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集 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

面對李大人逼宮式的查案奏請,堂堂的秉政太後總不能親自與李佑辯駁,殿中大臣也沒有出面說話的。

在文官互相攻訐揭短習以為常的大明朝,大家從來都是以最高道德標準要求政敵,誰有點短處都遮掩不住的。殿中這些大臣只要是稍有顧忌的,誰肯沾惹暗殺士人這種丑惡到極致的名聲?有了這個,不被政敵罵到遺臭萬年也差不多了,一輩子做官也別想安生。

老首輔也打定了主意,只開口議繼任首輔之事,別的一概不理,以不變應萬變,堅決不上李佑的當。誰知道李佑在這里面暗藏著什麼玄機。

故而乏人力t ng,一時沒主意的錢太後暫且只能沉默以對。再將李佑拉下去廷杖的確也是個辦法,但解決不了問題。才打了兩下,就讓李佑的聲勢漲了數個量級,再打下去就要將人心都推到李佑那邊去了。

代行君權的慈聖皇太後再次感到列祖列宗的無奈。

氣焰升騰、得勢不饒人的李佑再次叩首,腦門砰砰的敲金磚,極其失禮的大聲奏道︰「國家養士,豈有不教而誅者!ji n邪隱匿,人心難平,正氣何存,天理何在!臣不惜此軀,願掃強梁,為聖母除憂!」

聲如金石,鏗然有力,再搭配被廷杖後的衣冠凌亂慘狀,好一付節義大臣的尊容!簡直令人有喝彩沖動。

太後還在沉默,不是她不想洗白自己,而是她深知不能再給李佑話語權。此前好不容易才設下圈套將李佑罷職放逐,就要趕他出京師,若再給他這個機會踟躕不去,拿住案子翻雲覆雨,以他的狡詐天知道又會生出多少事端。

其實李大人嚴格說起來,此時已經被黜落,身份並不是朝臣,沒有資格在殿中說話議事了。所以他選擇在這個時間爆出六監生案與錢家有關的丑聞,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為了可以在殿中說話。

但要以為李大人的心術如此淺白就大錯特錯了,他的真實意圖並不是逼太後再次授予他查案大權。

這案子查不查下去沒有什麼意義,李大人對此已經沒有興趣了。他之所以那般表態,真正目的是孤立錢太後。

這個目的,似乎已經達到了。不過做生意永遠沒有嫌利潤多的,眼下的大好時機很難再有第二次了,李大人也不想再有第二次被打廷杖的痛苦經歷了,且先繼續瘋狂賣直撈夠本。

幸虧當初崔監生提醒了一句「害人之心可以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自己當時真忠心耿耿的將所有指向錢家證據都斬斷,今日便徹底被動無奈了。

話說錢太後已經漸漸察覺到情勢不對了,看著一個個藏頭縮尾的忠心臣下,她感到離心離德的氛圍正在彌漫,仿佛有苦心經營多年的基業瞬間崩塌的感觸。

此時除非是無恥到根本不顧輿論清議的ji n邪小人,沒人會出來幫著錢太後反駁和斥責李佑。現在的李大人,已經通過造勢演變為了天理正義的化身。

或者說如果沒有外壓還好,為了聖上當一次小人邀寵固恩也許是劃算的。但當前許大人一方虎視眈眈,勢力強大,去做小人絕對是肉包子打狗的賠本買賣…沒見張首輔都不言不語了麼。

至此錢太後終于認清現實,再這樣繼續裝糊涂,只怕要人心盡失了。不由得恨起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兄長,她到現在還被m ng在鼓里。既然犯下了事情,為何不早些對她坦白!導致如今先被外臣捉住了痛腳連累到自己!

恨歸恨,但錢太後又考量起得失。她在世時,還能使別人有所收斂,這個情況下定案相對有利,此事便算徹底了解。如果眼下一味庇護,等到自己千秋萬歲之後,這樁公案若被重新翻出來,入罪只怕比現在嚴重十倍。想必那時天子出于政治目的,也不會維護他的舅舅了。

有了打算,慈聖皇太後便下諭道︰「張、方二太學小吏下刑部獄,此案交由三法司會審。錢安父子到庭受詢,如有牽連,絕不姑息!若是管教不嚴之過,哀家下詔罪己!」

又帶著真恨補充道︰「李佑黜落出京三日內成行,不得延誤!」

這些諭旨一出口,群臣心中齊齊直呼李佑真的揚名了!這次可不是詩詞小道方面的才名,是足以充當官場硬通貨的大名聲!

頓時無論敵友,殿中所有大臣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佑身上,用各種復雜的神s 目睹著景和朝政壇超新星的冉冉升起。

仗義執言,指斥貴戚、面犯聖顏、諫君改過、慘遭廷杖、被貶出京。

由這幾個充滿偉光正s 彩的形容詞組合成的模板,不知從多少青史先賢事跡中提煉、凝聚而成,如今居然可以一個不差的套用在李大人身上。

雖然不是那麼嚴絲合縫,水分甚大。譬如先有廷杖後有直言疑點甚多,又譬如僅僅兩下廷杖的含金量很值得商榷…但也很難得了!

要知道自從景和朝以來,沒有別人能同時刷出這幾項成就,沒有人比此刻的李大人更接近于那個榮光模板。

欣逢盛世,豈能沒有風正節高的賢臣點綴?豈能沒有方嚴敢諫的楷模增光?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啊!

