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十一年三月(1885年5),中法戰爭落下帷幕,中新洗牌。曾國因對朝廷援台命令陽奉陰違被革職,袁世凱正式接任兩江總督;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退,18854月被革職,徐世昌在翁同龢的保舉下接任廣西巡撫一職,廣西提督蘇元春接戰不利充軍新疆,馮子才因功代之;以巡撫餃督辦台灣軍務的劉銘傳上書,建議朝廷在台灣建省。幾經討論後,朝廷決定台灣正式建省,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任命抗法有功的原福建巡撫劉銘傳為第一任台灣巡撫,左宗棠則留任閩浙總督。
510,袁世凱正式入主兩江總督府……
兩江總督府位于南京中心地帶,竣工于明朝初年,是一個頗有傳奇色彩的建築群。明朝它曾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朝初年為江寧織造署(曹雪芹家族曾經在此任職)、江南總督署,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將其更名天王府,至民國,這里又是總統府,可以說見證了中國近600的權力更迭。
總督府有三重院落,建築風格充滿蘇州園林氣息。進入正門,第一重院落兩側是類似朝房式的辦公室,中間為一個花草繁茂的院落,大門正對面是大堂,也就是兩江總督的辦公地點。穿過大堂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庭院,一條紅柱長廊直通庭院深處,也將庭院分成兩個部分︰西邊為總督府花廳,是進行重大典禮以及會議的場所;東邊則是資料室以及一些文件的存放之地。再穿過這個庭院,還有一個最大的「院落」。這里坐落著三個宮殿一般的建築,它們是兩江總督及其家人生活、休息地場所。在最後一重院落的東面是三個小院,充當客房,東門外是歇馬處;西側就是著名的煦園,佔地1.4公頃,里面假山林立、壁影中有著名的鴛鴦亭、美人靠(漢白玉石橋)、不系舟(石舫)、漪瀾閣、水音台……
打發了前來迎接的督府常設官員,袁世凱來到大堂內,他抬頭看著那塊「惠洽兩江」的牌匾長出一口氣︰「雖然不是第一次看這匾,不過卻是第一次感覺這麼真實!」
馬格里笑道︰「因為你現在才是這里真正的主人!」
袁世凱搖搖頭道︰「原來權力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佔有。我有了一方權力,在思維深處就覺得佔有了這個地方!」
問增瑞笑道︰「中堂大人,乾隆爺這手書可說了,要你‘惠洽兩江’,這會兒可才是個開始……」
想起這個被曾國搞得烏煙瘴氣的爛攤子,袁世凱皺眉道︰「是啊,才開始啊……頭疼啊!」
不是袁世凱對于自己的政務能力沒有信心,而是每個想要在兩江辦點實事地官員,看到這個局面都會皺起眉頭。對于兩江的經營,袁世凱不僅僅是想做點實事。而是想做很大的實事,所以他揉太陽穴的力道就特別大。
擺在袁世凱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人事調整。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想要自己的施政方針能夠真正的執行到位,想要真正的控制兩江,那麼手下這些官員必須在忠誠、執行力上非常可靠!
