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73章斬將封神功方竟懸棺鎮國禍暗埋

鎮元子顏色不變,說道︰「多謝老師指點!」

道祖又對元始天尊說道︰「元始,天書名諱既定,可將封神榜、打神鞭速速交還玉帝,不要再起波瀾!」元始天尊點頭應是。

道祖一番言語說罷,揮手道︰「爾等去罷!再擾清淨!」言罷隱退而去。五聖各有所思,出了紫霄宮。

此次西方教舉教而來,勞而無功,準提道人不由對接引道人說道︰「老師偏袒東土,待我西方實在涼薄!」

接引道人說道︰「賢弟,老師在上,不可隨便議論!」

準提道人便不談道祖,又說道︰「鎮元子所言,我細細思之,不無道理!道兄以為如何?」

接引道人嘆道︰「鎮元子所言雖有道理,然則若東土諸教不亂,則東土西土,如同水油之別,不可混同。我西方實無緣法也!」

準提道人听了,默默思忖不已。

卻說元始天尊此番幽冥一行,雖未得全功,又受道祖斥責,心中卻是喜多于憂。他回到玉虛宮,便喚來南極仙翁,說道︰「你仍持封神榜去凌霄寶殿,便說此榜是鴻鈞道祖認可、諸聖公論,請玉帝璽印,並下旨敕封!」

南極仙翁領命,來到凌霄寶殿,見了玉帝,傳了元始天尊之意。玉帝聞言,雖然心中憤懣,卻無可奈何,只好在榜上用了天帝璽印,至于敕封旨意,卻堅執不肯下。

元始天尊見榜上有了璽印,也不強求,便按榜文自下了玉虛宮敕封旨意,予姜子牙封神。

此次闡教封神,本是一次重大轉機。闡教得天庭相助,便可承天之命,在人間布道,如此上合闡教立教之旨,下應人間大勢,不僅足以興盛闡教。亦能復興天庭。

此理元始天尊知道,玉帝更心知肚明。但如今局勢月兌出掌控,闡教與天庭不僅不能相助,反生嫌隙,究其緣故,還在地仙。因此天庭與闡教雖然不睦,倒也不至于反目成仇。

不數日。姜子牙在牧野大敗商軍,攻下朝歌,紂王登鹿台**而死,其下眾臣。或殺或叛,商湯六百年江山至此而終。

戰事既了。姜子牙在西岐山封神台上,張榜奉敕封神,命碧霄娘娘領斗部,瓊霄娘娘領水部,呂岳領瘟部,此乃是榜上三位大羅金仙。其余三部。雷部封了聞仲,火部封了羅宣,善惡部封了余元,其下諸神,一一敕封歸位。

周武王即天子位,亦大封人臣,將親王、功臣、帝王後裔,按公侯伯子男五等,分封為國。共為七十二國。不及五等者,封為國之附庸。

親王、帝裔之中。周公旦為首,封魯國,都曲阜,暫留都輔政;功臣之中,姜子牙功勞最著,封于齊國,都臨淄。

自此周天有諸神鎮壓,按歷運轉,人間周天子武王在位,乃是有德之主,勵精圖治,麾下賢良輔佐,統治萬民。十數年間,天地清寧,萬民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越十三年,武王病重,自思不久于人世,乃密召子牙相見。

子牙聞訊離國,急赴鎬京,見武王臥于榻上,形銷骨立,不由黯然。

武王退了左右,掙扎起身道︰「相父遠來,本欲以禮相見,奈何體力不支,還望見諒!」

子牙忙道︰「陛下言重了,老臣克不敢當,且修養貴體要緊!」

武王嘆道︰「朕之事,朕心里清楚,只恐是時日無多,方才召相父見最後一面,一為敘君臣之情,二為咨國家大事!」

子牙不由垂淚道︰「陛下本青春鼎盛之齡,奈何十余年未見,竟操勞國事,一至于此!」

是時武王年方四十余歲,而子牙已過百齡。

武王強顏笑道︰「怎比得相父道德之士,仙風道骨,風采依舊!朕亦聞相父善風水,識陰陽,最精命理,曾在朝歌開館卜卦,言無不中。朕笀年幾何,相父能不知否?」

子牙聞言大驚道︰「陛下,老臣所學命理術數,只是一點皮毛,斷得了凡夫俗子,豈斷得陛下這等天子之身?陛下此語,真令老臣慚愧無地!」

武王道︰「相父驚,是朕失言了!今日只我君臣二人,言談無忌!」子牙這才釋懷。

只听武王又道︰「自朕當國,常察殷商之失,以備今朝之鑒。然有一疑問,始終盤踞心中,不知相父可能為朕解惑?」

子牙道︰「陛下但且說來,老臣言無不盡!」

武王問道︰「紂王殷笀,可是無道之君?」

子牙道︰「此事天下萬民早有定論,陛下何故再問?」

武王搖頭道︰「不然。紂王初為天子時,也是兢兢業業,征討叛逆,保境安民,文治武功,堪稱雄主。只是後來性情大變,私德不修,殺戮無辜,逼反大臣,這才有我西周趁勢而起,取而代之!」

子牙思量片刻,點頭道︰「陛下之言,可稱公允!」

武王撐起身軀,雙目灼灼,直視子牙,問道︰「相父,為何如此?」

子牙沉默半餉,字斟句酌,說道︰「此半由天命,半由人事!」

武王無力躺倒,喃喃說道︰「天命!天命!人事豈能逆得過天命耶?」子牙無言以對。

大抵人之年少時,精力充沛,便覺人定勝天,更不考慮生死;到得老年,凡事有心無力,方知人力之有限,而欲求之于天。武王此時行將就木,故而有此一嘆!

