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亂世登場 第九十二章 尋佷

「元皓,自雒陽一別,至今你我已有十年未見了吧!」

劉虞看著眼前這名面容清 的中年文士,不由有些感慨,「你田元皓倒是爽利得很,掛印辭官,避隱歸家,耕讀漁獵,不亦樂乎,讓我好生羨慕啊!」

田豐拱手笑道︰「在下看不慣宦官弄權,攪得朝堂烏煙瘴氣,只好獨善其身罷了,比不得伯安公,公出鎮幽州不到一年,即已剿平叛亂,安定人心,幽州大治指日可期。公才是兼濟天下的大賢啊!」

「哈哈,元皓謬贊了!」

兩人寒暄一會兒,劉虞問道︰「元皓此番見我,可是有所賜教?」

田豐躬身行了一禮,「不瞞伯安公,在下確有一事相求,還望公能見諒!」

劉虞連忙回禮,急道︰「元皓何必如此,你我相交莫逆,有事但說無妨,吾必竭盡全力!」

田豐這才嘆了口氣,說道︰「好叫明公得知,在下有一內佷,一直在我身邊治學,兩年前歲末歸家,卻再也沒了消息,後來才得知,當時胡人入犯,有人見到在下內佷被擄了而去,內弟一家得知消息,如晴天霹靂,每日以淚洗面,再無歡顏。拙荊也是心懷愧疚,郁郁寡歡,在下多方打探,卻苦無門路,如今明公來到幽州,在下知道明公在胡人之中頗有威望,因此特來叨擾,煩請明公能差人尋訪一二,在下感激不盡!」

「原來是這樣!」

劉虞點點頭,「元皓且寬心,此事我即可差人去辦,一定會給你個交代。」

「明公,明公,大喜啊!……」

孫瑾抓著一卷木簡快步走了進來,見到堂中除劉虞外還有一人,不禁一愣。

「公瑜,來,我于你介紹,這位是田豐田元皓,曾任朝廷侍御史。」

「噢,元皓兄,久聞大名!」

「元皓,這是幽州長史孫瑾字公瑜,也是我的知交好友。」

「田豐見過孫長史!」

孫瑾急忙回禮道,「元皓兄太客氣了,直呼在下賤字即可!」

「不敢,在下攀附,就稱呼公瑜兄吧!」

「這就對了,你兩人都是我的至交,不要見外。」

劉虞笑著說完,然後問道︰「公瑜,有何喜事啊?快說來听听。」

孫瑾看了田豐一眼,然後滿臉欣悅道︰「明公,大事定矣!三部烏桓已經盡皆歸降,而且還斬了叛賊張純首級,如今田疇和劉嘉二人正帶著被烏桓人擄走的百姓,行在返回幽州的路上,他們怕明公等的焦急,特派軍士騎快馬前來報信,你看,這就是他們的報捷文書!」

「哦,太好了,快拿給我看!」

劉虞迫不及待的接過木簡,飛快的將其看完,騰地站起身來,來回走動幾步,興奮的說道︰「太好了,我要馬上上書朝廷,將這個好消息報與陛下得知。」

「恭喜明公,賀喜明公啊!」

田豐先是向劉虞道賀,然後看向孫瑾,「公瑜兄,剛才你所說的劉嘉是何人啊?」

孫瑾一怔,笑著回道︰「哦,此人現任平虜校尉,是這次出使烏桓的副使。怎麼?元皓兄認得他?」

田豐面露一絲苦笑,搖了搖頭,「吾不識此人,只是听到他的名字與吾內佷之名相同,是以才有些好奇而已!」

「哦,這倒是巧了!」

劉虞接過話來,他把田豐的來意向孫瑾說了一下,並囑咐孫瑾要用心辦理此事。

孫瑾滿口答應,並請田豐詳細介紹一下其內佷的年紀相貌等等。

田豐自然是細致的說了一遍,等他說完,卻見劉虞孫瑾二人滿臉驚詫。

「怎麼了?有什麼不對嗎?」田豐有些疑惑。

「元皓兄,你的內佷其名是哪個字呀?」孫瑾急問。

「《書•無逸》曰‘嘉靖殷邦’,取其‘嘉’字。」

「年未弱冠?」

「是啊!小佷生于建寧四年,今年年方十九。」

「家在何方?」

「冀州中山郡」

孫瑾和劉虞對視一眼,兩人神情皆驚疑萬分。

「伯安公,公瑜兄,難道有何不妥之處嗎?」

田豐被二人的神情弄的有些心神不定。

「元皓兄,你剛才所說的一切,幾乎和平虜校尉劉嘉一模一樣啊!」

「什麼?」

听到孫瑾的話,田豐也驚呆了,「竟有此事?」

田豐隨即急切道︰「明公,可否把那劉校尉的詳細情形說與我一听?」

劉虞點點頭,「此事公瑜知道的更加詳細,就讓公瑜來說吧!」

孫瑾把劉嘉上任靈壽縣令以來的事詳細說了一遍,然後又補充了一些劉嘉出山前的傳聞。

田豐先是點頭,後又搖頭,猶豫不定的說道︰「此人的年紀,相貌無不與我那佷兒相若到極點,但我那佷兒雖然也懂些粗淺劍術,但卻絕沒有這般武勇,而且他若真是我佷兒,又豈會不和家中聯系呢?最不同的是,此人曾在明公面前親口所言,其雖姓劉,卻不是宗親。但我那妻家卻是劉氏宗親。這樣看來,這劉校尉倒不是我那佷兒!」

