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亂世登場 第七十四章 汝可敢與我赴死

管子城上,眾人听了叛軍的喊話,無不為之色變。

「兄長,劉虞老匹夫可惡至極,竟然真的見死不救!我真想一刀剁了老賊。」

公孫越雙目赤紅,一拳重重砸在城牆上。

關靖在旁嘆了口氣,悲戚的說道︰「沒想到劉伯安真的因私廢公,而那劉嘉又和我等前有齷齟,想來也不會真心來救了。」

公孫瓚刷的拔出長劍,怒目而瞪兩人,大聲喝道︰「爾等不得妄言,這明明是叛賊的詭計,想要亂我軍心而已!」

他轉身面對城上將士,大聲喊道︰「眾人听到沒有,劉使君已經發援軍而來,賊人慌了心神,這才以詭計妄圖折我士氣,眾人切不可上當,隨我堅守城郭,我料定援軍不日必至,那時就是叛賊們的死期!」

城上軍士聞言,心中稍定,士氣也穩了下來。

公孫瓚帶著心月復諸人回到城下議事廳,摘下頭盔,一把擲在地上,口中大罵︰「匹夫!惡賊!」

眾人面面相覷,「兄長,你在罵誰?」

公孫瓚恨恨的說道︰「劉虞老賊,劉嘉匹夫。」

說完,他沒理會眾人的不解,繼續說道︰「援軍指望不上了,士起,現在城中還有多少糧草?」

關靖苦著臉說道︰「最多還能支撐三日!」

公孫瓚點點頭,沉思片刻,面容抽搐幾下,顯然痛心之極,然後沉聲說道︰「斷糧之後,叫人殺馬吧!」

「兄長不可啊!失了戰馬,我等如何還能突圍?不如趁現在還有些氣力,今夜沖殺出去算了。」

公孫越听到要殺馬,不由急忙上前諫道。

「一派胡言!如今我等被圍兩月,士卒身心俱疲,城外叛軍十倍于我,又遍設壕溝鹿砦,此時出城豈不是白白送死?」公孫瓚大聲呵斥道。

公孫越不敢頂嘴,兀自不服的嘟囔道︰「那也比圍在城里活活餓死的強。」

公孫瓚瞪了他一眼,緩緩說道︰「我等難捱,叛軍的日子也不好受,他們自石門敗後,被我一路追殺,也是軍士疲憊,士氣不振,這兩月來,叛軍攻城十余次,戰力一次弱于一次,我料想他們也快撐不住了。再說烏桓各部人馬數萬,集結于此,人吃馬嚼,日耗糧草輜重極多,他們又能維持多久呢?所以,我們就要和叛軍比拼耐力,看誰先倒下!」

此時正值隆冬,北地的夜晚格外寒冷,盡管此時帳中生著兩個熊熊燃燒著的火盆,劉嘉還是覺得冷氣從腳腕,從脖頸處,不斷的鑽了進來,他不由裹了裹身上的羊毛大氅。

「已經是第七天了,恐怕所有人都等的不耐煩了吧!」

「啟稟公子,他來了。」

六子掀開帳門,快步走進來稟告。

「叫他進來吧!」

不多時,一位年輕軍官,身披魚鱗細鎧大步跨入帳中,

「騎都尉鮮于銀,拜見校尉大人!」

劉嘉抬手示意讓六子退下,然後沒有說話,坐在那里不知道想些什麼。

鮮于銀稍微等了一下,然後才小心翼翼的問道︰「不知校尉這麼晚了叫人招末將來,有何吩咐?」

劉嘉聞言抬頭看他,微微一笑,「我來問你,那日諸將前來帳中勸諫,神色俱是不忿,唯有你一臉平靜,這是為何啊?」

鮮于銀听後神色不改,一臉平靜的說道︰「在下出征前對校尉多有了解,深深佩服校尉的膽識和智謀,深知校尉絕不是膽怯畏戰之人,近日此番舉動,必有深意,是以並無猜疑之心。」

劉嘉听後暗嘆,不愧是三國榜上有名之人,于尋常人相比,卻有不凡之處。

那日眾人前來大帳勸諫,唯有此人與眾不同,劉嘉暗暗記下,事後派六子一查,得知此人名叫鮮于銀,官居騎都尉,統領五百騎兵,帶兵治軍,頗有成績。

劉嘉當時就是一驚,因為鮮于銀這個名字,他腦子里確實有些印象。

劉嘉深知自己若要成事,人才乃第一稀缺資源,重中之重。是以他為了方便記憶,將三國人物劃分為五等。

第一等主要是曹操,劉備,孫權等成大業之人和諸葛亮,趙雲等超一流的文臣武將。這些人可謂人中龍鳳,得一人勝過十萬雄兵,因此一旦遇到,拼死也要收為己用。這些人因為人數稀缺,能力超凡,因此被劉嘉冠以「五星」,最為重視。

第二等就是魏蜀吳及各路諸侯手下的一流謀士戰將,如曹操之程昱劉曄,劉備之魏延正,孫權之程普黃蓋,袁紹之顏良文丑。這些人雖然能力比起第一等略遜幾分,但也各有過人之處,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大將能臣,而且他們人數比起第一等多了許多,招募的機會更大,因此被劉嘉評為「四星」,一旦遇到,絕不放過。

