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五章 大禹治水楊戩助

卻說那妖族余孽興水患,妄圖振興妖族,堯帝賢良,自是召集大臣,問取良策。最後推舉出一人,名為鯀。

堯便令鯀治理水患,鯀也是一大智之人,他見水勢巨大,便想出鞏壩阻擋之法,將那洪水阻擋在外,只是洪荒何奇大也,水勢漫天,初時還好,後來又有許多妖族中人加入,卷起黃河之水灌入洪荒人族之地,水勢更大,單靠民力如何能阻擋,後雲霄出面,求來女媧手中的息壤,乃是當年造人所余,此土有大威能,能自生自長,只需些許便能堵住洪水。

鯀得了寶物之助,初時果頗見成效,將那無邊河水悉數堵住;然而,此舉卻似惹惱了黃河之水。那黃河之水咆哮起來,掀起滔滔巨浪,與時俱增,息壤衍生一尺,大浪便再拔高一丈,此時息壤到底已不是當日女媧娘娘造人所用的遺物,衍生亦有其極限,黃河之水終將息壤所造之堤沖壞許多;鯀也是有見識之輩,登時知道不妙,料想黃河之中有異物作怪,自己不能抵擋,急忙回報堯帝,請人調查降伏。才到半路,連降大雨,鯀正憂慮間,又有現報傳來︰又有東海之水倒灌入河,河堤卻是全垮了!

堯帝聞報大怒,當下便要治鯀之罪,卻被一直呆在人族的多寶所阻。為了宣揚截教道統,自上次逐鹿之戰後,多寶就帶著一干截教眾仙呆在了人族。多寶道︰"此事有異物作怪,怪不得鯀,待我前去降伏,再遣鯀重新治水,以待他將功折罪。"堯帝這才作罷,便由多寶領人前去伏妖。這多寶這些年也是努力了不少,又得通天開小灶已經是大羅金仙,作亂之妖再多,卻少有高手,多是未曾化形得月兌的小妖,本身又無組織,只是亂搞一氣,不曾有甚氣候,如何能擋住憤怒的多寶?初時多寶還有所顧忌,只誅作亂之妖,手中小妖殺得也不解氣,殺得性起時,多有株連。只是水患波及範圍太廣,一時間如何能殺得盡?多寶終究個人能力有限,便報于堯帝,招集兵馬,用層層推進之術,殺到何處,便治何處之水。

五六年間,治水初見成效,但多寶之策也漸漸現出弊端,隨著層層推進,人族聚居之地處處可見廢棄的堤壩,治水前沿水勢越來越大,但有息壤之助,本也不虞。只是所殺妖族越來越多,終于惹惱了妖族中的頭面人物,那妖族大聖聚在一處,商議對策。

卻有那大妖青蛟出面,整領一群妖族,自號青龍大聖,帶領人馬攻擊多寶,初時多寶還憐著同為妖族的情面上放不開手腳,到後來,就是多寶想放開手腳也不行了,妖族太多,殺之不盡,自己又孤身一人,更不是對手,便請來了截教中其他門人,終究一陣大殺之後,將那群作亂妖族殺死,這才算完。

不過治水一事卻又遇到困難了,鯀以前所築之堤壩現在成了治水的阻力,那自壤所化百萬里之寬的堤壩非是人力可除,便是截教弟子也拿之無法,最後鯀忙忙碌碌十余年,治水不成,反被堯帝問罪處死。

截教弟子見治水不利,也無顏待在人族,便紛紛離去,多寶也自請罪歸山不出。

截教此番卻給了闡教機會,燃燈終收了舜為徒,舜,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好有虞氏,故稱虞舜。

舜本就有賢明,又有燃燈在一旁幫襯,很快便受到堯帝的重視,堯帝自覺舜賢明有德,希望把他培養成接班人,就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

舜也沒讓堯帝失望,在他治理的一方,民風純樸,民生興旺,堯帝老年後,便將帝位禪讓于舜。

舜繼位之後,也是一心想要解決水患,只是苦無良策,後得知鯀之子大禹頗有才能,便任命禹繼續治水,完成父業。

在禹看來,父親鯀治水失利,完全是由于那些修士的錯誤,同時也就造成了禹對這些修士有些仇恨心理,是以禹並未拜入闡截二教門下。

禹接到命令之後,便親自考察山川地理,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治水大業上,禹發現,水往低處流,堵不如疏,想要治水,便要打開那些息壤所化的高山堤壩,不過他終究只是一凡人之身,如何能成功。

「二郎,你帶著開山斧去輔佐大禹吧,也好混些功德!」少恆施展**將大禹治水的事情展現在了楊戩的眼前,楊戩也是有些佩服大禹,並沒有推辭。

正當禹心憂之際,卻見自東海與南海的交際處方向飛來一人,披盔帶甲,銀光凜凜,頭頂紫金九宮冠,手持丈二長的三尖兩刃戟,不怒自威,卻又有些十分怪異的美感。

此人我不說大家都知道,就是那少恆的三兒子楊戩。

禹見來人生的俊朗仙風,先就有些好感,見那人停下來走到他面前,禹到︰"不知高人何往?"楊楊戩道︰"我是玄清天尊的三兒楊戩,今得聞賢士為人族安危治理水患,特來相助。"咋一听,禹心中有是喜又是憂,喜的是楊戩出身名門,少恆乃是人族聖父,他雖然不喜修士,但也是區分對待的!憂的是不知楊戩能否幫他治水,且怕又是一群眼高手低之輩。也是來的時候少恆得意吩咐了楊戩,讓他不要提他是闡教的事情!楊戩在少恆的**中也看了出來大禹不喜闡截二教修士,所以也就沒有說自己是闡教的!

