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章 蟠桃再會開因果 天帝一拜動聖人

第二百二十章蟠桃再會開因果天帝一拜動聖人

大禹辭謝而歸,乃以人皇之尊,收天下九州之銅,鑄成九鼎,又將洪荒世界山河地理圖分成九份,銘刻鼎上。鼎成之日,有九條金龍從地底躍出,逡巡四方,仰天傲嘯,又盤踞九鼎之中,頃刻不見。眾人再觀之時,已然見鼎壁之上,有神龍騰躍矣!

自此洪荒山河有九鼎鎮壓,巍然不動,治水之功,終于得傳于後世!

大禹年老,乃將其位傳于子啟,開家天下之先例,遂定下了夏朝四百年基業。後世君王,皆稱天子,君權無上,父子相襲。待傳至夏桀之時,君王無道,民不聊生,伊尹乃相湯伐桀,放桀于南巢,湯為天子,以商代夏。

轉眼之間,六百年又一晃而過,商朝天子之位,傳至帝乙。帝乙生子有三,長子啟,次子衍,季子辛。因啟母賤,難承大位,而子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曾在飛雲閣欲塌之時,托梁換柱,護得滿朝文武周全,乃深為帝乙所喜,遂有立為太子之意。

這一年,三月三日,春氣陽和,生機萌發,萬物復蘇,草長鶯飛。天庭復開蟠桃勝會,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親簽金簡玉書,邀諸位聖人及火雲宮三聖皇,前往天庭,共品嘉果,商談大事。

是日晴空萬里,爽氣無邊。九天之上,靈禽現瑞,仙鶴清鳴,閑雜人等,盡皆回避。

蟠桃會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與眾聖同坐,不分賓主。但見仙果滿案,都是奇珍;仙釀在杯,聞之欲醉。眾仙觥籌交錯,笑語盈盈,果然是有道仙真之會,一派祥和氣象。

少時,玉帝與王母起身說道︰「先前天庭初立,有幽冥教作亂,攻伐九天。幸賴諸位道友門下大力相助,披堅執銳,掃穴犁庭,這才蕩清魔焰,還天地安寧。諸位道友門下,都是有道之士,逍遙之仙,朕不好封賞,今日得機,當敬諸位道友三杯,聊表謝意!」說罷,與王母一起,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眾聖皆道︰「此乃陛下之功,天庭之福,我等綿薄之功,豈當一謝?」都起身舉杯,與二仙同飲。

玉帝飲罷,顏色不改,正要說話。其中通天教主促狹,知道他下文,故意也起身舉杯道︰「天庭蕩平幽冥教,平定洪荒,澤被天地,功在千秋。如今威嚴已立,萬事俱諧,群仙共樂蟠桃會。貧道便將此一杯,為陛下與天庭賀!」

鎮元子料不到通天道人堂堂聖人,還使此計,堵玉帝之口,突聞其言,一口酒差點噴出,連忙以無上神通壓下,卻在心中悶笑不已。其他諸位聖人,也都是臉色古怪,未笑也未惱,不知是何心思。

玉帝面色酡紅,有如醉酒,也舉杯道︰「多謝上清聖人美意!」遂與通天道人一飲而盡,悶悶坐下。

王母在旁見了,將掌一拍,道︰「且上歌舞!」遂有仙樂響起,又上仙姬數人,容顏殊麗,都是仙家絕色,嘴角含笑,蓮步輕搖,飄飄起舞,助興蟠桃嘉會。

王母又道︰「龍吉上來,與眾位道友奉酒!」

便有一位女仙應聲而出,冰肌玉骨,巧笑盈盈,與眾聖添置新酒。

這位女仙卻不是別人,乃是玉帝與王母親生之女,龍吉公主是也!

那龍吉公主在眾仙面前,小心謹慎,循規蹈矩。待行到通天道人身前,與其添酒之時,通天道人說道︰「陛下夫妻琴瑟和鳴,又生得如此佳女,享盡天倫之福。紅塵之樂,亦不過如此爾!」

他這話倒是有感而發,只是龍吉公主雖然是天潢貴冑,帝後之女,但終究道行甚淺,沒見過多少世面,與諸位聖人奉酒,本就緊張。通天道人這一說話,她心神略散,手上一偏,竟將酒濺到了通天道人身上。

玉帝見狀,連忙向通天道人施禮道︰「小女無知,冒犯聖人,萬望恕罪!」

通天道人笑道︰「想必是為貧道「紅塵」二字所動,擾了心神,倒是無妨!」

玉帝乃朝龍吉公主喝道︰「如此有失規矩,還不退下!」龍吉公主雖然含冤抱屈,卻也不敢多言,施禮而退。王母見狀,也令眾仙姬退了。

于是眾仙繼續品嘗仙果仙釀,談論道法,說些洪荒舊事,倒也其樂融融。

酒至半酣,玉帝突然長嘆一聲,狀甚蕭索。眾聖早知其意,都不接茬,王母見了,問道︰「如今眾聖同樂瑤池,陛下為何突生哀怨之意?」

玉帝說道︰「可嘆天庭與幽冥教一番鏖戰,雖然獲勝,但卻死傷過半,道友凋零。如今天庭外無將帥統兵,內無高仙理事,連侍者都沒有幾個,這才讓龍吉奉酒,冒犯了聖人。堂堂天庭,落得如此窘境,朕身為天庭之主,豈有不哀嘆之理?」

