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百七十章 徐九仗義

「大王,卑職收到風聲,听說是滑州出事了。」郡主管桃宜小聲說道。

折彥質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滑州?滑州,大河南岸那個滑州?」

「是,就是徐郡王當年領兵坐鎮紫金山的那個滑州。」主管機宜點了點頭。

滑州現目下當是金軍控制的,能出什麼事?折彥質一時不解,遂問道︰「說說。」

「卑職也是剛剛獲報,說是滑州的金軍封鎖了紫金山浮橋,如臨大敵一般!卑職猜測,倘若中原戰局不利,紫金山浮橋便是金軍最便捷的退路,完全沒有理由封鎖才是。這里頭是不是有什麼名堂?卑職想不明白,特來報告大王。」主管機宜道。

折彥質站起身來,也是一臉疑hu ,按說沒道理啊。我們三路兵馬都朝著東京方向推進,這距離滑州還有段路程,那里能出什麼事?突然,他腦中閃過一念頭,淮西軍?莫不是劉家兄弟為了搶功,違背自己的節制,向滑州打過去了?想切斷金軍退路,邀天之功?

轉念一想,又不太可能。如果淮西軍直打向了滑州,那麼駐軍封鎖浮橋,豈不是截斷自己歸途?又或者,是河北有什麼變故?思之再三,不得要領,折彥質道︰「且不管它,眼下最緊要的是打好明天的仗,其他的以後再說。」

折彥質縱使有料敵如神的本事,他也絕計想不到徐九一支奇兵攪亂河北,幫他一個大忙。再者,明天就是決定北伐成敗的一仗,他也實在沒有過多的精力去思考其他問題。郡主管機宜見汾陽郡王如此態度,自然也不好多說什麼,行一禮,退出了帳去。折彥質等他走後也喚來親兵熄了燈,再緊張也得養足了精神。是非成敗,就在此一舉了。

晚秋時節,天氣已經涼了,折郡王躺在榻上翻來覆去也睡不踏實。心里總覺得懸吊吊的,好似前番北伐的大敗,還讓他心有余悸。

偏生往年的戰創又隱隱作痛,煩得這位大王實在不安穩。正煩躁時,听得外頭隱約傳來吵鬧聲,攪得他越發地急躁,遂披衣起來,自己掌上燈火正想出去看個究竟。

卻听得嘈雜的腳步聲竟向他這邊過來了……

第一個掀起帳簾沖進來的,正是他的堂弟折彥適,在折家將中,彥適彥野兩兄弟都以驍勇而著稱。今天晚上,負責警戒巡夜的長官,正是折彥適。見他搶進來,折郡王吃一驚︰「怎麼了?」

「兄長,方才弟正在巡營士卒發現有一隊人馬從北疾馳而來,沒到大營就給截住。」折彥適報告道。

劫營?折彥質眼皮一跳,金軍看來是真急了眼了!雖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听到說敵人給截住了,可折仲古還是問了一句︰「有損失麼?」

「一頓廝殺,難免些許死傷。不過怪的是,對方一再喊話,聲稱他們並不是來劫營的。」折彥適道。

折郡王眉頭擰成一團這是什麼套路?深夜領兵而來,不為劫營?

難道是為豐門的不成?想到這里,又听堂弟道︰「對方說,他們是來投誠的!卑職恐其有詐,不讓他們靠近大營,又給全部繳了械。對方倒是听話,沒有任何反抗領頭的,已經帶來了大王要不要見見?」

折彥質一時沉默不言,腦子里琢磨著各種可能的情況。緩兵之計?

詐降?周瑜黃蓋?想了一陣他問道︰「你先問過沒有?」

折彥適手一攤︰「卑職問過,但對方幾個人一口咬定,此事非見大王不可。說是十萬火急,光復中原,收還東京,就在此一舉了。」

听到這句話,折郡王眼中光芒一閃而沒,終于揮手道︰「帶進來!」

不一陣,幾名面生的漢子被宋軍軍官們人夾人地擁了進來。不難看出,折家軍的軍官們敵意未消,仍舊保持著戒備。而另外那幾人則顯得有些惶恐,進來之後,都看了折彥質一眼,隨即低下頭去。他們都身著戎裝,只是沒有器械,想來是給收繳了。