楊戩卻看出了他的想法,心中有些不快,認為禹是瞧不起他,遂道︰"賢士可隨我一同前去治水之處,待看我為你除去那治水阻礙。"禹听見,臉色有些發紅,微微一禮,便隨楊戩一同前往治水之處。

來到那水患之處,卻只見滿目一片狼藉,當年鯀治水時,采用的是築高堤,將水攔住,可後來水勢增大,黃河之水倒灌而入,大堤沖毀不少,以至于後來黃河水退後,原來倒灌而入的水卻又退不出去,反被那些堤壩給攔住,造成了現在沼澤迷漫的情況。

楊妙君,大喝一聲,手中持一巨斧自上而下直挺挺的劈下去,初時被那息壤所化之山一阻,楊妙君怒目圓睜,手中再使一分力,便見那山如摧枯拉朽一般被劈開,大水順勢便流了出去。這萬物相生相克,息壤所化堤壩堅硬無比,但卻是被開山斧所克,否則楊戩怎麼肯能劈得開!

禹看得大喜,這息壤所化之山甚是難除,先前闡截二教弟子也曾看過,紛紛回轉,不想這不顯山不露水的楊戩卻能劈開,當真叫人不敢相信。

禹是徹底相信了楊戩的能耐,遂帶著楊戩一路治水,途中還余有妖族余孽的,紛紛交給楊戩,楊戩也自當煉手,九轉玄功乃是戰斗的不二法門,戰斗越多對功法的領悟也就越強!所以楊戩也樂意收拾這些妖族!

二人率領一干人族治水,每每由楊戩開山,大禹則安排分功,大抵是一切事前計劃好的,挖渠、引水、整地各項工作有條不絮的開始進行。只是卻是由于禹每次測水所帶之物過于笨重,拖延時間,楊戩自告奮勇,又到巫山求來一物,形似棍棒,通體金色,上刻"定海神針",兩頭一金箍,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不知是何物所煉,可長可短,可大可小,伸縮如意。乃是少恆隨手所煉,不過少恆畢竟是聖人,隨手所煉的也是大有威能!

卻說禹得了"定海神針"之助,治水速度果然快了許多,禹乃一凡人之身,卻是非常辛苦的。

禹治水期間,除了"三過家門不入"等傳說,生活極為辛苦,穿著破爛的身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簡陋的帳篷。每天親自手持耒鍤,帶頭干最苦最累的活計。幾年下來,他的手臂和腿腳上的汗毛均已月兌光,手掌和腳掌也結了厚厚的老繭,身體干枯,臉龐炭黑。

又十三年後,肆虐洪荒二十多年的水患終于盡數平息,經過禹的治理,形成兩大水系,以黃河、長江為河流源頭主干,其它江河溝渠大多與此相連有關。水患期間,人族雖受災極重,民生生產均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很多民眾不得已背景離鄉;但在治水過程中,受災各部族不分彼此,協同合作,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分配了生產資料,進一步加強了各部族的交流融合。

由于事先規劃得當,並不單單是平息水患,禹借此機會整合了大半人族的勞動力,統一調度、集中勞力開闢了密布的水網溝渠。以胡盧的眼光來看,雖尚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但這次行動極有歷史意義的,在整個種族的傳承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人族暴發出了難以想象的力量,這是人族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集體協作工程。

在這一過程中,人族的人口基數雖然銳減,但總體生產力卻得到了極大提升,為以後發展農耕畜牧打下堅實的基礎。得益于密布的水網工程,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生息,人族很快便會恢復活力,將迎來一次人口的大暴發,也許僅在百年之後,甚至是幾十年,人族對整個洪荒的影響力就會超過以往的任何一個時期。

禹作為治水最大的功臣,于十三年中開山無數,通河無數,修堤無數,使天下河川均流向大海。又引水築渠,建壩畜水;加之禹在治水過程中走遍天下,對各地作物氣候均有了解,于執撐間推廣各種作物,讓其在更適合的地方生長,無形中提升了人族的糧食產量。待治水成功,天地有感,降下功德時,那功德之大直叫天下修士側目。

禹作為最大的功臣,得了近七成功,都快趕得上三皇功德的一半了,楊戩出力不小,一路除妖開山,又提出不少治水建議,提了一成多點功德,少恆煉制治水之物,得了半成,只是他功德多的是,也看不上那點兒功德,那"定海神針"得了半成,余者都被其他治水功臣給分了。

此次治水,楊戩得了最大的好處,不下于禹,二人所行之路不下百萬里,,期間無數戰斗使得楊戩這個天生的戰斗狂修為猛增,加之他有那少恆賜給他的老子所煉的丹藥在身,從不擔心法力不夠,一路勇追猛打,修為硬是讓他從一介金仙提升到了太乙金仙之境,不可謂不快,九轉分九轉,都是要無數法力積累的,乃是以力證道之法,楊戩不到百年的時間能三轉,除了他的資質,他的勤奮也是一個很大的因素!少恆已經決定,以後帶楊戩去好好羞羞明月!明月的天資可以說是不下于鎮元子,冥河等這些老一輩的存在,又有無數**可供修煉,也才是靠著人皇功德斬的善尸,除了突破準聖太難,明月一天到晚,貪晚也是補個很大的因素!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