清朝地方行政分為為省、府、縣三級。省級最高的官員為巡撫(從二品),掌握一省行政、軍事、監察大權。巡撫轄兩司︰承宣布政使司(長官為布政使,從二品),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賦、戶籍;提刑按察使司(長官為按察使,正三品),掌管一省地司法和驛傳等。省以下有「道」的設置,一般是布政使、按察使地屬官。道為監察區性質,不算正式行政區。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兼兵備餃,另有一些不屬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關道、管河道、督糧道、鹽法道等。也就是說。想要坐穩一個地區,最起碼巡撫、布政、按察兩使要是自己人,而如果能夠完全控制該地區。那麼知府、道員一級的官員也要能夠令行禁止。不過這指的是在別的地區,兩江之地因其特殊,除了這些個常設官員還有數不清的各種虛設職務。
袁世凱管理著江蘇、安徽、江西三省,手下光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就10個(江蘇有江寧、江蘇兩個布政使,江寧布政使歸兩制。),加上各省道員、知府,四品以上的常設官員就達上數十人。而自古兩江乃河道、鹽運、漕運、海運最集中的地方,因此道員比別的省份要多出一倍,常設加上編外共有200四品以上官員。兩江之所以這麼多的虛設、編外官員,不是因為有這個需要,而是因為這里歷來是中國最富饒地地區,各種級別官員的「灰色收入」要高過其他地方數倍。拿袁保慶原來任的鹽法道為例,整個大清鹽法道每年進項平均是3萬兩白銀,而在江蘇任鹽法道,年收入可以達到80萬兩,甚這樣的好處,哪個官員不削尖腦袋往這個地區跑?而那些權臣、貴族地子孫們自然也通過各種門路來兩江任個道員之類的職務。在捐納的方面,因為「供需關系」地調節,兩江的各種官帽子價格是最高的,而且從來都供不應求。那些花了大把銀子來這里做官的人,搜刮起民脂民膏來也就特別厲害。這些現象導致兩江之地的稅賦年年減少,這幾年已經與其他省份沒有什麼區別。
在兩江,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漕運總督府!漕運起源于漢朝,指的是將征自田賦的部分糧食運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這種糧食也叫漕糧。漕糧起初僅供宮廷消費和百官俸祿,後來慢慢發展出兩大功能︰第一個就是為戰時和賑災儲備糧食;第二個就是穩定糧食價格,遇到災年,市場上糧食價格過高時,朝廷就將儲備的糧食投向市場。使糧價回到正常水平,防止不法商販趁機屯糧謀利;當市場上糧價較低時,朝廷以略高于市場的
購糧食,讓糧食價格恢復正常水平,保證農民收入(世界上最早的期貨!)。由于漕運的重要性,明朝洪武元年設立漕運總督一職,而又因為淮安是漕運地咽喉之地,黃、運交會之處,湖廣、江西、浙江、江南的糧船到山陽,經漕督盤查。才能起運,所以漕運總督府就設立在淮安府。漕運總督雖然是從二品(常由原來的江淮巡撫兼任),不過直屬皇帝管轄,而漕運總督府又自成體系,各省分設督糧道一職,隸屬于漕運總督;還有監兌、押運、府佐等職官,分散于各省,也隸屬于漕督衙門,所以漕運總督不受兩江總督管轄。
這兩個原因,導致兩江官員成分復雜。各種關系網密布其中,袁世凱想要對哪個人下手都要遭到一片攻擊。而且最富饒的江蘇境內,一個巡撫,一個兩江總督,一個漕運總督,三個二品以上官員,更是亂上加亂。原來曾國在任的時候,不僅沒有想過要改善兩江吏治,反而成了兩江最大的貪官,使得這種局面更加不堪,于是留給袁世凱的攤子就更爛!雖然兩江總督管轄三省的行政、軍務。不過從二品以上官員的任命,必須由朝廷下達,也就是說袁世凱想要換管轄的三省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還得通過慈禧。
拿起桌子上地官員花名冊,袁世凱翻閱半天又放下︰「咳~施政方針我倒是不擔心。我擔心的是執行這些方針的人啊!」
