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衛兵蜂涌圍住鄭一官,那少年並不相信,他是幕府派來的。
鄭一官大急,辯解道︰「我有三個證據,證明我是幕府派來的。第一,我只身來到這里,並沒有隨從,你們卻有三萬大軍,我一個人來,有什麼企圖,豈不是自尋死路?第二,我雖然與守衛士兵動過手,我並沒有傷害他們。」
鄭一官指著被打倒,現在坐起來,模著被打痛的地方不住唉喲痛叫的士兵說︰「可以問問他們,我用的是不是刀刃?」
有士兵點頭回應,說他確實沒用刀刃,用是的刀背。
少年見了,不作回答,繼續問︰「第三是什麼?」
「這第三……」鄭一官把玄鐵寶刀舉得高高的,在眾士兵眼前晃了晃說︰「這把玄鐵寶刀是何人佩戴的?」
少年驚異地問︰「宮本武藏大師的寶刀,怎會在你手上?」
宮本武藏是日本三百年才出現一個的武功奇才,他早年行軍入伍,中年看穿世事,遁入空門理經念佛,無論功夫還是修行都臻化境。他的赫赫威名早就被日本人所熟知,玄鐵寶刀只听其名卻從沒見過。
眾士兵听少年說,宮本大師的寶刀竟落入鄭一官之手,不覺後退一步,望著玄鐵寶刀驚喜不已。
鄭一官朗聲說︰「這就是宮本大師派我前來的明證!不過,有些話,我想單獨談談還是比較方便。」
少年命士兵退後,並對鄭一官作出請的手勢。
鄭一官從眾士兵包圍圈中走出,來到中心大帳內。
少年坐在椅子上,其他兩人分別站在他兩邊。
見鄭一官身上衣服精濕,少年忙讓人給他換一件日本武士裝,又命人搬來火盆,放在他身邊,問︰「不知少俠高姓大姓,能賜教嗎?」
鄭一官坐在火盆旁邊,身上才覺得暖和些,听少年問自己,忙答說︰「不敢!我姓鄭,名一官,字飛虹。明朝泉州人氏,到日本有段時間了。」
「如何認識宮本大師?」
「機緣湊巧啊,有緣得到大師指點功夫。大師稱殺心過重非將帥之才,力勸在下以蒼生為念。宮本大師心懷芸芸眾生,得知九州烽煙突起,便贈寶刀,讓我來為將軍解圍。」
「少俠何出此言?」
鄭一官便把德川家康請荷蘭海盜炮擊九州的計策詳細解說一遍。
少年听了大驚失色,他身旁的兩人听了,也悚然動容,說︰「這可怎麼辦?將士都聚集城外,一旦遭炮火襲擊,恐怕死多生少!必需趕快疏散軍營!」
鄭一官擺手制止了他們,說︰「我要與幾位單獨談這事兒,就是擔心士兵們知道後,軍心大亂,一哄而散,那各位就更加危險了。」
少年問︰「這話怎麼解釋?」
「中國有句話叫作︰擒賊先擒王。如果將士們一哄而散,幕府後續人馬開到,將軍手無一兵一卒,如何抵擋?只有束手被擒的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啊。」
「可是,難道就坐著等死?」少年坐座上起身,向前走了兩步,站在鄭一官斜側問道。
「我有一言,不知將軍是否願意听我羅嗦幾句。」鄭一官賣起了關子。
「少俠請講!我等洗耳恭听!」
「德川家康最忌恨的事有兩件,其一是天朗時貞將軍為禍九州。其二是百姓隨將軍蜂起。最重要的還是將軍首先舉起義旗,為其他領地開了先河。如果天朗時貞將軍以百姓為重,以天下蒼生為重,應當親自到幕府請罪。」
