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亂世登場 第五十四章 殺俘祭天劉幽州思良將

「公子」

湯鐵腿跌跌撞撞的跑了過來,臉上眉飛色舞,滿是歡欣,

「公子,戰場清理完了,死在這里的烏桓人加上大營里的傷兵死尸一共有一千五百多人,算起來三千胡狗被我們干掉了一半,還繳獲了一千多匹上好的戰馬。另外,烏桓人劫掠的金銀財貨也都沒來得及帶走,都讓我們繳獲了,我大概估算了下,少說也得值一千金。」

劉嘉點點頭,問道︰「我們傷亡多少?」

湯鐵腿臉色一黯,「我們自己的人戰死了四十多個,受傷的也有近百人,靈壽的百姓也傷亡了六七百。還有就是……」

湯鐵腿停頓了一下,「先前被烏桓人劫掠的女子除去被胡狗殺害的,還有不少人戰後偷偷自盡,只還剩下一百多人。」

劉嘉聞言身子一抖,嘴唇微顫,他猛然一抿嘴,咬牙切齒的喝道︰「把所有的烏桓俘虜押上來,我要用他們的血來祭奠戰死的漢家英靈。」

此時天色已暗,眾人點起數十堆柴火,又人人執火把在手,將身前空地照的是恍如白晝。

六子和周畏帶著三百名精壯的漢子,手持長刀利刃,將三百多名烏桓傷兵一字排開,踢倒在地。

所有的百姓都圍在一旁,不論男女老少,緊緊盯著這些侵略他們家園,屠殺他們親人的烏桓畜生,眼中射出滔天的怒火。

大多數烏桓俘虜早已沒有了往日凶神惡煞般的氣焰,耷拉著腦袋,眼中滿是祈求和畏懼,倒還真有幾個冥頑不靈頗具凶性的,知道難逃一死,掙扎著破口大罵起來,被六子帶人用麻繩勒住嘴,然後用小刀將舌頭割了下來,放開之後,滿嘴是血,嗚嗚慘叫不停。

劉嘉按劍立于前方,大聲喝道︰「爾等本為塞外蠻夷,慕我大**物,獻貢卑服,我大漢憐爾等窮苦,開塞通商,多有恩賜。孰料爾等蠻夷畏威而不懷恩,趁我乾坤不定之機,竟生狼子野心,罔窮天道,興妖作亂,毀我田園,殺我百姓。作惡之甚,罄竹難書。」

錚的一聲,劉嘉猛然拔出長劍,斜指向天,繼續吼道︰「今日不殺爾等,無以振我大漢聲威!不殺爾等,無以解我黎庶之恨!不殺爾等,更是無以為報戰死的英豪!來呀,刀斧手準備,斬下這些侵略者的黑頭,以祭天地人神!」

「諾!」

周畏等人一聲大喝,將所有烏桓兵按倒在地,雪亮的長刀高高舉起,

「我最後送爾等兩句話,這兩句話將來定會傳遍大漠草原,今日爾等先帶著下地獄去吧!」

劉嘉大聲喊道︰「第一句是故西域校尉陳湯公所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周畏等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喃喃的念道,隨後一起大喊了出來。

「第二句,明犯我大漢天威者,窮搜天下,萬里追殺,覆其巢、斷其苗裔,戮其身、追其魂!」

「明犯我大漢天威者,……」

眾人又不約而同的跟著大聲喊了出來。

「斬!」

劉嘉手中長劍用力向下一揮!

三百柄閃著寒光的長刀直直落下,

「哧喀」

三百顆人頭滾落在地上!