片刻,武王對子牙言道︰「相父,實不相瞞,朕雖起兵伐紂,享有天下,但有一心結,一直難解!」

子牙問時,只听武王道︰「相父可曾記得,先王在時,曾征伐崇侯虎,歸來後內疚于心,日夜不安,每聞悲泣之聲,是以亡故。先王歸天之時,曾經殷殷叮囑︰‘不可以臣伐君!’先王征伐同僚,尚且如此。朕有違父命,以臣伐君。如今冥中怎好與父王相見?」言畢不覺泣下,又復嘆道︰「笀年不永,豈非報應乎?」

子牙安慰道︰「實乃紂王無道,天下共知。陛下伐一昏君而解萬民倒懸之苦,乃是大功大善,豈稱為過?想必先王也能諒解!」

武王道︰「無道!無道!若天命使人有道,又當如何?」

子牙不能答。武王忽然問道︰「相父。若依天命,敢問周祚如何?」

子牙一怔,說道︰「此乃天機,臣實不知!」

武王又道︰「如今朕不久塵世。只得一子,尚在幼齡。朕若歸天。幼子如何當國?」

子牙道︰「可使周公輔政,當保無虞!況且老臣尚在,兵甲未鈍,可保幼主坐穩江山。」

武王道︰「有相父在,朕自然放心。然相父之後,又托何人?」子牙無言以對。

武王道︰「想我君臣。辛勤十余載,幾十路攻伐,也數遭經歷過生死,才有這周家天下。如今才短短十數年,若有變故,豈不為天下

所笑?只怕我等在史書之上,也成了亂臣賊子!相父,你明天數,識陰陽。需思一良方,穩住這周朝基業才好!」

子牙道︰「人間興廢。隨天道運轉,老臣本領低微,實無良方!還望陛下贖罪!」

武王道︰「相父亦曾言‘半由天命,半由人事。’天命不可知,人事豈能不盡?」子牙又默然無言以對。

武王數度求懇,子牙無奈,說道︰「也罷,老臣本望在死後有一個自在逍遙。但如今陛下相求,老臣食國祿,受國恩,以身許國,也是應當。只是要為此事,卻連死後也不得安寧了!」

武王慚愧道︰「相父之功,天高地厚!」

子牙道︰「只是此法有些陰損,怕有污陛下清听!」

武王道︰「相父快快道來!」

子牙道︰「待老臣歸天之後,可將老臣之棺,懸于金鑾殿。若地方生亂,便以老臣之頭向之,如此自然安泰!」

武王听了,猶疑道︰「此法可用否?」

子牙道︰「老臣除此之外,別無良方!請陛下聖裁!」

武王思索片刻,便道︰「如此,相父恩加後世,朕感激無地!」

子牙道︰「陛下,王朝興廢,自有運數,便是大羅金仙,也勉強不得。老臣此舉,也保不得江山永固,不過是盡盡人事罷了!」

武王此時是久病之體,氣力不支,听了子牙之言,放下心頭大石,只是歡喜,哪里還能听得進其他言語。子牙本待與武王再談,但見他勉力支撐,氣息暗弱,心中不忍,只得告辭。

子牙去後,武王果然在臨終前傳下懸棺鎮國之法。後來子牙歸天,周王室尊武王之命,于金鑾殿上造金匱,密置子牙之尸于其中,代代相傳。不過此事不好宣示于人,因此僅當國之人知曉。

其實子牙之法,說是陰損,毫不為過,只不過損的乃是自身。

前文有表,子牙來歷非凡,曾有大功德,在凡可為至尊,修仙可直參大道。雖然他舍去功德,仍是有大氣運之人

,世世代代可享人間富貴,富貴到極致,一朝至尊亦不無可能。

可是懸棺鎮國,為一家一姓之私,亂了人間氣運,上干天和,下損人事,乃是冒了大不韙,禍害不小。

以子牙生前功德,本可保子孫富貴。其所封之齊國,更有一朝帝運。

然而僅二百余年之後,田氏代齊,姜姓絕祀,赫赫一門至此而絕,豈非此時太公一念之仁哉!

嗚呼,公而忘私,太公也!然太公之公,亦武王之私也!

武王歿後,成、康治世,雖有三監之亂,旋即被周公平定,此後數十年刑罰不用,天下安寧,萬民樂業,史稱成康之治。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