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亂世登場 第七十一章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第二日,孫瑾到劉嘉軍中宣諭,再三撫慰,劉嘉心中已有預料,听後神色如常,言道他自會領命,修整幾日後即到居庸關赴任。

孫瑾走後,六子怒氣沖沖的對劉嘉說道︰「公子,沒想到這劉虞如此輕覷與你,依我之意,我等干脆不伺候他了,即刻直回靈壽。」

太史慈也是滿臉忿怒,嘆道︰「昔日听說劉伯安寬仁公正,禮賢下士,偌大的名頭在外,沒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如此賞罰不明,輕慢英雄,此人非明主也!」

劉嘉心想,大哥你這番話算是說對了,三國群雄,各路諸侯,哪個手下沒有幾個有名的謀臣武將?就連呂布手下都文有陳宮,武有張遼高順等人。

而劉虞身為天子之叔,坐擁幽州一州之地,卻沒有在三國演義中留下一個有名的屬下,由此可以看出此人的用人之道了。

罷了,前世我身為一個小小職員,忍氣吞聲慣了,還受不了眼前這點羞辱嗎?現在已是中平五年歲末,天下大亂也就在這一兩年了,只要我能出人頭地,忍他又何妨?

劉嘉吩咐六子將錢帛酒肉分于眾軍,士卒無不歡騰雀躍。

第二日,孫黃二都尉來見劉嘉,二人此番跟隨劉嘉立了功勞,各自早有門路,皆官升一級,特來辭行。

劉嘉也未阻攔,反而厚贈其不少銀錢,二人感動不已,依依而別。

三日後,劉嘉整軍北上,只有孫瑾前來相送,劉嘉頗為感激,這幾日多虧孫瑾幫忙,一應糧草軍械補充足用。

再三拜別孫瑾之後,劉嘉帶人打馬北望居庸而行,因為部下只剩下四百多名騎兵,速度快了不少,一日即到達居庸關。

此時的居庸關還比不得後世歷經多個朝代修葺的那麼宏偉,但自從戰國時期,燕國在此建關扼守以來,經歷秦漢兩朝的完善,已是頗具規模,兩側山峰峻聳,中間一水貫穿,雄關建築于上,分為南北兩關,南稱「南口」,北曰「居庸關」,皆是易守難攻,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居庸關原有幾百名士卒把守,劉嘉來後,這些人自然歸到他的帳下。

劉嘉也毫不客氣,從中挑選精壯且善騎射之士以補充自己的騎兵,不料得益于漢武帝的馬政,再加上幽燕之地靠近邊疆,騎射之風頗盛,竟然讓他選出三百多人。

劉嘉心想幽州不愧是三國三大騎兵出產之地,當下大手一揮,將這些人全部編入自己營中。

不說劉嘉在居庸關練兵,且說自從叛軍主力敗退之後,劉虞實行寬政,勸督農桑,幽州各地漸漸安定,郡縣鄉間也逐漸有了生氣。

這日早晨,薊縣城門打開,早已等候的城里城外百姓市民紛紛涌了過去,進進出出。

突然一陣急切的馬蹄聲響起,眾人聞聲看去,只見一匹渾身血跡的戰馬負著一人快速奔馳而來,眼看就要沖到城門,竟然毫不減速。

「來人止步!」

守門軍士急忙上前,費盡力氣將其攔了下來,馬上的騎士滑落下來,旁邊的軍士趕緊將其扶住,

「快!緊……緊急軍情,速報……劉虞大人。」

來人斷斷續續說完之後,就暈死了過去。

「汝意下如何?」

孫瑾听到劉虞的問話,並沒有馬上回答,只是將手里染血的帛書折疊好,慢慢上前放在劉虞的書案之上,這才說道︰「依我之意,要救!」

劉虞看了他一眼,說道︰「公瑜當知我意,如今漢室不定,天下動蕩,凡事當以安定和諧為主,對于胡人各部,更是應該廣布恩惠,施以懷柔。可公孫瓚不尊吾令,擅自追擊,孤軍深入,這才被圍。我擔心救他之後,以他睚眥必報,強硬好戰的脾性會壞了我‘休兵罷戰,與民生息’的大計。」