劉嘉先前一股怨怒之氣郁結于心,殺完人後,他怒火稍散,親眼見到眼前三百多具尸首分離的死尸,不禁月復中一陣翻滾。

他急忙轉過身去,心中有些驚慌,前世連雞都沒殺過一只的他,不敢相信自己剛才竟然下令殺了三百多個活人。

就在這時,他听到背後傳來湯鐵腿的聲音,

「公子!」

劉嘉強自定定心神,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轉過頭,頓時被眼前景象驚呆了。

只見湯鐵腿和六子等人全都跪倒在近前,後面則是黑壓壓幾千名靈壽百姓,也皆是跪倒在地。

「公子!」

幾千人一起喊了出來,聲浪蓬然四散,周圍的火把都被震得一陣晃動,險些熄滅。

「恭喜主公,治下人口達到10000人,滿足升級條件,是否升級?」

劉嘉還未從參謀女官突然帶來的驚喜中醒過來,就又听到她繼續說道,

「恭喜主公,擁有了第二座城市,是否需要遷都?」

——————————————————————————————————————

漢中平五年——公元188年,

正月,休屠各胡兵犯西河,殺死郡守刑紀。

二月,有彗星侵犯紫微星。黃巾余賊郭大等起于西河郡白波谷,侵犯太原、河東。

三月,屠各胡人叛眾攻打並州,殺了並州刺史張懿。

加上越演愈烈的張純張舉叛亂和西涼叛亂,大漢江山一片風雨飄零,岌岌可危。

擔任九卿之一的太常劉焉因此上書漢靈帝,言道,近年來天下有事,地方郡守兼領軍政,權力日增,不但有了領軍之權,還有了發兵之權,過去的虎符制度完全被破壞。雖然各州設有刺史,但他們品秩較低,也沒有統兵和行政職權,無法號令各郡太守。所以一旦有事,地方郡守不听刺史的指揮,擁兵自保,造成局勢缺乏統一組織和指揮,一盤散沙,致使叛亂頻繁,難以平定,而地方州縣卻屢遭攻陷,多位郡守,刺史被殺。

劉焉建議皇帝恢復建武年間的州牧制度,改刺史為州牧,統領一州全部軍政大權,選派德高望重的重臣擔任其職,統一組織一州人力物力,以對付各地頻發的叛亂。

漢靈帝接受了他的建議,任命劉焉為益州牧,太僕黃琬為豫州牧,而局勢最嚴重的幽州則任命了漢室宗親,宗正劉虞。

劉虞,字伯安,東海恭王第五世孫,劉虞曾擔任過幽州刺史,幽州境內的百姓、胡人都感懷他的恩信,因此漢靈帝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早日穩定北疆。

劉虞來到幽州治所薊縣後,此時正是叛軍氣焰最囂張的時候,張純等人集結了八九萬人,號稱二十萬,盤踞在遼西一帶,並隨時有西進之意。

劉虞當下召集文武官員議事,詢問破敵之策。

一人出列進言,劉虞一看,原來是從事公孫紀,只听他說道,

「使君,中郎將公孫瓚文武雙全,手下數千精銳騎兵,多與烏桓人交戰,少有敗績。此次二賊叛亂,也正是靠著公孫伯圭,才堪堪守住了薊縣及附近郡縣不失,使君可重用之,必能破敵。」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附和。

劉虞見狀讓人傳信,叫公孫瓚整軍迎敵,然後揮手示意議事結束。

眾人紛紛退下,唯有一人留了下來,跟著劉虞進了後堂。

「方才見明公神色有些郁郁,可是擔心公孫瓚不能破敵嗎?」

劉虞示意對方坐下,然後命僕人上茶。

「公瑜,我既擔心公孫瓚不能破賊,更擔心公孫瓚破賊之後。」

孫瑾字公瑜,早于劉虞交好,此次隨劉虞到任幽州,任州曹掾。

孫瑾有些吃驚,「這是為何?」

劉虞嘆道︰「我先前任幽州刺史時,就和公孫瓚有過來往,知他甚深。此人文武才力足恃,倒是員勇猛的戰將。」

孫瑾沒有說話,靜靜的等著劉虞的下文。

只听劉虞繼續說道︰「然則,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尤其是此人不修德行,得勢即驕,目無上官,妄自尊大。如果真的讓他破了張純二賊,恐其更加驕矜,連我也不能制得住他了。」

此時,僕人將茶水獻上,劉虞看著茶碗上裊娜的熱氣,幽幽說道︰「平叛之後,依照公孫瓚的脾性,必定帶兵報復烏桓諸部,到那時我幽州不會有安寧了。」

孫瑾听完後,略一思量,也覺得頗為棘手。

他正絞盡腦汁之時,忽然听到劉虞嘆道︰「可惜,我幽州舍瓚之外,再無大將了!」

孫瑾一怔,隨即想到一事,頓時神色大喜,他猛地站起,袖子將茶水都打翻在案幾上,

「明公,我倒是想起一人,或可為明公解憂。」

劉虞聞言頗是意外,急道︰「公瑜快快說來!」

孫瑾卻不著急的賣起了關子,「明公,可知我進京之前,擔任何職嗎?」

劉虞有些疑惑,不知道和這有什麼關系,他想了想,「公瑜進京前好像是在常山相任上吧?」

「不錯!」

孫瑾一拍手掌,「此人就在常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