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爺還要阻止,老太爺就捋著胡子慢悠悠道︰「有本事你也進個西山書院,拜個帝師當先生給我瞧瞧?」
一貫紈褲皮厚的二老爺在族人面前被說的面紅耳赤,不敢吭聲。
站在人群中的蕭行燁恍若沒察覺到周圍各色目光,他平靜的上香,磕頭,完成所有應該做的事情,緩步退下,舉手投足,意態閑適中帶著絕對的自信。沒有驕矜,亦沒有心虛。
老太爺見此情景,不禁捋著胡子微笑。
蕭行燁過後,才是大老爺二老爺三老爺。再來就是族中輩分較高者,然後是雲華煦這個二房長子領著他這一輩的嫡子行禮。
以前一直是蕭行霆領人行禮,今年蕭行霆和蕭行燁都在老太爺後上了香,剩下二房才有嫡子,于是嫡子行禮變成二房嫡子行禮。
蕭行煦為人憨厚,不在乎這些。蕭行烈更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半點不將家里頭明爭暗斗放在心上,唯有蕭行照,磕頭時不禁怨毒的朝蕭行燁看。
蕭行照從小聰明早慧,還有過目不忘本領。老太爺原也在這個五孫子上傾注不少希望。因此三歲上就將他送到南山書院韓老太爺那里,讓給他開蒙。
有天賦,更是親外孫。韓老太爺自然全心教導,抱在懷里教認字,握著他手教寫字。自此,蕭行照進步飛快,就是南山書院許多有才名的先生也紛紛夸他,說是自愧不如。
人人都捧著,哪知竟捧出了蕭行照半點不能容人超過他的心胸,尤其說話居高臨下,從不知容忍也不知變通。
本來才子多傲氣,大家覺得他聰明會讀書,有這樣脾氣也很常見。直到蕭行照九歲那年,韓老太爺一時興起,讓他跟許多考過童生的人一起考了回試。先生最後沒有判他第一,而是將頭名給個二十來歲的學子。
一個九歲,一個二十。一個讀書不過六年,一個已過了童生試。蕭行照輸也輸得理所當然,沒有半點奇怪,更無人責怪他。
誰想蕭行照先是質疑先生判卷不公,韓老太爺說教他幾句,他當時念著孝道不敢頂撞,事後竟讓隨身小廝在那學子飯食里下了瀉藥。若在平素,不過就是孩童淘氣玩鬧,偏偏那時正好臨近鄉試,那學子因月復瀉大病一場,自然錯過了。
事情不止于此,蕭行照害過學子,又趁判卷先生出門和友人吃酒之際,叫一小乞兒大庭廣眾下去認那先生為父,污蔑他有了私生子。讀書人最重清名,那先生百口莫辯,不僅丟人,還連舉人功名都給丟掉,一氣之下,病重吐血而亡。
韓老太爺事後得知兩件事都跟蕭行照有關,又驚又氣,念及是外孫,事情鬧大會影響他前程,只得私下訓斥責罰他。蕭行照還不服氣,口口聲聲他是為自己討公道,那先生和學子合起來佔了他第一名,又問韓老太爺那時為何不給他做主。
此時韓老太爺方才驚覺這個外孫性情已然偏激,走上歪路,忙給蕭家寫信說明事情經過,將人送回蕭家,讓嚴加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