折郡王一眼掃過去,帶進來的有四個人,年紀大的不過四十多歲,輕的也有三十出頭,從外表看分不出來到底是哪族人,因為他們盡管作著女真人的裝扮,但金國在其佔領區推行剃發易服,甚至有「剃發不如妾者死」的說法,所以,他們有可能是漢人。

「跪下!」一名軍官喝了一聲,那四名戰將一怔,互相交換著眼s ,似乎有些猶豫。軍官一見,正要發作,被折郡王制止。

「听說你們要見我?」折彥質問道。

那四人,有一個抱起拳,低聲問道︰「敢問可是折郡王?」

「我就是折彥質。」折郡王說罷,坐回了帥位。

「末將本是河南帥烏延蒲盧渾帳下招捉使,姓吳名忠,這三個都是我軍中的同袍弟兄。今夜,我兄弟四人引軍前來,並無敵意,乃是誠心誠意歸順大王。」吳忠在四個中年紀最長,听他說話,倒像是見過一些世面,不似另外三個,一直就低著頭,屁也不放一個。

折彥質听了,也不置可否,沉默片刻之後問道︰「你既來投誠,帶得多少兵馬?」

「末將等四人,帶來了…………」吳忠y 言又止,吞吞吐吐,似乎有什麼隱情。

折彥質見狀,喝道︰「照實說!」

「大王明鑒,只因起事急促,末將自己也不清楚有多少弟兄前來投奔,因此………

吳忠急道。

「听你口音,像是河北人?我且問稱,你因何來投?」折集質問道。

「末將早年本是往來大河兩岸,行走販貨的,世道一亂,便聚集了些弟兄起事,也曾干過抗金的勾當。後來,大河兩岸都陷于金人,沒奈何,在金軍手底下混口飯吃。如今看來,女真人恐怕是在河南呆不住了,末將為兄弟們謀個出路心知金軍必敗,因此來投,斷無二心。」

吳忠道。

這話一出來,帳里宋將們都面l 得s ,算你識相知道金軍必敗!

折彥質也笑笑,道︰「據我所知,蒲盧渾在朱仙鎮集結了重兵,企圖負縞頑抗,你怎知金軍必敗?」

吳忠是個「實誠」人,搖頭道︰「倘若是昨天,末將也不敢保證這一戰誰勝誰敗,但今天卻不同了。」

「為何不同?」折彥適搶問道。

吳忠轉頭看了他一眼一張滿是疙瘩肉的臉上有些不相信,問道︰「莫非諸位還沒有收到消息?」

折彥質心中一動,月兌口問道︰「什麼消息?」

吳忠舉起右手,大拇指一頂︰「貴軍的部隊已經在大河北岸,切斷了金軍的退路,現在烏延蒲盧渾走進,進不得,退退不了。」

話音一落,帳里議論聲四起。折彥適等將領都是一頭霧水,什麼?我們的部隊已經在黃河北岸?這怎麼可能?咱們三路大軍北上,哪冒出來一支飛過黃河去了?吳忠見此情形,繼續補充道︰「金軍中現在傳言非但河對岸的浚州遭襲,只怕是大名府也不保。」

這在帳中宋將听來,更不啻天方夜譚了!這次對金用兵南方諸軍兵出三路,目標就是開封府,東京城。另外,就是徐衛的西軍,可西軍最多也就是在河東用兵,跟河北也是八桿子打不著的,難不成見鬼了?這世上還有誰有那個本事神兵天降到河北?