「這不是笑談嗎?」少年豪氣萬丈地說︰「我天朗時貞從舉義旗那刻起,就沒有想著要活著回去。」
「將軍應該想得到,三萬之眾的百姓並非都願意、陪將軍命赴黃泉!荷蘭火炮威力巨大,這起義的三萬百姓,半日不到就會灰飛煙滅!將軍既然毫不畏懼死亡,何不舍棄自己,來保全百姓?」
「將軍親自到幕府請罪,在下願以性命擔保,將軍不會有生命危險。這刀的主人也會為您力爭,在幕府面前保你毫發無傷。」鄭一官舉起玄鐵寶刀,又說︰「幕府解除了心頭大患,又怎會降罪于你?解鈴人還需系鈴人啊!」
「先遣散百姓為何不妥?」天朗時貞問道。
「先散百姓,你就成為空頭將軍。毫無一兵一卒的將軍,幕府怎會把你放在心上?只有令百姓繼續守城,你再去請降才有良好的效果。那幕府降罪于你,百姓們豈會答應?」
「少俠說的倒是這個理兒。事情可絕不會這麼簡單。那幕府貪婪成性,被我們九州起義撕破了統治面紗,怎會輕易放過我們?」
「其實,並不是將軍想像那樣,德川家康另有打算的。」鄭一官便把為德川家康治病,他和洪臣商議扼制荷蘭人的事,一一講明。
「恰巧在這個時候,」鄭一官嘆息︰「你們舉起起義大旗,他們不得不改策略,請荷蘭人來炮火襲擊。」
「哈哈!」天朗時貞狂笑不止,猛地回到主座,按著座位扶手氣憤吼道︰「那幕府陰險至極!請荷蘭人襲擊我們,既可消滅義軍,又可損傷荷蘭人的威信,讓日本百姓對荷蘭人恨之入骨,荷蘭商貨在日本就沒有銷路。荷蘭人如果打不敗我們,那德川家康就找到借口,師出有名,再把荷蘭人趕出日本領土!」
鄭一官听到天朗時貞一席話,大驚失色,自己一直呆在幕府內,常常跟隨德川家康身邊,竟然沒有看透他如些縝密的心思。那麼,他贈送十幾名少女服侍自己,難道也有什麼更深遠的企圖?
是了!德川家康令她們日夜跟隨,難道不是監視我的行蹤?鄭一官驚出一身冷汗,心中暗暗慶幸,還好把她們趕出了房間,不然旦兄怎能把解藥準時送到自己手中?
「也罷!」天朗時貞感嘆︰「同樣是死,如果能夠保全百姓不受牽連,我願投入虎口,前去幕府請罪。」
鄭一官這時,反倒猶豫起來,德川家康用計如此深遠,如此令人難料,天朗時貞被我私自勸降,他再使出人意料的計策,怎樣保證這位少年將軍的性命?
天朗時貞身邊兩人听了,滿臉戚容,哀求︰「將軍不可听他一面之辭!」他們指著鄭一官說︰「這人說話之時,眼珠游離不定,謊話連篇,萬萬不可相信于他。」
「唉!」天朗時貞仰天長嘆,眼角滾出兩行清淚,悲痛卻也不輸豪氣︰「死都不怕,還會擔心什麼詭計?舉起義大旗,不就是保全百姓不再遭受苦難嗎?如今生命危在旦夕,懸于毫發之間,我等又有什麼辦法?」
那兩人還要說什麼,被天朗時貞擺手制止,他要他們留在營內以穩定軍心,「我隨這位少俠先去拜訪宮本大師,向他請教良策,縱使不能再次回到軍營,你們也不要輕易與德川家康死扛到底,家中有木柴,不怕煮不爛這個豬頭!」
天朗時貞與鄭一官走出營帳,那兩人跪拜,擔心其他士兵听到,他們不敢大聲哭嚎,強行抑制心底悲傷,雙肩猛烈抽動,大有壯士一去不復還的哀絕之情。
(求票求收藏,收藏達到一千日更六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