太上老君身為三清之首,不好再裝聾作啞,便勸解道︰「陛下得鴻鈞老師符命,為天庭之主,功高德昭,如日月之輝,自有群星拱照。天庭興盛可期,又何必急于一時!」

玉帝見太清聖人出言,心中大喜,表面絲毫不露,反更顯悲色,與老君言道︰「朕既受命于鴻鈞老師,付統御諸天、教化萬方之責,又豈敢不兢兢業業,焉能坐待天命?若是如此,不但鴻鈞老師怪罪,諸方生靈,亦將視朕如泥塑也,復有何面目稱天帝耶!」

太上老君修無為之道,清淨無爭,哪里比得過玉帝七竅玲瓏、辯才無礙?听其所言,似乎頗為有理,老君便不多言。

玉帝突然站起身來,走到太上老君面前,大禮參拜。太上老君不防,見狀驚道︰「陛下是天庭之主,尊貴無比,可拜老師,可拜天地,豈能拜貧道?快快請起!」眾聖見狀,也都悚然動容,不由暗暗佩服玉帝能屈能伸。

玉帝伏地不起,說道︰「還望太清聖人慈悲,助天庭一臂之力!」

太上老君說道︰「陛下快快起身,勿折貧道福德!」

玉帝哪里肯起,說道︰「聖人不應,朕長拜不起!」

太上老君一臉苦色,與玉帝說道︰「陛下應當知道,貧道只有兩位弟子,實無大才薦于天庭。」

玉帝說道︰「太清聖人為鴻鈞老師首徒,傳老師之大道。立天庭乃是老師聖意,若是聖人不助天庭,還有何人會助天庭?萬望聖人慈悲!」

太上老君無奈,掐指推算片刻,乃說道︰「如今貧道實無大才,但陛下定要相求,貧道便允諾陛下,將于兩千年間,度得十二位大羅金仙,入天庭扶助陛下。如此,陛下可滿意?」

于修行之士而言,兩千年並不長久。玉帝聞言大喜,復拜謝了太清聖人之恩,這才起身,又來到元始天尊案前。

只是他這方法,可一而不可再,元始天尊有了防備,哪允許他重施故技?但見玉帝有下拜之意,天尊右手輕輕一拂,一團無色雲光,已經在無聲無息之中,擋住了玉帝。

玉帝稱帝之前只是大羅金仙,如今雖然不知道行深淺,但即便是入了混元,又豈能抗拒元始天尊**?

只見元始天尊淡然言道︰「貧道福薄,萬萬當不得陛下一拜!」

玉帝知道勉強不得,面色不改,說道︰「聖人代掌天道,皆當得起朕一拜,何必謙遜?久聞玉清聖人門人弟子之中,大羅金仙不少,闡教大道,大興于洪荒。不知聖人是否可于眾弟子之中,推薦出十二位大羅金仙,供職于天庭?」

元始天尊聞言,甚為不愉!他門人弟子雖然不少,但是修到大羅金仙的,卻攏共也才十四、五位,若是被天庭要去十二位,精英幾盡矣!剩下兩三個,哪里能撐得起一教門面?玉帝胃口如此之大,元始天尊豈不惱怒?

但是十二位大羅金仙,乃是太上老君答應在先。元始天尊身為師弟,若是悉數駁回,玉帝心思固然可以不顧,太上老君的臉面卻是不能不保,因此只好說道︰「貧道弟子雖然比師兄多,但是能成就大羅金仙者,都是根行深厚的有道之士,只求證得無上大道,功名利祿,有如浮雲。因此是否供職天庭,貧道也不能為他們做主,還需回山問過,再來回復陛下!」

玉帝聞言說道︰「聖人之言謬矣!師道尊嚴,何等神聖?弟子乃是聖人辛勤教導而出,如父如母,如天如地,焉敢不尊師命?」

元始天尊見玉帝竟然步步緊逼,心中更怒,卻不好發作,便駁他道︰「萬物生靈,但凡化開靈智,便有性有命,此乃天賦其權。縱是嫡親父子、同胞兄弟,其性有剛有柔,各不相同。以命數而論,天衍四九,亦還有一線,在自己掌中。師徒之間,雖有大義,又豈敢剝奪其性命,御之若奴婢耶?」

一邊接引道人與準提道人本來在隔岸觀火,聞得元始天尊此言,忽然齊齊合掌道︰「善哉斯言!」

元始天尊聞言,想起第三次妖巫大戰因果,心中一跳,頗悔這一氣之言。

玉帝已經鐵了心,哪里能被輕易斥退,便說道︰「即使如此,只求聖人一句實話,才見真意!」言下之意,乃是不讓元始天尊再虛言推月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