馬格里道︰「是啊,我看過你的發展計劃,雖然大膽。不過非常的有可行性。可惜啊,這些官員一個個都是讀著四書五經長大的,根本接受不了。」
文增瑞接口道︰「即便能接受得了,可他們又能執行幾何?除了前一陣子安插下去的那些人,其他官員沒有一個跟我們一條心的。他們不是曾國提拔的,就是背景不凡。說白了,兩江境內人人都想撈一票。」
袁世凱喃喃道︰「現在江蘇巡撫還空著,要是我們能拿下來就好了!」
文增瑞搖搖頭道︰「先不說朝廷能不能由我們自行選擇,就是能自行選擇,可我們哪里有在朝官至從二品的官員?你不能讓大哥從廣西調過來吧?」
袁世凱笑道︰「不是沒有,不過就不知道慈禧能不能點頭!」
「誰?」
「郭嵩燾!」
馬格里沉思片刻道︰「恩,郭嵩燾倒是是個合適地人選,跟我們非常近,而且對西方的發展很認可,要是他來任江蘇巡撫,那麼你地江蘇施政計劃就沒了政治阻礙!」
袁世凱點頭道︰「我來之前已經跟郭老商量過了,而且也給左宗棠寫了信,翁同龢以及兩個王爺那里我也打了招呼!」
文增瑞笑道︰「看來你早就做好了打算了!」
袁世凱笑笑問道︰「三省一共多少常設地方官職?」
文增瑞答道︰「兩江三省巡撫3,按察、布政兩使7人道員,29個知府,9個直隸知州,210縣令,共計274個常設
袁世凱苦笑搖搖頭道︰「你們看看這花名冊,現在三省七品以上官員總共1102人。其中候補的地方官員,兩個制造局(金陵機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以及海關的官員員共計396人,地方官員共計706人。也就是說,地方官里,除開這些常設人員以外432都是來混吃的。兩江一年光養活他們就得多少銀兩?而且他們還得自己再摟點……咳~我拿什麼錢來辦教育、開工廠、搞海防?」
听了袁世凱的話,馬格里笑道︰「呵呵,尉亭,要是我沒記錯的話,好像你那筆啟動資金也是這麼來的吧?」
袁世凱道︰「哈哈……老師,那個時候是從別人口袋里往外掏,現在是別人從我的口袋里往外掏,我當然心疼啊!」
文增瑞道︰「不過上次我們在兩江折騰了一下,買了不少官帽子。特別是受到曾國的牽連,大批官員下馬,現在空缺不少。」
袁世凱問道︰「我們買了多少?」
文增瑞道︰「通過這些年地捐納。加上上次我們的折騰,到目前為止,助學會在三省一共買了2道員、5個知府4知州、26個知縣。分別是︰江蘇的鎮江知府,通州、海門2直隸知州,6個縣令:州、南安兩個知府,還有7個知縣;安徽地徽州、鳳陽2個知廣德2知州,以及13縣令。兩個道員是江蘇的蘇松太道,江西的吉南寧道!」
【兩江三省行政區總計】︰
江蘇9道8府3(直隸州)1廳(直
安徽38府5。共計57縣;
江4121州,共計
袁世凱道︰「還差得遠著呢,而且現在安徽、江西巡撫還沒著落……」
文增瑞道︰「中堂大人,我有一策不知……」
袁世凱道︰「我說二哥,這里又沒外人,你干嘛叫我……」
馬格里打趣道︰「哈哈……我們是怕叫習慣了,以後當著外人出錯,而且時間長了你會失去中堂大人道威嚴,所以……」
听了馬格里地話,袁世凱立刻明白過來。老師這是在提醒自己!袁世凱一直對自己的下屬非常好,象文增瑞和武猛這樣跟隨他多年的人。已經被他視為家人,所以常常有些習慣性的不拘小節。以前權輕位低,這樣能夠博得下屬的好感,而且袁世凱按照現代的思維為人處事,自己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不過要是長此以往,他將來登上權力高峰,就會顯得親和有余而威嚴不足——這可是一個當權者地忌諱!想到此處,袁世凱點點頭道︰「有什麼好辦法不妨直說!」
文增瑞拱手道︰「要想控制兩江,其實我們不一定非要從巡撫
使這些高位下手。我們完全可以用釜底抽薪的辦法,府、縣令著手!」
听了文增瑞的話,袁世凱眼前一亮︰「農村包圍城市?」
「什麼是農村包圍城市?」
袁世凱擺擺手道︰「接著說!」
「是!助學會現在可用之人一400,以上候補餃。雖然不能指望他們馬上官居高品,不過要是能夠讓他們進入兩江任職基層,就等于把各省巡撫架空。說白了這三省之地就可控于掌中!」
馬格里道︰「恩,是個好辦法,這些人分批進入兩江任職,可以避免別人懷疑……而且動那些基層官員更加容易!」
