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到了花月樓,不覺大吃一驚,只見酒樓這面街道附近已戒了嚴,對面街道則熙熙攘攘擠滿了圍觀的百姓。一問車夫,方知因家書一案日間在寧波城內盡人皆知,又是這麼個戲劇性的結果,登時引起轟動,得知當夜府尊在此設宴接風,都爭相趕來一睹此案的事主吏部京官葉于清真顏。
更兼花月樓這幾日外送府衙的事亦有不少人知曉,如今府尊款待京官又選在此處,未免引人猜測,紛紛要一探究竟,看看其中有何玄機……如此便造成萬人空巷的驚人效應了,堪比二十一世紀偶象巨星現身場面。
莊銘瀑布大汗,慶幸人們不知這倆樣主意均是自己出的,否則日後起碼得戴副墨鏡才能出門。
踏入樓堂,在門口恭迎府衙貴賓的林掌櫃深作一揖,道︰「請。」倆人目光相接,均浮現會心的微笑。
只見樓堂內三三兩兩站著一些賓客模樣的人,瞧裝束均是寧波府縉紳名流一類人物。更有清倌小班樂伎手持琵琶笙瑟,笛管牙板各式樂器候在一旁,無一不身材窈窕,貌美出眾。正左顧右盼,忽又來了一班戲子,清一色均是極秀淨的女孩兒家,已經扮上了相,更顯得俊俏動人,風流裊娜。
莊銘心道今夜莫非還要听戲不成,正想著,早有迎賓的下人迎上前來,問他可是莊使者,得到答復後,滿面殷勤地道︰「黃大人葉大人正在二樓雅閣候著呢,吩咐莊使者一到,立刻請到雅閣。莊使者請。」
莊銘點點頭,隨他上了二樓,那人躬身拉開樓梯右手邊首間雅閣的拉門,待莊銘進入後,又輕輕拉上,輕手輕腳地下去了。莊銘看時,但見偌大的雅閣不過擺著十數張幾案,一人身前一張,前面空出好大一塊地兒來。再看那些人,除了黃葉孫三人,還有一些半熟不熟的面孔,卻是頭回黃有訓宴請他時請過的府衙各頭面人物,均是同知通判推官等有品級的官員,其余不入流的官員此番並不在其間。還有幾位莊銘見也沒見過,想必是寧波城中舉足輕重的豪門士族人物。
正猶豫著怎麼見禮,那廂孫師爺已起身招呼道︰「莊先生這邊請。」安排他在黃有訓下首坐了。又替他引見了一番諸人。一番忙亂才正經坐下,向黃葉二人道︰「恕罪恕罪,竟讓二位大人久候了。」
黃有訓笑道︰「這是葉大人叮囑,有意讓車馬遲些接你來,葉大人說豈有讓你這恩公等候的道理,自然要一切皆妥,才請你來。」葉于清一旁笑道︰「正是。」
莊銘忙拱手道︰「如此倒教在下心中不安了。」
葉于清擺手微笑不語,又向黃有訓道︰「今日動靜大了,樓下多少人看著,回京若讓那些風憲官兒知曉,又是一番唇槍舌劍了。」
黃有訓笑道︰「那些個風憲官倒是討人嫌,芝麻綠豆大的事經他一說,也成個正經事了,不過你還怕這個?京城里見慣了陣仗,又掌著京察,他也得掂量掂量。」
葉于清笑道︰「話是這麼說,盡有不知死活的,罷了,真拿此事做文章,就當虱子臭蟲咬一口,今夜總要盡興才好。」
黃有訓哈哈一笑道︰「這才是了。客隨主便,濯纓兄既到寧波,听我安排便是。」向一旁侍立的長隨道︰「客人已到齊了,下去命傳菜,看看那些個樂伎戲子來了不曾,若來了,都命領上來。」
莊銘一旁忙道︰「已來了,才剛見到的。」黃有訓一面揮手讓那長隨下去,一面笑道︰「莊先生,你是從法蘭西國來的,今日倒是要讓你真開回眼界,那些個樂伎是寧波府春院尖兒頭挑的人物,自不必說……」
來了寧波這陣子,莊銘倒是听過春院的名頭,知是寧波頭等的妓家,擺花酒別家一般一二十兩就算頂天了,他那兒沒有二三十兩出不了手,打賞上茶遞棉巾的龜爪子的賞錢也至少一錢往上,一圈撒下去就是一二兩,若邀清倌小班听曲那價碼更是嚇人,不是真正有錢的主壓根不敢到春院邀班听曲。心道原來是另請了妓家來,怪不得一個個貌如天仙,卻是頭挑中的頭挑啊……也是,花月樓這些個賣客的,他們能瞅得上?
又听黃有訓呵呵笑道︰「那一班戲子更是不俗,卻不是在酒樓飯堂中拋頭露面的,乃杭州府致仕的老大人私蓄的梨園戲班,均是重金各處采買來的極聰敏的女兒家,又重金延請一等一的教習,費時費力教而成,扮相又好,唱腔又好,別處再見不到的。他府第卻在寧波府,今借了來。老大人近日有恙,卻是來不了了。」
又道︰「莊先生,你來了也有一陣子,倒末曾請你听戲,今夜好生听听罷。」
莊銘拱手笑道︰「正要一睹上國風物。」
正說著,那長隨領人上來了,一時那些清倌都散坐在各人席中,那些個戲子卻站在前頭空地上候著點戲。不一刻,菜也上了,可不比後世,搞什麼坐菜壓桌的一類的,一上來就是主菜,更何況是宴請葉于清這等身份尊貴者,更是接連幾道主菜迭遞上來。
幾案上原先已擺著各式果茶甜點,都用細瓷碗碟裝著,又用木漆高架架著,林林總總有十數品之多,如今上了主菜,僕役仍用細瓷碗碟分了,送至各席,如此席上便有了二十余品果蔬珍饈。究竟這還算不得什麼,不多時,寧波一帶各府縣的各類方物小點便流水價般地傳至,台州的江瑤柱,嘉興的馬交魚脯,蕭山的鴻鳥,不一而足,無非是山珍海味吃膩了,換著花樣吃。這樣各席上的菜品驟增到五六十品,琳瑯滿目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黃有訓猶笑說太簡便了些。
總算莊銘這些日子出入府衙,也見了些世面,听了此話方不至于拿不住筷子,掉落在地。
開席前絲竹之聲早起,此時酒過三巡,黃有訓揮手叫停,示意身邊長隨讓戲班遞上戲折子來。又呈與葉于清點。葉于清便點了個「寄弄」,卻是昆曲玉簪記中的唱段,笑道︰「此戲夠熱鬧的,多時不曾听了,京里可听不著這個。」
PS︰感冒果然沒思路,寫了一半又扔了,又寫的,遲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