旗。

對外他宣稱要往江都去,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人會相信。

過江都,必經李密的地盤。所以李密借此諷刺,意思是你李淵既然要造反,又何必藏著掖著?

王素笑了,「大王誤會了,王通雖在唐國公帳下效力,但素卻非是為李淵效命。」

世冑門閥,很少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以確保家族興盛。

李密對這種事情倒也不會感覺陌生,一個家族,可能會投資幾方實力,以免到最後全軍覆沒。

于是他笑著問道︰「那世杰現在是為何方效命?」

「實不相瞞,素乃為本家出力耳。」

本家,也就是太原王氏。

李密一開始沒反應過來,但很快的,他就听出了端倪。

「你是王世充的人?」

「大王果然高明……」

李密臉色一冷,冷笑道︰「王留守乃是朝廷重臣,李密如今不過一介反王。世杰兄你今日前來,難道就不怕被人舉報嗎?」

王素大笑,「素不過一介白身,誰又會在意我呢?

大王,恕我坦白直言,大王如今有殺身之禍,素前來,不過是為救大王性命。」

這是說客常用的一招,先危言聳听,而後令對方緊張,從而掌控談話的局面。若是旁人,也許會因此而感到惶恐。可李密是什麼人?這家伙也算是歷經沉浮,什麼樣的大場面沒見過?

于是冷冷一笑,「孤的性命,無需大兄操心。」

那言語中,已是非常冷淡。

這說客的第二個本領,在此時彰顯盡致。臉皮要厚!王素渾然不在意李密的冷淡,笑呵呵道︰「我知道大王乃天命所歸,自有上天護佑。可問題是,大王現在面臨一個危險的對手,難道大王還沒有覺察嗎?此人,可謂大王的克星,若是不除掉這個人,大王功業恐難保。」

李密眼楮一眯,目光陡而凝利。

「你是說,那李言慶?」

「不錯!」

王素道︰「大王黑石關失利,李言慶趁勢得了河南討捕大使之職。我也知道,大王才華高絕,可是那李言慶,卻不可小覷。他不同于張須陀,不但才學過人,用兵和拉攏人心的手段更加厲害。只看他設立九不招十不收的征召令,可滎陽百姓卻依舊踴躍報名,就可見一斑。

河南討捕大使,總督四郡五十二縣。

大王有沒有想過,他督下四郡五十二縣,又有多少如今是在大王手中?我敢肯定,一俟他李言慶整備完畢,定然會興兵復奪。那李言慶詭詐多端,狡計層出不窮。麾下又有無數謀士,猛將更多不勝數。他若挾滎陽舉郡之力,與大王相爭的話,大王可曾想過,會怎生結果?」

李密心里不由得一咯 ,但臉上仍表現的非常冷靜。

「他若敢來,我定讓他血漂檣櫓,橫尸千里。」

這句話說的聲厲色荏,王素卻連連點頭。

「李言慶與大王相比,終究是女敕了些,大王獲勝,本是必然。可問題在于,大王如何勝?是要慘勝,還是大勝呢?」

「這個……」

李密這心思活泛開來。

他隱隱約約覺察到了王素的來意。只是在王素沒有說出最後答案之前,李密是斷然不會開口。

「行滿乃我族弟,其實對大王並無惡意。

此前大王在黑石關交鋒時,行滿一直按兵不動。可沒想到大王卻將矛頭指向了他,使得其夾石子河慘敗而歸。他也是一時氣急了,所以才要奪取陽城縣。其實目的,也只是挽回顏面而已。」

行滿,是王世充的表字。

李密心里咒罵道︰他王世充沒有惡意?

連小孩子都能看出來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又豈能瞞得過我?如果不是我先下手為強對付他,等到我和李言慶兩敗俱傷的時候,那家伙定會將我窮追猛打。還以為我是三歲頑童嗎?

不過心里面這麼想,可臉上卻不能表現出來。

「世杰兄你這麼說,倒也的確是我當時有些多疑了……」

王素說︰「行滿其實對大王一直很尊敬,只是各為其主,無法親近。

我也不瞞大王,行滿弟現在的日子很不好過,想必您也知道一些。您現在夾石子河大敗他,而後您麾下的秦叔寶秦將軍,又先後兩敗行滿。朝廷雖然不說什麼,可是行滿的處境……

如今,東都從長安調來左屯衛將軍獨孤武都,出任河南都尉一職,您應該也听到了一些風聲吧。」

李密面無表情,頷首道︰「此事我倒是知道。」

「獨孤武都乃獨孤皇後的族人,對隋室忠心耿耿。

他對大王可謂恨之入骨,遲早必取行滿而代之。一旦到那時候,獨孤武都和李言慶聯手,傾東都與滎陽郡之力,大王以為能勝否?此二人皆有智謀之輩,到時候大王的壓力,可就陡增。」

不得不說,王素是一個合格的說客。

他一下子就說中了李密的軟肋,令李密勃然色變。

一個李言慶就足以讓他感到頭疼,如果再加上一個獨孤武都的話,那的確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世杰兄,你就直言相告,王行滿到底想要如何。」

王素呵呵笑道︰「其實,行滿不過是想要保住這洛陽留守之職,請大王能高抬貴手,放他一馬而已。」

「那如何放他一馬?」

「只需讓出陽城縣,即可!」

李密忍不住放聲大笑,「世杰兄,你這是在和我開玩笑嗎?」

「只要大王能讓出陽城縣,行滿可保證,拖住李言慶在黑石關。到時候大王和趁勢出擊,奪取虎牢。

如今虎牢關守將是辛文禮,辛世雄的佷兒。此人雖說頗有能力,但想必和李言慶比起來,大王更希望面對辛文禮,對不對?行滿說了,他會設法拖住李言慶在黑石關,能不能打下虎牢,只看大王的手段。」

李密,倒吸一口涼氣。

他必須承認,王素又說中了他的心思。

李密對滎陽郡的渴望,已經達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只要奪取了滎陽郡,那他就可以挽回早先失去了聲譽,重振瓦崗軍的聲威。那個時候,他不但能獲得大量的軍卒,還可以得到大批輜重。雖然李言慶還在滎陽,可是失去了虎牢關這道屏障之後,他就等于虎落平陽了。

「可這樣一來,大家遲早還是要兵戈相向嘛。」

王素笑道︰「那又何妨?大家各為其主,若大王真的能勝過行滿,我自會勸他,臣服大王。」

「世杰兄,此話當真?」

「王素絕無虛言。」

李密下意識的起身,在屋中徘徊。

大約半柱香的時間,他終于下定了決心,「世杰兄這番情意,孤領了……不過要與王世充合作,孤還有一個條件。只要王世充答應我這個條件,孤可以讓出陽城縣,絕無半句虛言。」

王素傾身,「願聞其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