琢磨一會袁世凱搖搖頭道︰「辦法好,不過有個難題。來江蘇任職等于發大財是個常識,因此兩江職務人人競爭,而這些能夠守住自己位置的地方官,都是根基深厚、關系過硬之輩。雖然以我的職務,有權力更換這些家伙,不過他們哪個我都不敢輕易去踫。」
馬格里皺眉道︰「難道安徽、江西的官員也不能換嗎?」
袁世凱道︰「按照慣例,一般補任江蘇空缺的官員大多是江西、安徽、山東的官員,所以踏進淮、贛兩省,等于一只腳邁進江蘇,你說他們能沒背景嗎?」
文增瑞道︰「中堂大人,那我們不妨按照原來的辦法,多查處一些貪官。」
馬格里道︰「對啊,到時候就是他們自己貪贓枉法被革職的,不是我們更換地……」
袁世凱擺擺手道︰「不行的,原來我是欽差地身份,而且不在兩江任上,所以這樣辦朝廷不會有什麼猜忌。現在如果我打擊面積太大,會得罪不少人,到時候一旦有事,肯定遭到別人彈劾,說我打壓異己之類的。」
听了袁世凱的話,文增瑞道︰「兩江富饒,人人垂涎。大家都知道來江蘇能撈個盆滿缽滿,所以沒點後台還真來不了,而且一旦來了還不願走……要是來兩江的人貪不到錢就好了……」
「等等!貪不到錢……呵呵,有辦法了!」
兩人異口同聲的問道︰「什麼辦法?」
就在袁世凱要回答的時候,兩江總府新任管家進來遞上幾個名帖道︰「中堂大人,蘇州、常州、松江三個太守大人送來拜帖!」
袁世凱听了一樂︰「哦?還真快……呵呵,先放這兒吧,你去後院幫著安頓!」
「是!」
管家剛一出門,袁世凱問道︰「二哥,家里的護衛都安排好了嗎?」
文增瑞知道上次二女遇刺讓袁世凱很擔心,他立刻拱手道︰「回中堂大人,都安排好了,現在總督府一共有我們自己的護衛200人,他們全部都是從演武堂出來的,加上原來北京府里的20個死士,現人。這管家名叫袁方,今年45歲,他地父親是三老太爺的親衛,分家的時候大女乃女乃要將他遣散,是武愷老爺子將他留下的。他兩個兒子袁家奇、袁家興都在護國演武堂培訓了10年,武藝超群、忠心不++領府中所有護衛。」
袁世凱點點頭道︰「恩,北京那邊地宅子留著,讓劉仲及繼續管理,就當一個聯絡處!」
文增瑞道︰「這個我已經交代過劉管家,不過原來總督府中還有一個護衛隊,一共有兵丁300,不知該如何安置?」
「先留著吧,到時候再看著辦。」說罷,袁世凱打開一份拜帖,看完後不解的問道︰「鳳來樓是什麼地方?」
文增瑞接過拜帖看看搖頭道︰「不知道,幾個知府不來總督府,怎麼反倒要在這鳳來樓相見?」
馬格里笑道︰「中堂大人,現在總督府那麼多金陵的官員和侍衛,你隨便找一個來問問不就知道了!」
袁世凱笑道︰「二哥,把總督府原來地侍衛長找來!」
「是!」
不一會,文增瑞領著一個身形魁梧、身著侍衛統領服裝的漢子走進大堂。那漢子跪倒道︰「兩江總督府侍衛長,衛千總馮魁見過中堂大人!」
袁世凱︰「起來說話!」
「謝中堂大人!」
看馮魁起身,袁世凱問道︰「馮魁,你是金陵人吧?」
馮魁拱手道︰「是,卑職自小在這金陵城長大!」
「那你對金陵應該很熟悉吧?」
「回中堂大人,金陵大街小巷卑職都非常清楚!」
袁世凱問道︰「那好,我問你,這鳳來樓是什麼地方?」
「這……鳳來樓在夫子廟旁的釣魚巷內……」
袁世凱擺擺手道︰「我不是問你在哪里,我是說這個鳳來樓是干什麼的?」
「這……這卑職也不知!」
看馮魁吞吞吐吐的樣子,袁世凱心里明白了幾分︰「馮魁,別有什麼顧忌,實話實說!」
馮魁咽口唾沫道︰「乃金陵第一妓館!」
「什麼?!」
三人吃驚過後,文增瑞問道︰「馮千總,你、你沒搞錯吧?」
馮魁趕緊施禮道︰「卑職家就住在夫子廟附近,釣魚巷是金陵有名的煙花之地,所以不會搞錯的!」
袁世凱淡淡一笑道︰「馮千總,你先下去吧,一會換上便裝跟我出去一趟!」
「是!」
馬格里皺眉道︰「中堂大人,我看沒那麼簡單,就算幾個知府知道你‘’,他們也不會這樣輕率的把你叫道妓院去,所以……」
文增瑞道︰「是啊,中堂大人的之名不過傳聞而已,現在剛到兩江上任就如此……」
袁世凱道︰「都別猜了,要想搞清楚還不簡單,一會出去一問不就什麼都知道了!二哥,安排幾個護衛,穿上便裝跟我出去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