有人便感慨道,為什麼他今天又是最大贏家?李大人這兩下廷杖太值了,既有了廷杖面子又有了不重傷的實惠,最後還迫得太後不得不服軟,這下他的聲望不知道要漲到什麼地步。

僅憑景和朝大臣中第一個犯聖顏挨廷杖的名頭,便足以傲視百僚…更別說前頭還順手撈一個擁立天子親政之功,大概未來也是屬于這個十九歲年輕人的。

那些已經做到二三品的大臣或許帶著幾分羨慕,但還算冷靜,畢竟他們幾乎已經到了官場頂點。

但是在場的二十幾個七品科道官們則全體沉m 于眼前現象不能自已了,如醉如痴…要知道,科道言官就是靠清望聲名來吃飯和升級的,李佑今天所遭遇的對言官而言,堪稱是神乎其神的夢幻場景,只恨不能學會奪舍大法取而代之哪。

慈聖皇太後掃視群臣,喟然長嘆。當年不該被文官大臣們忽悠,徹底罷斥中官、廠衛勢力啊。至今才知道,作為大明君上,對你最忠心的人還是太監啊…

這個李佑,受過多少恩惠?加官進爵不在話下,甚至宮中傳起他是自己親族這種流言,但今天仍然毫不猶豫的站在了許道宏一方!

老首輔張若愚,前一刻還是共進退互為盟援。不過是被李佑隨口說一句「監生命案,首輔心虛」,也不敢為這個案子出頭駁斥,放任李佑逼宮!

越想越是心苦。

即將被趕出京師的李大人在萬眾矚目之下,上前謝罪陛辭。

殿中眾臣還在圍觀李佑,但朝儀有點亂,這時候,有一股幽細的抽泣聲滲入了耳朵里。

奇怪,殿中哪來的哭聲?群臣舉目四望,卻發現上面珠簾內的人影正低頭抬手,仿佛以袖抹淚。

眾人皆目瞪口呆,慈聖皇太後居然在金殿上當場失態哭泣了…正要行禮的李佑也驚呆了。

「爾等世受國恩,如今卻處處逼迫我朱家孤兒寡母,無一事不相爭,無一事能順意,想先皇殯天時…」錢太後哽咽幾不能語,斷斷續續的說道。

皇太後已然哭將出來,醒過神的群臣無不頓首參拜,此起彼伏請罪道︰「臣有罪!」

再想起來,這位太後雖然視朝听政,坐在寶座上代行皇權,平常也被大家用聖主代指,但她並不是男x ng皇帝,本質上只是位三十七八歲的寡f 。

將成年天子逼到無奈落淚,還稱得上剛直耿介。但把孤兒寡母逼到掉眼淚的…可以翻翻史書,干出過這種事的都是何等人物。

自從簾現哭影,李大人便知道,又玩過頭了。當他再次進入眾人視線里時,不會從小伊尹、小周公變成小王莽、小曹操罷?

前後反差令人糾結啊,難道今後「仗節死諫」的李大人會變成「欺凌孤兒寡母」的李大人?

又是一項第一?

確實,落在身上的目光不再像方才那般熱忱了。但李大人不愧是李大人,仍然死不悔改的保持了語不驚死人不休的做派。

「臣在閣中半年,與諸大學士多有往來。看得如下,袁閣老逢迎媚上,彭閣老虛文矯飾,楊閣老年資尚淺。唯有徐閣老進退有節,法度嚴謹,謙虛自抑,善納人言,實為元輔之相也!」

……

……

……

好罷,如果大家沒听錯的話,李大人滾蛋前以六品地方官身份點評了一番宰輔大學士們的品行,然後推薦政敵徐閣老繼任為首輔?

袁閣老與彭閣老這兩個大學士,是最有希望出任首輔的兩個大學士。听到李佑居然推出徐閣老,登時在心里不約而同的不知第幾次破口大罵李佑。

新鮮出爐的許次輔則會心一笑,李佑的想法居然與他相同,還幫他搶先挑起了這個頭。

這徐閣老雖然只是因為老首輔強行援引而得以入閣,本身資歷聲望都很差,只能依附于彭閣老。但正因為如此,徐閣老去繼任首輔再好不過了。

老首輔大概知道自己門生還不成勢,所以想推與自己門生的彭閣老上位罷?自己現在大力支持他門生,看他如何是好,許次輔暗道。

接下來武英殿里的故事,與充滿爭議的李大人無關了。他步出殿外,拾階而下,其時正午,日當中天,光芒萬丈。

回想今日的b 折起伏,大概到老了的時候,可以對兒孫輩吹噓︰「景和八年的那一天,十九歲的我曾經迫使老首輔辭職,曾經直接推動新首輔和新次輔上任,曾經逼得太後哭鼻子,曾經挨過景和朝第一次廷杖,曾經成為大明全體言官一剎那的偶像…」

李大人不知為何,忍不住起聲高歌「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在宮禁宿衛的詫異目光中,扯下象征朝參官身份的腰間牙牌,順手扔至御道上。便出了重重宮闕,揚長遠去。

後記︰景和八年二月,前尚寶司丞、中書舍人李佑因丟失牙牌,罰俸祿一年。RO!。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