劉虞和孫瑾听到田豐的話也覺得不太可能,但還是有些驚訝。

孫瑾嘆道︰「沒想到世上還有如此相仿之人?」

「我們在這里猜來猜去總歸不是辦法,這樣吧!公瑜你即刻命人快馬傳信,要劉嘉不必再隨大隊前行,令他輕騎急速趕來薊城,到時元皓當面辨認,不就一切都清楚了。」

「此法大善!」孫瑾點頭。

「如此就麻煩伯安公和公瑜兄了。」

田豐也覺得這樣最好。

「唉!這個劉嘉真是不同常人啊!于他相比,張純簡直就如同彘犬一般,他不但沒能殺了劉嘉,反而丟了自己的腦袋。」

公孫瓚恨恨的放下手中的簡書。

「听說那劉嘉有神明相助,竟然能召來天雷破敵?」關靖在旁說道。

公孫瓚冷冷一笑,「胡人沒有見識,以訛傳訛罷了,這事你也會信?」

「在下自是不信,可難免世人會信啊!就像當年的張角一樣,不是有那麼多的人視其為大賢良師嗎?」

關靖憂心忡忡的說道︰「將軍,我擔心的是,經此一事,劉嘉不但立了大功,而且還在胡人中樹立了威信,那他在北地的名望地位就要遠遠超過將軍了,這對將軍很不利啊!」

公孫瓚笑了起來,「士起多慮了,我估計劉嘉這次回來,也就是得些虛名財帛,除此之外,不會再有封賞,他還得回居庸關守大門去。」

「哦?將軍何以有此之說?」關靖有些驚訝。

「前番,劉嘉千里救我,解管子城之圍,事後卻無所晉升,我便覺得奇怪,命人送信公孫述,讓他打探內情。這才得知,原來他根本不是劉虞的心月復,劉虞嫌他不治經學,又非漢室宗親,這才將他發配到居庸關。」

公孫瓚哈哈大笑起來,「可悲可嘆啊!劉伯安空有識人之名,卻如此昏聵,可惜了劉嘉人才難得啊!」

關靖也嘿嘿笑了起來,「原來是這樣!」

他假惺惺的附和道︰「是啊!是有點可惜啊!」

二人笑了一會兒,公孫瓚正色道︰「不過……,士起,張純已死,烏桓歸降,劉虞定會要求各郡裁軍罷兵,我們也要有所準備了。」

「將軍說的是!」

「這樣,你速速帶人進京,求見我的老師盧子干,然後如此這般……」

公孫瓚交待完後,關靖轉身欲走,卻又被他叫住,

「等等,這件事光有老師還不夠,你再多帶黃金美玉,求見中常侍張讓,切記你見張讓之事,一定要做的機密,不要讓任何人察覺。」

關靖心領神會,「屬下明白。」

劉嘉一行人跋涉了十余日,終于到達幽州邊境。

「天將軍,前面就是漢境了,我等只能送到這里了,接下來的路還請將軍保重!」輾遲明一拱手,對劉嘉說道。

「多謝輾遲兄一路護送之情,並請回去後轉達我對丘力居大人的謝意。」

劉嘉也還禮和他道別。

輾遲明猶豫一下,說道︰「天將軍,烏蘭少主就拜托給你了,請天將軍善待與她!」

劉嘉拱手道︰「輾遲兄放心,我絕不會讓她受半點委屈。」

「那我多謝天將軍了!就此別過!」

輾遲明說完打馬便走, 哨一聲,三千騎兵緊隨其後,奔馳而去,自始至終他沒有和烏蘭說一句話,連一個眼神都沒有。

「大漢啊!我們終于回到了漢地!」

「我們終于回家了!」

見到邊關上迎風獵獵舞動的漢字軍旗,所有人都歡騰起來,尤其是被解救出來的百姓,每個人都熱淚盈眶,抱頭痛哭,不少人跳下大車,胡亂抓起地上的泥土,放在自己的口鼻之下,貪婪的嗅著故土的氣息。

劉嘉等人見到此情此景,無不心潮澎湃,感念不已。

「哥哥,我想我爹爹了。」

劉嘉看到楊嬋淚汪汪的樣子,心里面也難受的很,他也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但他此時當著眾人,卻絕不能讓思念轉化為淚水流出來,所以他只能一把將楊嬋摟在懷里,好生撫慰,既撫慰楊嬋,也撫慰自己。

烏蘭騎在馬上,心里的幽怨漸漸退去了,她轉身看向烏蘭山的方向,心里第一次懂得了思念的滋味。

「三弟,天色不早了,我們出發吧!」

車隊停了一會兒,太史慈策馬來到劉嘉身邊勸道。

劉嘉點點頭,剛要下令隊伍起行,忽然關門打開,一隊騎兵疾馳而來,為首之人來到車隊近前,

「劉使君有令,命平虜校尉劉嘉月兌離大隊人馬,立刻乘輕騎趕往薊城州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