孫瑾聞言微微一笑,「正是因此,才要救公孫瓚。胡人性情如同野獸,感恩之心只在一時,而貪嗜之欲卻在長久。所以明公若想與之議和,必須先鎮之于威,使其心生畏懼之心,方可保長久安定。如果讓其殺了公孫瓚,胡人必然小覷我漢家軍威,其驕狂之心一起,明公如何還能與之言和呢?」

「唔……,公瑜之言有理。」

劉虞沉思片刻,點頭說道,「只是公孫瓚孤軍被圍遼西管子城,何人能救得他呢?」

孫瑾笑著往北一指,「明公忘了守居庸之人嗎?」

「居庸?」

劉虞微一思索,豁然省悟,斷然喝道︰「好,你速速前去居庸關,命劉嘉即刻領軍出征,救公孫瓚。」

居庸關上,劉嘉正在給楊嬋寫信,日前除夕之時王伯派人送來書信,向他報告靈壽縣中諸事以及表達眾人思念問候之意。來人也同時帶來了楊嬋的信,信中滿是眷戀關心之情以及分隔兩地如此之久的抱怨。

劉嘉先前雖然不知道靈壽等地的詳細情形,但從虛擬界面中還是可以得知兩地並無危機。

因為系統士兵的數目絲毫沒有減少,而人口總數反而增加了幾百人,達到13068人。

盡管如此,他接到書信後還是滿是欣喜和慰藉,孤寂的心也初次有了歸家一般的感覺。

本來他打算當即回書,只是過年之時諸事繁多,手下將士思鄉情切,他和太史慈不得不費盡心思撫慰,殺豬宰羊,擺酒設宴,全軍一連大醉了幾天。其後每次執筆,總是不知道寫些什麼,因此一直拖延至今,已經有半月有余。

劉嘉生恐王伯和楊嬋等人等的焦急,這才不得不提筆書寫。

「公子!」

劉嘉寫完後,看來看去覺得有些不太滿意,這時受到打擾,不由不滿的喝道︰「何事煩我?」

「啟稟公子,幽州長史孫瑾大人來了,車駕現已至關下。」

劉嘉聞言一怔,他來做什麼?

隨即急忙起身,「快隨我迎接。」

劉嘉急匆匆帶人來到關下,只見孫瑾正在打量關口戰備和士卒守衛,見他來到,笑著說道︰「都尉到此不過兩月,此地風氣大變,吾觀如今居庸關城高壁壘,軍容嚴整,吾等在薊縣無憂胡人來犯了。」

「哪里?哪里?大人謬贊,在下既為居庸守將,自當盡心盡力,不敢有絲毫懈怠而已。」

劉嘉不知孫瑾來意,只得謙卑應對。

待劉嘉將孫瑾引入大堂後,只見孫瑾舉手賀道︰「恭喜劉校尉,賀喜劉校尉!」

劉嘉一愣,愕然道︰「大人這是……」

孫瑾從袖中取出一簡公文,遞給劉嘉,言道︰「劉使君已將你的功勞上奏天子,天子龍顏大悅,特加封你為平虜校尉,劉校尉可算是我大漢最年輕的比兩千石高官了,如此幸事,豈不可喜可賀?」

「恭喜三弟!」

「恭喜公子!」

太史慈和六子在旁皆是大喜,興奮的向劉嘉道賀。

劉嘉心中也是興奮之極,可狂喜之後他又有些懷疑,劉虞會這麼好心?他把我發配到這里守了兩個月的關,為何突然轉了性子?

劉嘉念及于此,迅速冷靜下來,他看著孫瑾說道︰「傳達公文區區小事,何勞大人親自跑一趟?大人此行,是不是還有別的事情?」

孫瑾聞言臉上的笑容不見了,嘆了口氣,抬頭苦笑道︰「什麼都瞞不過劉校尉啊!不錯,我此來除去送交校尉的封賞之外,還有另一件大事。」

劉嘉神色肅然,「大人請說!」

「公孫瓚追擊張純等人太過深入,反被張純丘力居等人集重兵圍于遼西管子城,至今已有兩月,公孫瓚所部糧盡士潰,兵馬傷亡慘重,急切盼望援兵相救。劉使君之意,令校尉率軍前往管子城解圍。」

孫瑾一口氣說完,殷切的看著劉嘉。

尼瑪!真是「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