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二章 新年(一)

第七二章新年(一)

楊侗的棺槨,下葬于桃花坳。

據趙希譙介紹,這里的風水很好,可福澤後世。不過楊侗沒有子嗣,這後世之說……反正袁天罡和李淳風都不在,趙希譙也就成了權威專家,他怎麼說就怎麼做,李言慶懶得爭論。

盧胤說,楊侗好桃花。

希望這漫山遍野的桃花,能讓他獲得滿足。

葬于桃花坳,可遙望偃師,眺望東都。李言慶希望有一天,楊侗在天之靈可以看著他,攻入東都。

不過,作為一代帝王,楊侗的陵墓算不得豪華。

送行的人也不多,只有李言慶、裴仁基、徐文遠等人。薛收和隋楊仇深似海,斷然不可能為楊侗送行。至于其他人,對隋室的感情也算不得深厚。與其說是得了隋室的官職,倒不如說是李言慶照顧。出乎言慶意料之外,祖壽居然來了……而且還親自寫下悼文,焚于陵前。

言慶的這個舉動,令徐文遠大加贊賞。

在這位隋末大儒的眼中,李言慶無疑已做到了臣子的本份。

可事實上,言慶心里的酸楚,又豈是他可以理會?終究還是無法像那些帝王般,做到冷酷無情。

「主公,這蘇威您看該如何安排?」

書房里,祖壽小心翼翼的開口詢問。隨著杜如晦、薛收、長孫無忌紛紛被委以重任,祖壽漸漸獲得了重用。

他文辭華美,書法更承鐘王之風,隱隱有大家風範,成為李言慶身邊不可或缺的人物。

言慶沉吟片刻,輕聲道︰「我暫時還無心見他,且再等一段時間……這樣吧,等我從少室山回來,再和他相談。」

蘇威是在蔡水一戰中,被李言慶俘虜。

由于他的出身和地位非同一般,是開皇老臣,資格實在是太老了。雖然被隋煬帝楊廣貶為庶民,可楊廣前往江都的時候,卻點名讓他隨行。只此一點,就可以看出楊廣對蘇威很重視。

此人能力出眾,而且久經宦海,頗有智謀。

依著李言慶的本意,當然想重用蘇威。畢竟王頍老了,李密被殺之後,似乎變得有些意興闌珊。前兩天還和言慶說,想要把麒麟台交給柴孝和,專心編撰一本名為《大業缺失錄》的書籍。他心意已下,而且非常堅定。即便李言慶百般勸說,也沒有讓王頍改變原先主意。

大業缺失錄,準確的說,就是要把楊廣即位以來種種舉措,進行點評。

王頍說︰「我年紀大了,精力已不比從前,再佔居麒麟台之位,日後難保不會出現差池。麒麟台的構架已經完成,只是規模尚不足以覆蓋天下,日後孝和會繼續努力,將此事完善。

我意欲撰書,評點大業得失……主公若是體恤老朽的話,就讓老朽完成這最後一個心願吧。」

王頍是士大夫出身,一生奔波,想要建立功業。

可他這一輩子,也著實不順。先是得罪了隋文帝,被發配嶺南,幸得漢王楊諒看重,將他要到身旁,卻有不肯听從他的建議。直至跟隨李言慶,王頍才算是有了起色,更搭建起麒麟台,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現在,他所希望的是能在士林中留下名號。點評大業政令,也算是一件大事。既可以獲得士大夫們的接受,同時在心里,也是想給言慶留下些東西。

李言慶見王頍已下定決心,遂不再強求。

柴孝和的確是有才華,但李言慶覺得,似乎還缺少了些什麼。徐文遠倒是可以正確,不過徐文遠……終究是一個文士,難免有些酸氣。蘇威嘛……很合適。但想要讓他低頭,單憑蘇夔在徐世績麾下效力,還遠遠不夠。似蘇威這樣的開皇老臣,就要拿出熬鷹的手段來,讓他慢慢低頭。

所以,李言慶並不急于和蘇威見面。

滎陽方面現在的形式挺好,一切還算是正常。

去年河南大部分地區豐收,所以新鄭、開封、陽城等地,雖說在連番戰火下,有些殘破蕭條,卻沒有出現太大的人口流失。這也使得,李言慶的壓力相對減少許多。若是個災荒年的話,李言慶說不得就要開放洛口倉,以賑濟災區。洛口倉如今是他手中最大的一個王牌,動一次,就少一點,所以李言慶對于洛口倉的看護管理,格外重視……要知道,就在一個月前,杜如晦還從他這里討要了兩萬石糧草,一下子搬空了十窖輜重,讓言慶心痛許久。

開春以後,除了新鄭等地面臨春耕的問題之外,河內和汲郡,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汲郡雖有一個黎陽倉做後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較少對滎陽郡的壓力。但作為河南道大行台,李言慶還是要準備足夠的種子農具和牲畜,一俟汲郡需要援助,他必須第一時間發放。

總之,守著一個洛口倉,看似是物資充沛。

可真到使用的時候,就會發現捉襟見肘。李言慶在去年歲末推行新法,定下了一年免稅。

也就是說,新的一年里,他無法獲得任何財政收入,只能靠黎陽、洛口兩大倉廩保證滎陽郡政令通行。而在入秋前,兵馬糧餉輜重等支出,都要有兩倉支出……這年頭,地主家也未必有足夠的余糧。

「祖先生,滎州和鄭州兩地,征兵可已開始?」

「已經開始,不過據辛郎君和鄭郎君呈報,新軍裝配頗為緩慢。

自去年以來,連番戰事也使得軍械損失無數。僅矛、槊兩件,就無法供應齊備。鄭家的作坊已開始全面運轉,只是來年春耕需更換大批公子犁,任務同樣繁重,他們有些快跟不上了。」

公子犁,就是李言慶幼年在洛陽時,根據記憶中後世的曲轅犁改變出來的耕犁。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滎陽百姓對曲轅犁基本接受。這春耕馬上就要到了,再加上推行新法,所以也使得曲轅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本來鄭家的冶鐵作坊單制曲轅犁倒也沒有問題,可隨著李言慶在滎陽自立,擴軍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李言慶已下定決心,將滎陽郡兵馬擴充至五萬人,河內和汲郡,各擴充至兩萬。這幾乎是目前滎陽郡兵力的兩倍,大批軍械輜重的更換,一並交由鄭家冶鐵作坊打制。這要在往年,鄭家高興還來不及,可現在擠到了一處,令鄭家也非常頭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