第三等人數最多,他們能力遠不如前兩等,但也各有過人之處,如射夏侯之曹性,抗大刀之周倉,這些人也都在史書上留下事跡。因此被劉嘉評為「三星」,如若遇見,盡力招攬。

第四等就是鮮于銀這般人物,史書和《演義》上都沒什麼事跡記載,但說起姓名,劉嘉卻有些印象,知道此人曾在三國亂世中亮相,因此也算是同代人的佼佼者,劉嘉把他們列為「二星」,能收則收。

第五等,也就是最末一等,就是劉嘉先前根本沒听說過的那些人,比如,孫瑾,王伯,湯鐵腿和六子等人。這些人或是因為機遇不好,或是因為事跡不彰,總之沒能青史留名。所以被劉嘉列為「一星」,擇其賢者而收之。

以上劃分,或有些不是十分準確,畢竟許多英雄人物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埋沒于草莽中,比如幽州長史孫瑾,靈壽縣令霍平,其才能未必比前四等的人物差,但因緣際遇,籍籍無名,不能被後人記住。

還有湯鐵腿和六子等人,隨著劉嘉的到來,他們的命運也必然有所改變,劉嘉和他們同生共死,使用起來得心應手,覺得他二人雖然比不過四星五星之才,但其才具不下三星之人……

當然前面四等人物,既然在三國亂世中月兌穎而出,不管是因為機遇,還是因為才能,總之經受了歷史的考驗,傲立同儕,劉嘉不免更傾向于招攬他們。

比如眼前的鮮于銀,他只記得此人在劉虞死後,起兵為其報仇,大戰公孫瓚,後來歸于曹操,至于後面的事就一概不知了。

但這麼個二星之才,今日的表現就讓劉嘉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劉嘉站起身來,撩開緊緊裹著的大氅,來到鮮于銀身邊,緊盯著他說道︰「張純張舉皆是幽州豪族出身,叛軍耳目細作遍布北地,劉使君要救公孫瓚,但只要他援兵一發,張純等人就能知曉,因此此番出征,著實是凶多吉少。出戰的人馬多了,大軍出征千里,糧草物資繁重。叛軍只需派一支胡騎偏軍,不用正面作戰,只需襲擾截殺輜重,就可輕易將我軍擊垮。而如果只派輕騎救援,則遠不是數萬烏桓精騎的對手,到時候援軍自保尚且不能,何談再救公孫瓚?所以此次幽州諸將無人敢領軍出征,是以這幅重擔才落在了我這個資歷淺薄,無根無基之人身上,你明白嗎?」

鮮于銀抱拳行禮道︰「末將明白,但末將也知道,校尉既然答應領軍出征,則必已有破敵之策!」

劉嘉聞言一怔,隨即哈哈笑了起來,「想不到我自己都沒有信心,你對我的信心倒是十足。」

鮮于銀也笑起來,看著劉嘉不說話。

劉嘉贊嘆的看著鮮于銀,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道︰「鮮于兄,我覺得你我甚是意氣相投,不如你以後跟著我干吧!如何?」

鮮于銀微一沉吟,躬身道︰「等這次大戰之後,如果末將僥幸還能活著,到那時在答復校尉如何?」

劉嘉聞言苦笑,知道鮮于銀並沒有完全認可自己,話語中頗有推月兌之意,當下也不再勉強,「好吧!不說這些了,我們來談正事。」

「校尉請講!」

「自我率軍出發之日起,我們的一舉一動,暗中不知道有多少只眼楮盯著,所以我故意緩慢行軍,做出假象來迷惑叛軍。」

鮮于銀聞言恍然,點頭不已,只听劉嘉繼續說道︰「如今張純等人必然已經得到了我軍的詳細情形,以為我們不是真的相救公孫瓚,警惕之心大減,防備之意全無,而這,正是我們的戰機!」

劉嘉猛然提高了聲音,喝道︰「我意,拋掉所有步軍,只帶一部輕騎,日夜兼程,三日內行軍八百里,直奔遼西管子城解圍。鮮于銀,你敢和我一起赴死嗎?」

鮮于銀被劉嘉的計劃驚呆了,怔了半天才反應過來,「這,這……」

但他看到劉嘉目光炯炯的盯著他,滿懷期待,頓時產生了一股士為知己者死的念頭,身體中沉睡多年的大漢軍魂開始復蘇,他熱血澎湃,上涌,月兌口而出道︰「末將願往!」

「好,我果然沒有看錯你!」

劉嘉重重的用手拍在鮮于銀的肩頭,「我手下只有七百騎兵,幽州郡兵中,其余之人皆不堪大用,只有你部騎兵還算精銳,你現在就回去,挑出敢死無畏之人,然後隨我一起出發。」

鮮于銀一揚下巴,「請大人放心,末將手下五百騎兵,皆是末將一手教而成,個個都可堪用,不必挑選。」

「好!」

劉嘉看了他一下,也不在勉強,繼續說道︰「我已叫人將諸事準備妥當,今夜四更造飯,五更出發,你回去準備吧!」

「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