他們不明白,可折彥質似乎猜到些什麼故意漫不經心地問道︰「你還知道些什麼?」

「金軍大將們,大多懼戰但蒲盧渾發誓死守東京,要與宋軍決一死戰。他已經親至朱仙鎮指揮,只等明日。」吳忠道。

折彥質邊听邊點頭,末了,揮手道︰「你既識時務,前來投誠,我也不為難你。先下去呆著吧,等我光復東京,再給你們安置。」

吳忠還想再說,幾名軍官已經呼呼喝喝地把他們往外推了。等這四個降將一走,折彥適上前道︰「大王,這事好生蹊蹺哇!」

折彥質哼笑一聲︰「不蹊蹺。」

「怎地?」折彥適問道。

「就在方才,我已收到消息,說是滑州出事。現在這幾個降將一來,才算水落石出,原來出事的不是滑州,而是河北!」折彥質的眼中光芒正盛。

折彥適搖搖頭︰「還是不明白,這是誰有這麼大的神通,居然一桿子打到河北去?」

折郡王一笑︰「還能有誰?徐九。」

「徐九?」折彥適眼楮一眯,「不會吧?徐郡王統率西軍,此番作戰,他的主攻方向已經是河東太原,怎麼會突然跑到河北來?」

「徐九用兵,一向不拘泥,常有出人意料之舉。我們南方諸軍攻中原,西軍攻河東,這是明擺著的事情。唯有河北,是金軍防御薄弱之地,紫金虎此舉,是想幫我們一把。」折彥質分析道。

折彥適看起來有些不相信,但口中卻道︰「管他怎地,既然河北出了事,這就助了我軍一臂之力,正好借此機會,一舉打垮烏延蒲盧渾,收復中原!」

「這是自然,徐九助我,我不能不領他的情。而且這一仗,非但要勝,更要勝得爽利!否則,豈不叫人家小看?」折彥質此時已經沒有先前的躁動不安。

「那是,西軍能打,我們折家也不是吃干飯的。」折彥適揮舞著拳頭笑道。

「你去傳我命令,召韓世忠岳飛來見。」折彥質吩咐道。折彥適應了一聲,領命而多約莫過了盞茶時分,兩員大將前後腳步入帳來。

前頭一個,身長體大,極具威儀!一雙眼楮在這稍顯晦暗的帳中,也是炯炯有神,年在四五十之間,身披鎧甲,腰懸寶刀,往帳中一站,讓人不敢小視。正是大宋荊湖宣撫使,神武後軍的主帥,韓世忠。而在他身後那名大將自不用多說,岳飛岳鵬舉是也。

二將進得帳來,都向折彥質施一禮,口稱見過大王。宋軍中若要論資排輩,如果以宋金事變來劃分,那麼種師道、種師中、何灌、徐彰等人,可算是第一代抗金名將;折彥質、徐衛、姚平仲等人,要算第二代;韓世忠岳飛,倒是後起之秀了。

因此,折彥質架子倒也端著,擺擺手道︰「坐。」

二將謝了,先後落座,韓世忠首先問道︰「不知大王連夜喚卑職二人來,所為何事?」

「有件喜事告訴你們。」折彥質說到這里頓一頓,看著他兩個。

「據我所知,良臣和鵬舉,跟陝西徐郡王都有過交集吧?」

听他突然提起徐衛,韓岳二將都有些意外。稍後,韓臣忠先道︰「當年徐郡王方才從大名府起兵,于相州境內與金軍遭遇,一場大戰。

那時,卑職就見過徐郡王。」

折彥質點點頭,又看向岳飛,後者道︰「卑職的授業恩周侗,早年曾在西軍中勾當,與徐郡王之父是結義兄弟。因此,徐郡王以1師兄,相稱。」

「哈哈。」折彥質一笑,「說起來話就長了,我與徐郡王的淵源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楚的。」這倒是實情,折家跟徐家的關集匪淺。當初杞縣劫糧,紫金虎身陷險境,姚平仲故意遷延不前,正是折彥質引軍疾行,前往相救。

後來平陽保衛戰,金軍用鎖城法困住徐衛,又是折可求率領折家軍從麟府出來,千里迢迢地趕去增援。里應外合,殺敗金軍,隨後共同鑄就了「定戎大捷」。正是因為有這些關系,徐衛對折家一直是敬重的,當初折家舉家南下,徐衛還專門趕到潼關送別。

「我要告訴你們的這件事情,正好跟……,可能跟徐郡王有關。」折彥質這才把話題轉過來。「剛剛接報,有一支兵馬在河北襲擊了浚州,目前已經控制了黃河北岸,切斷了金軍的退路。以我猜測」十有八九是徐郡王的人馬。」

韓岳二將自然不免震驚,但一驚之後,又是狂喜!倘若徐郡王真是截斷了金軍的退路,那一場仗,咱們的把握就更大了!不趁此時收復中原,光復東京,更待何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